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襄阳唐城研学有感】
期盼了许久的研学旅行终于如期而至,我那压抑了许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变得暖暖的。我背着早已准备好的东西,迎着早晨温暖的阳光,兴奋不已地跑向学校。金色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使我感到暖洋洋的。微风轻抚着我,在我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真希望这是一次暖心之旅啊!
暖在途中
来到学校同学们早已经聚在一起期待着即将开始的研学旅行,突然有同学大叫一声:“下面来了大巴!”,同学们带着大包小包冲向大巴。看,六号车上一位身材酷似企鹅的人正微笑着朝同学们的镜头摆出胜利的手势,随后就是一阵“咔咔”的拍照声。他似乎很陶醉这种被大家当作明星的感觉,暖暖地露出灿烂的笑容郑重其事地喊道:“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有必要提醒你们不要走丢了,否则你们就再也见不到玉树临风的我了。”同学们哄堂大笑,奇怪平时不苟言笑的季哥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和蔼可亲了?该不会是被这温暖的氛围熏醉了吧!我们的研学之旅就这样在一种暖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不少同学都因晕车而无精打采地瘫在座位上,不知谁喊了一声:“季哥在班级群里发红包了,快抢!”大家顿时活了起来,纷纷抓起手机,“寺前四十四个狮子”原来是口令红包。伴着结结巴巴绕口的口令,车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虽有些拗口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暖洋洋的笑容。研学途中,快乐一直萦绕在身边,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是暖的。
暖在隆中
到达襄阳,我们在古隆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营仪式。所有同学整齐地站在石牌坊前,一眼望去全是人,场面十分壮观。各班挑选的领诵的同学也换上了古装,手持竹简,带领我们朗诵了《诫子书》和《隆中对》。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穿越到了三国时代,倾听诸葛先生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诸葛先生那远大的抱负,长远的眼光和周全的考虑无不令我感到钦佩,使我懂得了宁静安稳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能进步,年轻时不努力,等老了只能守着破旧的房子,徒增哀叹的道理。研学活动中,我们一直被学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实着,心也被暖心的道理塞得满满的。
暖在唐城
我们又来到唐城,梦回大唐,感受大唐恢弘大气,热情奔放的国风。我们仿佛变成了大家闺秀的小姐和才学过人的公子,漫步在古朴的大唐街市,享受大唐的繁华。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太阳公公推开了挡在他前面的几朵云,将所有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投向了我们。阳光如此炙热似乎要把我们体内的水分都榨干,连续走了两三个小时的我觉得更加累了,肩上的背包越来越沉,似乎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双脚也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腿险些掉队。在这人山人海的东市里,一旦掉队,就如同一根针掉进大海很难找到。身边的小A同学见我如此狼狈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背包给我,我来帮你背。”话音刚落便取下了我的背包。“这怎么行呢?还是我自己来背吧。”我可不想麻烦别人,有些尴尬地冲小A笑着说。“还是给我背吧,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小A朝我摆了摆手。我知道自己拗不过他,只好勉为其难地麻烦他了。渐渐地只见小A脸上斗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垮了下来,但他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往前走。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不仅是因为天气热,更是因为小A温暖的行动,深深地侵入了我的心。爱在唐城,心也是暖烘烘的。
短暂的两天一夜襄阳研学之旅就这样结束了,但这次研学之行却让我念念不忘,其中的欢乐、温暖和爱让我回味无穷,使我感受到暖在襄阳。
【篇二:难忘的研学之旅】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茶文化的研学之旅的活动。
早晨,温暖的阳光把我们送到了天姆山茶文化展陈馆。进入馆内我们聆听了精神矍铄的陈爷爷对茶文化知识的介绍,还为我们表演了快板——《茶歌》,这朗朗上口的《茶歌》激起了我们对茶文化的热情。
据陈爷爷的介绍,茶的起源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茶有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和黄茶。我们听得入迷了,只听见同学们高喊茶厂到了,我才如梦方醒。
来到茶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制茶机在工人的操作下,似一个乖巧的孩子把新鲜的嫩芽揉捻、翻炒、烘干,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新鲜的茶叶制成了珠茶。清香的珠茶像天使一般飞往世界各地,是茶叶让中国走向世界。
接着,我们走进了万亩茶园。极目远眺,茶树错落有致,就像一层层绿色的波浪。当老师给我们讲完采茶要领后,我们像百米冲刺的运动员一般跑进茶树丛中,挥舞着双手,飞快地采了起来。没过多久,我们就采了满满一大篮的茶叶。
夜晚,望着皎洁的月光,回想起白天的活动,我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茶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茶山,低头品茶香”的诗。
【篇三:浩仁研学记】
星期三下午,我们学校五年级全体师生去浩仁研学。
路上有许多风景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走进浩仁村,就闻到了花的清香,香味扑鼻。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文化礼堂。光从这里,我就了解了浩仁的不少知识,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吧!听仔细了哦!
浩仁原先的名称为“皓滕”,1957年建造,已有700年历史,由628人建造。这里有三好:山好、水好、环境好。山有横塘山,思塘山,水库有大岩水库和金兰水库。浩仁村滕、郑两个性为主,能人也有很多,如:常委书记,大学教授,医生等等。成就也是少不了的,如:中国大数,污水处理,村庄美化以及道路硬化等。
接着,我们又经过了一个柳塘湖,它起始于明朝,历经也有500多年,面积达4500平方米。走在这座弯弯的桥上,望着那清澈的湖水,仿佛看见有一群鸭子正在水面上玩耍嬉戏。就这样,同学们便带着一肚子的知识回学校了。
这次去浩仁研学,不仅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还让我终身受益!
