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绿水依然
绿水依然

【篇一:绿水依然】

当李白乘舟渡过江水,在滔天的浪花中留下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名句;当孟浩然泛舟洞庭,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千古之音;当心忧天下的范仲淹神游洞庭,“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静如明镜的洞庭湖水照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无论何时,总有一方绿水,一潭清波,她们从远古走来,荡涤着世间尘埃,哺育、润泽了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时代的风帆驶向近代,工业革命在西方爆发,污染这一名词如同噩梦般降临人世。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为了发展经济,无数的工厂建起来了,高耸的烟囱直插霄汉。短短的十数个春秋里,原本困苦的人民群众逐渐富裕了,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已是有天壤之别,然而当乌烟瘴气弥漫,原本清澈见底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河水亦因乱排放废弃物而浑浊不堪,人们方才意识到发展是把双刃剑,环境破坏已悄然降临。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往日的绿水荡漾只属于回忆呢?不。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下,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曾经乱排乱放的工厂企业纷纷关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城市中,吐着滚滚浓烟的烟囱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节能的新设备;农村里,随处倾倒、污浊不堪的垃圾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的垃圾回收站。或许人们在饱受污染后方才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亡羊补牢,一切还都为时未晚。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植树种草。许多地区,上至年过花甲的老人,下至小学生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裸露的山脊重又草木薇蕤,原本污浊的江河湖泊的水重新清澈见底。事实证明,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确道路,长远之计。

难忘朱自清笔下梅雨潭的绿,渴望俯身掬起的每一捧水都能挹之为眼,更幻想这蓝色的水处处“潋滟随波千万里”,“青山隐隐水迢迢”。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来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吧!

无论何时只愿这绿水依然。

【篇二:绿水青山,永远的财富】

环境污染问题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着。它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在我国比较突出。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重工业企业的直接排污、生活垃圾的直接倾倒、易耗产品难降解等种种因素的层层叠加,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环境困扰。一幢幢的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依河而建。在这同时,原始森林消灭殆尽,青山变成荒山,澄澈的绿水变成恶臭的“黄河”,抬头仰望时只能看见蓝天白云被雾霾笼罩,从前的一片鸟语花香被漫天飞舞的垃圾替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生态环境、人民的居住环境恶化了。

一旦环境得到了污染,就会造成资源的缺少,会导致能源危机的出现。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将变得匮乏,生态系统也将日渐退化。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危机。

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二字首次被写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由此可见我们的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坚定决心。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于是,经过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到了改善,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平时要改变自身不环保的行为习惯。也要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而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时,也应该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只要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那么天蓝水清的中国将不再遥远。

作为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我们的幸福小康生活离不开山清水秀的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让清水变黄河,不让青山变秃山。只要认真落实国家的决策部署,相信我们的生态环境一定会有更大改善!让我们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这永远的财富吧。

【篇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是国家领导人对我们青少年的期盼。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更加要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思想的内涵很丰富,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虽然我们近几年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破坏环境的行为还存在,我们还不能松懈,反而要更加严抓绿色环保,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清明时节,我随族人到山上扫墓。我们经过一条小河,一阵阵臭气扑鼻而来。河面上飘浮着几只高度腐烂的鸡、猪尸体,吓死宝宝了!在河边洗手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不远处,一股“新鲜”的猪的味道让我们再次窒息,猪的排谢物渗透到了小河里。随着鞭炮声四起,山上烟雾弥漫,人们似乎忘记了森林大火的灾难。新鲜空气成了稀罕物!我的内心几乎崩溃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受到的伤害还在继续。我们不能当“吃瓜群众”,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在学习上给力,掌握接班人应具备的本领,研发保护环境的“神器”,向污染开战。城市岛国新加坡,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他们就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利用闭环水管理模式把工业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的技术,转换成纯度最高的去离子水,从而真正达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面对碳排放尘粒污染,以色列研发出一种新型技术,居然可以吸附二氧化碳并转换成燃料,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些成功治污的先例鼓舞了我,我要学好知识,利用科技创新治污。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就要从身边做起。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节俭、卫生习惯,学会资源共享,不要乱扔垃圾,要互相监督,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绿色干净的花园。

