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四年级作文>百年旱柳
百年旱柳

【篇一:百年旱柳】

国庆放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又去了掌政典农公园游玩。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鲜花盛开,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一颗百年旱柳。

据树牌介绍:该树已有150年树龄了,胸径约1。5米,冠径20多米,树高30多米,覆盖面积近500平方米。

它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像擎天之柱,三个大人合抱都不能全抱住。树皮的颜色是黑灰的,非常粗糙,树纹像被撑裂似的,露出一道道疤痕。

它有很多枝干,其中有几根枝干特别粗,大约是一个四五岁孩子的一抱。枝干的颜色比树干深,呈黑色。和垂柳的树枝不一样的是,垂柳枝条是向下垂的,它是向上生长并向外倾着的。一重一重,层层叠叠的,形成了似上尖下大的巨大的伞形树冠。

旱柳的树叶呈长条形,两头是尖的。比垂柳的叶子要短,比竹子的叶子要小。正面是深绿色的,背面是浅绿色的,上面有很多的细纹。

百年旱柳在公园内一树成景,它高高耸立在公园内树群之上,从远处看,像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开屏时的样子;靠近看,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

在抑树的下,用了17个弧形花岗石长椅把树围了起来,周围用花岗石铺成了一个很大的圆形广场。这样既保护了古树,也能让人方便赏树观景、休闲游玩。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打牌、下棋;小伙伴们围绕大树嬉戏玩耍;还有一支合唱队在排练节目呢,简直热闹极了。

我爱百年旱柳,爱它那坚韧不拔,不畏风雪的精神!

【篇二: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梦想在心中萌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梦想,看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这本书,我知道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奔小康。

旧中国,战乱不断,列强入侵,人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是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炮火和硝烟,人们创建了幸福美好的家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我生在和平年代里,在蜜罐中长大。没有经过苦难的我,只能从爷爷奶奶和电影电视中知道旧社会的苦难和黑暗。如今我们住的是高楼,学校美如公园,上课用的是多媒体设备,穿的是各式各样时尚漂亮的衣服……我每天都想着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当作家,有人想当飞行员,有人想当航天员,我想当人类的工程师——教师。有人也许会说,“当教师有什么好的,工资低,工作又辛苦,还不被人重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那我们岂不是很愚昧,正因为有了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人类才能越来越聪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白天,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为我们呕心沥血地讲课;夜晚,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可老师还在那摇曳的灯光下辛勤地为我们批改作业。也许当一个人被成功的喜悦包围时,他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但他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他的成功也有老师的一份功劳。

我也一样,无论我长多大,走多远,我也不会忘记自己敬爱的老师,因为我是在老师的呵护和爱的沐浴下长大成才的,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

【篇三:《百年孤独》笔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一部小说,他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马贡百年的历史我定位它是继《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读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当然了,这部巨著也被后人誉为“魔幻小说界璀璨的明珠”

首先,这部作品的题目首先给读者以深远的思索,其次,它还体现了哥伦比亚人民的现实而又充满创新的生活。

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小说情节曲折起伏,稍稍令人迷惘。小说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出生于小城马贡里的一个贵族家庭。这个家族先后由衰转盛,由盛转衰的百年兴衰史,一百年的时光轮转,又回到了从前。故事情节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给人以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索。这部作品还这本书以很大篇幅地把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不过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一部家族的兴衰历史,可能不只是反应区区一个家族,还可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作者以小见大,对人类的发展和前途的担忧和希望在笔尖如同潜龙游走一般隐藏在字间行间。固然,是需要读者用心去读才能领悟和发现的。细细地品读,你会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无限的智慧结晶。

读完《百年孤独》,我感慨万千,可能并不能全部用文字展现出来,所以,希望大家和我,用心去交流和沟通。

【篇四: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学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散文。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对身体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事,体现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读完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以后,我被居里夫人无私地为科学奉献,只为工作,探究一生,从未停息的精神打动了,居里夫人她为了人类文明的科学,为了所有的人类,为了全世界,她不顾自己的身体被镭射线侵蚀,不顾自己日渐老化、日渐衰弱的身体。你们说,这是何等的可贵,这是何等的坚强?这是红烛之心,居里夫人燃烧自己、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虽然居里夫人已经不在了,但是她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不朽,什么?不信?你自己看!放射线的计量单位是居里,还有居里定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这个火炬传递下去,让中华民族也奋起吧!让我们也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篇五:我在百年公祭那一天】

