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

【篇一:敢问路在何方】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村庄里,村民们安居乐业,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到处都是红花绿树,不知何时起,渐渐的,“隆隆”的机器声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棵棵树木应声倒下。之后的日子里,家家户户过上了更富裕的生活,可此时山坡上已不见了绿色的踪影。有一天,一场大台风刮过这座村庄,山上的泥石流将房屋一并卷走了。悲伤的人们开始懊悔,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脚下的土地是我们家园的根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今,我们脚下的净土,犹如沙漏里的沙,日复一日地流失,带着我们焦虑和无奈一点一点流失。

忆往昔,我们拥有了一本新本子,到最后却撕毁到只剩封面,不过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啊!日复一日,多少青葱翠绿的大树恑然倒下,在一群孤雁的哀鸣中倒下!我们并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树木的屠杀这么简单,伴随的,还是那无法挽救的水土流失灾害。

渐渐地,当我们在茶余饭后坐下看电视的时候,发现那美丽的风景节目如流星陨落般消逝,人们觅之不得。却意外发现,多彩的风景已变成带着苍凉气息的宣传保护水土的公益广告了。当人们想起自己一次次对环境的摧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即将把那“保护环境号”的帆船搁浅的时候,是否有反思过?是否反思过我们未来的路在何方?

我希望我们的世界是一如既往的美丽,我幻想中的世界,有鲜艳的花,高大的树,五彩斑斓的蝴蝶和漂亮的小鸟,泉水叮咚潺潺流过,不管微风拂过的是乡间小路还是罗马大道,飞翔的只有鸟儿和落叶,这才是我们的康庄大道!

因为水土不同,才会南橘北枳;因为水土不同,土地才会有贫沃之分。但若有天水土都流尽了,敢问我们的路在何方,我们还能走多远呢?

【篇二:问路】

寒假里的一天,闲来无事,我决定一个人骑车回老家家转转。我将耳机塞进耳朵里,听着时而激昂时而平和音乐,但一段时间后我的心却被遥远路途消磨了情感,胳膊在空中如同静止一般,时间将它悄悄麻木着,手指早已僵硬在了车把上。眼中只有远处那耀眼的车灯和擦身而过的车辆,我继续前行着。

我机械的望了望四周,想要分析周围的环境是否和大脑中的记忆一致,糟了,眼前的一切怎么如此陌生,我迷路了。

一家人缓缓向我走来,我们萌发了问路的念头,但那家人看了我一眼后,便匆匆离去,丝毫没有与我交谈的意思。问路的心顿时沉寂了下去。

时间在流逝,我却前路渺茫,当我再次看到一个孩子时,那颗没落的心终于又重新跳动了起来,而且因为时间的紧迫而跳动的更加激烈。我整了整自己凌乱的头发,并努力露出八颗牙齿,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好亲近一些。

我迎上去对着小孩笑了笑,一脸温和地问道:“小朋友,请问张留村怎么走?”孩子似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给吓到了,呆滞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已到嘴边的地址,却被一个冷漠又刺耳的声音制止:“谁让你跟陌生人说话的!我们不知道怎么走……走,跟妈回家。”看着小孩被胖女人拉着,一位老大爷抽着老式的烟袋慢悠悠地出了我要的地址,还没等我道谢,他便转身走开了。

新年的炮竹声在耳边响起,我领着小侄子走向村里的小卖部,一进门,我竟然又看到了那个女人和孩子,我猛地站住了,小侄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被我拉着走开了。

我真想问问那位妇女,你知不知道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就算别人再怎么问,如果你骗自己,那谁也不知道答案。

【篇三:小牛问路】

早晨,小猴子一路蹦蹦跳跳地去小熊家玩。小猴子在路上路上看见美丽的小花和小草开心极了。忽然,小猴子听见身后咚咚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小牛。小牛说:“请问去小山羊家的路怎么走?小猴子说:“向东走三公里就到了。”小牛说:“没有听明白。”小猴子说:“正好我要去熊家,小熊和小山羊是邻居,我和你一起去吧!”小牛说:“好的,谢谢你了!”于是它们开心的一起往前走了。

指导教师:李肖肖

【篇四:路在何方】

人的一生会走很多路,每个人走的路都不相同。有的人很确信自己要走的路,但有时总会有一两个迷失方向的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措……

在自己脚下的路有的是自己想要去走的,有的是受别人影响的。自己想要走的路总会很遥远、很艰难,自己还有可能走着走着就将再次迷失方向,看不清前方的路。有时为了回避一些麻烦只好违心的放弃自己所选的路。根据自己的内心所想而走自己的路的人是一个很勇敢的人,但是走到终点的又能有几个,即使到了终点哪一个不是遍体鳞伤……

