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三作文>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一:此心安处是吾乡】

今年落雪的日子似乎格外多。雪花染着愁绪,落在他眉发间。远远地,好似飘来一股梅花茶香,一如当年……

他忆起临走那天,好像也是这样的景象。他替妻子捋过耳际碎发,轻道:“哭什么,年底儿不是回来呢么。”妻子没有回答他,只是斟上一杯茶,似有梅花的味道。

他望着她清淡的眉目,将茶水一饮而尽。茶水入胃,像是滚烫的泪水,有几许苦涩。他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些什么,可千万句话哽在喉间,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薄暮之下,他登上长途列车,渐渐远了家乡熟悉的风景。

可如今,年三十儿了,他却依然在外送着货,自己的孤寂和这个城市的繁华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夜深了,白雪纷飞,耳畔的汽笛声在瑟瑟寒风中销声匿迹。他心里有些苦,眼睛有点酸。

今夜的雪冰冷刺骨,风凶猛得好像要把他从地上卷起。他一个趔趄将手扶墙,稳住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一下一下地按出那串他早已烂熟于心的数字:“妻,我今年怕是回不去了。”他喉咙干得厉害,有些许沙哑,一字一句,吐露着思念与无奈。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他并不知道,此时妻子心中像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青苔。对面的那个女人终究只是轻叹一声,提醒他注意身体,别太过操劳。

他没有忽略她话语中夹杂的重重鼻音,一阵愧疚涌上心头。

雪还在下,他的泪滑过胡子上凝固的冰碴,在心底结了痂。虽是如此,却无可奈何。他满目萧然,空留一声长叹。

一个大胆的想法迅速在他脑中形成,继而在心底某处生根发芽并疯狂蔓延至全身。因为他始终记得远方的某个地方,妻子在等他还乡。

那晚,他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见十里春风杨柳岸,梦见自己衣锦还乡,梦见妻倚在门旁,望着他盈盈笑道:“你终于回来了。”

醒后,心中已有了决定。

他发了疯似的递上辞呈,匆匆收拾了东西之后,借了朋友的车便风尘仆仆地往回赶,终于在夕阳落下最后一丝余晖时到了家。

他气喘吁吁地一步三个台阶跨上楼,迫不及待地推开家门,疲倦的眼神难掩心中的喜悦,妻也有些不可置信,原本无神的双眼放出光来,惊讶中不忘走上前来接过他的行李箱,眼角眉梢流露出藏不住的欣喜,连说出的话语都透着笑意:“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他笑着抱住她:“可是年总是要在家过的。”

他走进厨房,看着桌上早已凉透却没动一筷的饭菜,佯装生气,虽然嘴上训斥着,可心里却是满满的感动。看着妻子在家里忙碌的身影,看着这个和谐又温馨的家,他觉得莫名的心安。

饭后,他犹豫着告诉妻子自己已递上辞呈,今后在家就业发展。本以为妻子会埋怨她,毕竟这么大的事都没和她事先商量。没想到她只是摇摇头:“为了过个年,不值得的,辞了怪可惜的。”

闻着萦绕在鼻尖的梅花茶香,吃着妻做的桂花糖,他笑了,他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值得的,因为浮华人心中的执念不过是过眼云烟,家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此心安处是吾乡。”

窗外依旧飘雪,可心境却已然不同。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仍在耳畔回响:“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二:此心安处是吾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数年后老友相见,嘘寒问暖间询问友人的歌妓:“岭南的风土是否不好?”在当时人的眼中,岭南是穷山恶水的蛮荒之地。然而,歌妓却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看似普通随意的回答震撼了苏大学士,也震撼了我的心灵。宁静致远,睿智豁达。“我内心安宁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我体会到了那种“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安然。

有人曾说,人要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只要有一颗淡定从容、宁静淡泊的心。不役于物,不困于人言,但求心安,就能够“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菜根谭》中说:“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日尘世若海,殊不知云百山看,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问,世亦不尘,海亦不若。”

而现实中,人往往是最不安分的动物,我们往往最渴望做的是用自己的脚步覆盖别人走过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别人口中的美丽。于是,有人在追逐中前行,但真正站在高处体会到的却只有“高处不胜寒”;有人收起一身锋芒,变得圆滑世故却丢失了本来的自己;闻说平平淡淡最可贵,有人便一生徘徊于地平线,最终却又感觉人生无趣悔不当初。

