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让“兴趣”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开花
让“兴趣”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开花

【篇一:让“兴趣”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开花】

现如今,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学习,大家的时间逐渐变得“碎片化”。

那到底什么是“碎片化”呢?也许其中的含意就是原本完整的生活规律被拆分成了许多零碎的时间,这可能就是众多年轻人口中的“没空”吧。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它也在现在的生活中得到了证实。

现代社会中,有些人认为时间是有限的,也有一些人认为时间是充裕的。而我认为,只要正确合理地安排时间,一切会变得井然有序的。

就拿我来说,在我的世界中,只有两个概念,一是“学习”,二是“兴趣”。当然,作为一个学生,肯定是要把学习放在首位。所以回到家,我就会做功课、看书,吃完饭以后还会做些课外作业,完了之后就会像个大闲人一样,在椅子上呆坐着浪费时间,或者去妹妹房间乱窜,不知道该干什么,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国画,却一直以“没时间”为借口懒于创作。可这只是以前的我。现在的我认识到了时间的珍贵,哪怕几分钟的“零碎时间”也应该好好利用。现在,我几乎天天在学校里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回家后复习功课,做课外作业,晚餐后便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看看书,或拿起画笔来一幅“即兴创作”。于是,生活变得丰富了起来,原来一块块“琐碎的时间”被我拼出了一片多彩的生活。

所以,“碎片化生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要再以此为借口来欺骗自己了,如果每个人都珍惜利用琐碎的时间,我们都会享受并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的!

【篇二:遇上碎片化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如果在以前你问一个人他这一天干了什么,他也许会回答,上午看报纸,下午看电视,晚上睡觉,中间还有吃饭,上厕所。但如果你现在再问一个人他这一天的生活做了哪些事,就会听到一段很长的回答,人在一天里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就拿阅读来举例吧!以前,阅读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的看一遍,等到把这本书全部看完以后才重新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再进行阅读。但是现在,我们的阅读已经成为了碎片化阅读。每天,我们都会在微博、微信等渠道浏览到许多不同的信息,学到不同的知识,但这些文章不再是长篇大论,大多都是一些短小的文章。我们,就在这些文章中接受来自社会的消息。其实,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是有害的。恰恰因为其文章大多数都是十分短的,所以有许多知识是不可能在只有几十或几百字中讲透的,所以这些文章中的多数都是偏颇显浅的。而且,因为这种文章短,所以就可以读许多,这便会给你一种“我懂得很多”的错误的自信,当你与真正精通这方面知识的人讨论这方面的知识时,你便会发现自己其实懂得并不多。并且,因为文章讲的东西并不多,给你留下的印象也不深,你或许很快就会忘记它。如果连记住这个文章的时间也不久,那么就更加不会有思考了,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碎片化阅读有着它不好的一面,但事物总是两面性的,有不好,但也有优点。在阅读的广泛性上,碎片化阅读比传统的纸质阅读要强不少。毕竟,纸质书上的内容在书的主题确定之后便不会再改变了,但碎片化阅读不一样,你如感兴趣就可以多读些,你如不感兴趣就可以忽视不看。还有一点也是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带着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看,而纸质书携带起来就十分麻烦,像一些薄的书还好,要是都是像词典一样的书,那一定十分麻烦。其实,把碎片化阅读的优点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先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在去买一本这方面的书籍,也就不会在遇到知识不深入的问题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把握住碎片化生活所提供的好的条件,远离其不好的一面,这样碎片化的生活也就成为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了。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拼出一个多彩的我】

现代化的今日,每个人好像都很忙碌。忙着忙那,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总好像在追赶着、被追赶着:起床、吃饭、坐车、上学、上课、放学、坐车、吃饭、做作业、睡觉……中学生的我,需要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空隙的时间做作业,这样才能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娱乐。好吧,我承认,现在不应该设置这样的“目标”,但是谁不希望有一个较长的可时间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那时候因为迷恋《侏罗纪公园》,我那性格温柔的妈妈硬生生地被我拖着连看了五遍。于是,家里客厅的墙上便贴满了我画的各种恐龙:霸王龙、蜿龙、双脊龙……不过好景不长,这个兴趣仅仅维持到六岁。在我看到了我的好朋友坐在黑得发亮的钢琴前之后,我便迷上了钢琴。那时的我认为弹钢琴的姿势很帅,尤其喜欢有着一双大手的马克西姆。于是,在小学的那段时间,只要有人走到大楼门口,就能听到我练琴的声音;只要有人来家里做客,我总会显摆地露两手。可是,这个爱好在进入中学之后,也慢慢地被磨蚀了。作业多了,上课外辅导班了,钢琴课勉强拖了一年也就停止了。

