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篇一:非淡泊无以明志】

一杯酒,一轮月,一个怅然的转身,转出了盛唐的半壁江山;一首曲,一个决然的眼神,唱出了《广陵散》的千古绝唱。他们将人世看穿,将心灵停泊,畅游在这浩渺的人世,书写着时代不朽的凯歌。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在这偌大的世间,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有多少文人雅士泊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又有多少伟人名家淡泊名利,只为了追寻那永恒的真理。

五柳先生,他看不惯这嘈杂混乱的人世,多少次归隐,躬耕田园,唱着那“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歌谣。他的心灵是“悠然见南山”的平静泰然,是“晨兴理荒秽,草盛豆苗稀”的无奈与怅然。他泊于南山,泊与那块贫瘠的土地,用锄子割出了淡泊名利的豁达胸襟,用晨露滋润着平静的心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望着南山,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寻到了那个真正的自己,看似无常,看似痴狂,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将心灵停泊,陶渊明化作躬耕者,在田间吟出了一首淡淡的乐歌。

一代诗仙李白,他身披皇恩,昂首阔步,走向他原本引以为傲的金銮殿,他一心想着辅佐唐玄宗,报效国家,他是诗坛的“前无古人”是盛唐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也有过忘己,但又是在什么时候,他躺卧在沉香亭,醉了,睡了。望着他不解的朝廷,望着那轮孤月,他尝试撷取月光,照亮自己。黑夜是如此漫长,他累了更倦了。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唱出了内心的那个自己,同时唱出了时代的最高音。他走了,毅然决然离开了朝廷,忘记了名誉。回首昨日,一切宛如梦魇,“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他走向了山水,走向了自然,小心地将心灵停泊,于是他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壮阔的慨叹;壮志未已,他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不羁地长嗟。李白用笔墨挥斥着自己豪放的人生,一代诗仙的华丽人生之花悄然绽放。

他们将心灵停泊,同时,生命之花悄然绽放。

淡泊名利,法拉第置身自己于电与磁,面对国王的质询,他直言相信世间有纯净的科学,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电与磁这看似没有交集的领域,从此成了密不可分的兄弟。从此世界有了“用之不竭”的光明;淡泊名利,居里夫人竟资财倾尽,一心投身于镭的研究,终于发现了新放射元素镭的存在。他们淡泊名利,忘却了时间,将心灵停泊,置身于美好的世外桃源。他们是时代的伟人,站在历史长河的最前方。

他们淡泊名利,花香沁着一世又一世人的心灵。

当今的社会,金钱利益充斥着我们最熟悉的空气,在这浑浊的空气里,时时压迫着我们,无法畅吸。不妨将自己的心灵停泊,深吸一口气,坚持住,你会渐渐发现又有另一片心灵的天地,在那里可以找到你要的美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将自己的心灵停泊,寻找属于你的世外桃源!

【篇二: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淡泊如一泓清泉,潺潺地流入心间,荡涤心灵;淡泊如一缕轻风,缓缓地拂过心间,吹拂心灵;淡泊如一场甘露,轻轻地渗入心底,润泽心田。

“采菊东篱下”

陶潜,你看透了官场险恶菊谲诈,本性清高的你不愿深陷这官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

你与妻儿在桃花源中生活,你写下《桃花源记》。摆脱了官场的桎梏,虽然生活艰苦,需要自行劳作,自耕自食,事事需亲为。但是这样淡泊的你是快乐的,你可以肆意饮酒:“狂歌五柳前”。至少,你还有松菊相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每当秋风萧萧吹来,你都会饮酒,赏菊:“采菊东篱下”。你的淡泊,或许是因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吧。

陶潜,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独坐幽篁里”

王维,你独在辋川隐居,在屋舍的竹林中,拨动琴弦,吹着长哨,悠扬的琴声在竹林中徘徊,勾勒出你淡泊的心境。

幽深而又茂密的竹林里,没有人知晓,你只是静静地一个人自娱自乐,真不愧有“诗佛”之称。静静坐在那里,隐居的情涌上心头。清冷的月光泼洒下来,在你心头若隐若现。这明月是你的象征,超凡脱俗而又高雅闲淡。你挥笔写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当初仗剑出蜀的你,当初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当初写下“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你,看透了朝廷的腐败,时事的变幻无常。你屡遭别人诽谤,虽有照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却无处施展。你必须在阿谀奉承如高力士和淡泊之间做出抉择。

