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爱上书法
爱上书法

【篇一:爱上书法】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小学阶段最喜欢的一门文化艺术。它伴着我一路成长!

想知道我是如何爱上书法的吗?这得感谢我的爷爷。

记得我七岁那年,爸爸带我回老家过年,当时爷爷正在写对联。爷爷手握着一枝长长的笔,最下端是黑黑的毛,在一张长长的红纸上写字。

只见爷爷写一下,然后再在一碟小盘子里蘸点黑色的水,而且写出的字又大又好看。我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既羡慕又好奇。

我拽拽爸爸的衣角,问:“爸爸,爷爷这是在干什么呢?那枝笔好神奇呀!”

爸爸蹲下来,轻轻地对我说:“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古典文化之一——书法。由于他的笔是软的,现代人也叫他软笔书法或毛笔书法。”

毛笔书法有多种字体,如:行书、草书、隶书、楷书……

爷爷行云流水般的运笔令我入神。这时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爷爷一辈子独爱书法,他练了一辈子书法。现在已练到字由心生的境界了,我们看着你爷爷写字都是一种享受!”

我看着看着,想学书法的念头油然而生。

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报了书法初级班。当我走进书法教室时,我激动不已。但看到埋头苦练的同学们,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心想:有这么难吗?当我拿起笔,压好纸张,拿起毛笔,就像握铅笔一样开始写起来。咦,怎么和爷爷写字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呢?这笔也完全不听我的使唤呀!

这时,宋老师走过来,坐到我的身边,耐心地教我握笔方法,教我写毛笔字的姿势。他还说:“想练好一手毛笔字得有个过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先从笔画开始练,把基本的笔画练好了才能练字。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地练习,不要浮躁。”我顿时脸上火辣辣的,默默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收起浮躁的心,重新握起笔,谨慎地写起横,起笔、顿笔、运笔、提笔、顿笔、回笔,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写了一个又一个,一张又一张,手都发酸了,可是还没有一个是我满意的,我有些泄气了。突然,我想到了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又想起爸爸说爷爷练了一辈子书法的话,我便调整好心态继续练起来。

从此,我每天坚持练30分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书法越来越有了我自己的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书法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我的书法还走进少年宫的展厅呢!

我喜欢书法,书法将陪伴我成长!

【篇二:我爱书法】

我是一个爱书法的男孩,从二年级暑假开始练习书法,一直到现在。

记得三年级时参加书法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一回想起那练字的时光,我就感觉很自豪。

暑假里烈日炎炎,我顶着烈日来到练字班,先认真听老师讲解字体,然后开始一心一意地练字,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练好才可以练下一个字,有时候字写得不好还会被敲头,被老师教训一顿。一开始的时候我都心惊胆战,生怕字写得不好被老师教训。

为了练好字,除了在练字班练习,回家后我每天会抽出半个小时来继续练习,渐渐地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我对书法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我热爱书法,我也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三:在中国书法的影响下】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射在苍茫的幽深古道上时,文明之灯渐渐升起,巍然不动,与太阳争辉。铭刻于灯上的中国书法,如盘龙般气势雄伟,让我内心震动,正如书法老师所说:“练书法,学做人。”

矫惊龙,灿似星。王羲之,洗砚池前的身影。昭昭赤心,日月可鉴。《兰亭序》里写下了行书第一。最爱王羲之的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舒缓。胸中大志尽情挥洒,心欲碎,泪横流。在字体中,脱然而出的是超然的气度。是一代大家的胸怀和底蕴。岁月悄悄流走,逝去了舒曼的纸张的柔软,逝去了墨迹的脱俗。但是每次见到书圣的大作,胸中便涌起一阵阵感恩之情。是他—叫我懂得什么叫气质,是来自内心对文化的捍卫,是永不枯竭铸于灵魂的高尚。

稳健似刚,沉重如金。记得我最先学的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牌》,耳旁回响着老师的话。“颜真卿的字似大将一般,走起来横平竖直,大气磅礴。”颜真卿的大字让我感受到平静,每一笔起笔精到埋锋而下,不留一丝尖锐。每一笔都富有生机,提顿之间尽显沧桑的阅历。我不禁想起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中,我懂得了沉着冷静,懂得了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我明白了认认真真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清秀明丽,委婉挺拔。欧阳询的字体是女孩子们的首选,仿佛在抒写易安居士一样的诗词,欧阳询的笔锋十分独到,柔中带刚,刚中见柔,刚柔并济。字体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清爽,豪放与热情一览无余。我便从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展现自己的活力。我学会谦逊,懂得感恩,让欧阳询的举手投足倒映于我心中。

热爱书法,在中国最灿烂文化—书法的影响下,我融入了社会,在灵魂中播下了中华文明的种子。

在中国书法的影响下,我已渐渐长大。宽容、仁爱、无私、冷静,一天天与我相融一体……

【篇四:我喜欢书法】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题记

要写软笔书法,简单,仅需一毡、一笔、一墨、一宣纸、一镇尺而已。

但若想写好书法,并非易事。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书法,那时的字,真是春蚓秋蛇,字字都由蠕动的蚯蚓和弯曲的蛇组成,看着让人胃中翻江倒海。而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与坚持,两年后,我用汗水换来了第一幅作品,尽管每个字还十分幼稚,但我仍为我的作品而感动自豪。那第一幅作品仿佛一对翅膀,带着我飞向了书法的蓝天。自此,我开始了遨游书法海洋的征程。

