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心向完整
心向完整

【篇一:心向完整】

“80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成功秘诀?面对媒体采访,这位获得了三个国家科学大奖,从不看微博微信娱乐新闻却熟练应用智能手机的耄耋老人说:“也许是我笨,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王泽山没说大话,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如零下20度的寒风中,他总是到得最早的。

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谁还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社会上谁还愿意为了需要精心思索的应用买单?碎片化,摧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生活,却没有为新生活带来意义。

“碎片化”带来的是对“全知”的追求。几乎所有人都能在社交平台上找乐子。社交平台也几乎能提供一切消磨时间的方法。这体现了知识广度提供的吸引力,绝非深度可比。轻知识,轻小说……浅层阅读带给人的是知识渊博的幻觉,却经不起一个为什么的拷问?前些天,清华施一公院士来我校演讲。整个两个多小时的演说几乎不提他领域中的话题,而是浅显的学问。且不提他列举的例子有三成是错误的,仅仅为了“有趣”传递非专业知识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碎片化”愿意只是利用边缘时间,就像利用打造雕塑的余料做些工艺品。但碎片化的生活正逐渐摧毁用于整个雕塑的主料——真正的生命价值被摧毁。“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一切”尼尔。波兹曼在电视时代便如此大声疾呼。如今移动网络已入侵生活方方面面,更多人时时拿起手机奔向娱乐的趣味和无意义。这是对时光的不珍视,对长远价值的抛弃。一时的欢愉诱惑着人们敲碎时间,直至人们资源分解生命,让空虚充实每时每刻。

沉默,观察,思考的时间是多么可贵啊!“时间都去哪了?”当暮年时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豪地回答这个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何一个都不会令人后悔。如果有时间,请拿起一本书,忘记手边的手机、电脑,或是欣赏,或是沉思,醉心于自己,而不是周遭喧闹的世界。保持完整的自我,拒绝碎片化,赋予自己异于其他人的独特意义,愿做一尊雕塑,而非数落一地的浅薄。

【篇二:过“完整”的生活】

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碎片化成为整个社会愈发显著的特征: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甚至社交也被肢解成碎片。面对“碎片”浪潮,怎样逆流而上,守住自己那一片天地,过“完整”的生活呢?

要想了解碎片化的原因,就该先明确碎片化是什么?顾名思义,“碎片”代表着小、零散的含义。那碎片化所代表的就是一种让时间、阅读等变成散乱化的小部分的趋势。天天行色匆匆,一天在上下班、工作、加班中度过,却鲜有在家中与家人共度一晚的悠闲;一年的阅读量,也许仅仅是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在地铁上被快速地翻过;与朋友会面的时间少了,却大多是吃饭时、工作之余与不认识的人在微信上闲聊几句便作罢。

这样的生活是从何而起的呢?也许互联网的发展是幕后推手。陆续诞生的新型聊天软件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人们逐渐放下了短信与电话,转战微信与微博。智能手机所带来的另一个“虚拟”世界也让绝大多数人痴迷其中。不说在地铁上,就连在家中,低头刷手机的人也大有人在。

社会心态的急功近利是另一方面的原因。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眼前只剩了利益。他们为了挣钱,拼死加班,奔赴一个个客户,只为了业绩与年终奖。人们关心的只是“实用”吗?修身方能齐家,之后才有治国平天下。但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修身”,他们自以为前途一片光明,实则正使自己的人生脱离本来应循的轨迹。

这样忽略情感、亲情,漠视自身修养形成的生活方式,实在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美满的人生。只被手机、利益支配的碎片化生活,难谈幸福与快乐。这样的生活,也是“碎片”。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自视:什么是对我们最重要的?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子女茁壮成长……那么,就多花时间去陪伴、去感受。对手机的痴迷也是必须要改正的恶习。手机与微信方便了彼此的联系,为我们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但不是取代原有人们近距离的接触、不能取代传统阅读。从床头一本喜爱的诗集、每隔些时日友人间的小聚开始,将诗意与悠闲融入生活。这些举措会如同万能的胶水,将碎片重新粘成一个整体,还你一个“完整”的生活。

【篇三:让生活重归于完整】

“xx,帮我网上订个外卖。”“好。”我边回答边拿出手机熟练的操作。订完后又顺便打开了社交软件,我不禁发现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生活是时代的产物,是不可逆的,关键是要平衡时间,正确面对生活。

在前几年,网络还未如此发达的时候。购物、阅读、社交都还需要亲力亲为,短短几年时间是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能看遍全球。我们每天都接受着大量的信息,使我们能了解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大事,仅仅只需要一个屏幕。

