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冬至品美酒】
在苏州人心目中有一种酒是在冬至时节必喝的,它就是桂花冬酿酒。
还没入冬,酿酒师便开始准备,用上当年新收的糯米,洗米、蒸饭、入坛到撒入酒曲,桂花也是秋季新采的,风干了和入糯米。入冬后,风声一点点响起来,温度一点点低下去,酒坛里米也在悄悄酝酿,等到冷极了的时候,糯米香和桂花甜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往外蹿。这时冬酿做好了,冬至也来了。
去年冬至我正好上学住在学校,那时心里很是失落,想着又要错过冬至了,心里有些不快。不过生活总是充满惊喜的,冬至那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冬酿酒,并要在放学前一节课给我们品尝。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一个上午都在热烈期盼着。
时间一点点、一点点地流逝,终于可以喝冬酿酒了。我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杯冬酿酒,如获珍宝,仔细端详,这一小杯颤动着的、淡黄色的酒液上飘着点点桂花,它是如此晶莹诱人,白里透黄的样子,微微荡起时那悠然的感觉让我的心也荡漾起来。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举杯共饮。我举起杯子先用嘴抿了一口,有糯米的酸香也有桂花的甜,里面藏着冬至的味道吧。
我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嘴里感到甜滋滋的,香味溢满口腔,又留下无穷回味。这香酒在瞬间征服了我的味蕾,让我欲罢不能。我又干脆一口饮尽,顿时全身如脱胎换骨般神清气爽,充满力量,甜,真甜!香,真香!同学们个个沉浸在品尝美酒的兴奋中,小李脸都红了,是醉了吗?小王的嘴巴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看着讲台上的酒壶里还有一些,我赶紧拿着杯子跑过去又倒了一杯,同学们看见了也争先恐后地跑上来倒美酒,瞬间壶中的酒就没了。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体会着冬至的味道,教室内一派暖意融融,欢声笑语。
在冬至品尝冬酿酒成了我脑子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篇二:这个冬至不太冷】
秋凉已过,冬寒将至。枝头那零散的,摇摇欲坠的枯叶,似乎仍在寻找它的归宿。而我正离开学校,拖着一周疲惫的身躯去往家的途中。
是这般不宁静的夜,寒风肆意,掀起阵阵声响。我的心情也随着这杂乱无章的乱奏,越来越乱。
走到校道门口,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母亲,在寒风中,身子打着哆嗦,哈着气给自己的手取暖,看着似乎早已等候多时,在她漫长焦急的等待中,终于她一把搂住了迎面跑来的孩子,她连忙挡住风口,摸了摸孩子那被风吹得通红的脸,随后摘下系在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给孩子系上。而我,沮丧着埋着头,尽量少让些风钻进来。多希望此刻也有个可以为我挡风取暖的人啊。直到分岔路的路口,霓虹灯下,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
途中路过的每一家店,都开着暖气。阵阵暖意,也随之扑面而来。
走到街头转角,漫无目的踢着脚边的石子。顺着石子的方向望去,是两位打着伞依偎在一起的银发老夫妻。老头杵着拐杖,身旁的老伴一手打着伞,一手搀扶老头。他们走得很慢,颤颤巍巍的,我眼中那背影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模糊不清。一股暖意只戳心头,似乎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舒展开来。
落叶找到了它的归宿,安然的停在了树下,蜷缩在一起。
回到家中,香味四溢的鸡汤味儿充满了整个屋子。卸下一身的精疲力尽,躺在椅子上。母亲从厨房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端来。雾气模糊了镜片,捧着一碗热乎乎的汤,浓郁的鲜香停满了整个味蕾了。从指尖传来的温度,暖和了我的身子。窗户外寒风的凛冽,我早已感受不到了。
这一周的坏心情都被寒吹得烟消云散了。这一路的暖流,温暖了整个冬至。这个冬至,似乎不太冷。
【篇三:冬至搓汤圆】
爷爷曾经给我讲一个与汤圆有关的小故事: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后,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于是和其他统治者一样,他为了避讳,就把元宵改成了汤圆,因为元宵有“袁消”之嫌。
汤圆,一种在冬至时吃的小“球球”,我对它并不陌生,但从没做过。
今晚,我写完作业走进厨房时,看见家人正在忙碌着,于是挽起衣袖,加入了做汤圆的“队伍”。我按照妈妈的指示,把糯米粉和水放进盆子,然后用筷子搅拌,再用手揉成一个大团。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禁得意起来,以为可以得到妈妈的称赞,没想到妈妈却说:“你看你,这衣服上的面粉、地上的水,真是的。”妈妈说归说,可没嫌弃我,还手把手教我。
做好了粉团,我来到奶奶的身边,奶奶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吹的,一眼就看出糯米粉团是我做的。“不用说,我就知道是你玩的把戏。看,汤圆要这样搓。”奶奶边说边示范着,我学着她的样子,抓了一小团放在手心上搓成一个小球。奶奶还告诉我汤圆搓圆是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要用心搓。我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汤圆搓得圆圆的,弟弟搓着搓着竟做起了小动物来,几只小动物在一盘汤圆中显得特别可爱。
那边,爸爸在准备煮汤圆。我走过去,对爸爸说:“哟!爸爸,您老平时可碰不得这些活呀!”“丫头,今晚我可要露一手给你看,把你姐弟俩做的汤圆拿来。”
“吃汤圆了。”一直守在炉边的弟弟高兴地叫着。
