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现实与“碎片”
现实与“碎片”

【篇一:现实与“碎片”】

“你在干嘛呀?”

“我在做饭啊。”

“那你专心做饭,别跟我聊天了。”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碎片化。

在公交车、地铁上,随处可见的是人们低着头在手机上看着小说,他们有时会捂着嘴偷偷笑,有时会紧皱眉头。或许小说的情节会很好看,就像你吃了一口甜甜的棉花糖,但那甜的滋味很快就会消失,这些小说也无非就是过眼云烟。有人会说:“我看的是好的文章,诗词的片段。”那么请问,你知道这个片段的作者是谁?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吗?你有了手机之后,还能静下心来去看一本可以捧在手上抚摸,闻得到书香气的书吗?是否你也怀念,曾经的你津津有味地看着书,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捧腹大笑……你细细品尝着书中的内容,那引人入胜的标题,华丽优美的词句,精彩夺目的内容,发人深思的中心。一本好书,就像一颗子弹射中你,伤口会愈合,但疤痕会永远留在那里,书里面的内容让你永远铭记心底。

你是否有着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另一件事的习惯,还是三心二意地做一件事?自互联网迅速发展之后,人们就离不开手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手机。家务做到一半,有人给你发来微信,你就急忙跑过去回。做一件事,要断断续续地分成好几次,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有效地完成。为何不做完了再去玩呢?

随着网络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很多人买东西都选择了网购,于是就有了“买家秀”和“卖家秀”。或许某些东西在网上看是“金玉其外”,可真正买回来的就是“败絮其中”了。在网上交友也是,那些网友给你看到的只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或者说是他们愿意给你看的那面。你真的了解这个人吗?你见过他吗?你在网上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他,并不是全面的。你和他隔着屏幕,可以说他就是个虚拟的人。可怕的不是那些人,而是“披着羊皮的狼”。所以“上网有风险,交友需谨慎”。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好,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但什么都要有分寸。我们应该合理地把现实与网络分配好,让自己碎片化的生活变得现实一点,多抽出时间陪陪家人,不要做“低头族’。相信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篇二:碎片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隔三十多年,现在的互联网与从前相比,已经今非昔比了,现在的互联网已然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然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却依旧带来一些缺点,例如:“碎片化”。

“碎片化”,原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的零快。而现在则是讲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的碎片切分,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被切分了呢?那就拿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来说吧!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只要到看书时便会开始犯困。就算好不容易在大脑的强制性的要求下拿起了书,却无法提起精神来看,又或者心中会涌起一阵强烈的烦躁感让你不得不放下书,将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地方上。然后就再也不会想拿那本书来看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表现,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所接触的网络的文章太多,而那些文章大多的缺乏内涵。仅仅只是一些事实的集合,没有逻辑感。发消息者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增加收藏率,与收看率而写,其目的并非是要帮助我们,回答我们的问题。大家可能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消息与文章就是那些被人们称为的“文字垃圾”。长此以久的生活在这些“文字垃圾”的熏陶下的结果,就如同刚刚的例子中的结果一样:对文章会失去兴趣,心中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有的文章产生烦躁感与厌恶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阅读”。

我不知道如果精卫没有填海,如果孙悟空没有随唐僧取经,贾宝玉没有喜欢林黛玉,中国古代故事中的美丽之处消失了,人们的生活会不会由此而改变。但是我们若是依旧在碎片化的环境中生活,我可以清晰的知道,我们的生活一定不会美好。你可以设想一下,若是在纳兰容若那时就有手机的话,那么在卢氏死后就可以在微信中向朋友诉苦,也就不会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这么美的诗句了。

若是朱自清的时代也有手机,那么在他看到小草等植物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就会马上刷朋友圈说:今天我见到小草从底下冒了出来再附张图,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春》这样优美的散文了。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一定不能在碎片化的时代好好的成长。所以我相信,人们也是时候来反思自己了。

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一定会是好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能值得我们学习的,关键时候我们还是得适当的学会“取益避害”!

