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植物作文>宝石花
宝石花

【篇一:宝石花】

宝石花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生命力最顽强,也是最值得学习的花。

我家老娘在窗台上养了几盆宝石花,这些宝石花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始终都昂立在花盆之中,它们形态各异,有一个劲往上长的,有枝干盘曲的,就像黄山松,还有把“咸猪手”伸到别的花盆里蹭养料的……

宝石花的叶子十分厚实,不像蝉的翅膀,而像蝉的躯干,充满了阳刚之气,它们几乎一直挺立在自己的岗位上,雷打不动,偶尔有几片顽皮的叶子,从枝干上溜了下来,但落下来的叶子并不会“长眠”,而是在花盆的另一角开始自己“创业”:用不了多久就会又长成一株亭亭玉立的宝石花,惹人喜爱!然而,这么一种充满阳刚之气的叶子,却细皮嫩肉的,摸上去就像一块玉璧,十分细腻。

宝石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丝毫不逊色于在沙漠中傲然屹立的胡杨。要知道,我那老娘虽然爱养植物,但却懒得给植物浇水,更不用说修剪枝叶之类的繁琐事了。有一次,她连续好几个礼拜没给任何植物浇水,之后全家又外出旅行,当时正值七月末,是一年中太阳最毒的时候,而宝石花所在的窗台是面朝南的,可怜的宝石花们每天受到40摄氏度的阳光炙烤,更可怕的是由于温室效应,房间里积累的热量散发不出去,整个房间都快成了一个大锅炉了,宝石花脚下的泥土都快龟裂了,连一杯清凉的水都享受不到,这要是换成人肯定会当场中暑死亡,然后被风干成一具木乃伊。但宝石花默默的咬牙坚持了下来,靠叶片里储存的水分维持生命,并一直坚持到了我们回家。当我发现它们的叶子瘪了,软绵绵的不再那么厚实,甚至出现了一些褶皱,我连忙喊来老娘,她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打来一盆清水,让它们都吃饱喝足……奇迹发生了,一夜过后,它们的叶片竟慢慢地又鼓了起来!

这样的坚强,又这样的耐旱,我爱上了宝石花。

【篇二:捡起记忆宝石】

打开记忆的大门,我看到了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仿佛又回到那个五彩缤纷的童年时代。

那是七年前的一件事了,小时候,妈妈给我讲母鸡生出来的鸡蛋可以生出小鸡,我就很好奇,想要亲自看一看。我偷偷地跑到鸡窝中,先张牙舞爪地把公鸡吓跑了,又把母鸡一把推开,一下子抓了两个,正准备跑走时,不料公鸡发怒了,毛全部竖了起来,气冲冲地向我追来,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把小米,向公鸡洒去,可出来时忘记关门了,公鸡就穷追不舍,我一慌,摔了个“狗啃泥”,鸡蛋碎了,公鸡也狠狠咬了我一口,疼得我哇哇大哭。真是“偷蛋不成反被咬啊!”现在一想,感觉自己好笨啊!

我把第一颗宝石放进口袋,走向下一颗。

五岁那年夏天,我和小舅舅去寥河公园里捉知了,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知了要在树林里捉,所以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正有些懊恼,咦?怎么知了声越来越近了?原来,我踩到了一只知了的翅膀,我兴奋极了,一把捉住,向小舅舅吹牛说:“瞧!我抓到这个知了可比平时的大好多呢!”谁知小舅舅却指着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莫名其妙,仔细一看,啊!知了没了。我赶忙四处寻找,找到了它的踪迹,没想到,它越爬越快,我穷追不舍,全部精力都在它身上了,却没看见前面有一个水坑,只听“扑通”一声,我掉进了水里,舅舅连忙把我拉上来。现在想起来,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把第二颗放进了口袋,走向最后一颗宝石。

那是七岁时的一件事了。那天我们给姥姥庆祝生日,吃饭的那家餐厅中有一个大秋千,可以坐四个人,小舅舅让其他人都下去了,独自霸占,让我用力推。可他嫌慢,不断催我使点劲,我使出全身力气,把秋千推到最高处,可用力太猛,身体向后一倒,后面是一条小水道,我一条腿掉进去了,幸好我眼疾手快,抱住了柱子,却被舅舅笑话了一通,说我像个大马猴,真气死人了。

我把所有的宝石装进了口袋,这次,我再也不会把它丢掉了。

【篇三:宝石山】

宝石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它位于杭州西湖的北面。

来到山脚下,一棵棵高大威武的树矗立在小路两旁,像一位位士兵守在那里。其中,梧桐树最显眼了,一片片大大的,黄黄的树叶纷纷飘落,忍不住让人捡起来当书签。

我们爬到了山峰,抬头一看,一座高大的宝塔耸立在眼前,它就是保俶塔。这座宝塔共有七级,非常高。塔顶尖尖的,像是要直冲云霄。保俶塔历史悠久,是一座实心塔,绕着它走一圈,还可以看见塔上岁月留下的痕迹。

参观完了保俶塔,我们继续往前走,忽然被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挡住了去路。原来,这就是西湖新十景之一——宝石流霞。这里的石头真有点怪,有的石头扁扁的、圆圆的,像大型的鹅卵石;有的中间陷下去很深,活像一个“凹”字……由于刚下过雨,四周白茫茫一片,我站在最高的石头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中。一阵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过了一会儿,雾渐渐消失,远眺前方,依稀看到整个西湖,朦朦胧胧,像是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宝石山犹如宝石一样璀璨耀眼,美不胜收,真让人流连忘返。

【篇四:宝石花】

那天早上,妈妈从外边带回来两盆花,一盆是我喜爱的,纯洁无暇的百合花,而一盆则是我从未见过的花种,她的颈部是黑色的,甚至还没有花瓣,丑丑的,但仔细凑近闻,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我看着这盆花,拧起了眉头:“买回来这么丑的花干什么啊?”说完就抱起那盆百合花,不屑的瞄了一样便不再管。妈妈看了我一眼,无可奈何又好似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把它也抱到了阳台。我却有些不乐意了,这不是让整个地方都不好看吗?我说:“妈!这和这外表不搭啊,让他自生自灭吧!”妈妈却摇了摇头:“那也是生命啊。”我置之不理。

因为喜爱,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像照顾因而一样去照顾百合花,而对宝石花理都不理,甚至觉得看一眼都烦,心想:长得那么丑,和百合花太不搭调了,干死掉算了!