有时虽然明知无人回答可我还是想问一声——敢问路在何方?‘路’,其中有‘足’这是在告诉我们要闯路必须自己走。所以我又开始相信路要自己闯,即使困难重重,我也要充满信心去走下去,充满信心地向终点进发。找回自我,走我的路,向着我的方向——心的方向。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就在自己的心里。寻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听从自己的心去走路,你才会有信心、有动力去闯下去,即使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未知的危险,但也要充满笑容的走下去。在十字路口停留的人、看不清前方道路的人、走错路的人……

你们要寻着自己的心意,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加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五:敢问路在何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百废俱兴,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洗刷,新中国一贫如洗、政荒民弊。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刚刚两百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仅仅可怜的四十美元,农业人口占大约90%,共产党人面临的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如此窘境,让人发出叹息:“敢问路在何方!”

望着这个到处还遗留着战争的痕迹的土地,一股熊熊之火“砰”的一声,在各位中央领导人的心中猛地燃烧起来,既然新中国成立了,屈辱了一百多年的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还有什么可以阻挡炎黄子孙崛起的步伐呢?干!大刀阔斧地干!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版图更加完整,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同时启动,1956年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五六十年代外交上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我们则要走出一条中华振兴之路。

自五十年代以来,新中国不仅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线”,更是积极同亚非国家合作,领导第三世界的崛起。一曲求同存异之歌博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任,一席和平共处之话赢得了世界的满堂喝彩。如今的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更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从新中国刚成立是一穷二白的窘状,到如今一跃成为GDP世界第二大国,如此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从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是世界之首,到现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简直就是一条腾飞的巨龙,正逐渐向世界展示他锋利的爪牙。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大部分人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一般,但中国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则更多了一份人情味,脱贫攻坚的开展,为底层老百姓带来了曙光。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形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丝绸之路,从茶叶丝绸到铁路、石油、天然气,这条路以前在走,现在依旧要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着路灯,在黑暗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他们不畏失败,披荆斩棘,一个个脚印踏实向前,却始终不忘初心,昂首挺胸,砥砺前行!中国,在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中华复兴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六:敢问路在何方】

谁可以为我选择一条路吗?摆在我面前的路并不是仅仅一条路而是四条路,因为我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自己的路,还是让我自己选择吧!

在这四条路中我首先放走了“↓”,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一生就像瀑布的流水一样一落千丈,再也无法爬上来。我也放走了“→”,让它随风飘走,因为我不愿,让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的毁掉。

尽管我排除了两条路,但是还有两条路供我选择,“↑”永攀高峰辉煌腾达,这条路虽好,但对我来讲这条路不太切合实际。还有一条就是“←”,这显然是条回头路,而我的人生刚刚开始,又怎能回头?所以,这四条路我都放弃了。我要闯出自己的路,与众不同的路,尽管这条路布满荆棘、充满波折,一路上必定要遭遇“喜”“怒”“哀”“乐”。但是我该如何去闯,与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或是如同古代诗人一般去隐居,或是考一中、九中,还是……

我梦想的路忽远忽近,忽暗忽明。远的遥不可及,近的抬手即触,暗的不知是白天还是黑夜,明的不知该前进还是后退——“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但我确信,是路一定要忍受寂静的黑夜,穿过喧闹的市场,看你如何定夺?

敢问路在何方?也许有人说我弱智,傻吧,路不是在自己的脚下吗?不是,因为我说的“路”不是石头、泥土造成的路,而是人生道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的是,我该为人生的道路点缀上一颗颗美丽的、闪闪发光的新星,该怎样去终结。

我很想知道“路”的尽头是什么滋味,是酸,是甜,是苦,是辣?但是,当我想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歌儿,才顿开茅塞。也许,这世上,许多东西没有永恒,这世上许多东西没有结果——不要在乎路的尽头怎样,只在乎你选择了怎样的路,又如何坚定地走下去。

敢问路在何方。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开学
2五味与调和
3门其实开着作文800字
4一二三木头人
5悔恨的一件事
6西湖公园的音乐喷泉
7讲究实际,不求浮华
8拨动心弦
9走过转角
10团结就是力量
11谁是最可爱的人
12扶起的诚实
13秋天的树叶
14《藤野先生》读后感
15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16第一次做披萨
17一只小乌龟的自述
18成长告诉我
19小羽毛找妈妈
20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作文
21颜值和才华
22茗茶香
23游览草原
24家乡的竹林
25写检讨
26语文写作作文
27看图写话作文
28我喜欢小动物
29让自省为人生着色
30最美丽的季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