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道数学题】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三道复习题和一道能力提升题。
回家后我先写完了语文和英语作业。该写数学作业了,我翻看开作业本,开始写数学作业。前两道题,我轻轻松松地写完了,到了第三道题,我有点被难住了,但后来我套用了数学书上的公式,还是写完了这道题。可到了能力提升体题,我就完全没有头绪了。我翻了翻书,没有相关的列题,我用了学过的知识也解不开,我又问妈妈,妈妈也不会。
过了一会儿,我爸爸回来了,我跟他讲了这道题和我的解决方法,爸爸看了一会儿说:“孩子,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只想着书上的解决方法,应该也用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听完后,试着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来做这道题,果然想出来了,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转眼间,我从三年级升到了五年级,每当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时都会想起爸爸跟我说的话:"在做一件事时,不要只想着书上的方法,应该也用用自己的方法和看法。"是啊,解题是这样,生活中处理其它问题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篇二:都是数学题惹的“祸”】
生活中,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不闯祸。通过这些祸也使我认识到,福祸都是相对的,祸也许是福,福也许是祸。
我遇到过一个很难的数学题,条件一堆,很难理清,更不要提计算了。我苦思冥想了好久,可还是没有头绪。于是,我只好去请教我们家赫赫有名的数学老师——爸爸。只见爸爸大笔一挥,不到五分钟就算出了答案。接着,爸爸就开始讲给我听,可我哪里听得懂那些高中的什么三角形相似。我越听越不耐烦,干脆不听了,准备另求其他解决方法。爸爸气得暴跳如雷,说我对新知识没有好奇心。我当时那个气啊,你那什么三角形相似那么深奥,谁能听得懂啊。我边哭边跑回了自己房间。内心对这数学充满了愤怒:都是你惹得祸,害得我和老爸都不开心。
渐渐地,我对这件事快忘得差不多了。有一天,我在整理东西时又忽然看见了那道题,突然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便决定再让爸爸给我讲讲到底什么是“三角形相似”。爸爸告诉我:“两个三角形每个角的大小相同,不用管边长是多少,就是三角形相似。我恍然大悟,原来传说中的三角形相似也没那么难嘛!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听懂了,我从家里到处找“三角形相似”。忽然,我眼前一亮,那一大一小两瓶蓝月亮洗衣液不正是“三角形相似”问题的延伸嘛,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爸爸,看着爸爸欣慰地笑了,我心里也乐呵呵的。
我本以为这件事都是数学题惹的祸,却发现这并非只是一个祸。与其说是数学题惹的祸,不如说都是我自己的学习态度惹的祸。与其说是数学题招来的福,不如说是自己的学习态度招来的福。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