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汉服之美
汉服之美

【篇一:汉服之美】

汉服,在古代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很早以前我就开始仰慕它了,有的大红大紫、有的清丽洒脱,皆有它们独特的韵味,我无不为之倾倒。今日,我终于可以穿上梦寐以求的汉服,心早已激动万分。

妈妈早早帮我梳好头发,配上精美的发饰,我便迫不及待地骑上妈妈的“小电炉”启程了。

一到目的地,我那颗跳动的心再也按奈不住。我跳下车,双手放在胸前,脚不自觉地走起“小碎步”,步履轻盈,活脱脱像个“千金大小姐”。我欠了欠身,坐在栏杆上,倚着墙,自我陶醉地眺望远方,嘴角微微上扬,心早已飞入大唐盛世。我又站起身,优雅地擦拭了几番,稍稍一转身,裙带飞舞,“汉服梦”再次成了心中主场。

灯火阑珊,我越过一个个门槛,踏着一个个台阶,双手微微提起裙摆,转过头,望着外头的灯火辉煌,心中又是一阵阵喜悦。周围的灯火簇拥着我的身影,我又是一个转圈,裙摆飘扬,形成一个圆。我站在高处轻轻坐下,眺望远方,真是如痴如醉。

我穿着汉服,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里,飘逸的裙摆、凌乱的飘带,衬托着汉服它背后的历史。绣花鞋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随着历史长河翩翩走来。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中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正是因它而来。“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篇二:观“汉服文化展”有感】

离开学还有一天的时间,利用这个寒假的最后一天,我参观了中国湿地博物馆。

做为2018新春的开年展览——汉服文化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为此妈妈特意把我精心装扮了一番,花裙子搭配黑皮靴,活脱脱的一个小公主,难道是让我和汉服比美吗?

当我走上三楼专题展厅,瞬间被这个古色古香的氛围所感染,四周的橱窗里陈列着古代各种各样的汉服和配饰,在朱红底色映衬下显得格外雍容华贵。从“衣冠之初”、“秦汉雅韵”、“魏晋风度”、“唐韵华章”、“两宋清流”、“大明风范”这六个朝代的展品中能够感受到古人精巧的手工和独到的匠心,也感慨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我身上的衣服怎么能和汉服相提并论呢,现在我们的衣服都是服装厂成批成批生产出来的,无法和古人一针一线相比。驻足在精巧典雅的发簪和步摇前,让我开始羡慕古人生活的如此精致,想象着自己带上它们后一定会美到极致。

从三楼到一楼,墙面上悬挂着100多个镜框,展陈了有关汉服典故的文学和图片,一张张看下去,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它背后的传统礼仪民俗。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如于衣冠,达于博远!”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

【篇三:汉服体验】

研学第一天下午,教官带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地方来体验什么是汉服。

首先我们每人都去教官那儿,拿一套汉服。刚一拿到汉服,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的汉服是黑色的,而上面的两位老师是一个白衣服,一个黑衣服。我嘟起小嘴,说:“不公平,凭什么老师穿的比我们好看,哼!”

我前面的何璇说:“能穿不就行了!”

我瞪着她说:“你一个‘假小子’!怎么知道女生眼里的好看。”

何璇说:“哼!”

我说:“你哼什么哼?”

“别讲话了,我们开始学习!”穿着白衣服的老师说,“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沈,你可以叫我沈老师。”说完就把话筒递给旁边的一位穿黑色衣服的老师。“大家好,各位同学好,我是罗老师。”罗老师说。

沈老师说:“现在我们开始学穿汉服。首先把衣服穿上,你们会不会看到衣服一边长一边短,先把短的一边放在里面,再交叉把长的一边放过去。再用红袋子打个结记住男左女右,系好后再带上帽子,这样汉服就穿好了!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赶快把汉服穿好。”

说完我们就开始行动了。罗老师看到有人交叉没有穿好,说:“交叉一定要穿好,那是焦点。在古代,如果没有穿好,别人会说你衣衫褴褛,为人不可靠。”

随后开始学习行礼了,“老规矩男左女右,把手伸直,拜!现在都试试吧!”沈老师说。

随着一拜再拜,反复练习,我终于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就连穿衣和行礼都是那样规规矩矩,有井有条,不愧是礼仪之邦。“礼之用,和为贵。”都指明了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做人的基本礼数,让我内心深深震撼。

这就是我黄山研学最难忘的时刻――汉服体验。

【篇四:渐行渐远的汉服】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往往说起民族服饰大家都会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绮丽的衣裙,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可是汉服呢?这个占民族百分之九十的民族服饰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

记得去年在钓鱼岛事件闹得很热的时候,有这么一篇报道深深地刺痛了作为汉族子孙一员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着汉服出街,众人误认为是和服,当街遭扒并烧毁汉服。我不禁深深地问一句:“难道你们真的忘记汉服了吗?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旗袍和西装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么?难道你们眼中的汉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这一刻,我忽然羡慕起日本了。

羡慕日本由汉服进化并改良的和服闪亮登台在世界各地;羡慕日本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即使经过明治维新,在今天仍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和服的踪迹;羡慕日本每年都有活动在宣扬并传承着和服文明……我不愿为此痛心,不愿汉族祖先的智慧无人赞叹,不愿我华夏衣冠依靠日本去宣传,不愿我民族文明消逝于世界……在中国,我汉家儿郎,为什么他们穿上最美丽的服饰,你们却说他们行为异常、做秀、叛国?为什么我们倍感珍惜的汉服,你们作为汉族子孙的一员竟说它属于日本……?

