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龙灯
龙灯

【篇一:龙灯】

一场寒雨,冲散了昨夜的喧嚣,天刚蒙蒙亮,孩子们便已被大人从床上拖了起来,给家中长辈拜完年,拿着红包,还未来得及拆开,便要到厨房中沏茶,茶香袅袅,白气与远处的锣鼓声声相缠绕。

“咚咚,咚咚咚咚锵”,鼓声渐渐向我逼近,可越近,却又越听不真切。身旁的鞭炮不知何时已被点燃,在噼里啪啦的火光声中,逃离了父母桎梏的孩子们举着灯笼走在前头,宫灯纱布交错,走马灯,琉璃灯,兔子灯,绣球灯,龙灯……都是庙前摆的些小玩意,小孩在家里敬完了茶,便都去寺庙抢了灯笼来,今早走在龙头前给乡亲们拜年,之后灯就挂在了屋檐上,直到十五日晚,再取了下来。“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庙前的灯笼,似总比店里卖的更亮堂些,许是沾了佛光之故吧。

灯之后,跟的自然就是龙了,依旧是往年的曲调,可舞的龙,却有了不同,比去年的精细了。身上的鳞片,随着舞动,似也看不太清。踩在鞭炮碎屑织成的红毯上,新鼓,新龙,舞龙的人,却早已是旧识。

小学时,对舞龙是不甚有何兴趣,可年年回乡,见到的都是这龙。于是,便也对龙产生了别样的情感。加入小学的龙狮队,龙蝶舞,穿金钱,转八花……隔三差五就出去比赛,练习时也是更加刻苦。对于技巧,自不必说。可日日夜夜的练习,我对龙狮的感情,却也渐渐的淡了下来。

如今的我再看眼前的龙,却不禁暗暗摇头,许是见到过许多专业比赛,乡下的技巧,实乃平平无奇,舞了一阵,龙拜年最尾,做了三叩首。到了屋里,以龙头往下依次坐下,主人家端上茶来,舞龙的都是村里乡亲,平时聚在一起练习,大多都为女子。即使我不常回家,人,也是都认了个七七八八。可对于舞龙头的那个男人,我却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他家离这里有十多公里路,他不住在这个村。

每一年,尽管是如这样这样寒冷的雨天,却仍然会在大年初一时,带着黄金色的龙,赶半个时辰的路,来到这里。平时,也是他带着其他人训练。年复一年,我仍是不知他的名字,可他带来的锣鼓铜钹,让原来对龙狮不甚了解的人,却可以用这种形式,把文化传承下去。注重的,不是绚丽夺目的技巧,而是人心底,对传承的敬畏。

舞龙人渐渐远去,屋里喝剩的茶余香缭绕,直到过了转角,那点金黄终是不见,可锣鼓声声,却在心中响起。

【篇二:故乡的舞龙灯】

每个地方过年都有它自己的地方特色,我的故乡江西吉安也不例外,吉安除了过年吃兰花根、晒酱油肉、捣年糕、祭灶神、贴春联、拜年等等一系列标志性的过年活动外,还有舞龙灯活动,这是我最喜欢的过年活动。

今年爸爸妈妈带着我到爷爷家过年,正月初二,我看了精彩绝伦的“舞龙灯”活动,热情的老乡还让我举了龙头,令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舞龙灯”也叫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故乡的“龙灯”属于“布龙”,龙身是黄红相间的彩色灯被,前为龙头,后为龙尾,每距五尺置一个灯笼,并拴一个灯把,共有九个灯把。“舞龙灯”是一种完美的艺术表演,那活灵活现的蛟龙舞起来,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故乡的舞龙都在白天进行,舞龙灯的"龙"平常供奉在祠堂里,舞龙灯当天村民会敲锣打鼓地把龙从祠堂请出来。令人期待的舞龙开始时,鞭炮噼里啪啦的放个不停。舞龙队由村头舞到村尾,家家燃放喜炮迎接。整个村子里在锣鼓声、鞭炮声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舞龙灯”能振奋民族精神,也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家都喜爱的民俗活动。我衷心地祝愿故乡的龙灯队万古长青,愿故乡的龙灯文化,溪水长流,代代有传人!

【篇三:看龙灯】

天未黑,灯未亮,操场上站满了人,这儿怎么了?

原来是宫前要闹龙灯。操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还好我的朋友带我来到了一个二楼的小阳台,可以从上向下鸟瞰整个操场。

天渐渐暗了,突然,灯火点亮了,烟花齐刷刷的点燃了,一条又一条的金龙飞上了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了美丽的色彩。

人群中涌出了一波人,向趴在地上休息的龙冲去。宫前的龙是板龙,是在一块长板凳上用竹子制作龙骨,再用纸糊上,内部有一块电池和一只小电灯。

最特别的是龙头,特别的大个,要四五个人才能抬的起来,前面还有一个人要拉绳子,拿龙珠。

起龙了,那么大,那么长的龙从地上爬起,动作是如此流畅。朋友告诉我:舞龙队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我惊讶不已。龙起后,不急着走,在操场上绕圈圈。绕着,绕着,龙头被“关”在了中间。我正担心呢,可是,不一会儿,龙头就巧妙的钻了出来。

过了十几分钟的样子,龙好像累了,停下来一动不动。人群中也开始了聊天。还好,这个现象保持了一分钟,龙就继续绕圈了。

天完全黑了,龙离开了操场,我们也该休息啦。明年,我们相约一起再来看龙灯

【篇四:正月初五看龙灯】

初五下午,我们全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去河上镇溪头村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龙灯胜会”开光大典。