你选择了淡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选择了寄情于山水,在那名山大川中徜徉。登庐山,你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攀黄鹤楼,你书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河边,你留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你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

渊明、摩诘、太白,一个个身影都在书写着淡泊的心境,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守自我,淡泊名利,才能升华自我。去寻找埋藏心底的淡泊吧!

你们的淡泊,让我记住了你们。

【篇三:淡泊人生】

“得之淡然,处之泰然,失之坦然”做人的哲学应当是如此的吧。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慕名,不慕利,淡泊处之。

我其实艳羡的是那些淡泊之人,无论多大的诱惑摆在眼前,他们都能淡然以对,不至于因那些身外之物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我敬佩庄子那份“曳尾于涂中”的飘然心境,他舍弃成为人上人的机会,甘于在乡野中收获自己的快乐之境。这种对于名,对于利的淡泊,不仅是我所应该学习的,也是天下人所应该学习效仿的。

纪晓岚曾言:“事能知足心常态,人到无求品自高,”确实是如此,真正淡泊人生的人懂得满足,同时也清楚何为自己所想要的。正如张衡在《归田赋》中所写的“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这就是张衡清楚想要的生活,他倦了官场的追名逐利,向往的是平静的生活。我想,这也是许多淡泊之人向往的图景吧。喜欢“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吊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生活,或许孤独清冷了些,但是可以一人淡然于世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这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

然,“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总会有追名逐利之心,能够真正淡泊于世的是寥寥无几的,更多的还是在乎名跟利的。他曾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这首脍炙人口的《悯农》诗,体现当初的李绅是多么体恤人民疾苦。可是,当他置身于权力中心时,他全然忘了自己的初心,自己原本所该怀有的淡泊之人。他极尽奢靡,贪图享乐,再也无法抽身,他甚至将百姓当作是可以随风而逝的秕糠,俨然成了无情我无意的小人。试想,若是他在面对名利的诱惑时,能够淡然处之,并多为百姓谋福利,那么他定会为百姓所爱戴,同时他的内心也定然是满足快乐的。

再反观当今,又有几人能淡泊处事呢?我觉得人们似乎有些急功近利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大部人是为了学术而研究,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气,多写几篇学术论文而研究。是该问问究竟是有几人能够潜心研究,不重名利呢?这点,我想我们都该向季羡林老先生学习,他说:“三顶桂冠一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作为学术泰斗的季老,是如此淡泊,而我们是否太功利了呢?

愿我们多多反思自我,多让自己学学淡泊之人的心境,过上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淡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生活。

【篇四:学会淡泊】

人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名与利的社会。人生是一叶扁舟,名利便是汪洋大海,随时都有覆舟的危机;人生是一片蓝天,名利便是茫茫大漠,随时可能卷起沙土污浊蓝天;人生是一只小鸟,名利便是狂风暴雨,随时可能来临将小鸟吞没。人生与名利相伴,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不能有一丝疏忽。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淡泊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陶渊明拥有淡泊,隐居山林,与菊相伴。苏轼懂得淡泊,不顾名利,笑看风雨。苏武坚守淡泊,任他软硬兼施,初心不改,持节牧羊。这些淡泊之士无一不是让人敬佩,无一不是流芳百世。可见,淡泊之人会被历史所铭记,被人民所传颂。

淡泊是一剂良药,可以让人沉下心来,从容地面对生活。社会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人有着比古人更多的烦恼。每天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晚上回家看到镜中自己面容憔悴,这是何必呢?为何不选择更淡泊的生活呢?不要每天挣扎于尔虞我诈,不要每天沉浸于灯红酒绿,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这样淡泊闲适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难道非要大富大贵,才叫幸福吗?

