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二年级作文>探访核潜艇
探访核潜艇

【篇一:探访核潜艇】

寒假,我参观了位于青岛的中国海军博物馆,最让我激动的是我还走进了401号核潜艇的内部。据说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艘开放参观的核潜艇,真自豪能与她亲密接触!

远看,一个黑黑的大家伙矗立在海面上,我以为是一个普通的观景台。爸爸却说那可是真正的核潜艇!我很好奇这个黑黑的家伙到底是干什么的!买了内部参观票,售票员阿姨还送我们每人一顶海军帽、一双白手套。戴上帽子和手套,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庄严的感觉,开始跟随海军叔叔走进核潜艇内部!

核潜艇内部由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尾舱等7个舱构成,舱与舱之间都由直径60厘米的水密门连接,今天的参观都是从水密门穿过的。每个舱都有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设备,活动空间非常狭小。指挥舱的会议室同时也是紧急时刻的手术室,会议桌上方有5盏无影灯用于手术。海军叔叔说,艇员的工作生活非常艰苦,没有固定的铺位睡觉,一块窄窄的木板铺在鱼雷上就是床。叔叔还让我们猜过节的时候艇员大餐吃什么。我说是海鲜,有人说新鲜水果,有人说是豆芽,叔叔说都不对!正确答案是饺子!叔叔说,发豆芽需要淡水和阳光,而淡水在潜艇里是非常珍贵的!不能吃豆芽还有一个更好笑的原因,那就是吃豆制品容易放屁,放屁会让潜艇内部的空气变差,所以艇员不吃豆制品。

看着从没有见过的精密仪器,听着叔叔讲解401号核潜艇的制造历史,想着我国核潜艇目前的深海续航能力达90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耳边仿佛响起毛主席铿锵有力的话:核潜艇,一万年也得搞出来!

艇员是多么辛苦,我们是多么幸福!

【篇二:探访鲁迅故居】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篇三:探访良渚文明】

良渚,作为江南新石器文化遗址第一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出土的玉器、陶器,均为江南最完整的文物,代表着一段历史。

进入了展厅,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施昕更,正在满面笑容地对着我们,好像在说:“良渚文化中有许多未能解出疑团,正在等待着你们去发现……”

石犁、石斧、石锛、石镰……随着一件件器物的展出,漫漫历史像电影一样快速地播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看,那位妇人正手持石镰收割着水稻,她满脸汗水,却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瞧,那位壮汉正用石斧砍树,只见一斧劈下,树干“轰隆”一声断成两截……

玉器上的人神兽面纹更令我们惊讶!看,那些雕刻是如此地栩栩如生,仿佛神兽随时要向我们冲来。真是不可想象,在那个年代,良渚人居然能雕刻得如此逼真、如此神似,良渚人是用什么工具雕刻呢?又是什么人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能呢?随行的老师说,这些纹路象征着良渚文化从野人时期进化到文明时期。

当年的良渚人还崇敬“神”。当良渚人抓到兽物时,通常是先拿来祭祀,而不是直接食用。比如他们用弓箭射死鹿,会将它放在桌上,供着所谓的“神灵”。

而对“神”的崇拜,更加证明良渚人是“文明人”,他们有完善的社会体系,他们懂得如何生火、造房、狩猎、种菜、制作农具,他们甚至还知道如何建造一座城墙,如何防御远处的敌人,这与同时代的文化相比,已是非常先进。

天道酬勤,拼搏进取,是良渚文化能如此发达的重要原因。通过这次探访,我对良渚文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离开良渚,回眸施昕更老人的雕像,我默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守护着这一方文明,让它永远不会消失……

【篇四:探访年宵花市】

今天,我参加了萧山日报小记者的探访年宵花市活动。

上午九点半,我们就已经在花市展区集合了,老师先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年宵花市:浙江(中国)花木城是年宵花市的主办单位,举办年宵花市是为了让大家在过年前买到更多的鲜花,今年的年宵花市分三个区,老师让我们一一参观。

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呢:选三种喜欢的鲜花、采访店主和顾客,别看只有几样任务,没有勇气和自信是做不出来的。

等老师说解散后,我们就开始行动了,我的第一个选择是玫瑰,店主说玫瑰的花语是爱情,适合赠送给爱人或者朋友,只有在温室里才能培育出又大又红且又香的玫瑰,当我仔细的看的时候,有一股香气进入了我的鼻子,那香气仿佛在说:“欢迎欢迎”!

三个当中我最喜欢多肉了,它萌萌的,不愧花语是萌,它最适合送给女孩子了,而它的培育要点是少浇水,多晒太阳,盆栽方法是:先把盆里铲一大半土,在把多肉放进去,然后再把土铲平,最后还可以把用来防止泥巴出来的小颗粒放进去,就大功告成了。

第三样就属文竹了,它代表永恒,送给长辈对它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文竹难养吗?一点都不难,只要土壤肥沃就能长得很好。它翠绿的叶子多么清秀,多么清爽啊!

