位置:首页>读后感>读《目送》有感
读《目送》有感

【篇一:渐行渐悟——读《目送》有感】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抚平心中的焦躁,细读龙应台的《目送》。等一朵花开的时间,悟一场人生的别离。

目送,就是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龙应台的书里,写了许多种目送。她目送着父亲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目送着母亲一天天老去,直到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再记得。目送着儿子长大,看他从离不开母亲成长嫌弃母亲是个孩子。目送着朋友,目送着世间万物的离开……字里行间满满的忧伤、寂寞与不舍。

或许人们提到《目送》,想起的总是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是通读全文,我最喜欢的却是那句“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你是否还记得父母总是说起你小时候的模样;你是否还记得朋友说要陪伴你一辈子;你是否还记得亲人对你的点滴关心……

可是我们总有一天会目送着父母、朋友、亲人离去,若他们都离开了,孤身一人的我们是否会张皇失措?是否会悲痛万分?生活总是会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却从没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失去。或许面对着失去我们也只能是在心底宽慰自己、告诉自己总有一些路,要勇敢独自闯吧。

书中的作者也曾独行走过一条条或繁华或萧条的道路,这种感受或许就是“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们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又或者说,父母亲人他们总是目送着我们长大,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可是我们却没有回头看看他们,你是否会注意到:又有一条细纹爬上来母亲的眼角;父亲额鬓又染上了几缕白发;奶奶的手又多了几道伤痕……

龙应台的文字,时而如刀光剑影,时而却温柔婉转。她的散文,细腻而深沉,或许反复品读才可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读目送,悟出人生之珍惜当下,悟出失去时勇敢面对,悟出独行之寂寞忧伤。

弹指一挥间,你竟已遥远,青丝蘸白雪,来路生云烟。

【篇二:多一份耐心与关爱,少一份斥责与无奈——读《目送》有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题记

合上《目送》这本书,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第一篇文章,它写的是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失败与脆弱,失落与放手。这篇文章出自伟大的作家、教育家龙应台之手。与其说这本书是龙应台对自己生活的诠释与感悟,不如说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写照。书中一幅幅熟悉的画面,一件件普通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亲人的离去,朋友的挂念,一幕幕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作为中学生的我,或许对生命理解的并没有那么透彻,对亲人的离去也没有感触那么深。但我却对龙应台目送儿子华安上学的这件事深有体会。龙应台以母亲的角色来向我们诉述看到儿子头也不回的走向登机口的画面,即使与儿子是同一所大学,儿子宁愿去坐公交车也不愿意与母亲坐同一部汽车回家,过马路时再也不愿意让母亲牵起自己的手。虽然这看上去是一件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作者的内心却造成了伤害。这也让我明白了,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我,平时随口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对父母是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记得每一次放寒暑假,我总是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不仅没有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还喜欢给父母增添许多麻烦。每一次妈妈用关怀的眼神问我“做完作业了吗”“吃了饭吗”我总是很随便的回应妈妈的关心。有时我甚至在想,不要放假,赶快回学校,这样就可以脱离爸爸妈妈的管教,不用听妈妈在家那令我厌烦的唠叨,我认为上学是种解脱。因为是寄宿学校的关系,父母无法给我们打进电话,只能是我们给父母打电话。然而我一学期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用手指头也能掰出来。看完龙应台的文章可以感受得到,作为一个母亲面对自己孩子冷漠的态度,内心是多么的伤感。

现在回想起我之前对父母做的种种行为,心里特别的惭愧。我不能以青春期为借口,去发脾气,无理取闹。在平常的生活中,要耐心的听父母的教导,他们的啰嗦只是为了造就一个更好的我。在节日时,要主动的给父母打通电话或者再忙都要发一条暖心的短信,告诉他们我很好,我长大了,不需要他们担心这么多。或许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父母来说就能温暖到他们,让他们安心。

不要再这么任性下去,多一份耐心与关爱,少一份斥责与无奈。也许最后的目送难以避免,也许生命的轮回我们无法抗衡,但在不得不放手之前,请好好珍惜爱你的人,之后也要坚强的面对人生。

【篇三:那个家,那些人作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目送》,写的是被时间带走的父亲,长大疏远的儿子,以及渐渐老去的母亲,还有龙应台自身的落寞、脆弱和不得不放手时的无奈。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渐渐开始与父母疏远了。这是我最近一次和爸爸聊天才发现的变化。当时,我靠在厨房的操作台边看着爸爸洗水果、切水果,动作熟练。我们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也忘了是在说什么了。突然,爸爸叹了口气,说:“女儿,你最近怎么都不和我说事儿了?”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不想告诉爸爸我在想什么了?小时候那个总是抱着毛巾,拉着爸爸衣角去上学的身影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挎着书包,和朋友在路上飞奔却不回头看一下的背影。不知不觉,我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了那个将在小路的转弯处消失的人。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变得拒绝接受父母的关心。对着递过来的外套,我们会说“外面不冷,不用”。妈妈费心为我们热了牛奶,端到书桌上让我们写完作业之后喝,我们曾否偷偷倒掉?下着濛濛细雨的时候,对着爸妈递过来的伞,我们会回答“雨那么小,淋不湿的。”我们又何时注意过,被拒绝之后的爸妈,是多么落寞。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只是金钱或者物质的付出,更多的是离开,放弃你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没错,成长意味着你的心智将会成熟,你的思考事情的方式会更加的理智,你会变得更加独立——但这也意味着,你的父母,你的家,会被抛在后头。太阳还会无休止的升起又落下,花朵也会绽放而又再次凋谢,身边的车水马龙也转瞬而逝。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在时间里停留,包括那个家,那些人。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去珍惜、去感受。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还在身边的父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样,我才可以在我垂垂老去的时候,再重新听听妈妈炒菜的声音,家中弟弟妹妹嬉闹时的声音,爸爸教我功课时的声音;再重新感受夏夜里粘稠的晚风穿过头发的感觉,清晨陪着家人去买菜时市场的空气中弥漫的鱼腥味钻入鼻子的感觉,还有和爸爸赤脚踩在草地上时脚底所传来的刺痒的感觉。这样,我才能拥有一段年老时能够拿来当做珍宝的,幼时的回忆。

