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三年级作文>六一节的焦虑
六一节的焦虑

【篇一:六一节的焦虑】

六一节的早晨,妈妈忘叫我了,她一起来就去做早饭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猛然苏醒,一看钟,呀!都7点15分了。我立马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来,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吃好早饭,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奔向学校。

哦,幸好没迟到。我走着“矮人步”回到了座位。只见班主任杨老师眉头紧皱,同学们都焦虑地望着她。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可怕。我点点前面的王赵月,她纹丝不动。我看看后面的张小诺,她连看也不看我一眼。我没泄气,又摇了摇我同桌,我想:他平时跟我话那么多,这次不会也成“哑巴”了吧?我果然得到了回应。

原来,今天我们班有一个舞蹈节目,可舞蹈队的易红妤发起了高烧,没来上学。这可怎么办呀?本来,老师还指望她们得个奖呢!可现在……我也冥思苦想了起来。我想出了一个个办法,可又一个个被我否定。突然,孙喜喆站了起来,说:“老师,老师,可以找个替补队员!”哦,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这家伙脑袋好使。可是,现在排练也来不及呀!杨老师刚才没反应,现在却冒出一句:“我请谁来呢?”教室一下子就成了“手林”,同学们一个个都举起了手。杨老师选了几个女生到讲台上做“下叉”,最后选中了张一丹,老师马上带着她去舞蹈房排练去了。

这一天,我们一直在担心,担心下午的演出会不会出问题。幸好,幸好,没毛病。我们班的舞蹈节目演出很顺利,而且得了一等奖。

这一年的六一节,我们是在焦急中度过的,很特别。

【篇二:心灵深处的焦虑】

“十年寒窗苦”道出了莘莘学子求学的艰辛。

今年我们便到了十年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要面临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我们便要有两条路,一回家务农,一是继续求学。

做了农民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中,晓得父母是怎样来养活一家子人的,他们在春天将种子播到地之后,直到秋天的收获也不停歇,而得到的只不过是那么一点的报酬,所以在冬天也要搞一些副业来贴补家用,就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他们不能动的那一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会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

成为人才

学习是苦了点,但如果要考上大学,毕业后被一家有名的公司聘请去当个白领,整天雨淋不着,风吹不着,也许我的业绩好了点,官职再提升到当个什么部门经理,直到董事长,前途大大的好,我的腰包也日益变鼓,到那时再开车到我的老家将我的父母接到城里来,安享晚年。

到了我不能动的那天,我将财产全部捐出去,去建几个希望小学,建几个敬老院,帮他几百个贫困大学生等等,到那时我的人生会因此而变得充实,也许几百年后,我的名字将依然能响遍神州大地。当然这只不过是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我对前者是那么的畏惧,对后者是那么的神往,为了不让畏惧的成为现实,我要让努力和奋斗去成就我的未来。

【篇三:机器时代的焦虑】

你是否看过《钢铁侠》、《变形金刚》、《机器公敌》、《终结者》等电影?

这些风靡全球的电影无一不在显示,人类对机器的复杂情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焦虑根源。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等到计算机的出现,更是彻底改变了人类在现处时代的处境。人类进入机器时代,机器的本身代替了生命,机器的动力代替了人体和牲畜的肌肉力量,机器的时间替代了生物钟,枯燥重复的规则代替了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热情。当机器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效率和利益的同时,试曾想过,倘若有一天,人类被机器主宰着、统治着、奴役着,那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听说了吗?人工智能ALPHAGO打败围棋大师了!”

“我知道,那可是世界围棋冠军啊!看没看朋友圈?最新的人工智能小红,她可是能瞬息写出千万首供人诵读的诗词呢!”

像以上这样的对话如今随处可见,人类被机器超越的例子也愈发的多。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机器越来越复杂和先进,而人却越来越低智和无趣。而现代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机器所异化了。所谓人的异化,或许可以解释为人被工具化。刚开始,先是人奴役机器,再下来是人变成机器,最后是机器奴役了人,而往往机器进化的速度远远大于人的进化速度,因而许多人免不了被机器所奴役。这些人通常过得极为安稳,因为他们不需要创造或者是想象,除了工作生活之余的任何事情仿佛都与他们无关。机械的工作使他们安心,被禁锢的思想使他们精神安宁,而这些,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却如同灾难一般。梭罗说:“人类已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当人逐渐变成机器的时候,机器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替代了人,从而当然可以统治了人、主宰了人。试问大家,这真的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我常在想,人不同于机器的本质在于哪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正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创造力、想象力,才会使我们与机器有所根本上的不同。我不敢妄加推断,一旦人类失去独立思考力,失去我们引以为傲的创造力、想象力,机器一定会如同那些科幻大片里一样,失去控制,攻击、直至毁灭人类。但我敢推断的是,失去思考,失去创造力想象力的人类,终将被自己所毁灭。原因就像赫胥黎在他的《美丽新世界》中所述:“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可以说,这种伤害是相当严重且不可逆的,然而我们仍身处其中而不自知。诚然,我们期待机器智能化,我们也成功的制造出许多人工智能以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为便利。但目前看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常常依赖于人工智能,甚至这种依赖已经超过我们应该把握的度了,就连那应当以人类思维迸发为前提所创造的诗歌都难以幸免,这时候难道我们真的不应该去反思,并尽力化解这种机器给我们所带来的困扰吗?难道只有机器将真正要取代人类之时,我们才幡然醒悟吗?