【篇四:寺口文化礼堂研学之旅】
寺口村坐落于金华安地镇,相邻外畈村,酒店边村,村名友好好客,村子里空气清新,每个村民后面都会有一段奇妙的故事,那么今天就看看寺口这两个字的背后优惠有一段怎样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邵氏祖先在很多地方寻找居住的地方相传古人会观察风水:以自己为中心,把天地万物都当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练习,相互对立,相互转化这些要素来勘察一个地方是否适宜居住,终于有天邵氏祖先来到雅干村,在哪里生活了许多年,却因为后代的雅干村村长不愿意接受外姓人居住直接把邵氏祖先驱逐出去,最后邵氏祖先来到了一个寺庙前询问和尚:“主持,能否把这寺庙前的地让给我们居住。”主持一想:这块地早已荒废,就给他们住吧。边同意了这个请求,邵氏祖先就用茅草盖起了房子,一直居住了下来突然有一人发问了:“村长,当别人问起我的住处时我该怎么回答。”村里最聪明的遍说:“我们在这寺庙前居住,就叫寺口。”从此这个地方就名为寺口。
这次我看到了很多,也学了很多,懂了很多,这里空气清新,热情好客,多多过来玩哦!
【篇五:暑假研学旅行】
为了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安康市图书馆分别在兴安路、东大街、兴安门和龙舟文化园设立了24小时阅读吧,给我们提供了方便、舒适的阅读环境。“读书使人进步”阅读是一个人提升自我的最好的方式,这个暑假我在坚持着。
吃完下午饭,爸爸悄悄地对我说:“天儿,我带你去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我充满好奇的问:“到那去玩呀?”爸爸和颜悦色地说:“去了就知道了。”说着爸爸、妈妈收拾了一下东西,抱着弟弟,我们一起出门了。
这条路好熟悉,不就是西堤吗,我们穿越了一处又一处飘着火锅、烧烤味的河堤。终于来到了爸爸说的有意义的地方龙舟文化园的“安康阅读吧”。爸爸不知道咋弄的,玻璃门开了,我走了进去,猛然这里让我眼前一亮,馆内的灯光既柔和又明亮,我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好多人呀!大家都在静静地看书。再看看书架上玲琅满目的图书,我不知道先看哪一本好,我迅速地找到了儿童阅读区,我取了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在这个环境下,让我这不爱读书的人也专心了起来,爱上了和爸爸一起阅读,爱上了阅读吧的环境和氛围,爱上了阅读。这是一次很有意义和收获的短途旅行,因为阅读就在我身边。
【篇六:唐城研学旅行】
研学第二天去的是唐城,一座影视基地。大唐盛世被其一一还原,东市、西市、花萼相辉楼……我们在街市上看杂耍、买糖人,只见一群女生风风火火地跑到摊贩上买纪念品,你给我戴戴帽子,我给你挥挥扇子,叽叽喳喳的,像群麻雀。她们本想拉上我,我不愿理这令人头痛的“热闹”,转头佯装看风景,却见护城河水静静流淌,杨柳依依,恍惚间觉得自己回到了唐朝。
沿河而望,我忽然看到了一座木桥,便抛下闹哄哄的同学,一个人走向木桥。却没想到木桥的另一边竟别有洞天。入眼就是一座大门,上面写着“山门”二字。我走了进去,顿时被浓郁的不知名的花香迷昏了头脑,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一座大殿前,门上写着“青龙寺”,我没想太多,径直走了进去。层层台阶之上,菩萨的身影隐约可见,我却被那一尊尊狰狞的罗汉像绊住了脚步,他们龇牙咧嘴、怒目圆睁,降魔杵让我不寒而栗。外婆是信奉佛教的,儿时她曾带我去过寺庙拜佛还愿,年幼的我也是极害怕殿前的面色令人害怕的罗汉像,如今还是迈不过这道坎。
大悲咒的声音突然传来,让我心中平静下来,那些罗汉像也没那么恐怖了,他们或许是菩萨设下的第一道障碍,若非心中平静之人,若非心性坚定之士,怎能见那菩萨真容?我一步一步踏上台阶,菩萨的身子、颈子、脸一点一点出现,最后,我看到了他。他的面容是那样安详仁慈,仿佛你的所有罪行都可以在他那里得到宽恕;他的身影又是那样高大,他站在光阴的尽头。轮回之上,俯瞰芸芸众生,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的身影下化为虚无,只剩对众生的悲悯,对痛苦的释然。外婆总爱在菩萨面前说家中琐屑,愿其保佑家人平安喜乐。
我在那木鱼的敲击声中,烟雾缭绕中,双手合十,行跪拜大礼:“铜塑药尊菩萨,我再次发十二大愿,愿众生无病无怖,无难无灾。”我心中一片宁静,仿佛未出世的婴儿在母亲子宫里那样安详快乐。
同学的电话突然打来:“你去哪了?先前看抛绣球,可好玩了,怎么没见你,不说了,快来集合!”听着那头闹哄哄的声音,我环视大殿,心下释然。他们可能看了许多表演,沉溺在人世间的热闹中,在尘世中浮浮沉沉,在大千世界起起落落。而我在这空无一人的寺庙中找到了心中的宁静。
在热闹之外寻一丝禅意,在尘埃深处找到心之所愿、心的宁静。这或许就是研学带给我最有意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