【篇三:碎片难填灵魂之厚】

时代的齿轮缓慢运转,但人们却活在加速的生活里,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他们开始充实自己。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断往前奔跑的步伐,却没谁选择按下暂停键,效率至上的选择“强迫”他们走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这一概念渗入人心,成了一条最佳的捷径。因为它巧妙地让你认为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学了更多知识,也许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实现了效率而沾沾自喜。

鲁迅曾言,时间如同海绵中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而今人却一味地走向极端,只追究挤好海绵,却用了那些水浅薄化了知识。如同一滴水中的油,只能看宽度,却没有什么深度。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是在于人。人的追求改变了,这才使得鲁迅的话出现变质,那些高效后留出的时间不用来探究灵魂的深度,却是企图以一张张碎片遮掩空洞的丑态,期翼于融进各式圈子,以拥有更多虚无来展现自我,满足自我。

凉风微起,碎片离乱,丑态依旧。于是人们寄托于用更多碎片式的方式,逐渐分离自我来达到充实自己虚无的幻想。为何?其一在于碎片式生活的渗入,这已经成了一条定理,从众的心理促使着人们于加速的现实中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碎片化生活有着无限大的好处。石黑一雄于“浮世画家”中告诫着读者,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从众并非同流合污,更加不可能是深陷泥潭不愿动弹!

其二在于一个更加悲哀的现实,人们自动放弃了对精神的投喂,他们安逸于金钱至上的社会,成了躯壳的奴仆。物质如雾障目,我们盲了心看不见现实与灵魂分离的矛盾。

而碎片化生活不应该再成为人们被物质所役使的借口了,这一张遮羞布应被扯下,让我们去直面精神与灵魂的呐喊!时间的齿轮再慢也不会停下,也许,是按下我们自身的暂停键的时候了,用海绵中的水去完整自己,增厚灵魂,莫再囚于物质了!

停下吧,一分钟也好。…

【篇四:时间的碎片】

凡事都有两面性,时间的碎片化也不例外。当时间如同切开的蛋糕般落下边角碎料,它们究竟是“画饼充饥”还是水滴汇成大海,我想应该二者兼得吧。

现代都市人群大多行色匆匆,时间于无形中被分割开,上下班途中,业余空闲时间,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都是时间落下的边角碎料。网络与手机的存在,让我们在时间的碎片里捡着阅读的碎片,只可惜如同猴子摘玉米一般一边捡,一边掉。

微博热搜榜每十分钟更新一次,每一天打开微博,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网民们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跟团游的旅行,在一个景点处拍照留念后再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而留下的就只有一张照片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片断,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甚至出现断章取义,歪曲新闻事实的现象,或是夸大客观实际,以此来博取点击量和浏览量。大多体验过碎片阅读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空虚。尤其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的人,看起来似乎生活非常充实,实则如筛子一般,满是漏洞。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可以作为一种休息放松的方式。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碎片化阅读会变得越来越主观化,我们会有选择性地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跳过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以次带来心理上或是感官上的快感。而碎片化的只是吸收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遗忘率巨大,它仅仅像是在大脑中走了一个过场就匆匆离开了,所以当我们结束阅读时就产生了一无所获的巨大空虚感。这就如同画饼充饥一般,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能较好的利用碎片化时间,也会因量变而引起质变。就拿学生来说,在英语这门科目上,单词量是较为重要的,可平日学习生活十分繁忙,不可能有专门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单词,如果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日积月累,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也能使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转换学习工作时能更快的投入进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就像拼拼图一样,由小而见大,能很好的提升自己。

蛋糕的碎屑若是散落在蛋糕周围,它们注定是没有价值的,可若是将它们当做装饰点缀在蛋糕上,也能使蛋糕更加诱人,碎片化的时间也是如此,只要加以有效地利用,也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为生活增添乐趣和充实感。

【篇五:在碎片时代中撷英而行】

若把当今社会比作一个集体,那世上,我们这样千千万万个个体每天都在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他们湍急地向我们涌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也让如此渺小的我们应接不暇。

碎片化时代让我们的生活覆盖了谎言与真实,暴力与善良。

2017年初始,新浪微博,这样全球化的社交平台,提出了用户实名制政策以抵制近年来不断横行的网络暴力事件。人们看待事物那些或负面或正面的观点被琐碎地语言无形扩大,有力而强硬地抨击着他人,在碎片般的文字中,有人选择直面对抗,也有人因此黯然沉默,甚至放弃生命。言论的虚假与真实我们无从考证,但在当今碎片化的时代中,倘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就会有更多人或事成为时代发展的牺牲品。

在众人悲怆前行的碎片时代,碎片化趋势日益严重,可虽然这样,我仍然坚定地相信:碎片化时代的发展依旧掌握在我们手中。在纷繁且忙碌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去思考:什么才是碎片化的根源?