于是,当我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开头的场景时,在一个碎片化的状态之中,我竟意外地找回了我童年的各个兴趣。

你说,在程序般的各个“项目”之间的空隙能够做些什么呀?想要画画吧,才勾出个轮廓便得写作业去了;想要弹琴吧,手指才刚刚热络便得去背书了;想要玩会儿游戏吧,才进入高潮便得退出了;想要听音乐吧,算了,我怕自己会睡着了。

可是,即便是碎片化的时间,难道就不是时间么。

写公式写烦了,我会在本子上涂我喜欢的火影忍者,幻想着变身格斗;抄词语犯困了,我会弹一首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便精神抖擞;坐车回家的路上,我会打开手机的音乐,配合着路人的行走,自己嗤嗤地笑……

我非常感谢在我小的时候,父母给了我一个完整的童年。曾经的完整的时间,让我养成了一些宝贵的爱好。而这些,在今日碎片化的无聊的我的初中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拼出了一个碎片化的我。却是一个多彩的我。

碎片犹如镜面,折射出每一段成长的轨迹。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是遇上每一个阶段的自己,然后继续走下去。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代渐渐地发展,注定了生活节奏的加快。起早贪黑、加班熬夜似乎已成为了生活的常态,见缝插针地休息,致使我们的作息变得碎片化。顾此失彼,我们可曾真正地享受过生活吗?

我身边有一个孩子,童年的时光无忧无虑,父母从不给他施加压力,在幼儿园的成绩却十分出挑,他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入学后,父母给他报各种兴趣课,原本可以“为所欲为”的双休日成为了忙碌的工作日。压力突然增大,无法从这碎片化生活中发现任何兴趣与快乐的他,在各民办初中入学考发挥失常,最终进入了一个普通的初中。

仲永和这个孩子的经历令人惋惜,而回想起过去的自己,不过也是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傀儡而已。想到我初三时的日日夜夜,浑浑噩噩地完成堆积成山的试卷,又时不时地被外物所干扰,事半功倍,碎片化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到身不由己。眼见中考在即,我不应该成为被生活所左右的木偶!

所谓碎片化生活,就是在极快的生活节奏下,因为无法管理自己的作息与时间而产生的,它基本毫无意义和价值。所以,在无法摆脱这种快节奏生活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学会统筹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初三的下半学期,经过一个月的寒假休整,我给自己设定了每天的作息。工作日回到家先完成数量较多的作业,小憩后完成余下的零散作业。意料之中的,在一个月的微微调整下,我似乎找到了学习的节奏,每天用完成作业后多余的时间复习,11点后准时睡觉。第二学期的课上,困意不再席卷全身,复习阶段的学习效率远远高于第一学期。最终在中考时稳定发挥,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府。

节奏,不仅仅存在于音乐之中,更多地存在于我们主观的时间安排之中。发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原本碎片化的生活,就会渐渐归拢,成为一张完整的时间表。那时便会发现,其实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繁忙错杂,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良性循环。

海德格尔曾惋惜道:“词语破碎处,无物之存在。”无论是碎片化的学习还是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才能让破碎的时光变得完整。稍稍放慢脚步,反思自己的每分每秒,才能真正做到享受生活的快乐。

【篇五:碎片化生活的影响】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将事情做得碎片化。例如:一本书没有看完就去看另一本书、作业还未完成就去玩一下一直想玩的玩具……还有各种这样那样的原因。因为这些人的心理太活跃以至于不能静下心来做完一件事。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群中的一人经常会蹦出这样那样的想法而移动了专注力。

