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品读飞蛾
品读飞蛾

【篇一:品读飞蛾】

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无言地望着漆黑的夜空,眼前似乎又出现了那只飞蛾,拍打着残缺的翅膀,伤痕累累的它在空中一上一下。

夏夜的教室里,微凉的风从窗口涌入,调皮地掀起我的书页,却也抚平我心中的燥热。突然,一位“不速之客”随风而入。

那是一只硕大的飞蛾,它飞快地煽动翅膀,在本就狭小的房间里横冲直撞,引得其他同学惊叫连连。我快步走向窗边,奋力推开窗户,希望这只飞蛾能飞出去。却不想一阵大风涌入,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凉意,“快把窗户关上”,老师大喊,他大概是怕蚊虫趁虚而入。于是这位”不速之客“没了出去的路,只能在每个人头上盘旋。

“啊”,一位同学被突然飞向他的飞蛾吓了一跳,同时用书一拍,那只飞蛾竟真被拍到了地上。只见它无力地挥动着令人恶心的毛茸茸的足,那在地上扑腾的声音似乎是它在痛苦的哀鸣。一见飞蛾没了动静,几个小同学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他们走上前,胆怯地用笔或剪刀去碰触那无力还击的蛾,然后又立刻缩回去。

“好了!别玩了!”老师威严地说。

于是再也没人管它了,教室又恢复了平静,然而这平静并不长久。

“它动了,它动了!”一位同学大喊。

我惊奇地一看,刚刚还如尸体般僵直的飞蛾此刻正疯狂地鼓动双翅,翅膀拍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同学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它身上。

“看什么!”老师不满地大喝一声,又用手指了指我,“你去把飞蛾处理掉。”

我缓缓起身,走到那只飞蛾边。它似乎感到死神的接近,近乎玩命地拍打双翅,身体震动得比任何时候都快。我注视着它,却没了平日面对蚊子蜘蛛时的那般果断。我脑中不段弹出它挣扎的一幕幕,想着它从未停止的努力,久久无法下手。我只是用桌脚压住了它的翅膀,令它无法挪动半寸,便心虚地回到座位。

将近八点,小同学陆续完成了作业,他们无聊地蹲在飞蛾旁。我紧张极了,心中不断祈求它别动,我知道,它若是动了,即便是一丝一毫,也会引来杀身之祸。但事与愿违,小学生再次发出惊叫,而我也再次被命令让它消失。

我把它顶在桌角,看似用力地向它踩了几脚。我知道自己没有踩到它,然而它却不动了,我惶恐地移开桌子。得了自由的它竟又飞了起来,我吃惊地看着它颤颤巍巍地飞着,飞出窗口,又重重地摔在窗外的水泥台上,不再动弹。

“它死了吗?”几个小学生又挤了过来。我忙将它推下,在风中它再次张开双翅,之后飘到了电线上。在生命最后几分钟,它张开了双翅,似乎重回了那它所熟悉的天空。然后它不再动了,它死了。

我至今仍记得这只飞蛾,记得它每一次的奋力挣扎。人们总嘲笑它扑火的愚蠢,却丝毫不知它对生命的坚持。那晚,我第一次认真品读了一只我从未正视过的飞蛾,因为那晚,它像个无望的战士,却教会了我生命的意义。

【篇二:品读人生】

人生如酒,愿能醇醇饮。阳春三月,在暖风中品读人生。牛儿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中吃着草,一个牧童斜倚在稻草上,尽情的享受春天的温暖。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显露出春的朝气。这孩子正是读书的年龄,拿着课本,正聚精会神地朗诵着,朗朗的诵读声不断地飘向远方。他的头随着读书的节奏不停地晃动,宛如啄食的啄木鸟。

人生如春,她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源泉。烈日炎炎,在浓荫下品读人生。六月酷暑,和朋友一起去抓鱼。在小河边,阳光照射在水面,波光粼粼,鱼儿来往穿梭,我们尽情地在水中捕捉嬉戏。到了中午,我们满载而归。到了朋友家,她的母亲十分热情,邀请我吃饭。我在她家体验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当然,这来源于她们的热情。

人生如夏,热情给我们前进的动力。萧瑟深秋,在恬静中品读人生。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在风中曼舞,信步于小道里,秋日的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孤独的长椅躺在道旁,已无人问津。这深秋是凄凉?亦或是恬静?小路尽头,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依相偎,尽显秋日之柔。

人生如秋,关爱给我们孤独的心以慰藉。数九寒冬,在严寒中品读人生。在这漫天飞雪的寒冬,有谁敢直面?但寒冬没有止住他们,没有止住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早早起床,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他们的诵读声点燃了一盏盏灯,赶走了黑暗,留下了美好的希望。

人生如冬,困难的磨砺,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坚强。

人生如诗,唯品读可得其精髓。让我们把握机会,使自己的人生如四季般缤纷,如酒般香醇,如诗般隽美!

