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不胜高寒,共赏婵娟
不胜高寒,共赏婵娟

【篇一:不胜高寒,共赏婵娟】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高处不胜寒,住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并非喜欢孤独,而是知音难觅,往往陷入孤独的囚笼罢了。但是,一旦他们遇到了知音,或心灵得到寄托,就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共鸣,打破囚笼。不但可以远离孤独,而且会让事业和生活走的更远,更绚烂。

“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知音的重要性,但伯乐并不易见,为人常因无知音而倍感孤独,甚至,导致灵感之泉日趋干涸。“高处不胜寒”,梵高曾用生命摆脱孤独,金色的向日葵,燃烧的夕阳,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最深处的呐喊。纵是绝世才华得到极致的展示,但是无知音之痛却让他经历着炼狱般的痛苦。

高寒之寂,让他悲愤,消瘦,当孤独的锋芒割下无辜的耳朵时,身体的疼痛仍无法消弭心灵上的痛楚。不久,在美丽的瓦兹河畔,在那麦穗摇曳的麦田深处,他将枪弹打入腹部,枪声在洒满夕阳的大片麦田上空荡,鲜血侵染了他的身躯,染红了夕阳。孤独使一个天才自此陨落。

夫山以积高成峰,水以蓄深为谭,峰尖可摘明月,谭底可寻蛟龙。但明月几何?蛟龙几何?伟大之人何以伟大,是因为他们驻足人迹罕至之处,话鲜闻之言,诚然,这样的高度常人难以企及,当伟人步入金碧辉煌的传奇殿堂时,其命运就被深深烙上“孤独”二字,而知音已然沦为奢望。

虽伟大之路看似寂寞孤独,但是,假使遇到知音,他们能迅速共鸣,激发灵感的泉眼,产生不可估量的成就,纵是高寥坚冰之所,亦可遍地春暖花开!

月色皎洁,是谁舞弄清风,把酒对影;是谁泛舟赤壁,吟赏婵娟;是谁醉后低语,不胜高寒……直言进谏,谪贬黄冈,苏子的孤独化为苦水,无处倾诉,然当他泛舟赤壁时,与山水天地互通心弦,把天地化为知音,将心中孤独御风寄与皓月,在桂宫那头,会有一知音能与他弹奏琴瑟,吟赏诗画,共剪西窗,找到心灵处的慰藉。此刻他体悟到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看淡了世俗纷扰、钟鸣鼎食,投身自然去追溯心中的“佛道”。在与天地山水畅游时,他不再感到孤独,与山水共赏明月,留下无数文学珍宝。

不胜高寒,共赏婵娟,千里马遇伯乐,可日行千里,俞伯牙会钟子期,谱高山流水,马克思识恩格斯创共产理论。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容易孤独。当其偶遇知音,则心弦拨动,畅谈天地,共赏婵娟。

【篇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心灵是一个简单而又神秘的探索屋。在那里能找到无所不有的世界,回忆的味道,想像的奥秘还有一种心情。所以,自己走到哪里,心就会跟随到哪里,自己失去了什么,心也会随着失去沮丧。我想,它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种独一无二的珍贵,珍藏这辈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呀!自己人生的过客多得数不胜数,怎么能奈何呢?。当时,再真挚的心,再真实的梦也抵不过说分离时的那种悲痛。我再擦干泪水,看看眼前,一切好似流水,流的时候享受风景,听听流水声,情趣固然清,一但水干后,就再也不能轻松地随心所欲了。

我的好朋友,我很舍不得你!为什么要走,好不容易建立的牢固的友谊,你怎么拆散吗?这学期,来了个新同学,我很喜欢她,欣赏她,她笑的像苹果。我们很谈得来,有什么困难都说给我听,我很孤独,好得有她能谈心事了,我开心。“呵呵……”但,这样的笑能持续多久,还没来得及珍惜,却要离我而去。因为她得了病,所以……这该死的病,你这个杀千刀的凶手。唉……

本来就哭的像鬼了。又有一个让我更悲痛的实事突如其来发生了,讨厌的人,时刻出现在我面前,但,喜欢的人,总是走了一个接着又一个让我更悲痛的事突如其来发生了。讨厌的人,时刻出现在我面前,但,喜欢的人,总是把好的东西占为己有,把坏的东西“大方得体”地献给我——我最爱的姐姐又走了,听到这消息,顿时觉得脑里一片空白,自己失去了方向,似乎谁都拯救不了我。从小到大我和姐姐玩得最好,有什么心事向她诉说,我了解她,她更了解我。我们成了无所不说的最熟悉的亲人。即使我上初中了,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但每个星期回来都会看见姐姐的美丽、可爱。她真的很美丽,让我对她爱得深沉,但是有些人,有些事,不得不能说“爱”。舍不得,这个简单又复杂的心情让我泪流不止。这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无法抗拒。

最后我能做的的,就是把这份珍爱永藏在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流泪,擦干眼泪,往前迈一步,经历的多,懂得的更多!