以上只是一个身处机器时代的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焦虑罢了……

【篇四:国人的文化焦虑】

百年中国,以变为主。中国的现代化,是以激烈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古非今是,中劣西优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与“现代”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思维方式主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实践。

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首当其冲成为被打击的靶子。“打倒孔家店”、“不读中国书”、“拼命往西走”,一度成为文化上的主要流行色。

激烈反传统、批孔子的现象,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和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冲突,集中说明了孔子成为国人在文化上的一种内在焦虑。

西方有一句俗语:一个年轻人若不激进,是没有心脏;一个老年人若还激进,是没有头脑。虽然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今天的中国已不是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懵懂青年了。

如果说对于中国文化,顽固保守应该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那么,极端激进也必须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国人已经在用宽容和理性的态度来重新定位孔子,来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已成为历史绝响,而对孔子保持必要的“温情和敬意”,对中国文化采取“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成为大部分国人的共识。

这令国人感到些许欣慰。但是除孔子之外的其他文化,是否能引导国人走上世界,或是在国人的心中留有一席之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最引人争议的中国应试教育与西方的教育,究其根本,就是文化的差异或是人们对文化的不同对待。中国自从有了科举考试,把学习文化当作考试工具,时至今日,这种状况还是一点没变,所以,像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国人的心里便是为了考试,而在生活中却找不到。但是西方的教育注重独立创新,即便是走向世界的儒家思想,在外人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叶扁舟,因为任何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

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走向世界,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应该感到焦虑,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保护并传承它,而是将文化拱手相让,就像众人皆知的端午节是中国所属,却被韩国成功注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的国家或地区把孔诞定为教师节,虽然中国把9月10号定为教师节已经有20余年了,再把孔诞定为教师节也是困难,但是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应该听到警钟声,难带再等其他国家或地区把孔子诞辰抢注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才会感到危机和焦虑吗?

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但是我们不懂传承,而且不加以重视,焦虑在所难免。但是焦虑是无用的,我们应该让中国文化深入人心,融入生活,才可避免警钟声的响起。

【篇五:关于考试焦虑的作文】

那天,阳光明媚,我的心却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不安地等待着明天的考试。

这是我第一次钢琴考试,虽说五级的曲子并不难弹,多年的练习我已经弹得很娴熟,但我还是十分紧张,害怕自己出现失误弹错了琴键导致老师打不及格。一幕幕被打不及格的情景浮现在我脑海,我越想越害怕,所有烦恼一下子全都集中在了那一刻。

我跑向书房,拿着考试的谱子一遍又一遍地看,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那种考前的煎熬犹如一条毒蛇盘绕在我心上。

打开窗,希望沐浴在阳光中,紫外线能减轻我的焦虑,能让我转移注意力,从考试的紧张上挪开,不再去想它。我很迷茫,也很无助,突然间,一股紧张强迫感又涌上心头,弥漫在脑子里,就像一朵正在绽放的白莲被打断开放,这叫我如何冷静啊!

我独自一人在书房中纠结,暖暖的阳光洒进窗棂,洋洋洒洒地铺在桌子上。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我不能畅玩一次,把心中的强迫和压力随之消失,也许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让我不再想着那困扰我多时的考试。

我独自一人走向花园,花园里静悄悄的,淡淡的花香萦绕在我的鼻尖上,让我顿时抛掉了烦恼。徜徉在这馥郁的花香中,我沉醉了……中上级班冯杙黎郑老师

热门推荐
1两手牵住亲情
2迈进新时代
3保卫地球
4未来的眼镜
5母爱如山
6最懂我的那个人
7年味
8我家的声音
9沉淀在时光里
10母亲小传
11吃夜宵
12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13看见
14生活中的发现
15我最感激的人
16幸福相册
17一封家书表孝心
18《繁星·春水》读后感
19父爱
20那一次我流泪了
21回家路上
22老地方
23那一次,我差点哭了
24这就是我
25这就是我
26烈日下的劳动者
27同学录
28光阴的故事
29小学优秀作文
30小小书法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