古代时,也有这碎片化生活。那时的信息来源是书籍,古人时常阅读书籍,比起现代,当时的信息滞后,不能实时更新。

然而,凡事皆有利有弊。

信息量过多,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的同时,面临着信息爆炸的问题,并且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例如在学习或工作时,当我们刚准备进入状态,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显示收到新信息,这是我们必然会停下手头工作去查看消息。这样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被碎片化了,我们在看新消息的时候难免还会去浏览别的,这时可能又会有新的信息吸引,这样一来时间就难免慢慢流逝了。

碎片化的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看到的信息可能只是真实事件的一部分,却因为碎片化的阅读断章取义,急于表态;手头工作还未完成,却又不得不先看新信息工作的时间一拖再拖,此时内心焦虑又紧张,却无法集中精神去工作,内心还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这就是碎片化的弊端了。

遇上碎片化生活,我们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点呢?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将视线暂时离开互联网,远离过多的信息。让大脑与眼睛有片刻的休息时间,静下新来想一想,将碎片化的时间整合一下,让生活正面反映芸芸众生的镜子,“破镜重圆”。

【篇四:碎片化的生活,完整的自己】

现代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让我们在分分秒秒间对信息的处理应接不暇,我们不得不将事物分散成一块块残缺的碎片,重新进行细节化的整合。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人们不必再为一件事到处奔波。表面上这样的生活,带给我们极大的利益,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阅读、社交、娱乐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不再容易集中精力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也逐渐变得单一化。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有时会失去一些固有的能力,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我们不正确的观念所致。

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有碎片化的生活。人们在没有高科技帮助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事,使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也能节省下更多时间学习、思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现在,是一个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从一种积极的心态逐渐转变得消极、不思进取,碎片化的生活更多地折射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放大了人的惰性,比起过去珍视时间,把握更多使自己变强大的机会,现在碎片化的生活更多地是在打发时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追我赶,竞争愈加激烈,有些人没有适当地注重效率,却企图在速度方面分个上下,导致最后看似赢得了片面的胜利,实则不念大局,最终一事无成,这其实也是一种主次颠倒的表现。我们所做的从原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工程变为一个草草了事的过程,一旦习惯于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很难还有进步的空间,长时间下去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前途,还会与生活的正轨渐行渐远。

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未来的不确定性,纵使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谋得了一时安逸,但在未来迎接我们的结局,始终取决于我们持有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选择权交到我们手中,如何才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关键。碎片化的生活并非就是杂乱无章的,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自己的计划表,在规定时间内尽自己全力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即使是茶余饭后之际,每天利用零碎的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巩固自己的长处,那么到了关键时刻,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呆的太久,因为那样会迷失自我。我们不能轻易为虚假的快乐动摇,因为现实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争取、为之背水一战的荣誉和信仰。但我们必须要记得,时刻为自己而战,那么即使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在无法轻易改变处境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找到完整的自己!

【篇五:在碎片化的时代追寻完整】

“碎片化”一词是近年来的讨论热点,许多人都认为碎片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社交,它们的确是弊大于利的。我们无意中就给自己的时间冠上了“碎片化”的名号,觉得活得很累、时间越来越少,其实,并不是时间变得碎片化了,而是我们被一种浮躁的氛围带跑了。

这都是一些很明确的事实:流传在朋友圈里的“超强记忆方法”并没有帮助我们背下更多单词;一篇篇义愤填膺的文章,或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在第二天清晨睁开眼的时候就已被大脑干干净净地遗忘;方便快捷、看似划算的碎片化购物并没有给我们省下多少钱;不同社交软件里发来的一条条信息,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挚的、能让我们毫无顾忌的话语……我们的时间被这些事情排得慢慢当当,但这完全称不上是高效的,我们到底获得了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进来的国学热,国学知识试卷、国学知识竞赛层出不穷。那一道国学试题举例——问: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答:朱熹。是的,我知道了正确答案,但是,子部和经部这两个分类中分别都是写了些什么的?朱熹和《孟子》一书有何联系,题目中所提之事到底经历了什么过程?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未知的。但是试卷的题目不会在这里停下,接下来出现的是更多跨越各个朝代、范围广阔的题目。一些同学为了赢得竞赛各处搜集资料背诵,但他们可能并不会去完整地阅读一本经典。这就是碎片化知识的弊端了,各个知识点间没有联系,不成体系的知识更容易遗忘,也无法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够实际运用的知识。

