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品一壶好茶,似细水长流
品一壶好茶,似细水长流

【篇一:品一壶好茶,似细水长流】

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陌生人。茶,据说是始于神农时代,到现如今也有差不多五千年得历史。茶对于中国古代文人,还是贫民百姓来说都有种独特的情感。当人们卸下一天工作的劳累,给自己泡了一壶一位远方的朋友捎来的铁观音。顷刻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入心脾。那是一种淡淡的值得回味的香,香而不浓,却可教人心神俱安,精神忽然恬静愉悦。亦或是几个朋友,闲坐于江边,手捧一杯绿茶,细细品味茶的清幽与恬谈,畅谈人生。

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着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品茶就是品味人生百味,品茶最主要是品出茶道,主要是“清”,清秀、清幽、清静或是清醒。这和东方文化儒家文化密切相关。有人说:茶道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中享受一丝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我倒也觉得十分形象。品茶也就是只有空闲下来有时间再做的事,偶尔触碰到了茶的滋味便会心中感叹,茶中清透带色的茶水中映着你凝望远方的神情思绪,茶水微波,在涟漪的映射下,更显心绪的静谧。

清凉的风吹动了你的发丝,突然闻到远处飘来的缕缕茶香。那茶香是淡雅,如此轻柔,仿佛一碰就便碎了;那茶香,在那一瞬,溢入口鼻,沁人心脾,耳旁仿佛有清脆的空灵之乐音,脑中呈现出一幅空谷山林图,只有鸟儿,你,还有自然万物。清爽的口感在齿间轮转,反复品味,不肯放过一丝余香。让人想起古代文人们所追求的远离世间的喧嚣,隐居山林,享受着那悠闲雅静的生活。

有人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其实茶有浓淡,人在悲欢。品一杯淡淡的绿茶,如同生活总归于平淡,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能够朴素雅致、细水长流,在生命的旅程里,想扶相依不离不弃,哪怕偶有隔阂也能如是慢慢走过,即使老了青春、倦了年华,那份真实的情感却依然可在心底深处,那份情似茶一般淡却永久美丽。

品茶,品的是一份忙里偷闲的乐;品的是舌尖和心尖上的无比美好的感受;品的是丰富的自我精神境界;品的是茶道中的清;品的是高洁的修养;品的是淡然的为人处世之道。

品茶,品一壶好茶似细水长流。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品味其中的艺术蕴意。

【篇二:让情商在细水长流中培养】

“情商”不仅体现一个人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态度。更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学识。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速成“情商培训课”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情商在细水长流培养。

在博览群书中培养情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谈话”从《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虽年老,但是凭一己之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拥有丰富的学识,过人的智慧,为世人所赞叹。外国记者曾问周总理说:“中国现在有多少钱?”,周总理回答说:“十八块八毛一”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这些伟人正因为懂得说话的艺术,拥有丰富的学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临危不惧,也从不自满,因为他们博览群书,懂得怎样与人相处,但从不丢弃自己的底线。

在思考培养中培养情商。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在于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称之为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在不断思考中反思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将美好撕碎就是悲剧”一个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的人,一定拥有强大坚韧的心灵。反思促使人成熟。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情商。有人经常说在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见父母的影子。这正是父母的力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应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质、品格来教育孩子。这有利于孩子人格、品质的培养。

在细节中培养情商。鲁迅曾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石一木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石一木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往往体现出一个人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应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切不可不以为意。小小的细节,日积月累,也是水滴石穿。若是好的细节,也可促成大事。

“情商”绝非是速成的,现在所说的情商正式与人相处,让人的舒适感如何,但是,情商并非是刻意的讨好,一味的忍让,故意奉承,这样只会让人心生反感。在人与人相处中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尊重对方,进退有度。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倾听者。情商会随着一个人的年龄、经历的变化会不同,所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可拔苗助长。

情商应在细水长流中培养。

热门推荐
1最珍贵的遇见
2春的前凑
3最美的音乐
4中秋之美
5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6难忘的国庆节
7礼物
8我战胜了懒惰
9那次玩得真高兴
10“皆大欢喜”其实并不喜
11看图作文
12学会坚强
13我身边的科学
14读《城南旧事》有感
15那段快乐的日子
16我的老师
17话题作文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考试前夕
20
21秋之美
22我儿时的一个梦
23美丽的植物园
24一场奇怪的梦
25母亲爱爱之深
26爱的力量
27七年级英语作文
28做蛋糕的
29文化根,何处寻
30叶之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