采访店主的时候我问了这些问题:“请问芙蓉花能开多久?”店主回答说:“一个星期左右”。“请问年宵花市是开多久?你们生意好吗?每天大概卖出多少花?”,店主回答“是2月1日开始,2月15日结束,生意还可以呀,每天大概都卖一百盆左右”。

采访顾客时我有点紧张,但后来好点儿了,问了:“请问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这次花市的呢?”,她回答:“别人说这儿有名,我就来了”。我还问道:“请问你买了哪些东西?”,她说买了蝴蝶兰。

作为一个萧山日报小记者,我的第一次采访任务我觉得完成的不错呢,虽然还缺少一些经验,我相信慢慢会越来越棒,和被访的对象搭上语言桥梁。

【篇五:外星人探访地球】

我是一个来自月球的外星人。一天,我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几十年前我的朋友提起的地球,于是,我乘着108号飞船,来到了地球。

飞船的速度很快,一眨眼的功夫我便来到了地球。我打开了飞船的舱门,迫不及待地下了飞船。然而,迎接我的,却是一阵难闻的废气。我观察着四周:一座座高楼大厦紧紧相连;一辆辆汽车排出难闻的废气;一个个孩子拿着一部部手机,全神贯注地看着,甚至没有注意前面的路;一个盲人小心翼翼地在路边走着,一个男孩骑着一辆电动车开了过来,似乎没有看到老人;乌黑的废气使蓝天白云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四周围竟看不见一点绿色。

“这,这就是地球吗?”我万分惊讶,不禁回想起朋友向我叙述的地球:湛蓝的天空上挂着洁白的云朵;随处可见的树木搭配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孩童会在夏天爬树捉鱼,会在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老人在饭后会在路上散步,或下一盘军旗;买苹果的阿姨会扶起摔倒的小孩儿,并送他一个苹果……人们的生活和谐美满。

可展现在我眼前的却与朋友所说的天差地别。我拉住了一个从我身旁走过的人,询问他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他娓娓道来:“几十年前,地球还是个美丽的星球,然而,人类大量的不合理经济运用使这里失去了生机。人们锯掉了树木,盖起了楼房;乱排废水,害死了鱼儿;肆意捕杀动物;工厂排出来的废气,染黑了湛蓝的天……”那人结束了他没有表情的诉说。

听了这话的我,若有所思地上了飞船,离开了地球,望着不再美丽的地球,我想:“希望有一天,人类能够醒悟。”

【篇六:探访鱼儿人工授精】

鱼宝宝是怎么出生的?前几天,我和几个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家湖鱼苗繁殖场,观看了鲤鱼人工受精的过程。

首先,鱼苗繁殖场的工作人员从桶里把一条活蹦乱跳的亲鱼捞了上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一条雌亲鱼。接着,他们准备取卵。取卵干什么?卵是什么样的?取卵鱼会疼吗?……一连串疑问在我脑海闪现。只见他们把亲鱼放在一块海绵垫上,用毛巾把鱼身上的水轻轻擦干。然后一人用力挤压鱼的腹部。而鱼好像很痛的样子,身体不停地挣扎。这时,一股黄色的液体从它的腹部流入到早就准备好的盆子里。我凑上去闻了闻,没有什么气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鱼卵,卵只有遇到精子以后才会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孵化后才会有鱼宝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取卵后,工作人员将之前从雄亲鱼体内取出的精子倒入盆中。在倒入少量水后,用鸡毛轻轻搅拌。“这一盆能出多少鱼苗?”我们好奇地问。“这一盆鱼卵大概是600克,能孵出三四十万尾鱼苗。”哇,就在这个小小的盆子里,居然有几十万条小生命了!两分钟后,这次鲤鱼的人工受精完成了。

看着眼前的盆子,我似乎看到了无数条鲤鱼在一个个鱼池畅快地游着……

热门推荐
1最珍贵的遇见
2春的前凑
3最美的音乐
4中秋之美
5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6难忘的国庆节
7礼物
8我战胜了懒惰
9那次玩得真高兴
10“皆大欢喜”其实并不喜
11看图作文
12学会坚强
13我身边的科学
14读《城南旧事》有感
15那段快乐的日子
16我的老师
17话题作文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考试前夕
20
21秋之美
22我儿时的一个梦
23美丽的植物园
24一场奇怪的梦
25母亲爱爱之深
26爱的力量
27七年级英语作文
28做蛋糕的
29文化根,何处寻
30叶之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