有的人听到“体系”一词就会不耐烦或者选择放弃了,他们觉得这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很累也不值得。但是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啊!阅读和学习都是如此,了解基本概貌是基础,对于一个个点,就要乐于去探索、发掘,让它变成一条线。

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拒绝碎片化、追求完整化,那我们就需要正确地管理时间,将破碎的时间拼起来,变成能够高效利用的时间。方法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明确你想做事,然后用“刷手机”的时间专注地完成这件事。许多人都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觉得累了想要放松一下,但一下子放松过了头,就很难重新打起精神去做正事,然后带着深深的自责,继续沉溺于怠惰的泥沼之中。玩手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克服懒惰的确很难,每个人都知道还是早早了断为好,这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时间就是选择。”你的时间被用来干什么事,你的生活是不是碎片化的,尽管也许会被社会的大流所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坚守和努力。在如今的社会,各类难辨真假的信息令我们无所适从;一些负面的情绪传播极广,我们有时难免受其影响;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浮躁风气使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深度的思考,忘记了认知这个世界的正确方法。

总之,愿人们在这趋于碎片化的时代,都能有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完整。

【篇六:要完整,还是要碎片】

什么是碎片化?笼统的讲,就是把一整块东西分成好几个部分。在近五年,碎片化这个词语已然成了现在生活现象的代名词,那么造成我们碎片化式生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以我自己为例,相信很多学生也与我一样,我们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我想关键词应该是规律。每天早上6点被手机里设定的闹钟吵醒。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从床上坐起来,而是保持着躺的姿势拿起就在身边的手机,打开天气预报,查看天气情况,为一天要穿的衣服做准备。那么接下来,我又会做什么呢?我会打开手机音乐,一边随着音乐而律动着身体,一边刷牙洗脸。因为我是乘汽车上学的。所以每天早上的交通广播成了我的上学必备品。那么放了学后,我又会做什么呢?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打开手机通讯录,联系来接送自己的人。至于乘公交车回家的同学,那他们可能就会打开爱公交软件,查看公交车形势情况。而骑车回家的同学都会戴上苦苦的耳机,潇洒的从人群中骑出。哦对了,忘了还有叫出租车回家的同学,他们打开的是百度地图。那么在回家的路上,事情就变得更有趣了。网瘾少年会打开手机里的游戏软件,文艺青年会打开手机里的阅读软件,吃货们会打开手机里的外卖软件,社交小能手会打开手机里的社交软件,爱美的姑娘们会打开手机里的美艳软件。爱唱歌的朋友们会打开手机里的音乐软件,还有各类土豪们可能会打开手机里的网购软件。到家后做作业时,我相信也离不开手机,特别是在预习英语时,我就是个典型案例。遇到了新的陌生单词,哪怕字典就在手边,我也不会愿意多花那么10秒时间用字典查生词,而是毫不犹豫的拿起手机,打开有道。还有一个重灾区就是理科作业。我相信对于所有学生来说,百度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这几个软件名都不陌生。它们不仅是抄作业的好帮手,同时而是我们解决难题的好伙伴。做完作业后,绝不会有人立即爬上床。更多的是打开手机里的微信,qq和同学们聊上几句再进入梦想。哦对了,这里再提一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再有人一笔一字的记在备忘录上,因为我们知道,晚上作业照片会准时出现在班级群里。

我认为,这样的生活就是碎片化的生活。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进步,这是在所难免的。现在,请你注意一下四周,有谁出门还会带着沉重的钱包,一个支付宝就能搞定的事,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就在这样的时代下,有一些反对方发声了,他们认为碎片化等同于浪费时间,他们认为碎片化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觉得你是在高效利用时间,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却损失了许多时间。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碎片化已是必然。这是一件无法回到从前的事,不要放任,也不要压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谁都没有错。至少我很享受这挤得满满的生活。

热门推荐
1文明是举手投足间
2秋游
3最吸引我的大自然
4吞牙齿
5家乡的桃花
6春天来到了我家
7幸福的颜色
8第一次扎染
9美丽的樱花
10一件感人的事
11读《西游记》有感
12那一刻,我很感动
13那件事真让我开心
14夏天来了
15美丽的校园
16疯狂购物
17“美美”我想对你说
18国庆趣事作文
19新编龟兔赛跑四年级作文
20一道风景
21与“路”一起走过的日子
22研学之旅
23我的大水枪
24抓住创新的机会
25老师,其实吧,我也没有那么恨你
26你的名字叫微笑
27听爷爷讲家风
28回来,就好
29秋天的田野
30描写归宿的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