【篇三:品读国学书香人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穿越历史伟岸的长廓,在沿途踏遍古代圣贤的足迹,阅读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在行行墨香里品茗人生的真谛。手捧中华五千年的书卷,感受到悠长绵远的文化,让我的人生充满馨香。

我读到了《论语》。孔子,作为一代圣人,他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睿智聪慧。这样一位圣人,却从未自视清高而目空一切,相反,他却能“不耻下问”,虚心求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以虚怀若谷的心胸,容纳与接受百科知识,终成就一代大师。春秋时期,天下无道,战祸四起,民不聊生。他深感百姓疾苦,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坐着木车,摇着木铎,宣扬仁政。他遭遇了接连不断的失败,甚至一度被逼入粮绝兵围的困境,可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他的列国之行。

于是,我懂得了要以谦虚谨慎的心态对待他人,更要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迎接困难的挑战。

我读到了《史记》。这部倾注了司马迁一生心血的史家绝唱,至今仍如高悬的日月,光芒万丈。《鸿门宴》《项羽之死》这些篇章,淋漓生动地再现了一代枭雄的悲剧命运。曾几何时,这位西楚霸王壮志凌云,豪气冲天,末了却沦落到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凄惨境地。项羽的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甚至狂妄傲慢,断送了他的江东子弟,也断送了他的江山美人。

于是,我懂得了“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更要善于把握机会。

从经久不衰的国学经典中,我只不过窥见了些许最浅显的道理,但已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要提升自我修养,明白了黑白是非。但当今社会,一些青少年却狂放自大,目中无人,还有些人玩物丧志,沉迷娱乐,似乎他们已在渐渐远离飘着书香的经典,长此以往,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能要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媒体上常报道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难道这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和讽刺吗?

在国学中徜徉,在经典中漫游,是我们这代人的高尚追求,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国学是我们的国粹,经典是我们的精华。守护国学,热爱国学,传承经典,传承文明。

我坚信,国学的精华会滋养中华后人茁壮成长,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和风貌,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四:品读自然】

大自然无疑是地球赠给我们最大的礼物,每一颗草,每一寸土,每一朵花,都是组成大自然的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如果没有了自然,那我们还谈什么生活。

大自然那一年四季,就好像是“母亲”的笑容。

春天的来到,就好像是“母亲”露出一副“慈爱”的笑容,春风和煦得吹在身上,感觉到一丝暖意,毫无违和感,感觉暖意满满。吹在脸上,就好似“母亲”的一双柔手在轻轻的抚摸着你的脸。地上的小草,冰冻的河流,树枝上开骨朵,用一句大张伟的歌词: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夏天的来到,就好像是“母亲”的脸露出“盛怒”的表情,不过万物已经复苏,展露自己最美的姿态,把自己最妖娆的一面显现给大家看,不过,夏天烈日当头,风吹在身上,都感觉不到丝丝凉爽,太阳炙烤着大地,低下身体,望着大地热浪滚滚,那种感觉,心中满是埋怨,对自然“母亲”满肚子的怨言不知对谁说。心中更期盼“母亲”赶快消消火。

秋天的来到,就像是“母亲”生完气又恢复平静的状态,秋风吹得就像心里干涸的土地,突然有水的浇灌,透心凉,心飞扬,飞一般的感觉。秋风吹的树上的落叶唰唰落地,铺在大地上也并非不是一种美景,悠哉悠哉的走在上面,随着步伐,脚底又形成一段优美的旋律,清脆悦耳。

冬天的来到,就像是“母亲”伤心时候的状态,万物已经冬眠,缩回属于自己的地方,对于任何事情,任何刺激,都毫无兴趣,没有一丝色彩,天上有时飘起鹅毛大雪,有时飘起零星小雪,好似“母亲”的泪水已经冷到零度以下,才形成了雪花。寒风刺骨,河流又变回了“平板”,而我们的活动也逐渐减少,似乎我们的心情也受到“母亲”的影响。

自然“母亲”就是这么善变,也正是因为她的“情绪”变化,才为这一年四季,增添了许多色彩,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如果自然“母亲”没有了“情绪”,也就代表她不爱我们了,也代表我们伤了她的心,也要好好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篇五:品读当代中国文化】