世上并不缺乏人云亦云的人,稀缺的是有主见,同流不合污,坚守自己的内心,睿智豁达的人。

“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沈从文在文革中几乎天天被批斗,但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用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下:“荷花真美。”走在生命的雨季,波澜不惊;坠入人生的低谷,吟一世清华。沈从文坚守内心,步履从容,如雪下苍松依然挺拔伟岸。

延参法师在《宽怀人生》中写道:“灵山迦叶拾花一笑,心与灵山咫尺天涯。”守着一颗心笑对人生纷扰,从从容容当是人生最美好的姿态。不感叹人世虚妄无常,不轻信人言的好与不好,无须纠结于位置的高于不高,重要的是保持心灵的宁静,睿智坦然。正如弘一法师受“唾弃之辱”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繁花中采撷一缕清香,古木中洞察深邃,云海中漂浮一生洒脱。千年前的苏轼仍草履一双,淡定从容向我走来,嘴里依然吟唱着那首《定风波》: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三:此心安处是吾乡】

镇里的那老榕树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落,落了又绿,几番轮回。

这里的人喜欢在老树下歇息,孩童、中年人、老人皆有。

扭过头看见那个穿着黄斑点的小女孩,坐在一个老妇人旁,或许是她的奶奶吧。小女孩双手托着腮,眼中尽是惊奇,听老妇人说话。我凑近去听,才知晓,老妇人在给小女孩讲这个小镇的往昔。老妇人瞧见我凑过来的身影,拍了拍她旁边的空位,眉目慈祥:“小姑娘,坐下来,来一起听吧。”我闻言,连忙点点头,听得很入迷。有人说老人对以前的事会记得特别清晰,老妇人从她嫁到这里一路说到现今。

小镇早已褪去昔年的残破,如今,仿佛一朵白莲,清新脱俗。

在老树旁,有一家卖葛水的铺子,老招牌了。依稀记得儿时父母总爱带我到那老字号里喝上一两碗。在那里总会有一群人,围在一桌闲扯。这样的时光,很好,似乎每人脸上,都带着温暖的欢笑。

我走进去,那股葛水味道依旧如此,四周望望,多了一些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

记忆中,铺子面积没有如今大,陈设也变了,但依然保留着那种古老的文化底蕴。斟茶递水的姑娘,脸上总会带着夏花般的笑容,去迎接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客人。我双手捧着瓷碗,凹凸不平的纹理,滚烫的温度,一碗葛水入肠,心暖暖的。春归三日暮,细雨正纷纷。

下细雨时,我会在拱桥上,望清河小舟,雨点轻踏涟漪,一圈圈地泛起;我会在小路上,闲庭信步,轻嗅空气之清新,感受细雨之柔和;我会于广场中央,仰望眼前高楼,任思绪翻飞。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样,很好。

我倚在石拱栏边,青石冰冷,渗透肌肤。不禁数起河中锦鲤几尾,河上落花几瓣,河畔垂柳几叶,但,这又怎么数得完呢?这般光景,这般赏心悦目!停留良久,背身离去,蓦然瞥见母亲熟悉的身影,“一同回家吧”,多么温暖的一句话。母亲的手牵着我的手,她手上的老茧,便是时光对她的磨练。手牵手的背影,该是很温暖吧。

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西山后,夕阳落去,明月未升,红霞慢慢被浓墨染透,华灯初上。

这里,只是一个简单而温情的小镇。没有长满青苔的青石板,没有古色古香的小巷,没有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即使下雨也不能媲及那江南杏花烟雨的朦胧之美,只是——

这里见证了我的成长。

在这里,从惊蛰一路走到霜降,从暖春一路走到严冬,经历了多少轮回。小城上有温暖的居民,有守护百年的老树,有沾满回忆的老铺子,还有家。

多少温情牵挂,多少尘世浮华,只愿时光能在此停留多一会儿。

热门推荐
1家乡美景
2书香少年
3第一次买菜
4城市的早晨
5父亲的爱
6我的漫画老师
7早点囧事
8瞧,我们一家子
9十五年青春
10感受春天
11青岩寺一日游
12百年不遇的洪水
13包饺子
14忙碌的一天
15伤疤
16美丽的校园
17我们身边的环境
18小猴学艺看图写话二年级
19我和小狗躲猫猫
20《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21厉害了我的国
22乐山大佛
23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作文
24听水
25我快乐我成长
26我的一位初中老师
27五年级作文我的心爱之物500字
28我是一颗种子
29钻石青春
30记一次演讲比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