【篇三:中秋佳节谈婵娟】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宣兵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

【篇四: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在这个无眠的夜晚,你把酒问天,月亮也无言。

一杯清凉的酒,一轮皎洁的明月,一个不眠的人,一缕淡淡的忧愁,你是想去月宫吧!还是罢了,那里太华丽,清凉,犹如你一直向往的官场,迟迟不肯接纳你,于是你在月圆之夜问天问月,月无言,你便在月光下举起酒杯,挥袖起舞,好不快活。

那如同轻纱一般的月光转入朱红色的楼阁,拂过雕刻精美的窗户,拂在你的脸上,你瞥见这月光,心生感叹:为何这撩人的月光总是折射出人们的离别悲伤呢?不,你的本性不是悲婉的,你拥有旷达的胸襟,转念一想,便悟出了人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观离合,此事古难全。

罢了,官场失意,兄弟离别,这难道不是常事吗?人生在世,失意之事十有八九,问天问月不过是讨一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罢了,你以酒为友,醉的酣畅淋漓,你不再伤感于失意之事,而是陶醉于自己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有更多的设想和构思,你一挥笔,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唱《水调歌头》,仿佛没有斟字酌句的推敲痕迹,痛快淋漓的表达出了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它既有婉约派的柔情惆怅,又有豪放派的超脱豪迈。

千年后,望向天边那轮圆月,我也心生感慨,月亮是否承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悲愁?而今天又有多少人面对着月亮失意或团圆呢?苏轼用诗词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保持旷达的胸襟,才不会有那么多苦闷,那么多负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五:千年婵娟】

我总以为,月是天空的一滴泪,落下来,滴入人的眼中,悲伤的流下来。

夜是一层轻柔的黑纱,把夜里的人儿与尘世的喧嚣隔开。让人有时间抚慰伤口。明月东升,月光温柔地流泻而下,悄然地流动在安静的夜里,让人心安。让悲伤随着这份静谧的寄托去向世界的尽头,把这衷肠向那轮沉默而温柔的倾听者吐露。

我总想这样一副画面:一个月光如水的夜里,一个坐在窗边线条柔美的少女,静静的想着心事,一边轻柔着脚踝上不知原因的疼痛,一边把天空的那滴眼泪,倒影在自己像湖水一般恬淡的眼眸里,如果想到伤心处,也可能盈满的湖面经不住心潮的涌动,冲破眼眶,一发不可收拾的泛滥成灾,少女低下头,月光披在她散落的青丝上,度上一层忧伤的洁白。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襄王有意,神女无情的无奈往往让人黯然销神。好像心窝里揉进一团细沙,每一次呼吸都扯动得你苦不堪言。它撩动你心弦中最敏感的那一根,却让一曲原本阳春白雪的曲子还没到高潮,便戛然而止。它抽回自己撩动心弦的手,留你一人,这情意绵绵的天上之曲如何完成?却没办法,伊人飘去,只留下残留在风里的香。只有寄愁心于明月,千里共婵娟。

我时常会想起这些有意思的诗篇,像南唐后主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多美的诗句!多忧伤的情思!那些朱颜已改的雕栏玉砌都被这弯新月钩画在了他心中。眼前,梧桐寂寞,清秋萧瑟,浓浓的思愁在这月夜发酵,而又偏偏无人倾诉这如苦海一般无尽的忧思,只能对月咏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人望而唏嘘。

我虽一直看着前人留下的白轮、桂魄,却也沉浸在自己心中的一窗皎洁里。

青春里的明月如钩如盘,阴晴圆缺刻下了难舍的情思。总是有许多说不尽的感伤,于是,没有了在月下疗伤的少女,没有了望月呻吟的少年。那些儿时的多愁善感,也在月光不断流逝的岁月里,推移到我伸手而不可及的远方,亘古不变的只是那宁静淡泊的清幽月光。

热门推荐
1美丽的碧水湾
2谢谢您老师
3爷爷
4读俗世奇人有感
5小草的自述
6奇妙昆虫
7青蛙的自述
8阅兵观后感
9我爱这个新家园
10春天来了作文
11我给自己写封信
12我的校园生活
13富春江边是我的家
14关于茶的作文
15玩雪的乐趣
16我的百变老师
17站在中考的门口
18第一次洗衣服
19惊蛰
20我长大了
21我的好习惯
22争当“河小二”
23螃蟹
24站立
25我家的小白狗
26不苟言笑的爱
27
28难忘的一节课
29笑对失意
30我的长处细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