碎片化时代,让我们集萃信息,撷英而行。时代的快速变迁,让我们不顾一切去接纳所有被给予的事物,但在这过程中,集萃与提炼的能力却渐渐模糊于脑海。即使这样,我依旧认为:每个人一定会在一次偶然的翻阅或偶然的浏览中,找到触动灵魂的碎片,那些碎片如寒冬中的温暖,如盛夏里的微凉,它们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句话,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学者麦家曾说:“文字与心灵、灵魂有关。”这些碎片,让我们这些孤独的个体,在时代中找到群体感。当我们携手撷英而行,才不至于让那些文化之美被淹没于碎片化时代。

除了集萃信息价值,我们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去保护碎片化时代的向善发展。

学者费勇说:“我不排斥碎片时代,但在碎片时代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完善。”事在人为,实以为人,一切自在人心,我们不用刻意地去为时代改变什么,而是坚持做好自己的本分来改变时代的种种弊端,以“真善美”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心中永恒的道德律,从而不使自己迷失于碎片时代。

在以光速发展的时代中,传统时代与新兴时代仍旧能相依相存,出于人类对于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于初心的追求,使真相不会被大量信息而埋没,使人心不会被繁乱舆论而泯灭。碎片时代依旧有诗与远方值得我们不断向前,在前进的旅途中,让我们携手做自我并不惧前方的撷英而行。

【篇六:生活的碎片】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里,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渐被撕扯成一块块碎片。我们学习、上网、逛街、阅读……时间被扯成了一个个零碎的部分。在不经意间,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

地铁的门开了又关上,载着无数手捧咖啡报纸的上班族驶向远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着手处理许多事情。这一件件事情就如同一块块碎片充斥着我们忙碌的生活。所以高速的生活中新鲜事物多、接触交流多便成了生活碎片化的重要诱因。

当我们的生活开始被零碎地分割成了一个个部分的时候,便开始变得格式化。我们每天按部就班地上学,周末外出上补习班,晚上阅读和上网。好像时间很工整地被分割成了一块块碎片,严丝合缝地像拼图般贴合在一起。我们给予每件事情的时间被一再压缩。我原本周末会去老师家学习弹钢琴,而如今却因各种繁杂的琐事而推掉了钢琴课。如此看来,生活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僵硬的格式化,更是时间上的压榨与对办事效率的高要求。然而这样一来,我们便天天都沉淀在忙碌的氛围中而得不到良好的休息。我们会消沉、会抱怨、会以消极的态度去生活,这样生活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然而碎片化于我们全都是负面影响吗?其实也不然。碎片化帮助我们有效地分配了时间,使时间安排清晰可见。并且它还促使我们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只要我们在此基础上稍作时间调整,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做想做的事,合理安排好我们的生活,那么生活碎片化的负面影响就会被削弱。

生活不能总是拘泥于眼前的事物,也应当给予自己适当的放空。对于生活碎片化所带来的忙碌状态,我们应该学会静下心,找回最本真的自己。林徽因写: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便找到了故乡,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生活碎片化对我们来说难以改变,我们只能尽力调整,安排好时间和作息,如此便能舍弃碎片,笑看生活。

热门推荐
1我敬佩的一个人
2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3汉字的精髓
4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5清明扫墓
6爸爸,我想对您说
7特别的音乐会
8那些美好的日子
9冬去春来
10鸟儿的天空
11暑假中的一件事
12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13不速之客
14多彩的春天
15南京的秋天
16成长的故事
17珍贵的蒲扇
18那一抹鲜红
19家乡的景色
20开在心中的花儿
21滑雪的乐趣
22假期趣事——坐快艇
23感悟之美
24读《边城》有感
25碎片化的生活
26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7身边的感动
28
29踢足球
30读《如此朋友》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