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我努力读懂尼克松
我努力读懂尼克松

【篇一:我努力读懂尼克松】

历史的碎片蹚过心灵的河,一幕幕,等待你去读懂它,继而读懂自己和人生。

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一个功过缠绕的人物,是一个理想与矛盾和谐的人物,也是奋斗和挫折同在的人物,世界的和平,中美关系的划时代交往都与他相关:他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一位难以读懂却必须要读懂的人。

尼克松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我却是从他人生的悲剧――水门事件,认识他的,当时我便想:尼克松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于是,我便阅读他的自传,一遍遍,读着他的人生,也渴望读懂历史。

尼克松生于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便很懂事。他像许多伟人一样,刻苦努力,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他的幼年是不幸的,先是两个兄弟去世,自己又的了肺炎。但他顽强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促使他克服病魔,完成学业,继而在工作上奋力拼搏。尼克松幼年的不幸造就了他人生的成长,他学会担当,先是担当自己的人生,继而在更高的舞台上担当国家的重任

二战就伴随尼克松成长而发生了。他当时在物价管理局上班,可以缓役,且他新婚不久,家中又受教会不参战的思想熏陶,可他还是自愿报名服役,并一次次希望到危险的地方作战。

我一开始也认为他有些傻,明明可以不受人指责的缓役,却还要报名参战,冒着牺牲年轻生命的危险多不值呀。而后,我突然想到中国的抗战,那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抗战。每个人都在祖国危之时爆发出惊人血性,尼克松也不例外,他无法看到自己的国家受到攻击而无动于衷。我顿时感到他的伟大,我也读懂了这次就是他之后为什么乐于政治和为公众服务,并不是他多么注重名利,而是源于他骨子里的那份对祖国无尚的奉献,我突然想到他当上总统后为什么致力于结束越战和世界和平。我好像又读懂了他,他是一位源于普通的总统,他感受的是底层人民的疾苦,而不是统治者的荣耀。

随后,尼克松又竞选上了众议员和参议员、副总统,并做出了斐然的成绩,如参加赫脱委员会,办理希斯案件,经过加拉加斯事件,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

但我又一次读懂他是在1960年竞选总统时,他和肯尼迪的得票差距是历次总统竞选最少的。且在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的选票舞弊案件,许多人都支持他,要求重计选票,但他最终还是承认竞选失败。

我一开始很为尼克松鸣不平,这并不是他的错,为什么要放弃?为什么不追求公平与正义?后来我努力从他的角度思考,对于他,一个几乎当选的落选者,一个8年政绩显著的副总统,一个毕生以公众事业为中心的人,他何尝不想抓住这一线机会,他何尝想失去万千付出后的最高奖赏?但他清楚地知道复查选票需要半年,如果这样国家在半年中就无总统,各个方面都会受影响。他说“我不能看到我的国家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陷入一个又一个危机”。于是,他怀着悲怆的心绪发出了他的认输宣言。这使我又一次读懂了他,他是一个敢于承认失败,能够很大程度克制自己,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的人,而这,也是他将来站在更高舞台上为国效力的关键。英雄之所以称之英雄,是因为他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他离开,是他伟大而暂时离开。同时,我也读懂了人生:人生不仅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自己国家和社会的。

在尼克松竞选总统失败后,他又竞选加州州长失败,他被人们看作一个老输家,人们还为他开了一个政治讣告。可是他没有绝望,而是暂时退出政界,韬光养晦,没有人想到他能东山再起,可他自己却从没有放弃过。他说:“我不要被别人说成是一个失败者。”于是,他以丘吉尔为榜样,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并努力实施,他首先帮助其他共和党员竞选,并四处募款,拼命地去干,一个州一个州地跑,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去宣传。这次,他没有失望,他又辉煌的回到了白宫,他登上了更高的总统舞台为人民服务。我真正读懂了他:他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没有失望,而是他失望后又爬起来,并且,他被别人一笔勾销时,他永远没有勾销过自己。人生多坎坷,失败多次,梦想依旧在,心中光明,此生辉煌