爸爸把汤圆盛到碗里,我端一碗给奶奶,弟弟端一碗给爷爷,爷爷尝了一口说:“真甜,好吃!你们也赶紧吃吧。”
一家人吃着汤圆聊着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今晚,吃了自家制做的汤圆,别有一番味道。正如奶奶说的:做汤圆,揉团团搓圆圆,就是团团圆圆。
【篇四:冬至】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南方的白天越来越短,人们在一派安详和乐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来。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样,我也许会很高兴,但我面前摆着一个难题:做汤圆。我想在做汤圆之前,先讲一下我跟汤圆的故事。
我六岁那年的冬节,第一次吃到了汤圆。那时的馅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间,馅料从裂口流进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带涩,芝麻甜中带甘的滋味冲击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汤,心里荡漾着说不出来的满足。从那时起,我与汤圆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完了我和汤圆的故事,接下来就是解决做汤圆这个难题了。我只知道汤圆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动起手来,我也不知道从哪下手。好在我有一个会做饭的老爸,不多时,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准备好了。他还告诉我:“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团,然后再搓成小球,实心汤圆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单单第一个步骤,我就费了好大力气,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还一直弄不下来,用另一只手去扯,结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还把手弄得满是糯米粉。老妈看了直叫道:“惨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风雨过后便是晴天。过了那个揉面团的环节,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只需把大面团切成数十个小团,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汤圆被老爸放进了锅中煮,不一会儿,一家人就享受起这甜甜软软的汤圆了。吃过了汤圆,我们来讲一下中国人与汤圆的故事。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渐渐地,汤圆走进千家万户,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今又冬至,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续着一份未尽的缘分。
【篇五:一瓶美酒】
“咦!这是什么东西?”我从衣柜里掏出了一箱小木盒子。这木盒子外表满布灰尘,是长方形的,看上去还挺精致的。外面还装上了锁,似乎里面装着一些重要文件似的。
我把灰尘给清理了,又用棒子把那老旧的锁给“砰砰砰”的几下给打开。一开箱子,一瓶外表精致,酒气浓厚的美洒出现在我眼前。拿起这酒瓶,用手指在上面“咚咚咚”地敲了几下,一股沉重的回声反弹给我,又用手指多敲了几下,声音依然沉闷。竟然毫发无损,看来这酒瓶的玻璃还很坚硬。我打开那犹如金刚般的盖子后。“啊!”酒气好浓!快把我熏死啦!这一熏让我想起了这酒瓶的由来。
这酒瓶是我那“酒量大王”外公亲手酿成的,他有着神一般的脾酒肚。听说他为了把这酒给酿成,花了好长一段时间。这酒味儿香,人喝了绝对不会醉,而且它的鲜美一直不会变,直到喝光。
就在有一次,我们和外公外婆一起吃饭,吃到一半,一场酒量大战开始了。因为我爸爸经常喝酒,于是他有了一个大大的脾酒肚。爸爸说自己是“喝酒大王”,于是外公就说:“孩子,你的脾酒肚哪有我的大呀,你还是迟早退出喝酒江湖吧。”这话可把我爸给惹急了。他拿起酒瓶就向外公宣战。就这样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燃烧不尽的怒火。“比赛!开始!”我一发口令,他们就开始喝了起来。“哇……个个都是高手啊!”我赞叹到,他们就像是被老虎追赶一样拼命喝。终于,我爸累趴下了,而外公却还在喝。“我宣布,最终的胜利者是外公!”我说到。“说到酒,今天我可要给你们看看我的宝贝。”外公拿出他亲手酿了好久的酒。打开酒盖,一股香甜的酒味散发出来,这可是惨了我的老爸。外公把酒倒在杯子里,指了指我说:“卓腾,你喝。”“不会吧!我,我喝!”我大吃一惊,“对!就是你喝!”在外公地压制下,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地喝了。我一喝,“啊!好辣好辣,水、水、水!”此时的我像被烧了舌头一样,一直在到处乱跑,“哎……风助火势,我的舌头依然还是如此烫。”我妈说:“不会有事吧。”外公说:“不会!等他漱好口,也不会醉。”我清好了口,“咦!脸怎么没红,头怎么没晕。”我走到了外公前说:“我怎么没醉?”外公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解释,原来这是经过外公细心酿造,又用了“祖传秘方”,就算喝完这瓶酒也不会醉。外公这次拿过来呢,就是让我好好地保管这瓶酒。
为了不让为了酒不惜一切代价的爸爸偷喝,我的外公特地为瓶酒量身订做了一个盒子,外面还装上了密码锁。记得有一次,看见我爸爸为了那酒瓶,在那里用刀子劈,用自己的智慧在那里开锁,于是就算过了几个小时都没有开掉,我想爸爸的脑袋真的像妈妈说得那样只有“核桃”那么大吧。我一边偷着乐一边乘着那只有核桃一样大的脑袋的爸爸偷偷地溜走,在我的房间里还会隐隐约约地出现一些敲打的声音呢。
这美酒就像一个老者见证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