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水,我赞美你】
水,随处可见,平凡无奇,不会引人注目,令人深思,可又有多少人清楚这平平淡淡、无处不有的水具有多少优秀美好的品质呢?
水,它能自己活动,源远流长,没有一刻停滞过。有时它平静地流走,有时激起浪花朵朵,有时它顺着斜坡缓缓而行,有时又从万丈绝壁飞泻直倾,这就是水不断进取、努力奋进的精神。
水,它除了自己活动外,并能推动别人。譬如水面上的一条小船,由于水的流动,才能更快速地前行。再如一根木头,顺流而下,轻轻松松就漂到了目的地。水,它善于帮人,并互助互进,这不又是它的一大品质吗?
一江春水从雪山脚下走来,向万里江海奔去,这一路并非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它会遇到高山、峡谷、礁石的阻挡,但它并没有因此而胆怯畏缩,在万不得已之时,它会发挥百倍的力量向它们冲去,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不又是水的可贵之处吗?
然而,水,有时它不会这么愚笨地把自己搞得头破血流,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它就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地去蛮干,它会探索、寻找,努力在山穷水尽之时找到暗柳明花,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结果或许它会绕过高山、大石、或许它也会拐个弯向别处流去。水的这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退缩,冷静地探求人生方向的“绝境逢生”之法,又有多少人学得呢?
哦,水,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它进取助人,它勇敢、探求,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吗?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应具有的处世之法,为人之道吗?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学习上要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做人要乐善好施,帮助他人;面对挑战,应以年轻人蓬勃的朝气勇敢地迎接它;遇到挫折,该心平气和地寻找途径,探求方向,走出烟雾迷茫的困境,千万不可沉沦、迷惘啊!
【篇二:赞美大树】
大树高大粗壮,生机勃勃,它的美不但体现在它的外表,更体现于它的精神。
大树生命力十分顽强,无论生活在水里,还是陆地上都可以。站在马路边的大树十分厉害,它不会因泥土太少而死去,它还会将根向下扎,哪怕遇上石头也毫不害怕。有的大树生长在河里,它不会因为水流太凶猛被冲倒,也不会因土太少被风吹倒,多坚强呀!还有的长在悬崖上,把根死死扎地在岩壁,多顽强呀!
大树不怕环境恶劣,也不怕狂风暴雨。每当暴雨来临,大树就挺直身子和暴雨殊死拼搏。远处刮来一阵阵大风,暴雨也连忙赶来了。“呼呼呼”大风向大树发起进攻,可大树毫不畏惧、寸步不移,大风立刻败下阵来。“哗哗”大雨也开始展开攻击,但大树只是摇了几下树叶,根本没有害怕的意思。
大树还无私奉献,人们把它砍下做成椅子桌子,它也一声不吭。它还十分有用呢!我们能用它造成一张张雪白的纸,或者将它做成一根根火柴,做成一个个精美的木雕工艺品,把它做成一个个柜子。它虽然很痛,但仍旧无私奉献着,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大树还能帮助人们抵挡自然灾害。每当发生沙尘暴时,一棵棵大树一片片森林就是我们的好帮手。那一棵棵枝繁叶茂高大粗壮的大树,用叶子将沙尘暴挡住,使它攻击不到我们的城市。当泥石流冲下来时,大树一棵挨着一棵,用自己那粗壮的身子挡住泥石流,这样楼房就不会冲倒了。
大树的顽强真值得佩服,大树的精神真值得我们佩服。
【篇三:赞美老师】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一生,有勇气做我自己……
——题记
老师,是您,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慢慢地教导着我,渐渐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出了一朵感恩的花。您对我的感恩之情如此之大,使我不禁想唱一首感恩之歌赞美您。您有着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犹如瀑布一般挂在您的头上,双眸如同深深的潭水,深不可及,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温柔,笑的时候,眼睛弯成一道弯弯的月牙,笑容就像烟火一样灿烂。你身上那种和蔼可亲、温柔优雅的气质令人很容易亲近。您虽然知识渊博,却总是携带着一本字典与我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
老师,您的魅力无处不在,那挺拔的身体、完美的面容,甜美的嗓音朗读着课文都让我如痴如醉。
老师,您在我的心田里播下了自信的种子。以前的我根本就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我心里明明知道答案,却还是害怕自己回答错了,会被同学取笑,手一直在犹豫不决。直到那一堂语文课,我听了您的提问心中立即便有了答案,手刚一举起来可是又一下子停信了,我的心中犹豫不决,十分纠结。正当我思绪万千的时候,您看到了我的动作,您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内心的想法。虽然已经有几位同学已经高高地举起手来,可是您却一下子叫了我的名字。我十分紧张,缓缓地站了起来,老师和蔼地看着我,仿佛在对我说:“别紧张,慢慢来。”我仿佛打了一剂镇静剂,流利地说出来,老师鼓起掌,表扬我。从那以后,我便不再胆小、犹豫,而是真正的自信起来了。
老师,您的魅力在交流中也体现着。您用着流行的手机联系方式——微信,与家长们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您建了一个微信群将家长们拉进去后将我们的表现给公布在群里,没完成作业、默写不过关的,您公布后请家长一起监督、教育,作业认真完成、背诵过关的同学您在微信群里表扬。使用了微信让家长更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家长们更进一步交流,使同学们更加努力,这就是您的魅力所在。
无论我以后会长成参天大树还是依旧是低矮的灌木,我始终都会记得您,在我还是一棵小树苗时,是老师您悉心地培育我,让我成长。
赞美您,我最敬爱的老师!
