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舌尖上的湛江
舌尖上的湛江

【篇一:舌尖上的湛江】

饮食,是大自然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绽放出璀璨光芒的明珠。——题记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阅历史史册,饮食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她滋养着我们的脾胃,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是我们无法脱离的文化之根。

“普天之下,莫为一吃”,“吃”看似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生活习惯,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湛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都。湛江的饮食文化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自古以来,湛江就被冠上了“东方日内瓦”和“中国海鲜之都”的称号,闻名于神州大地。湛江,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处处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这里的饮食文化,风格独特,独具魅力。香港著名美食家梁文韬曾说过:“湛江的饮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饮食源于粤菜体系,虽然与其他地方的菜式大同小异,但却有着自己的独一无二,这与湛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我深深地被这股芳香所感染。

吃海鲜,到湛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湛江蹦出了各式各样的海鲜,成了各地酒家进货海鲜的最佳选择。如此以来,湛江的海鲜被雕琢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在中国民间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碳烧生蚝了。湛江的生蚝个头大,口味鲜甜肥美,加上当地人娴熟的烧烤技术和特制的烤酱,那味道简直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夹起一块热辣辣的生蚝,放进口中,一股鲜味立刻在口中荡漾开来。一时间,属于烧蚝的鲜味和汁液在舌尖上点缀,那味道香甜可口,韧性十足,不亏为湛江美食。

谈起湛江饮食文化,又怎能少了湛江白切鸡呢?广东不少地方都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湛江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湛江人节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一般选用的都是本地细骨农家鸡。白切鸡肉嫩骨香,十分可口。它不仅涵养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更体现了湛江人厨艺的炉火纯青。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差异,中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身居湛江的我,不得不被这里的饮食文化所震撼、所沉醉。湛江的饮食文化就像一本厚重的史册,极具传统意味又不失创新品味,是古今中外难得的饮食文化。无论何时,它总能泌人心脾,让人如痴如醉。

湛江饮食文化的海洋中有更多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创造,舌尖上的湛江将成为永远的饮食之都。

【篇二:美丽的家——湛江】

我的家乡在湛江,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湛江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非常出名的八大美景,如玛珥湖,海滨公园,观海长廊、寸金公园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寸金公园。这里景色优美,公园里的月影湖水碧绿清澈,九孔桥倒影在湖水中,真迷人啊!公园除景色美,还有着很多受小朋友们喜欢的好玩项目,如碰碰车,旋转木马,过山车……而我对里面的动物园情有独钟。这里有东北虎,非洲狮,狼,金钱豹……好看极了!

湛江除了景色优美当然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它的特产和美食了。这里盛产的水果种类也特别多。有红橙,菠萝,龙眼,火龙果等等。它的肠粉,牛腩面,水煮鱼也是非常让人念念不忘的。当然,海滨城市怎能少的了海鲜呢?而我们一家都是海鲜的爱好者,每次家里有人过生日,绝对少不了海鲜大餐。看着一只只大虾和一个个大糕蟹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我爱我的家乡——湛江。

【篇三:“创模”让湛江焕发光彩】

“听不到鸟儿欢快的歌声,闻不到花儿的芬芳,路旁的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湖里的鱼虾慌慌张张,因为它们的家已经被垃圾霸占。灰色的天空,没有一点儿蓝色……”这种景象,我已想过千万遍。当然,爱幻想的我也会憧憬,湛江如果变成了世外桃源——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树林,金色的沙滩……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欢快地歌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公路上,一尘不染,清爽的风拂过、和煦的阳光照着……

为了这些,我们要付之行动。请看——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也许他们微不足道,但却焕发着环保的光芒。当我们还沉醉在梦乡里,大街小巷,就已经出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背着淡淡的月光,闻着声声的犬吠。依然,他们不辞劳苦,弯着腰,不怕发出阵阵恶臭的垃圾,不怕白净的手变脏。他们只想为“创模”出一份力,扫去人们心中的“灰尘”,呼吁大家提高环保素养,燃起“创模”的热情。

当然,作为每一位湛江人,都应该在“创模”中身体力行。

在校园的操场上、校道上,一个个孩子都洋溢着一张张笑脸。他们正在保洁。此刻,显得很快乐,因为可以让我们的家园焕发光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草地上的那个女孩——这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没有垃圾,但小草却弯下了腰。原来,同学们在这里打闹,践踏着小草。小女孩蹲在石头上,用稚嫩的小手,轻轻地撩起小草,帮它们直起腰。一遍一遍,好像在安慰着它们。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笑了,小女孩也开心地笑着。我很感动,走过去问她:“小朋友,你能告诉我这样做的原因吗?”“它们是这个家园中的一员,不能让它受委屈。”她笑着说。那灿烂的笑容好像一罐蜜,浸漫着我的心头……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的环保意识!这时,我意识到:“创模”不仅能让我们的家园——湛江焕发光彩,而且能让人们的心灵焕发着光彩。

我们都希望:每一口空气都是清鲜的,每一滴水都是甜美的,每一片天空都是湛蓝的,每一棵树都是挺拔的,每一条路都是干净的……

不知怎么,“创模”好像是让整个湛江市都沸腾起来,大家都抱着对家园的满满的爱,积极参与,争当环保卫士。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自觉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哪怕是捡起一片纸屑、扶起一棵小树。

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看到一个更美丽的家园:以草为床,以树为伞,以鸟语花香为伴。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怀着热热的心,抱着甜甜的梦,让湛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篇四:食在湛江】

湛江的饮食文化风格独特,正宗的粤菜,还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和“南珠之都”。这里最出名的湛江白切鸡、回味无穷的海鲜、独特的小吃等。接下来,我们去探索着充满活力的港湾城市的饮食文化!