还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叫《时间的皱折》的书时,收到了《FBI读心术》的快递,迫切的想知道里面的内容,我毅然地拆开了它就阅读起来。几天后,当我大致了解了书里的内容后就兴趣渐弱,又捧起了《福尔摩斯探案集》阅读起来。

我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坏习惯,我认为虽然这是一个阅读上的不良习惯,但是它必定会在我的学习上带来同样的影响。例如,在做阅读理解上往往只看了大半段就开始了自己的联想翩翩,造成了答案偏题,造成尽管我读了各种各样的读物而我的阅读理解水平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可见我在课外阅读上的坏习惯成为了在我课堂上学习的短板。因为,我已经无法安安静静地去读完一篇完整的文章。

为了找出原因,我仔细地想了一下我的过去,从小时候开始家里的大人们会给我买各种各样的玩具,比如有遥控类型的玩具;有自己动手搭建型的玩具,如乐高积木、模型等;也有仿照实物类型的,如汽车、动物、武器等。但是,每样玩具都只玩了一小段时间。为此,爸爸在家里添置了一个又一个的储物盒,这些玩具就一样一样地沉没在盒子里,而我还继续不断地对新的玩具产生兴趣……,这不正是在我今天的阅读和学习上造成了同样问题吗?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充满在我的日常与学习中。同学们,我已经认识到“一个小小的不良习惯,可能会造成一个恐怖的坏习惯”,为了不给自己带来后遗症,我开始在改正了,我必须改变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目前,我也已经慢慢地体会到了改正后带来效果的乐趣。

我希望看过我写的这篇文章的家长和同学们,你们能够意识到我这小布丁的话语,引起重视。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将这些碎片化集成一个整体,为将来成为了完整的人打好基础。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只要有手机在身旁就能了解到很多信息,而生活,也不可避免地逐渐变得碎片化起来。

人们逐渐患上了手机瘾,无论是青年人,亦或是中年人,大多都离不开手机,无论有事没事都会上一下微信或者QQ等软件,刷一下腾信新闻那一栏或者刷微博。手机的确使我们了解信息变得方便快捷起来,但同时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不断浏览各式各样的信息虽然的确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但毕竟内容太杂,通常我们只是看过就忘,或者只留下了零星的记忆,并不会深入了解。表面上,我们用着有限的时间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白白耗费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而已。

同时,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好好的,完整的,用心的看完一本书了?我上一次捧着一本书看,忘了日夜晨昏,完全沉浸到书中还是初二看小王子的时候。现在电子书成为了主流,只要在浏览器上随意一搜,就能找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书可以看。但就是因为电子书方便阅读和查找,仅仅是想看的时候才看,或者只阅读部分发现不感兴趣便又去阅读别的书籍的情况大有人在。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变得快速而紧张,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其实,碎片化的阅读不仅反映出了如今人们对于纸质书的兴趣乏乏,对于深入阅读一本书的兴趣缺失,而且反映出了如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要求变低了,对于读书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是兴趣所在,对于只有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出的精神世界并不在意。

如今,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我们对于这碎片化的生活是什么感想呢?是顺其自然,还是异常反感?

尽管碎片化的生活带给我们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利用起碎片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随身带一本小本子,在无事可做,或者工作学习的空隙中,将值得回忆的事情或者灵光一闪的想法记录在本子上;也可以专门准备一本本子做摘录,将平日里读到的喜欢的句子记录下来。

我们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休息一下,做些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来放松下自己,比如唱首歌,画幅画等。

总而言之,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的我们与其去排斥,不如仔细考虑一下如何好好利用这碎片化,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撷英而行。

热门推荐
1你什么的样子真美
2凌寒白梅
3满分写物作文
4点点滴滴入梦来
5是梦吗
6童年趣事
7楼下的盲人按摩师
8吃货作文
9我的未来不是梦
10失败乃成功之母
11校园的一角
12一次看书活动
13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
14读书的议论文
15书浇灌我的人生
16西湖
17外婆家的回忆
18我心中的陶渊明
19挣脱笼子,追求进步
20我和王安石去旅行
21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
22与“敌人”一起走过的日子
23找回食物
24雨中的记忆
25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五下
26外婆的花
27那阵风吹过
28江滨公园
29最美的小春天
30我的好奶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