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书海经
书海经

【篇一:书海经】

悄悄地、悄悄地,我躲进了书房,没有了妈妈的唠叨;没有了玩伴的嬉闹;没有了秋虫夏蝉的鸣叫,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我小心翼翼地掀开页脚,慢慢沉醉其中。

读书是快乐的。书在我的世界里,其乐无穷。她是在水一方的伊人吗?让我如此的牵肠;是白云深处的人家吗?透着如此的神秘;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吗?令我如此的流连。驻足书海,放眼观望,我看到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屈原,“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从古至今的多少仁人志士,都被我们认识、了解。或许,这就是书的魅力所在吧!

漫漫书卷,更让我受益匪浅。我要用钢铁般坚强意志去面对困难,那是保尔柯察金告诉我的;不能光从身份的高贵低贱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玛格丽特对我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哈里波特的行动已向我证实了;要执着地坚守自己的追求,觉慧也这样做着。我徜徉其中,一个个人物角色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感性的我常常被触动着,甚至在有些时候,我几乎是含着眼泪、带着憎恨看完了整本书。我被这方方正正的文字的魅力所折服!

我开始尝试写作,把我小小的世界诠释出来。但可惜的是,我的文字如此苍白无力,没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豁达,没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忧伤,没有“此时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离,没有“街远山,呑长江”的气势,更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但我依旧选择握起我的笔,继续写着,写着。我时常试着想象,想象湘夫人日思夜居的点点斑竹泪,和那林黛玉冷月葬花魂的片片残红,借以寄上我的情,赋于纸上,即便我的文字缺少一种成熟。

有书的日子,让我不再是摇曳在风中的秋千,更多的是一种透着幸福的充实,渗着甜蜜。也让我的心,从此有了归属。而我用这略显稚嫩与青涩的文字寄予我的精神世界,更是一种莫可名状的快乐!渐渐、渐渐,在书海中,我找到了自己,也觅到了我应该走的路,梦想,也在这里插上翅膀,开始翱翔!

捧起书本,晨光拨动我的眼帘,清风刷上我的眉,但我依旧,沉醉其中。我深知:书海无涯,学无止境。

【篇二:徜徉书海】

我爱读书,也爱思考,书中一句意味深刻的话常使我托住腮帮子思考许久。我愿化作一条鱼儿,遨游在书海之中。

小时候,爸爸希望我长大后是一位作家,因此为我添置了一个书架和若干书本。四岁时,我的小书架上已满是书,可我偏偏不喜欢阅读。如果爸爸叫我看书,我就四处跳窜。一捧起书,我就眯缝起双眼想睡觉。

上一年级了,我憧憬着学校的学习生活。妈妈不知何时给我买了一册《淘气包马小跳》。我随意地翻阅了起来,好奇地看看看着……阅读了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品尝到了读书的滋味,那就是快乐的享受。从那以后,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到了四年级,我经常沉迷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小说中的主角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有肉的动物。动物没有语言,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通过沈石溪的文笔,通过对行为的描写,以及通过行为、目光透露出来的丰富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的描写,沈石溪将一个个关于亲情、爱情、勇敢、智慧等等的故事娓娓道来,读之令人动容。

在“读经典,送经典”的浪潮下,我爱上了经典阅读。《论语》《三字经》《上下五千年》……尤其是四大名著,让我如痴如醉。读《三国演义》,让我感悟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读《水浒传》,让我领略了深山一百零八将的英勇;读《红楼梦》,让我见识到了林黛玉的才华横溢;读《西游记》,让我感受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

在书中,我忘记烦恼;在书中,我战胜挫折;在书中,我学会克制。书,是我亲密的朋友。

【篇三:书海遨游】

风吹乱了思绪,雨打碎了记忆,唯有你那浩瀚的书海为我提供生命的养分,令我陶醉,令我欣喜……

——题记

我行走在历史的道路上,道路两旁是书籍。在路上,我可以不惧黑夜,不惧遥远,因为书是我夜中的群星,璀璨无比,书是我路上的旅伴,不离不弃。那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每一株草中,都藏了一本泛着浓郁墨香的好书。

万籁俱寂,漫漫长夜,相伴月下点一盏孤灯。古人云,月下读书,可解长夜之苦,淡淡月光轻柔地洒在书页上,纸上的字仿佛化作月下舞者。飘飞的彩带,忽起忽落,曼妙的舞姿只应天上有。想到辛弃疾那句“谁共我,醉明月?”一定要有友人相伴才可赏月么,李白不是吟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么?邀明月共舞,好不醉人,更何况,身边有好书相伴,这是历代名士与我相伴啊,怎能不陶醉?