他出访了中国,让我读懂了他的远见和开放;

他的首脑会谈,让我读懂了他对世界格局的把握;

他结束越南战争,更让我读懂了他对世界格局的把握……。

虽然,不同的国度,文化影响着我们的角度,但这并不成为我们不向他表示敬意的理由。我努力地读懂尼克松,也在努力读懂他创造和改变历史,更在读懂我自己的人生。

尼克松,生于苦难,死于苦难,幼年艰辛,青年努力,成年担当,五次大选,失败辉煌,总统生涯,功勋显著,水门事件,景秀前程一场空,爱与恨,功与过,付苍茫天宇,冷月清风。只有他写着和平缔造者的墓碑高高耸立在历史的古道上,让人去读懂

人生之多何百年,历史之少固千载,悠悠人生如此去,心中读懂即是真!

【篇二:我努力读懂您】

“您真的是一个智者么?”我这样问您,也这样问自己。——题记

您一生智慧绝伦,胜绩无数,功盖三分之国,名成八阵之图,后世万人景仰。可您最终北伐无果,在五丈原逝去。大业未成,您的故事已随历史的硝烟长眠于地下……您,真的是一个智者么?

阿斗的羸弱,蜀国的贫瘠,都注定无法助您走完这条复兴之路。您这么睿智通达,难道看不明白这一点么?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您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我有太多的迷惑没有读懂。

最初认识您,是在一篇课文上。您与周瑜联手打造的赤壁之战让我不由得关注您。之后,我还不断地向姐姐提起您,说您多么智慧,多么伟大,是一个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

后来,姑母将一本《三国演义》递给我,说一定要多看看。于是,我开始了解关于您更多的故事。舌战群儒的锐气,痛骂王朗的霸气,空城退敌的勇气,挥泪斩将的义气……三十余年的征途上,写满您的智慧忠心。纵使遭人误解,蒙受委屈,也始终不忘处于危亡边缘的国家,从未改变振兴蜀汉的目标。这时,我渐渐读懂了您的一生。

刘备穷途末路之时,三顾茅庐,找到了您。从此,您认定这就是自己要辅佐一生的人,而没想到,您竟也耗尽了自己的一生。您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羽扇一挥,江山无限,前途光明,蜀国从此鼎立于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甚至一度接近统一中原的目标。可是天不遂人愿,您的战略筹划被打乱。关羽自负而痛失荆州,张飞暴躁而惨遭迫害,刘备意气用事而遭火烧连营,陨落白帝城。蜀汉江山濒临坍塌,中兴汉室的大任全部压在您的肩上。您忍住悲痛,不负重托,平定南蛮,励精图治,六出祁山,一心要为蜀国打开更广阔的局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文采飞扬的巅峰,也是赤子满腔的热血。奈何“天不助我,助尔曹……”,您病逝于五丈原,留下永远的遗恨。油尽灯枯之时,您却始终没有半句怨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数次品读您的故事,在悲怆的结局里,我无数次的落泪。关上手中的书,我再次陷入了沉思。我不能理解您,也无法安抚自己的悲怆的心。我只能怅望灰色的天空,在天幕之上幻化出您的模样……

“士为知己者死”。您看透了历史风云变幻,仍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一心匡扶汉室,挽狂澜于既倒。您本可做一个更加“识时务”的俊杰,但您选择了“仁”和“义”,选择了用一生来报答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的赤胆忠心早已名垂千古,成为后世楷模。您是一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读完您的一生,我才渐渐读懂您的选择。但我不敢说读懂了您,我只能试着努力去读懂您……

【篇三:我努力读懂离别】

“我们还会回来看你们的……”已教我们一个月的实习老师要走了,那个阳光的大男孩如今也有些淡淡的忧伤,他站在讲台前,说着告别的话,看着同学们不舍和激动的神情,他安慰着我们的情绪。另一个老师在教室后面徘徊。我知道,老师也一定舍不得说再见,他一定也很纠结。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教室里静悄悄的。老师打破了这僵局,又开始逗趣了,教室里充溢着笑声,似乎掩盖了离别的忧伤。