【篇四:读《目送》,品人生】

目送,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两个字时,是在一次考试的阅读题目,它以一个阅读题的形式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只一眼,便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这个寒假,我再一次与它相遇,原来是一本散文集,一本由著名作家龙应台倾心奉献的书,给予人启示与教育,滋润人们心灵的书。

我按照以往的读书习惯,先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几个醒目的字:“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带着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我翻开了它,第二次品味目送,这一次给我的感觉又加深了。“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引人深思的文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多么的依恋父母,沉浸于家人带给我的温情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嫌母亲啰嗦,许多饱含关怀的话语被我用尖锐的话硬生生的顶了回去,逐渐疏远父母,作者也是一位母亲,当我读到她因儿子的冷漠而倍感惆怅时,我的心像是被扯了一下,感到有些愧疚。这让我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里面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骨肉深情,我被深深打动了,领悟到了在这世间的种种情感中,惟有亲情是永远不会变质的。今后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

在这本书中,作者与他母亲之间的事也深深打动了我,其中有一篇文章《雨儿》,向读者透露出年迈的母亲有点老年痴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女儿,但作者却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帮助母亲回忆,由此可见作者对自己母亲的一片深情。我从别的一些作者写关于母亲的文章中,还捕捉到作者母亲另外一个特点——爱美,永远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种不服老的精神是许多老年人应该学习的。

读《目送》,品味的是人生,这些哲理很多都是在这个年纪的我难以悟出的,然而,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领悟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篇五:不必追——《目送》读后感】

没有人可以永远陪着你,任何事情都没有永远。

龙应台的《目送》写出了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的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寂寞;目送父亲渐渐老去的背影,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那些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午后,坐在窗边,望着窗外已经枯萎了的花花草草,读着这本书,不禁又想起曾经最疼爱自己的奶奶,那些花花草草,都是奶奶种的。

那一天我走进奶奶的病房,坐在床边,看着日渐消瘦的奶奶慈祥的脸上正挂着微笑,她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手上的吊针正沿着高处慢慢地滴下来,表面上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我知道,奶奶正在承受的痛苦,是我无法承受的,那时她的生命已经快走到了尽头,原本明亮的眼睛现在是那么的黯然失色,她张开嘴想说些什么,但是又咽下。

那天回家,晚上睡觉的时候梦见了奶奶,她对我说:“我要去一个地方,一个离你很近的地方,你不用哭泣,不要害怕,我会找到你的。”我想抓住她的手,但她却走远,给我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瘦弱的背影,我去追,一直追,一直追,直到被一个东西绊倒摔跤,当我再次睁眼后,我却在床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被子上,刚刚的真实感让我感觉这不是一场梦。

我下床转了几圈发现没有人,电话这时候突然响起,与往常一样急促的铃声却让我有了不安的感觉。

“喂?”

“那个,奶奶走了,她再不回来了。”听筒的另一边传来断断续续低微的啜泣声。

“可是我还没有跟她说再见。”哭了。

“你准备一下,待会接你来医院”。

脑子里面像爆炸了一样,一片空白,瘫软无力的滑下冰冷的地面,眼神呆滞地望着桌上小时候与奶奶的合照,把它拿在手心,以前奶奶和我的美好记忆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大粒一大粒的滚烫的眼泪划过嘴角,滴落在相片上,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多么希望这不是真的,多么希望奶奶现在可以出现在我面前像以前一样将我抱起,像以前一样问我今天想吃什么,但是她在也不会出现了……仿佛隐隐约约又看见她的孤零零的,瘦弱的背影,一个人,渐行渐远……

再次回家,没有听见以前奶奶的“你回来啦,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菜,快来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以后也再也不会了。

真的好想她,无法忘记,悲伤无尽地蔓延,多么希望她可以听见我的思念。昨日依然那么清晰,今天就离我而去,我蓦然发现,日子再也不一样了。

热门推荐
1春天里的那场雪
2春季雨
3新学期,新气象作文
4慢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
5暑假
6清明节作文
7品书
8考试之后
9蒙古民风民俗
10奶奶一路走好
11假如没有空气
12我和书包的故事
13暑假作文
14养鱼记
15我体验到了迷茫
16我家的花园
17爸爸真辛苦
18勇于担当
19秋天的校园
20格言的启示
21那一次我真感动
22温暖的记忆
23那些温暖的小时光
24苹果
25烤鸡翅
26时间
27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28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9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30捡拾朝花,留存精彩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