人与环境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宣传环保正能量,让人们知道破坏环境的代价,知道怎么样保护环境,在社会上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形成环保的一致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更好地坚持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

【篇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说:"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啊!近期的地球,绿色是越来越少啊!我们要保护绿色,不要让地球去流浪。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植树节,在这个感恩的植树节,我们五(3)班与学校党员一起在操场、教学楼旁种了12棵小树。大家不分男女老少,都不怕脏的杠起锄头、铲头挖挖坑、泡泡地。大家互相帮助,轮流使用工具,我们第一组,不到十分钟,就挖了一个50厘米左右的大坑。

"可以种树了!"大家说干就干,一会儿挖石头,一会儿打"地基"经过一轮忙活,终于⋯⋯可以放树进去了,不到一分钟。

接着,我们要填士了,我们十分吃力,于是张校长与罗校长过来了,她们便帮我们填。后来,潘老师也来了,田仕安便去要了一个大锄头,我拿了一把镐子,在那挖着⋯⋯

"呼—"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终于将那土填好了,就差浇水了,可我们并没有水壶,此时"救星"—余卓航拿着水壶赶到了我们的"阵地"。

感恩植树节,我们种下一棵树苗⋯⋯

【篇五:让红旗飘扬在绿水青山中】

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在祖国大地的校园、广场、和边防哨所都能看到它在迎风飘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乘着风,升向那闪着银色的杆顶,它都给我一种自豪感,充满活力,给我以鼓舞和力量。

我们的国土曾经是山清水秀,但随着人口数量在猛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家园已不堪重负:城市雾霾笼罩、河水黑臭、垃圾围城,我们的山不再青,水不再绿,天不再蓝。我的爸爸妈妈都是环保工作者,从小他们就带我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我被深深地影响着。于是我决定为环保也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

于是,我成了一名小小环保志愿者。我曾在小区里发放环境意识调查问卷,了解家家户户垃圾分类的情况。我还走进社区宣传推广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让很多家庭变废为宝,鼓励他们把厨余垃圾做成酵素。环保酵素可神奇了!不仅能当洗涤剂洗碗,还能当肥料给阳台的花花草草施肥呢!

在平时生活中,我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旧物品,一些瓶瓶罐罐,一些精致的礼品盒,我会在家里找个柜子偷偷藏起来。周末,我经常会把这些旧玩意翻出来折腾,把它们做成各种各样的环保工艺品。我用一堆冰棍棒做成了一座七彩小房子,还把可乐罐做成了花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把小小的牛仔短裤让奶奶帮我改成了一个牛仔挎包。一次班会活动我把挎包带到学校,同学们看到了都抢着拿去背。其实,任何废旧物品只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成为艺术创想的材料,即环保又有趣。变废为宝,既能让生活多了一点色彩,也让环保意识根深蒂固。

在我心中早已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我爱蓝天、碧水、净土,更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相信现在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积累起来就能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最终让我们鲜艳的红旗飘扬在绿水青山之中!

热门推荐
1田径运动会
2生活需要“梅花香”
3美丽人生观后感
4奔跑的感觉真好
5植树看图写话
6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7月饼漫游记
8我家的鱼
9坐观山景
10共享时代,方便你我他
11自由无价
12我们班的跑步健将
13绿色生态环境
14十年后的家乡
15边走边看
16我从标示牌中学到了语文
17最珍贵的财富
18暑假结束了作文
19我最爱的秋天
20秋天的菊花
21一场电影
22不一样的感触
23我收获了快乐
24爱的“绑架”
25迎战痛苦
26乡村之行
27幸福
28奇妙的大自然
29上海外滩
30我愿陪在你身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