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三年级作文>年味儿
年味儿

【篇一:年味儿】

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儿?”爸爸说:“通过传统习俗,表达人们的情感,就是年味。可现在年味淡了,不像我们那时…"

是啊,现在过年,根本没有年味儿。要是能回到爸爸小时候,该多好!

那时,当每家每户都开始杀年猪、做年菜、裁新衣、置年货时,就知道,年,已经很近了。

那时,孩子们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就可以穿新衣服,而不用憋屈在哥哥姐姐穿小了的、打着无数补丁的旧衣服里;因为过年就可以吃荤菜、吃点心,这可都是平日里没有的呀!

每逢过年,什么芝麻饼、驴打滚、花生米、桃酥、蜜枣、奶糖等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更别说吃过的各种“奢侈品"都出现在了饭桌上。尽管每样只有一点点,但对那时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可以算上饕餮盛宴了。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只要吃饱穿暖、健康平安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年味对于他们来说,是白面膜上鲜艳的红点;是满桌丰盛的食物;是亲人团聚的欢乐情景,年对于那时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而盛大的节日。到处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到处充满了欢乐与笑声;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二:年味】

盼望着,盼望着,寄托着亿万人念想的新年就这样,登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我们欢呼着,我们舞蹈着,我们狂欢着……新年啊,你终于来了!

如果新年是一档节目,那么则分为两个频道,一个是孩子们的天堂,一个是大人们的安乐窝。两者虽截然不同,可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首先闪亮登场的就是孩子们,他们的新年,无谓就是几样东西组成:压岁钱,新衣裳,玩伴,还有至关重要的鞭炮。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东西,让我们小孩子的年过得开心快活,优哉游哉,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在过年的时候,除夕夜那晚,我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心急的一路跑去相熟的玩伴家,也等不及准备好打火机什么的,就匆匆拿上钱,向着那对面的商店狂奔而去,一路上弥漫着烟花的余味。以前只是觉得这种味道很难闻,呛鼻子,现在倒是认为这就是年味啊!买过鞭炮,接下来就是欢呼声和鞭炮声接踵而至,别提多热闹了!这就是——孩子味的年味!

而大人们比起孩子们就更加快活了。大人们辛苦了一整年,为了家人们劳累奔波的一整年,风尘仆仆。而在新年,他们终于可以,卸下包袱,好好洗去劳累,灰尘,迎接新的一年!他们的新年是释放压力。打牌,放烟花,做元宵,做甜酒冲蛋……各种各样,目不暇接。

在除夕夜,我的父母和叔叔他们相互默契的聚集在一家,凑在一起打麻将,打纸牌,三五成群,比孩子玩的还要开心。到了十一二点,便拿出准备好的烟花,放烟花,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便绽放在黑漆漆的天空,为忧郁的黑夜平白增添了几分美丽。这就是大人味的年味!

甜蜜,浓情,快乐,感动……这些情感糅合在一块,这就是年味!年味是家人们的团聚,是情侣们的团聚,是孩子们的团聚,是爱的团聚!新年会离去,但年味不会消逝……

【篇三:年味】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我知道这是冬。我也知道,冬之后春节也将会如期而至。

一群小孩们手拉着手,畅意飞奔,肆意地穿过院子,穿过田野。那是的自己也是一群孩子中的一员。多年前春节的画面依旧在脑海中回荡。如今那一群孩子再次聚到一起时,没了昔日的闹腾,反而各自显得有些腼腆。但又是一群孩子们,依旧,他们的心同样也属于嘻戏打闹。这么多年过去,曾经打闹的人群已悄然不在,个个已经长成小大人了。但那画面带给人的感觉去依稀没变。不禁思考,那其他不变的是什么呢?是年味。那年味究竟是什么呢?

一向喜欢热闹的我,每每在春节之前就开始期待着春节的到来,年复一年,次次如此。带着对春节的憧憬,迎来春节。

除夕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傍晚时,炊烟在远处缓缓地升起来。于是那绵长却有力的呼喊声就扩散开来,这是新年的鸣笛声。一家人在烟花旁,袅袅的炊烟,模糊的喊话,一点点地漫漶,昏乎乎的甜蜜。这大概就是年味吧。

新的一年,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全家人忙上忙下,厨房里散发出冬日阳光般的温暖,灶膛里柴禾劈哩啪啦地响着。外婆在灶添加柴火,阿姨们在锅里翻炒着。不需要多久,香味便会挑逗着你的嗅觉。时不时,厨房里传来几声咳嗽声。不一会,色泽鲜美的菜遍被端在桌上。菜厚重的味道扶摇直上,趴在碗沿滋溜溜地吮吸一口汤,暖烘烘的。一家人在餐桌前聊着这一年发生的趣事,相互敬着酒,其乐融融,欢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似乎也是年味。

在春节时期,各家都相互拜访。相互赠予祝福。一句“新年好,春节快乐”就可以瞬间温暖彼此之间的心。孩子们这时呢,注意力并不在大人们叙叙家常上面,而是在那些桌子上摆的年货上面。让孩子们最为期待的莫过于压岁钱了。大人们尝尝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们,是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或许这就是年味。

