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朋友,与你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扇窗户,为你打开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是开满鲜花的花园,散发着阵阵芳香……。而我读过的《绿山墙的安妮》,在我脑海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象……
记得那是一个安静的早晨,妈妈神秘地朝我递过来一本书,说:“美妞,我觉得你会爱上这本书的。”我很不以为然,心想:什么书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接过书,我漫不经心地翻起来,慢慢地,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思绪跟着故事的情节变化跌宕起伏,看到精彩的地方,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看到悲伤的情节,眼泪夺眶而出,我沉浸在书里欲罢不能,从早晨读到傍晚,一天之内就把书读完了。
我记得很清楚,书中的主人公马修,患有心脏病,但是他为了找个劳作帮手,打算领养一个男孩。不想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是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的小女孩,她就是主人公安妮——一个天真、善良、自尊自强、爱幻想的女孩。最让我陶醉的情节是安妮把自己的头发染成绿色,却怎么洗都无法令其褪色,最后不得不把头发剪了。我对这个情节深有感触,是因为我有过极为类似的体验。
记得一年暑假,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见广告里出现一群女孩,美妆艳服,好靓丽啊!我突发奇想:自己打扮起来是不是也会这么美呢?要不,就试试。说干就干,我穿上自己最满意的一件旗袍,把头发梳了又梳,夹上自己最爱的蝴蝶发夹,家里没有化妆品,我就找来水彩笔和记号笔。一切准备就绪,我轻点遥控转到化妆频道,开始照猫画虎。我跟着电视里的老师,用记号笔给自己描上眼线,用水彩笔给自己描上眼影和腮红……perfect!再加上一双金色高跟鞋,那就简直是美若天仙了!我满意地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哪!”
正当我还陶醉在自己的创意里时,门开了——“啊~鬼~”一阵尖利的叫声把我拉回了现实。原来是妈妈回来了,眼前的她已经吓得瘫倒在地。我赶忙上前去扶起妈妈,笑着说:“妈妈,是我,你的女儿小美妞呀,您怎么啦。”我边笑边扶,结果乐极生悲,脚下一歪,“咔”的一声,穿着高跟鞋的脚传来一阵钻心痛——我的脚扭了,我疼得坐在地上大哭。妈妈却在一边转惊为喜,大笑起来。
“妈妈,我生气了,人家的脚都疼死了,你还笑得那么开心。”妈妈指着我的脸说:“哈哈哈~你是一只美美熊猫。”我破涕为笑,看一眼镜子,我那“美丽的脸”,全花了。
合上书,我深深地陶醉其中。闭上眼睛,我仿佛融入到“绿山墙”白纱般的雾中,随着雾慢慢地淡去,美丽的花朵、清澈的池塘,还有那份童年的天真烂漫,都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有人说,书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我从《绿山墙的安妮》的阅读中发现,一本好书是触发回忆、引发思考的点金石。我们在书籍里徜徉,在对照书籍中的世界的同时,品味自己的生活,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获得完全不同的体验,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厚。
【篇二:《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战线拉得真的得很长,由于我的感情经受不住这样的跌宕,越到后面,越觉得心情压抑而痛苦。似乎我就是维特的朋友威廉,这就是给我的信,而我就这样眼看着一个朋友的生命消逝,而无能为力。
很多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觉得维特是个疯子,无论是对生活、对爱情,还是对死亡。然而我,爱维特,崇拜他的人格和情操,还有他诗一样的气质。越是爱他,越是痛心!就是这样,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维特也不会死。人们往往因为执着而苦恼,最令人苦恼的是得不到又放不下的爱情。
维特是那么的充满艺术气质,他热爱大自然,只有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才会觉得他的`灵魂充满奇妙的欢乐,感到温馨和幸福。他也爱书籍,可是远比不上他对自然的爱。他觉得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他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他能感受到天真无邪,似乎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只有在自然中,在与孩子一起时,他才是快乐的,我感受得到他的快乐,并渴望他永远快乐下去。
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快乐,因为总有他厌恶的人。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不管是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同情,他有这样渴望平等的心和对平民的尊重也是值得敬重的。他对现实认得很清,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也还不可能平等,但仍然认为那些以为必须远离所谓群氓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同那些因为怕吃败仗,所以见了敌人就躲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在那样的时代,也反映了青年的追求。
【篇三: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绿山墙的安妮》的书。这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利的作品。我喜欢书中的主人公——安妮,她虽然是一个孤儿,但她天真善良,不拘小节,令我十分意外。她如此平凡,但她比谁都乐观。我隐约闻到了绿山墙的清新;我彷佛看到绿油油的绿山墙;书中那可爱的女孩儿安妮就真真切切地站在我面前。
我愿意倾听安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你看到那棵樱桃树了吗?她的腰段这么苗条!她就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安妮的笑容是如此天真啊!作者也巧妙的用安妮话语和想象为我们一点点拉开绿意盎然的卷轴。可以说安妮的心中充满了大自然。
安妮不仅想象大胆丰富,还唤回了我们的童年。安妮不喜欢框框条条,她随心所欲,全凭心情。她的喜怒哀乐也毫无理由。书中的描写十分传神:“但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安妮脸上忧郁的表情突然烟消云散,反而变得神采飞扬,似乎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仔细一想——这不正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天性吗?