【篇四:传递赞美】
巴特勒曾说:“赞美是美德的影子。”是呀,赞美可以让自卑的人重新昂首挺胸;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落魄的人生;赞美可以让我看到一个更美丽的世界。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名言的内涵。
又是一节活动课,这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期盼的作文课。老师阔步走向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四个赫然大字:“传递赞美”。台下的同学们各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的小脑袋中个也冒出一个又一个问号:“怎么传递?传递给谁?今天老师葫芦里又卖的什么药?”
于是,我期待老师宣布游戏规则,“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圆圈,按顺时针顺序对下一位同学说一句赞美他的话,至少针对他的一个优点。正向反向各传递一次。注意,表扬重在真诚,不要脸上做阴,嘴里说晴!”老师话音刚落,座位上的同学们已经昂首挺胸,跃跃欲试了。我纳闷到:真诚的赞美之词已经想好了吗?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漂亮的圆形队伍已经围好,大家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显得很亲密。下面,由小李同学来赞美小沈。“你个头高,长得漂亮,我很喜欢你!”小李提高嗓门,眼睛紧紧盯着小沈的脸,认真地说。说来也奇怪,平时没正形的小李今天好认真。他这副与以往大相径庭的表情把我们都逗笑了,我在心底为他竖起一个大拇指。再看接受赞美的小沈,原本漂亮的脸蛋上泛起一阵阵红晕,害羞地把头埋进胸口。我们在场的每一个同学也情不自禁地为小李送去了真诚的掌声。
在整场传递赞美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小孙对小杨的赞美了。小杨是我们班级出了名的捣蛋鬼,没几个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在游戏开始前,我还很庆幸自己左右手边都不是小杨,不然我还真想不出什么真诚的赞美之词给他。而小孙的表现却让我们都大吃一惊。只见他拉住小杨的手,然后又拍拍小杨的肩,接着对他竖起一个大拇指。而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无声的沉默中进行的。小杨对小孙的这番举动很疑惑,正要张嘴询问时,小孙似乎明白他的用意,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论别人怎么说,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好哥们。我喜欢你!”小杨眼睛蹬得大大的,不敢相信听到的话。后来,我注意到,一直到下课,小杨都比平时安静了许多!这,似乎就是赞美的力量吧。
罗丹说:“美无处不在,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孙善于发现小杨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自叹不如!好样的,小孙!
【篇五:赞美竹子】
竹子,挺拔的竹子。没有鲜花那样引人注目,没有树木那样枝繁叶茂,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人们爱它是因为它一节比一节高。每年都在很努力地向上长,不顾一切阻挡它的事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们爱它是因为它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宁折不弯的性格。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屈服。哪怕就算长在岩石缝隙里也毫不畏惧。而且一担抓住了大地就在也不肯放开。经过重重磨难依旧坚韧挺拔,任凭各个方向来的风也不能把它吹倒。
“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人们爱它是因为竹子清雅高洁。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子不食。人可以没有肉,但不可以没了竹子。没了肉会使人瘦,但没了竹子会使人俗气。人瘦了可以吃回来,但俗气了就再也治不好了。竹子非一般的高雅。世上有如此高洁的东西是不是算回报大地了呢!
竹子,坚韧的竹子,你倔强不屈的性格永远令人敬佩!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篇六:赞美青松】
冬日,路旁落满了枯叶,树枝上光秃秃的,显得有些冷清。而高中楼前的那几棵松树还绿着,富有生机,仿佛一幅黑白调的水墨画中一笔鲜艳的色彩。
松树耐寒,经久不凋,给干冷的冬季平添了一抹绿色。伴着寒风,刺向天空的枯枝嘎嘎作响,灰白色的粗枝瑟瑟地摇动着,像个颤抖的老人。而松树仍挺拔地面对疾风,它挺直腰板,绷紧了枝干,那松针的哗哗声仿佛是在像寒风宣战,风在这样的铜墙铁壁前也会被这一股力量所击败。这常青的松树一次次映入我们的眼帘,那是一如既往的翠绿,坚韧,就像一丝慰藉,提前了温暖的春季的降临。那种坚韧、挺拔的气质总让我为其赞叹。
在春日百花争艳的时候,松树那一身的针刺就让人觉得分外扎手。在花红柳绿中,松树却只开出了小小的松花,在刺人的针叶中伸出几个嫩黄的小球,较起那些艳丽的花们自然是显得平庸和无趣了。没有漂亮的颜色、柔软的花瓣、甚至连香气都没有,根本就算不上一朵花。但它并不是为了传授花粉和展现自己的光彩那样俗气了,松花可以入药,在《本草纲目》里,对松花的评价很高。看着这普通的小花,我心中却涌起对它的欣赏与赞美。这松花心情是平和的,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自顾自地开。虽然不为世界增添一丝清香,却用自己的朴质和我行我素让我对它有一种真诚的喜爱。
一年四季,青松总是一身翠绿,在烈日下、暴雪中,它仍挺立着,守护着自己不变的气质。那坚韧、朴质、坚忍的性格像一根旗杆竖立在它的心中。
啊!我赞美这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