老师要走了!这个消息如冷雾一样笼罩着我。班会课上,意味深长的《约定》令我们心潮起伏;体育课上,“贴烧饼”的游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临走前,激烈的拔河比赛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老师和一个调皮的同学站在一起,一边拍打着他的肩膀,一边和他开着玩笑。我和几个同学围在他身边,看着老师和那个调皮的同学离开,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我的内心满是不舍,但又被另一种声音占据。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日的告别是一个紫色的梦,我们早晚要从梦中醒来,面对新的开始。试想:大地初醒,淡紫色的天空中还有朦胧的星月,我们送别老师,互相勉励,微笑作别。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今日的告别是心灵的寄托和感情的放飞,我们应该微笑面对,而不是黯然神伤。

“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是老师临走前的嘱咐。老师,我会记住的!在你们离开的日子里,我会谨记你们的嘱咐,向着梦想远飞。面对师生的依依惜别,我不再伤感,曾经的相处,一定会让我们的告别带上淡淡的诗意。有离别就有重逢,我期待重逢的日子里,梦想的花朵悄悄绽放。老师,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漫步在林荫道上,回想起告别的场景,忆起一个月来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努力读懂了离别。微笑着告别,远胜过悲伤的眼泪;牢记谆谆教导,胜过依依惜别。

【篇四:我努力读懂你对我的爱】

“晚上早点睡,看书别太晚。”“要注意身体。”“学习要勤奋。”……你那熟悉的唠叨声,通过那细细的长线传入我的双耳,拂去我心中的阴霾,泪珠随之划过我的脸颊。

你那银色的发线将过往的片段串联起来,回忆像老式电影在我的脑海不断回放。你用你15年的岁月,为我谱写世间最美的华章,而我用15年的年华才读懂你对我那浓浓的爱。

小姨在我15岁的时候给我讲述了我小时候的故事,那是我记忆中的一段空白。她说,当我出生的时候,你已虚弱的躺在床上,却执意要抱我。你用你温暖的手拥我入怀,在你的怀里我睡的安稳极了。你静静的看着我入睡,像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礼物,你笑的是那么的幸福。

当我5岁的时候,你每天省吃俭用,常常吃那苦涩的咸菜拌饭,在烈日或寒风底下辛勤的工作,只为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个梦寐以求的蛋糕。

当我7岁的时候,我不停的给你惹麻烦,早已疲惫得只能一次次的给别人道歉,而我却坐在屋里看动画片,张扬地笑着。

当我9岁的时候,你用你那微薄的工资送我去培训班,而我哭闹着不去。你随手捡起路边的木棍,扬得老高,却始终没有落下。

当我11岁的时候,你转遍许多商城,精心的为我准备了一套运动服,颜色鲜红鲜红的。你说本命年红色会让我更聪明健康。而我却丢下一句“就你才信”。便头也不回地将它扔到衣柜的角落,曾未穿过一次。

当我13岁的时候,我逐渐拒绝与你一起外出散步。我开始忘记你对我的嘱托,忘记你对我的担心,整日与朋友在外嬉闹。

当我14岁的时候,我与朋友在外庆祝生日至傍晚,你一次次拨通那串烂记于心的号码,而我却一次次将它挂断。那一夜,你扬起你那长满双茧的手掌,抽在了我的脸上,那一刻你比我哭的还凶。我转身跑去了小姨家,小姨跟我讲了许多,讲了你常常失眠,讲了你工作的艰辛以及你精打细算的为我做的一切。那一夜,我始终无法入睡,你焦急的脸庞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第二天回家,桌上是你准备好的蛋糕,蜡烛早已燃尽。我哭着吃着你为我准备的蛋糕,泪水将一切模糊,唯一清晰的只有你对我的那些爱。