到了现场,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了。有穿着大红袄的村民们在敲锣打鼓,有拿着彩色扇子的村民们在跳扇子舞,还有腰鼓队、马灯队在表演。我和余诺姐姐穿过人群,钻到了舞台下面的栅栏外。栅栏里面有许多又大又粗的蜡烛,栅栏上的舞台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龙头,它色彩缤纷,威武霸气。

典礼开始了,村民们先点香燃烛,祭祀祈福,然后师傅们为板龙开光点睛。开完光,村民们放起了礼花,巡游开始啦!村民们把台上的大龙头抬了下来,把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开始舞龙了。舞龙队伍的前面是三支高照和三匹彩纸扎的大马。高照是一支很长很长的毛竹,毛竹两边挂着两排灯笼,象征“褔星高照”。大家都围着看舞龙,连外国人也来看热闹了,天上还有三架无人机在飞来飞去地拍摄。

典礼结束后,我和余诺姐姐看到门口有卖棉花糖的,妈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朵棉花糖,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呵呵,今天真是又过了眼瘾又过了嘴瘾!

【篇五:观龙灯】

迎龙灯是我国民间习俗之一,在妈妈的故乡浙江金华农村,有很多这样的民间组织——灯会。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非常流行,但是后来渐渐消失了!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还在床上做着收压岁钱的美梦,巷子里就响起了“咚咚咣咚咚咣……”的锣鼓声。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是在告诉大家今天晚上要迎龙灯了,请各家各户做好准备,这就是所谓的“催灯”。一天要催不知道几个回合,反正隔断时间响一次,隔段时间响一次!

龙灯由三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龙头与龙尾是两个独立的部分,造型十分美观,特别是龙头:有龙须、龙眼、龙角,五光十色,非常好看;龙身由多节板凳组成,长约1米、宽约0。2米,每块木板都可以相互联接,联接处长杆子就是每个舞龙灯的抓手,木板上固定两支蜡烛并外部套上两个红色灯笼,没有灯光的照亮龙尾显得毫无亮点。

吃过晚饭,家家户户的主力们背来了一节又一节已经点上蜡烛的板凳灯,我们家派我姨夫参加,所有家里人都到现场去观看。从龙头到龙尾,从前到后,一节接一节,一节接一节,越来越长,越来越长。我们逐个数不过去,越数越大声,越数越激动,有130多节!龙渐渐围成了一个圈,传言站在圈内杯龙身围过的人一年都会有好运气的。”不知道是真是假,大家纷纷穿到圈里来。“龙”把我们围起来,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爱心形,边走边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开始东倒西歪,不过很快扶正了起来。龙头的前面是高高举起的牌灯,都是年级稍长的爷爷辈,再后面是锣鼓队,礼炮队,其次是彩旗队,这基本是小毛孩队。经过这么多的铺垫,神龙才现身。

我们随着灯队前行,看他们时而停下接受一家一户的接灯头仪式,接受村民的朝拜和礼物,时而看他们俏皮的拔灯,随着他们呦呵呦呵的喊声,我们是既紧张又兴奋,巴望着灯尾的人把起劲些,再起劲些,有时看着刚有起意,又不拔了,顺顺当当往前走,不免遗憾了好像不够看点,若是拔得激烈,每节板凳的连接处都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前后僵持不下,我们又紧张万分,踮起脚尖,随时做好拔腿就跑的准备。因为听大人说,拔灯也非常危险,迎灯的人若不懂得灵活躲闪,头都要被卡下来,听着着实让人毛骨悚然。

整个晚上伴随着礼炮声、锣鼓声、吆喝声、欢呼声、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但是妈妈和她的伙伴们比我们这些小孩子要激动得多,或许他们是在找回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吧!

【篇六:舞龙灯】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一年一度的舞龙灯开始啦。

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我还在被窝的时候,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我急忙跑下楼去看,远远的看到龙灯队伍向我走来。他们穿着红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帽子,系着一条黄色的腰带,看上去好气派。龙头上呢,粘了好多做戏人,龙尾上有几十盏灯笼挂着,那场面是相当的好看、壮观。龙灯划到哪一家,那一家就要烧起稻草,这意味着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紧接着的场面最让人激动人心,锣鼓节奏变快了,声音也响起来了。整个龙灯队伍飞快地跑进一个空旷的场地。龙头站在中间,龙尾围着龙头转,越转越快,就像一条真龙在空中飞舞。也就在那一瞬间,空中响起了一阵阵的炮烟声,那烟花像一朵朵美丽的菊花在天空中绽放了。龙头点着头,龙尾甩着尾,他们像在对我们说:“祝大家团团圆圆,新春快乐!”我们个个也在龙灯旁边欢呼拍手,热闹极了!

这一天,过得既快乐又有趣,因为我参加了一个传统节日。如果下次同学们也要看这么精彩的舞龙灯,那就来我乡下奶奶家看,这里的龙灯每一年都是这么精彩。

热门推荐
1那熟悉的背影
2校园美景
3预备五分钟
4生活需要停留
5有时我是疯子
6我家的“游戏迷”
7玉兰花
8夏日的荷塘
9小蜜蜂赴宴
10致敬最美逆行者
11你快乐吗
12铭记心中那份爱
13一路有你
14神奇的鸡蛋
15与母爱同行
16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7致毕业生的一封信
18黑暗料理的味道
19预约精彩
20与我相伴的一首歌
21这里有我的半命题作文
22做一个卓越的人
23小巷里那个环卫工
24我的同桌
25洗鞋子
26关于走在路上的作文
27大课间真热闹
28生命的灿烂
29诚信
30考试之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