这里有九曲十八弯的河水,有古朴依旧的小桥,有靠岸小憩的商船,有金发碧眼的美少女。这就是沙翁笔下的威尼斯,驻足远瞰,不知小说里机智美丽的鲍西娅小姐现在是否与英俊的男主角幸福的生活着;那对因种种机缘巧合的走到一起的仆人,是否正肩并肩看日落西沉;那当年要不多不少一英镑肉的夏洛克是否改邪归正,抛却一身令人作呕的铜臭味来换回安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这里是那样优美,“半江瑟瑟半江红”,红了我的眼,红了我的脸。

绿意苍苍,野径古亭,执琴者抚琴于亭内,悦耳的琴声在山谷中回荡。亭内坐一位手拿诗书的儒生,在琴声下沉静于书中,山有情,水有趣,草木皆生命,书中的诗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生动无比。读书人完全沉醉在与自然交融而成的境界里,浑然忘我。

我愿做那月下的雅士,在月光的抚摸下,将书印入脑海;也愿作那江边驻足的游人,观看世间沧桑;更愿做那深山亭中的儒生,与书与自然融为一体。

【篇四:遨游书海快乐前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和莎士比亚这样评价书籍,而对于我来说,书籍就是我心灵的甘露。我从小便喜爱读书,尤其是古代文人的那些诗词散文,可以洗涤我的心灵,使我抛却一切尘世间的纷扰,沉浸于文字的静雅之中,体会着作者的各种心境,感受着他们的不同情感。

梦醉墨香天空,心融百态人生。读书,让我开始领略“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然;体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感;感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想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景观。我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沉浸在词的世界里,感受着诗词的别样气息。它是独一无二的,是古典文化的完美载体。在诗中,我明白了汉字的精彩纷呈,我理解了作者的多样情怀。那一句句诗词,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流淌着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它们流淌、押韵、内涵丰富、意境朦胧,吟诵着他们,我仿佛看见名川大山的美景,江南水乡的轻柔……

静坐书前,心游万仞,畅游天地,一览海纳百川。读书,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搏击知识的狂澜。面对书的海洋,我听到的是曹孟德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看到的是李太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想到的是子寿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书中到处飘荡着自由气息的风帆,载着梦想与奋斗的风帆。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我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书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乎,鲁迅、冰心、巴金与我成了好朋友。翻开书页,与他们秉烛夜谈是我最快乐的事,钦佩着鲁迅的铮铮铁骨,品味着冰心的爱与纯真,欣赏着巴金的真挚自然。每次与他们畅谈,我的心灵深处总会迸溅出几束美丽的火花。读书给予我很多美好的事情,它可以让我陶冶情操,让我更真实的感受生活,让我品味到生活的快乐。

阳光明媚的下午,捧一本书,坐在窗台上,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背对着太阳不让阳光刺痛眼神经,安静的沉浸在书的美妙中,读书的时光永远是快乐的。书将会伴随我的一生,每一页纸张都会永远鲜活,存在那笑声盈盈的时光里。书籍是抚慰我们心灵最好的药剂,是让我们心灵丰富的营养,更是我们心灵中的一滴滴甘露,缓缓的滋润我的灵魂,陪伴我成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书的陪伴下,快乐地向前走下去!

【篇五:我的一次书海旅行】

午后,躺在摇椅上,温暖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从茶几上拿起一本书,翻开,走进了书海……

昏黄的灯光笼罩着整个画室,一个红色头发满脸胡子的男子,正凝望着深邃的夜空。仔细一看,他就是19世纪最著名的画家——梵高。

他在被乌苏拉拒绝后,当了一名牧师,前往了矿区。他穷困潦倒,被人嘲笑,家人不能理解他,他也常常为吃不饱饭而苦恼。他的爱情也总是受阻,他的精神也越来越异常。

但是,就当他已经来到生活的深渊时,他的弟弟出现了。他不仅支持梵高的绘画事业,每个月都给他寄生活费,但梵高最终还是在一个圣诞夜选择自杀。

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斗争。他是孤单的,陪伴他的只有梦想和信念。

他因为爱情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依然挥动着画笔争取每一秒的做花时间,把他眼前的寂寞展现在画布上,永不停止。

他是一名优秀的画家,每天都沉浸在绘画中。他渴望画画,不吃不睡都要努力让他的画更加精彩。他那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性格让我崇拜。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朴素,他善良,他执着,他热情。他为了绘画可以付出一切,他为了精益求精可以彻夜不眠。这就是梵高,伟大的作家梵高!

绚烂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着,他坐在田野边,向远处眺望,拿着画笔的手久久不能放下,任凭那北风吹过……

热门推荐
1教师节作文
2介绍一件事物的说明文
3这件事真让我难忘
4有你我们的年华不寂寞
5贴鼻子
6一张纸的一封来信
7生活不会苛待如此努力的你
8假如我有阿拉丁神灯
9家乡美
10试卷发下以后
11碎片生活
12惩罚
13一道风景线
14碎片时间的力量
15暖干的校服
16妈妈,我想对您说
17外婆的渔鼓情
18我的青春摆渡人
19一路有你
20我是小小急救员
21那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
22窗外
23暑假作文
24我的植物朋友刺梅
25我是一片小树叶
26迷人的秋天
27笑傲人生
28我想做一棵平凡的荇菜
29我爱故乡的桃子
30红色土地,红色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