在当今社会,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往往是用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标志之一。可是为什么,我不止一次看到民族大联欢时,各民族的代表穿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饰谈笑风声其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其中,和任何欧洲国家一样,和美国,英国一样……汉服呢?你们的汉服呢?作为汉族子孙的你难道真把汉服给忘了?汉服男儿的潇洒盻兮,汉服女儿的巧笑盻兮,难道只能在历史上寻找了么?难道都只能在和服的身影后寻找了么?

汉族是全世界唯一被剥夺衣饰文明的民族。历经鸦片战争到十年文革,消逝的文明不尽其数,失去民族服饰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强加于我们身上耻辱的标志,刻意遗忘并坦然接受,实在可耻。中华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让,丧失自我风格。复兴中华,从汉服起,想起汉服那遥远的一声声呼唤!

记住吧!深深地记住吧!有一条河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种服饰叫汉服,有一个民族叫华夏!

【篇五:汉服危机】

打开视频,看电视。纵观国产剧,此类大部分可分为贴切现实生活的家庭剧,服装美轮美奂的古装剧或是时不时出来雷人的抗日剧。就个人而言,我一般都会观看家庭剧和古装剧。前者会让我有代入感,而观看后者时我总会依稀在其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如今,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民族服饰会如小燕子那般内着一浅蓝色长裙,外衬一件琵琶襟大褂,又或许是如同春秋时期人们所穿戴的胡服?然都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是——汉服,它虽没有别具匠心的设计,吸人眼球的装饰,它是如此的毫不起眼;却只因它是汉族服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象征所在,所以我独爱汉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拿我来说,纵观这十几年的生活,除了在影视节目里,竟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一件汉服。在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他们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且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戴。那为何在这个汉族人杂居的社会,这件民族服饰却毫无踪影了呢?这不禁令我们反思,然道我们的民族文化会随着这件服饰一样一点一点的销声若迹吗?我不知道,如果我们本土人连这点文化也传承不了,那我们究竟又能留给子孙什么精神上的财富呢?那么我们人民会随着这仅存的文化的灭亡而灭亡吗?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将会是多么的可悲,一个连民族文化都不知道的人又将有何等脸面留存在这片祖先用生命守护下来的土地?这将是一场汉服的危机,文化的危机,更是民族的危机。

其实有时候,我蛮喜欢韩国的。撇开政治观点不说,他们是一个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发展娱乐,拍各种电影、电视、节目,大范围地在全世界说韩语,其文化的流传程度可想而知要比我国多得多。一次,在补习班上。我看见一个同龄的女孩在日记本上写着韩语字母,我不由地直观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厉害之处。我很佩服韩国人,他们是一个对自身文化十分自信的人。可在我国人民眼中,却总认为国外的月亮更圆些,这真让人无可奈何。

我十分热衷于传统文化,并固执地想要传承下去,让世界人敏都了解我们的文化。今天我要努力学习,明天我将要引领汉服潮流。

【篇六:汉服体验】

经过了前面那么多个体验项目,我们又来体验穿汉服了。汉朝时,人们穿衣服很讲究,这让我长了不少知识。

我们来到了呈坎八卦村的广场。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两位穿着一黑一白的衣服的老爷爷。我不禁自问起来: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服吗?后来,经过他们的介绍,果真是汉服。现在由两位老先生来教我们怎样去穿汉服。

“穿汉服很讲究的哦。”一位老爷爷说。老爷爷先教我们穿汉服时要讲究男左女右。男生需要先从左边穿,而女生要先从右边穿。我拿到汉服,发现汉服的衣襟,左边大而长,右边小而短。

老爷爷说左边那个大的衣襟要盖在右边小的衣襟上。还教了我们怎样系腰带。系腰带时一定要平整,不能皱起来。男的打结要在左边,女的打结要在右边,一定要系得紧一点,整套汉服都是由这个腰带绑住的。不然会出丑的哦。

随后,老爷爷又教这我们行礼的礼节。这时,老爷爷又说起了男左女右。男生就要把右手放在左手的后面,然后大拇指往里面扣住,女生就是相反。反正,什么事都是男左女右,搞得我头都昏了。你还要掌握45°弯腰90°弯腰和180°弯腰。古时候怎么有这么多礼节嘞?这时候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心中——为什么老是要男左女右呢?这又是什么道理呀?

我禁不住好奇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经过老爷爷的解说,我才知道,男左女右的原因了:在汉朝时代,左为尊为尚而右为卑。所以,男左女右是一种权利,高贵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是左边为阳,右边为阴,而男生为阳,女生为阴,所以有男左女右这种说法。我想,这就是古时候的重男轻女吧。

我们还是穿越回来吧。古时候的礼仪实在是太多了,搞得我一个头有两个大。幸好我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呼吁了男女平等。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暗暗为自己庆幸。

热门推荐
1秋天的树叶
2我爱英华
3勿忘国耻
4我的北京之旅
5没有什么是不可能
6靠近作文()
7爱在细微处
8汉字文化,你在哪儿
9心中的家训
10黄鹤楼游记作文
11颠倒国奇遇记
12一段童年的回忆
13文明哪儿去了
14
15拒绝诱惑
16智能娃娃
17月的快乐
18生日礼物
19那个雨天
20这是我应该做的
21自行车爱好者
22盐水浮鸡蛋
23有这样一种声音
24我的梦
25与诗词一起走过的日子
26永远的夜来香
27我的寒假生活作文
28纪念陶行知
29遗憾的作文
30为他竖起大拇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