当我15岁的时候,我像儿时一样拉着你的手,与你一起散步、聊天等。小姨说“你现在嘴角挂着的笑,就像当年看到我出生时那般甜蜜”。我生日那天,我不再与朋友出去庆祝,而是在家与你一起做大餐。那一夜,我送了你一朵康乃馨,感谢你带我降临到这个世界,你拥我入怀,像小时候那么温暖。

“是不是看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对我的爱已无声。把爱全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母爱无声,我庆幸我用15年的时间读懂了你对我的……

【篇五:我努力读懂她】

小时候,我想读懂她,但她却让我遥不可及。现在,我想读懂她,却感到茫然无措。

在我一岁半时,幼小的我只知道最爱的妈妈要离开,去遥远的地方,依稀记得自己站在屋角,看着妈妈提着行李的背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而我却还一直哭着要妈妈。从那天后,我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她,是我一直在等的人。每天吃完饭后,我独自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看着大人们抱着他们的孩子从家门走过时,我望着妈妈出走的那条路,期盼着那尽头能出现妈妈的身影。上幼儿园后,每次放学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校门口挤满了大人,都翘首搜寻自己的孩子,而身边的小伙伴也都伸直小小的脑袋,寻找自己的爸妈。只有我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因为我知道,校门口不可能出现我期望的那个人。我等着一个似乎从未出现过的人。每年跟我在一起的时间估计没超过二十天,渐渐的,我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说习惯,不如说遗忘来得更好。

踏进小学后,知识越来越丰富,虽然学得浅显,但我却比所有人都知道得多,明白得多。课后,班上同学在追赶吵闹,而我却在沉思:为什么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不能带我去医院?为什么在我被欺负的时候,她不能为我出头?为什么在我回到家的时候,她不能向我嘘寒问暖?雨天的校门口,看着提着伞焦急的等着自己孩子的家长,我只能低头快速穿过人群,淋雨回家,虽然路很短,但每一步都似乎有千斤重。嘴里尝到的是泪水和雨水交织的味道。那一年,我六岁,在努力读懂她,她却那么遥不可及。

幸福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而我的幸福,却是用生命换来的。那时,我因贪玩出了一场意外,吓坏了所有人。当大家都以为我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我只记得奶奶一直哭着叫我小名,旁边还有很多人,可是我只觉得眼皮很重,慢慢睡过去了……醒来后,奶奶很欣喜的看着我,那时的我并不知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只知道马上,她回来了,但我看着她的脸,却觉得那么陌生。至此后,她不再离开。升至初中后,她将我带到另一所学校,那有偌大的操场,偌大的教室,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很害怕,只能静静躲在角落里。回家后我哭着要去找爷爷奶奶,结果她第一次打了我,那一次,我意识到:她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和她的相处,越来越陌生,更多的是争吵。自此,在外人眼里,我就像只时刻备战的雄鸡,每天充满斗志。但好强的我看到她深夜挑灯为我织衣制鞋,不管我多么不待见,她仍坚持将棉衣棉鞋塞进我书包时,我困惑了:难道这是爱吗?那一年,我十四岁,想努力读懂她,却茫然无措。

她似一潭清水,我似一叶扁舟,任意打乱这潭清水,但这潭水依然平静。在她头上间或出现的几缕白发,让我陷入沉思。而对她,由最开始的想念到陌生到疑惑,我一直在努力读懂她。

热门推荐
1词韵绕梁味浓情更浓
2难忘恩师
3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教养的味道
5军训日记
6描写石头的作文
7别样的考试作文
8我的新老师
9接受
10同桌印象
11我身边的好老师
12嘱托
13状物作文
14碎片的记忆
15种糖果
16家乡的井
17成长中的脚印
18换个地方跑操
19我的读书故事
20魔术厨房
21我们班的活雷锋作文
22游小南海
23可爱的小仓鼠
24虫鸣
25亲爱的少年
26这样的我
27我们的新校园
28残芳
29狐狸医生
30我爱我家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