淡泊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它绝不会让人的心变的死寂,因为它不是冷漠。淡泊让人们去关注那些真正带给自己幸福的东西,而不是让人沉醉于功名,更不是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为申请外国大学而做义工,是虚伪的殷勤,做如此义工还不如不做。看到躺在血泊中的小悦悦不施以援手,是令人发指的冷漠,如此冷漠更不是淡泊。淡泊需要人们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做一件事前学会三思——自己此行是为了谁,这样会不会危害到他人和社会?我们不一定要为别人,自己也需要生存,我们也要为自己而活,但为自己时一定不能损害他人。以损害他人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这不是淡泊,既利人也利己,这样淡泊,才是真谛。

学会淡泊,在困境面前更从容,在利益面前更冷静。学会了淡泊,人生才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篇五:为了心灵的淡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演绎如滔滔江水,古今多少奇丈夫,为了寻求心灵的淡泊去奋斗,使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屈原投江

汩罗江畔徘徊着一位爱国者——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你的才华、智慧、忠诚被小人们排挤,庸君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你被贬了。你一袭青衫,衣袂飘飘。站在汩罗江畔,眺望远方。江边渔夫劝你:“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你摇了摇了头,为了心灵的淡泊,你岂能随波逐流,“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为了心灵的淡泊,你望了一眼西天凄凉的残阳如血,纵身一跃,跳入江中。

这一跃,是为了心灵的淡泊。

陶潜隐居

浔阳柴桑有一位追寻心中桃花源的隐士——陶渊明。“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你本着“安天下、济苍生”的远大抱负,却发现官场如此之残酷黑暗,仕途是多么庸俗与污浊。于是,你脱去繁华与喧闹,归隐田园,纵情山水。在大自然面前,乌纱帽算得了什么。你愤然离开官场,开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追寻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你选择了清贫,也选择了心灵的淡泊。

这一隐,是为了心灵的淡泊。

青莲居士为了心灵的淡泊,浪迹天涯;东坡为了心中的淡泊,寄情山水……而我们,生活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难道不应该为了心灵的淡泊而坚守自我吗?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浮躁充斥着每一处,我们应为了心灵的淡泊,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在成长的路上,你我皆当坚守自我,为了心中的淡泊。

【篇六:一抹淡泊任平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亦为人之所恶也。不论所处前者还是后者,若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便可谓之淡泊。

古有陶渊明面对官场黑暗与利益场的人情往来时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何等气魄。若是留在官场,与大部分官员一样深谙人情世故,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搏得一席之位易如反掌,泼天富贵盖天权势凭陶渊明的才能哪一样不可得?然而他不为所动,选择了一方清静,远离了世俗。几亩薄田,几株淡菊,南山为伴,飞鸟与还,又是何等闲适。官场的黑暗没有摧毁他的傲骨,清贫的生活没有动摇他的心志,他仍是那个如菊般清高淡雅的陶渊明。

无独有偶,淡泊名利的人不只存在中国,国外也有。

乔治。华盛顿,他带领北美人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奋勇作战,国家独立后,成为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在接连两次的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然而,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名利,不再连任,也从此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淡泊,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是华盛顿在离第三任总统仅一步之遥时的转身退场。淡泊,是看轻尘世纷扰后的一抹浅笑,淡泊,也是在面临权势时的理性止步。故淡泊者必心无贪念,若放不下世俗名利也难以甘于平淡而怡然自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为世俗所乱,也不为名利所绊,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无论如何,请保持淡泊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热门推荐
1走在书圣故里
2那一刻我迷茫了
3樱花的自述
4参加婚礼
5一步一个脚印
6我为地球妈妈分忧愁
7穿越到恐龙时代
8可爱的小狗
9写一篇我的心爱之物的作文
10爱就在我身边
11最美的沉默
12人字决里看人生
13致青春
14成功的滋味
15碎片化的生活
16让爱滋润人生
17文具盒里的争吵
18我的学农日记
19快乐儿童节
20恪守责任
21读生命终将静默安然有感
22
23不要成为懦夫
24家乡特产牛肉干
25二十年后回到故乡
26“幽默”的上学路
27走进军营
28我如草般爱着你
29生命的色彩
30我的小学生活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