心思涌动,欢歌笑语。其实年味一直都在。飘飘落雪中,春节已经快要结束。但年味却挥之不去。光阴似水,好好体会新春中年味所带来的幸福。

【篇四:年味】

年味是什么?是团圆,是坐在一起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

新的一年到处充满年味。年,让远游在外的子女,和家人团聚。在过年的时候家人们一起欢庆。

在各个地方过年的方式不同,年味也就有所不同。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的这天早晨要早起,还要放鞭炮,除旧迎新。放完鞭炮后要吃饺子,这年味就包裹在这一个个饺子的里。在包饺子时必须要将手洗干净,包之前要说一句吉利话,象征着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在大年初一的这天,必须要拜菩萨,让菩萨保佑自己。在初二的时候,还要到新戚家里拜年。拜完年后,家人还要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餐饭的桌子要是圆的,这样一家人无论何时都可以团圆。在过年时,小孩子也有自己过年的方法。他们会用自己过年的压岁钱买烟花。在我小时候,我们买完烟花后会和其他小朋友比谁的烟花放出来的好看。现在比的是谁买的烟花贵。在放烟花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乐趣,小孩子的年味也许就是放烟花吧。

在过年时会下雪,小孩子们会组团打雪仗,还会一起堆雪人,小孩子们会找各种各样的东西给雪人装饰,让雪人变得更加美丽。

在过年的时候还会有人家做酒席,所有的人都会去参加。这些酒席一般都是办两天。

年味,是年的体现。年味让人开心,它给所有的人家都带去了快乐。新年是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的节日,让家人团聚。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团圆。

【篇五:探寻年味儿】

年味是什么?

常听长辈说,年味淡了。初时不以为意,毕竟孩子式的过年,是一气睡到天亮,只要懒散悠闲就好。然而当抢红包玩手机充斥着四周,往年的厚重仪式感荡然无存时,我才惊觉缺了些什么。

是什么呢?是满桌年夜饭的满足感,是亲人欢聚一堂的幸福感,还是鞭炮声声的热闹劲?都是,然皆不尽然。

乡下的年味最足。或许是传统保留多的缘故,腊月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杀猪宰羊购年货,不一而足。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拾掇得干净亮堂,四处贴对子,上福字,长辈们脚不沾地,小子们也假正经帮忙,等真正布置好了,却又得去灶房蒸年糕,下饺子,进行下一轮的忙碌了。

食物是顶讲究的。千张,豆干,黄花菜,牛肉,胡罗卜备好,从瓶盖厚切成透明的薄片,层层叠在一起,拌上烧肉圆的油,在蒸柜里放上一小时,终于成为一道美食,而只作早餐佐粥之用。至于年夜饭更折腾,都是功夫菜,挑剔火候。往往是老人小火慢炖,敦实厚重。做的卤要实,蹄筋炖到酥烂,汤底也须采隔年土鸡汤上层的精华,方能煮出鲜味。菜品大约是有了时间作调料,总能尝出十足的过年味儿来。人们手脚不停,只为这品尝时刻的滋味,似乎过年就得费时费力,是骨子里的折腾劲与忙碌感。

然而过年不止如此。记忆深刻的,是年初一的祭祀,等到深夜,外婆便摆好果盘,端端正正上三炷香,又拉我上前,让我磕头。我懵懂地俯身,却听见外婆喃喃着保佑我上大学的话语,烛光映照下的脸慈祥而虔诚。当时不解,现在回味来却是满心的温暖。对儿孙的祝福,或许也是年味的真谛吧。

过年的晚上,人们围炉而坐,老人们念叨过去的往事,孩子早在院中耍火,青壮则谈论今年的收成,大家聚在一起,凑成热闹与温馨的氛围。仿佛找到了闲散的理由,嚼零嘴,看电视,砌城墙,都因着过年嘛的解释而顺理成章。因为是过年,哪怕是脾气再冲的大外婆,也会高高兴兴迎我们拜年,拿出十分的容忍与耐心来。看见街上的陌生人,也会忍不住向前,送上善意的微笑。人人都乐呵着,彼此喧腾热闹的问候与祝福。

现在上学了,临近寒假,教室里的我就坐不住,想念、盼望着过年。等到走下火车,迎来接送的亲人时,心中反而掺杂了一丝坦然,好像迎向既定的结局。这就是年,一个绝对笃定的存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时间间段的结束与开始,一年之中似乎只有这一段是无比妥帖与安稳的。

所谓年味儿,大抵如此,不仅在于物质的充实、仪式的繁复,还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穷讲究、折腾劲儿,在于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努力维持的真诚和友善,在于逐渐走远的某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里。

热门推荐
1童年趣事
2小树的心思
3我家的蚕宝宝
4飞向月球
5看天安门升国旗
6描写糖的作文
7一次特殊的听写
8别样的运动会
9魔法花园
10快乐的一天
11我不愿做个“哭宝宝”
12未来的汽车
13抓螃蟹
14奶奶家的流浪猫
15我的读书经历
16往年
17春节响当当
18放下碎片化的生活
19我的数学老师
20坚持就能成功
21老师谢谢您
22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色彩
23我想对您说作文
24读国学,诵经典,传美德
25难忘的研学
26有关哭的作文
27给闲暇时光着色
28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29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作文
30有趣的实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