作者在本书结尾时写下了精华:“人生的反复无常曾让安妮困惑和失落过,但安妮还是相信,人生的旅程尽管遥远,但充满了幸福。她不禁感慨万千:“冥冥之中,凡事皆有天意!但岁月轮回,美好的世界又何时不在呢?’”其实人生没有完全的痛苦或全部的幸福,只有一切都经历过了才叫“完美”,才是“无憾”!
【篇四: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在我的书柜里有这样一本书——《绿山墙的安妮》,它常常吸引着我,因为书中描述的美妙故事,更因为小主人公安妮。
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马端拉兄妹本想领养一个男孩做农活,却接来了一个女孩安妮,她的到来使原本沉闷的绿山墙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书中的安妮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为了考上“女王学院”而不停奋斗,虽然养父马修死了,但安妮没有被困难击垮,她依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她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是影响着我。
一个暑假,许多哥哥姐姐们穿着溜冰鞋在广场上自由自在地飞奔,我带着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终于有一天,我也央求着爸爸给我买了双溜冰鞋教我溜冰。得到爸爸的批准,我每天旁晚都在广场上练习溜冰,可是又一次我不幸摔了个“狗吃屎”,可把我痛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我哭丧着脸对爸爸说:“爸爸,我以后不学溜冰了,痛死了!”爸爸看着我摸摸我的小脑袋鼓励我:“你别哭,学溜冰摔个跤什么的再正常不过的事啊,你想想《绿山墙的安妮》里面的小安妮,她多么顽强,你要好好向她学习!”
我听了爸爸的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安妮她在那么不幸的童年时代却从没有被哪个困难吓倒,在面对女王学院的考试,她更是竭尽全力去获得成功,无论结果如何。接着我把眼泪擦干,继续练习起来,第二天我继续练习溜冰,只不过我比平时更卖力了。日复一日,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溜冰,我真的很感谢亲爱的爸爸,感谢绿山墙的“小安妮”。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每次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个穿着一件又短又紧又难看的土黄色绒裙,戴着一顶褪了色的棕色水手帽,两条粗粗的红发辫子一直拖到背后的那个坚强的小安妮,我又瞬间鼓起了勇气。
现在,我知道纵使脚下的路布满荆棘,我也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眼前会开满幸福与快乐的花朵。任何事情都不会阻拦我前进的道路和我追求梦想的步伐,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篇五:《安妮日记》读后感】
1939年,德国以几百万兵力偷袭波兰,以3天打下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纳粹党处处迫害犹太人,不准犹太人开商店、做生意,更不允许参军,还发动“水晶之夜”。安妮一家由于是犹太人,被迫逃亡荷兰。在这里,安妮很快学会了荷兰语,还与同学们经常聚会。好景不长,德国启动“白色计划”,占领挪威、丹麦、瑞典、芬兰以及卢卢森堡,并向法国、荷兰还有驻守在此的英军发动进攻。安妮一家从此过上了犹如囚禁的生活,只有一扇门,每天都有公司的员工悄悄地给他们送饭。
现在的世界,没有战争,我们根本体会不到当时人们的痛苦,更是没有吃的,还要给法西斯干活。安妮一家躲在地下室,到了夏天,难以忍受,屋子闷得不得了,那个人不是大汗淋淋!德国还要每天搜查,谁能忍受得住。
从安妮写的日记中,我更体会到当时受罪的还是平民。“轰隆”一声,几个人倒在血泊中(平民),残酷的喷火枪将那些无辜的人烧的尸骨无存,一个原子弹直泻而下,大批的平民死亡。可惜的是,安妮最终没有看到和平的曙光、国家的恢复,而是给纳粹人处死了。
我们共同携起手,保卫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