食白切鸡,到湛江。湛江的白切鸡可谓是家喻户晓了。湛江的白切鸡选的是三黄鸡,肌肉丰满、肉质嫩滑,骨软皮脆,味道清香而甜爽,加上独特的配料,让你百吃不厌。湛江白切鸡酝酿着湛江风土人情,形成浓浓的湛江情怀。俗语说“无鸡不成宴”

食海鲜,到湛江。湛江的海鲜已有七千多年历史,当地的海鲜在国内民间有一定的知名度。鲜美肥甜的大鱼、大虾、蟹等。已成为湛江海鲜标志。来湛江旅游的外地人,必定尝海鲜,清蒸石斑鱼、椒盐花蟹,茶叶虾、冬瓜螺子汤都是最受欢迎的主菜。尝新鲜海鲜后,还会买些海产干货回去,湛江海产干货也很有名气。这些海产干货不仅是旅游者带回去的特产,也是送礼的佳品。湛江海鲜鲜味飘香,陶醉之时,舔指回味,到湛江吃海鲜,大饱口福,也形成湛江旅游一大重戏,显露出独特港湾风情。俗语说“吃海鲜,来湛江”

吃小吃,到湛江。湛江的小吃丰富多样,有名的雷州酸菜,秘方腌制,酸甜可口,沾点辣椒酱吃,更是锦上添花。雷州的田艾饼,更是美味佳肴,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田艾饼馅一般有两种味道---甜和咸。在过节时,人们都约在一起,孩子们去农田里摘艾草,男士们揉搓面料,女士们制做田艾饼,形成幸福的画面,温馨的氛围。完成之后,还会东家分点,西家分点,一起来分享这充满爱的田艾饼。形成深深的农家情怀。俗语说“美味小吃城,独特湛江味”。

这座美丽的港湾城市,独特风味的湛江白切鸡、海鲜、小吃城,标志着湛江饮食文化。

【篇五:湛江的春节】

漆黑的夜空倒挂着一弯月,像片会发光的柳叶。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来的宁静,一枚枚烟花向天空喷去。

过年咯!走在大街上,人们忙忙碌碌地准备过年,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四周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少许并未歇业的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框上贴上了崭新的对联,代表了对新的一年的憧憬以及对新年的祝福。

除夕的晚上,一年都不见一面的舅舅舅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来吃年夜饭。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述说这一年来发生的趣事,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十分融洽。

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笑闹着,好不热闹!

进入深夜,12点的钟声敲响了,拿着鞭炮冲出家门,汇入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直到正月十八,村子里各家又一次大摆宴席,召集亲朋好友前来相聚,这叫吃年例,过完年第一顿大餐,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开头。附近的每个村子摆年例的时间都不一样,就是为了防止一天跑两地而忙不过来。家家户户门前摆满了一大排餐桌,生怕坐不下似的,不过这倒也真,有好些时候还要加台呢。

餐桌上什么好吃的都有。饭前一盘花生,一碟彩糖,就这样与多年未见的亲戚拉起了家常。这天不吃普通的白米饭,而是年例中独有的八宝饭,这是由糯米、红枣、葡萄干、花生米、核桃、莲子、腰果和瓜子仁掺和而成。再上正菜,有鸡、鹅还有临海人必不可少的海鲜。其中有不少菜有特殊的寓意,就挑最有代表性的两样说,发菜和猪舌。发菜寓意很容易猜,发菜发财;猪舌就不一样,用湛江当地方言说,“舌”字不读原来的音,而是同“利”,自然就代表“诸事顺利”。

这饭一直吃到夜幕降临,突然,几道璀璨的烟火飞上了天空,在空中华丽地绽放,最后慢慢隐于黑幕之中……

热门推荐
1奇妙的汉语
2只是突然很想你
3难忘的寒假
4母爱如海
5这就是我
6优秀作文
7四季之美,陶醉你我
8快乐的运动会
9爱的细节
10精彩足球赛
11抢糖果游戏
12校园的西北角
13学会忘记
14这个故事让我明智
15过分的爱
16童年趣事
17生活给我的启示
18生活的味道
19家务的作文
20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1
22开满鲜花的路
23爷爷
24触动心灵的力量
25阳光下的温暖
26我这样上网课
27我读懂了你
28校园
29抢米饭风波
30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