很多人说,当代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有几千年的精神禁锢,有近百年的迷茫,而后附加工业文明的冲击,愈加世俗,愈加拜金。这种说法在错误偏激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社会的确在历史转弯处产生了一些残次品,但这只是一定时期的不完美,终将替代不了当代文化的主流。也正是这些多元的碰撞,造就了多元的当代文化。在蒙昧中探索,在前进中感动,当代文化拨开淡青色的迷雾,不息的身影铸就国人的民族之魂。

追求与爱与自由,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社会,以开放广博的胸怀思考社会,在平凡或跌宕的生活中寻悟自身价值,这便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以文学为例,穆斯林的葬礼则是一部反映中国动荡时期的典型当代作品。以虔诚的信仰为基调,玉和明月为线索,描绘了中国六十年的兴衰,清婉地勾勒出三代人命运的浮沉,无论何种伤痛,都无法掩盖我们对于爱和明净灵魂的渴求,秉执着善的烛火行走在润物凋零的土地上,映着纯白的韶蕴,且远且长。

在雪山之中,还有一位衷情于玉的行——海岩。无暇的纯白存活在杂乱的世间,最后的覆灭只为证明曾经无尽的鲜活。繁华与喧嚣充斥着城市,黎明是新的起点,黄昏藏匿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痛苦,或悲伤,不知安放何处的情感寄托在夜里,清醒真切。海岩为这些漂泊的心灵酿一杯青稞,逸出清澈的最初。安心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静谧的文字滑过双眼,留在心底的是当代文化所给予我们最本真的感动。

与霍达的凄清和海岩的纯白相比,莫言的作品则更像平展在北方黑土地上的一席蒲草,遗存了历史的印迹和令中国难以忘怀的气息。莫言作品作为当代文化必不可少的支柱之一,以其写实,醒世来践行当代文学的使命。魔幻夹带风朴用残忍揭示真理,百花之中,绽放出他最独特的新奇。当代文化,从来都不是拘泥的,也从来都不是忘本的,坚守着中国文化的精魂,在行走中前进。活在当代文化的气息中,他曾给予我一颗懂得思悟世界的心灵。一代人铸就了当代文化,当代文化又会铸就另一代人,莫把当代文化至于黯淡的角落。

在历史与文化面前,正如林徽因所写:"我算作一个匆匆的过客。“即便是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我们也有义务有责任去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请以普世之怀继点中国当代文化的灵魂之火。在心海中央,种下一棵生命的树,枝繁叶茂,四季不死,四季轮回的风尘,都有未知的风景。渐行渐远的,将是灵魂。

【篇六:品读人生】

“人生”,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但过程不免掺杂着艰苦与心伤、苦痛与考验。但怎样才能铸造美好的人生呢?

有人说,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今后的命运。但我却不完全认为是这样,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他外界的因素都只是对你人生的考验,最终决定权始终在于你自身。人应该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的一生难免会面临许多的选择。有时一个很小的选择却可以成就你的习惯。人生中面临的较大的选择,若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就一定要慎重的思考。往往有的选择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人生应该懂得选择。

人们往往忽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总认为这些小事情根本不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人生中经常被人忽视的一些小细节,往往能决定人生的成败。所以人生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注重细节。

人生需要面临许多的考验。这当然少不了你的判断、努力与坚持,如果你只会蛮干,不会冷静沉着地思考,那么你往往成就不了大事。做什么事情都少不了努力与付出,你付出了多少,它不一定回报你多少,但一定会有回报。

人要懂得感恩。人从一生下来,责任也同样伴随着你。人必须为你做过的事情买单。父母生你、养你,你需要感恩;老师教导你、指引你,你也同样需要感恩;社会上的每一个为你有所奉献的人,你都需要感恩。

人生,少不了你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需要你去发现,等着你去欣赏。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去,细细地品味生活,或许你会感悟,生活原来是这般丰富多彩,人生原来是如此美好。

“人生”,不是一个优雅空洞的字汇,人生蕴含着许多的哲理。用你的热心、智慧、勤奋、勇敢、毅力、细心、努力……去填满、去铸造美好的人生吧!就这样走向远方,相信我的人生一定会精彩!

热门推荐
1日照游记作文
2我的奶奶
3假如我生活在土星
4读书,使我乐在其中
5从终点出发
6篮球班使我快乐
7我最想发明的一样东西
8读懂母亲
9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
10“六一”文娱活动
11大宁灵石公园之旅
12《秋思》改写
13爱上阅读
14小动物
15我的家风
16第一次读科学书
17幸福在心底
18我家的传家宝
19如若安好勿忘心安
20书香伴我成长
21碎片
22吞噬生命的火灾
23乡村美景
24我不想当哥哥
25乐在其中
26大自然的声音
27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28亲情
29登花台
30我们的班级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