如今,写春联,对我而言也就是小菜一碟。每逢过年,我就忙碌起来,家里亲戚朋友都来“订购”,我也只好一个字一个字;一副一副地写,虽然我的手常常累得酸痛,但我的心暗暗骄傲,每当看到亲戚朋友家里都挂着我写的春联,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美滋滋的。

书法,和我的心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当我快乐时,我写的字也透着我此时的欣喜;当我伤心时,我写的字,氤氲着浓浓的愁;当我烦躁时,我写的字也显得烦躁不安。我的喜怒哀乐,书法是都可以表现的。

我,从开始的春蚓秋蛇,到后来的笔酣墨饱,书法让我体味到了成长、体味到了人生。软软的笔尖蘸着浓浓的墨行走在宣纸上,或甲骨、或篆隶、或行草,让我酣畅淋漓……

软笔书法,仅一毡、一笔、一墨、一宣纸、一镇尺而已,既简单又复杂。

【篇五:我爱书法】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

一支毛笔,一张纸,便可以写出千姿万态的字体。狂草奔放,正楷端庄。

而且我国的文房四宝,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家也有一套,但如果这四样东西少了一样,就别提练好书法了。

钩点撇捺,虽说样子不同,但各有各的风采。钩,点睛之笔就在于那个钩,钩的尖、钝还是有区别的。

点,也是重要的一笔,点的大小,就已经代表了字的风采,一点,就像人的五官,有一样不好看,就不行了。

再说这撇和捺吧。它们两个笔画,就像一个组合,如果一个人表演的不好,这个组合整体来说,也就逊色了。

现在,我们学校里也有书法课。一踏进我们的书法课堂,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墨香,讲台上摆着几支用了许多次的毛笔和几方印章,粗粗细细的笔,大大小小的印章和浓浓的墨香,仿佛我们穿越到了古代的竹林当中,那里没有汽车的喧闹,没有人群的嘈杂声。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宁静,安详。教室里突然响起了一曲古典音乐,更让这里变得古色古香。

是谁提起了毛笔,有力地写出了一个个灵动的笔画,它们时粗时细,时长时短,变幻莫测。哦,是我们的书法老师。在他的教室里是安静的,大家就像和老师约定好了似的。“到我的教室里来,就要静,不要吵闹。”“知道了,老师。”

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爱书法!

【篇六:我爱上了书法】

打小,我就比较喜欢书法。

还记得那是三岁时。妈妈带我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我站在校门口,迟迟不肯进校。矗立在教学大楼上的几个黄黄的大字——“牛塘中心幼儿园”吸引了我,看似歪来扭去,却煞是好看。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说是书法。接着,妈妈又带着我绕学校文化走廊走了一圈,我发现墙壁上画着好多类似这样的“书法”。它是多么的漂亮呀!本来还不想上学的我立时同意了可以来上幼儿园,妈妈感到很奇怪,但更多的是高兴。

上小学了,我开始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写毛笔字。从最简单的一横一竖开始,老师抓着我的小手在纸上练习一横。太奇妙了,就这么简单的一横,有起笔、运笔、顿笔,有轻重缓急,蕴含着诸多的变化。我顺着老师教我的方法也写下了这一横,结果当然很难看,不过我没有灰心。渐渐地,我学会了如何横平竖直,练习方方正正的楷体字,随后又递进到行楷、行书。在我眼里,每一个汉字的书写、每一种字体都有它独特迷人的魅力。

在经历了几年的练习之后,我现在已经考过了毛笔八级。当然对于书法的领悟也只是冰山一角。但它的内在的魅力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书法家本身的故事就让我无限着迷:王羲之写心尽了几池黑水,终于练就灵动至极千古流传之书法精品——《兰亭序集》;颜真卿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造就了《情礼碑》;赵孟頫不刻意模仿他人的东西,因而铸就了《胆巴碑》的潇洒。临摹着他们的字帖,就仿佛在跟他们交流,我学会了专注、学会了细致观察,也学会了创造。

对于书法这玩意儿,你说我怎么能不爱它?!

热门推荐
1一件尴尬的事
2除草实践活动
3花隐笑靥
4假如我是一棵甜橙树
5你要相信你自己
6被自己感动
7那片油菜花海
8可爱的雪儿
9身边有特点的人
10在快乐中成长
11为人缘改变
12你凭什么不努力
13用爱筑巢
14冬日打雪仗
15存钱罐
16金色的秋天
17春之魅夏之美
18搬花
19冬天其实不冷
20家乡的秋天
21斗嘴风波
22嗑瓜子大赛
23那一片白衣胜雪
24紫丁香
25盲人摸象
26偏心的老师
27你让我如此陶醉
28神奇的火烧云
29那一刻,我毕业了
30高山上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