一复一日,宝石花竟慢慢根深蒂固了起来,而我的百合花却一直都是浮在泥土上,这是怎么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不是天天给他浇水吗?

后来的一天,暴风雨突然降临,当时的我马上把窗子关上,来不及去管窗外的两盆花。

可是当天晴了,当我打开窗子,奔向百合花的时候,我有些震惊。

在这新鲜空气浮荡的时候,百合花竟然枯萎了!而我不喜爱的宝石花却依然活着,甚至出现了两个小花苞,感觉上比以往更美了,它自由的舒展的腰肢,任雨后阳光被沐浴。

这时妈妈走过来,弓着腰问我,“你知道花是怎么成长的吗?”

我一脸疑惑,难道不是浇水施肥吗?

“花是要靠阳光,水,土,而生活的。”妈妈说,“你给百合花的照顾太多了,让它变的非常娇贵,所以禁不起考验,因为它从来没有离开过很艰难的环境。而你认为丑的宝石花,它不靠别人,是靠自己独立的。”

我恍然大悟。

人生中,如果太顺了,也不是好事,反而是禁不起考验的,也不能够太依靠别人,因为这样无法真正成长,一遇到暴风雨就会失败,然后渐渐枯萎。

【篇五:宝石山】

说到杭州,你们一定会想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或者“人山人海”的河坊街吧,其实在西湖边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却美丽无比,它就是——宝石山。

从古老沧桑的大门走进,是一段弯曲的、蜿蜒的小路,路很窄,只能容下两个人并排站着。两旁是茂林修竹,一枝枝精力旺盛,挺拔的身躯里充满了生命力。阳光穿过叶子的细缝,隐隐约约的透过来,不刺眼,却很明亮,让人心旷神怡。

再往里走,错落着许许多多的岩石,小的只有小拇指盖那么一点,大的却有四五个大人那么高。其中还有两块大岩石的上半部分合在了一起,就好像两个巨人,正背对背在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下半部分却留出了一条小小的细缝,刚刚好能让一个人横着身子穿过。细缝内有些暗,在黑暗中摸索一段后,一道亮光从前面射进来,出口到了。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站在的巨石形成的平台上。

从平台向下望去,就是西湖了。西湖的断桥人真多啊!给人就快能把桥压断了的感觉。我忍不住大喊:“断桥上的人们,你们不如来宝石山上看西湖啊。”……转身向后看去,一片片翠绿色的大树连成了一片树海,在微风中显得无比雄伟。

宝石山就像嵌在西湖边上的一颗绿宝石,正好比它的名字一样美丽。虽然它没有黄山的高大,但,也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我爱你,美丽的宝石山!

【篇六:难忘的宝石流霞】

生活在四季变幻、风景如画的杭州,爬过雷锋塔,灵隐寺,去过苏堤、白堤、三潭印月,看过音乐喷泉、灯光秀……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美丽的宝石流霞。

宝石流霞位于宝石山上,是杭州的新西湖十景之一。从黄龙洞沿台阶拾级而上,沿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树林。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味,让人心旷神怡。

爬过初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陡峭的石阶。往上走,一座高高矗立的保俶塔赫然呈现在眼前。远远望去,保俶塔似一把利剑,直指苍穹。在保俶塔的右边,有个“一线天”的峡谷,入口处怪石嶙峋,很不好走。进入峡谷,两旁是陡壁,头顶一线蓝天,只容一人侧身而过。

到达宝石山顶,远眺西湖,如同一块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苏堤、白堤和杨公堤如同翠绿的缎带,和西湖相依相绕。每当阳光映照,满山流霞缤纷,尤其是朝阳或日霞洒沫之时,晶亮晶亮的宝石山,连同空中落满霞光的云,像是给石峰抹上了一层胭脂,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奕奕生辉。空中的云,有的像一条长长的龙,有的像一团团锦簇的棉花,还有的像千万匹马在奔腾……此情此景,美不胜收。难怪有古人夸赞道:保俶清秀草木深,汲取日月精华魂,葛洪抱朴炼仙药,宝石流霞满乾坤。

每每想起宝石山上的美景,都能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多么美丽、难忘的宝石流霞啊!

热门推荐
1抬起头来真美
2我喜爱的小动物
3我真幸福
4南韵馆之游
5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6做家务的作文
7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
8淡化你的起点
9瞧,我们这一家子
10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1活出自己的个性
12同过“齐心桥”
13小小编程师
14蝉鸣如歌
15进入的感想作文
16我生活在匆匆之中
17他真聪明
18竹林里的春天
19我喜欢的食物
20一路有你
21用心倾听抒情
22祖国,生日快乐
23手中的笔
24好玩儿的作文课
25写春联
26我学会了感恩
27蜜蜂的自述
28照片里的故事
29这件事让我很难忘
30爱的光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