“今天是2037年12月13日。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我们来聊聊100年前的事。”我站在讲台上,对下面一张张充满好奇的小脸严肃地说道。我知道台下的孩子们在想什么:为什么平时总是笑的老师今天却一脸认真?为什么老师今天穿了一身黑色礼服?为什么老师没拿书本来上课?……

“孩子们,100年前的今天是什么日子,有人知道吗?”我发出了第一个问题。一个平时就十分活跃的男生立刻举起了手,站起来大声说:“是1937年12月13日!”我点点头,继续看着他,他却总不明白我要他再做什么,也歪着头看着我,一双大眼睛里满是疑惑。是啊,他也只是一个不到12岁的小学生,一个孩子啊,怎么会知道100年前那震惊世界的惨案呢?我叹了口气,让他坐下,抬手点开身边的触屏电脑,找出早已准备好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我的心中却隐隐作痛,100年前若是在同样的地点,孩子们也能安心上课,那该有多么幸福!

沉稳的男低音响起,百年前的黑白老视频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显得是如此不清晰,与高科技的班级设备严重不相宜。孩子们的目光也并没有平时的兴趣,只是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屏幕。但是很快,他们的表情变了,原来无趣的眼神深处却流露出了一种名为震惊的光,屏幕上血淋淋的一行死亡人数和残忍报出数目的声音在教室中冲撞,撞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上,也撞在我的心上。不管我这是第多少次看到这个视频,一种悔,一种恨,都会在我的心中熊熊燃烧起来,烧得我疼痛难忍。

视频不长,很快就结束了。我关上电子设备,重新望向台下的孩子们,他们也望着我。刚才的男生又一次举起了手,我示意他发言。他站起身,没有说话,而是转向窗外,深深地弯下了腰,先是他身边的孩子,再是全班的孩子纷纷站起,对着窗外弯下了腰。

我看向窗外,今天的南京已经远超从前,到处有高楼大厦,但全城却有一处依旧不变的地方,就在我们学校外两条街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雕塑,孩子们在对着雕塑鞠躬,我也弯下了腰,久久没有抬身。

今天的我只是一个在南京教书的小学老师,但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不忘百年前那惨痛的经历,努力学习,将来也能继续挺起胸膛,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是中国人!”

【篇六:百年的责任】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有个故事,令我很感动。

在开封的郊外,有一座百年老屋,屋子的主人是一位老人。一年春天,老人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信封寄信人一栏写着“朱利安”。拆开信件,全是德文。老人的孙女翻译了这封信。大致是说:“您好,我是朱利安,是一名建筑设计师,设计了您住的房子。它是我年轻时的得意之作,不过它也有衰老的一天。您收到信件时,这座房屋的寿命也到了尽头。希望您务必尽快搬离这座房屋。”

“不可能呀,这座房子看起来很结实。”他嘀咕道。“德国人素来以做事严谨负责著称,爷爷您还是搬走吧。”在孙女的劝解下,老人搬离了老屋,并把它封起来。同时,老人回了一封信,真诚地感谢朱利安。一个月后,老人收到了回信,信是朱利安的孙子寄来的。朱利安去世已经七十多年了,他临终之际写下了信件,嘱咐子孙,到时间了要把信寄出去。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封信到了老人手上。不久之后的一个暴风雨之夜,伴随着电闪雷鸣,这座屹立了百年的建筑物,真的轰然倒塌了。

世界上,没有不倒的建筑,只有不朽的灵魂,不倒的道德和不变的责任。它们更具有穿透力。朱利安不忘自己的职责,懂得为别人着想,这份跨越百年的责任和牵挂,不仅感动着房屋的主人,也同样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这个故事告诉我,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热门推荐
1永远的雪梅观后感
2关于懒惰的作文
3走向远方
4祖辈的旗帜
5迷人的秋天
6一起奔跑的日子
7一路守望
8我的老爸
9参观茶园
10坚持自己的梦
11我幸福我快乐
12翠湖——昆明的珍宝
13什么在我心中珍藏
14向勇敢出发
15我的爱好
16布置教室
17研学之旅
18我是一个电视迷
19给初三孩子的一封信
20与美相伴
21我的军训日记
22我的妈妈
23我心中的雷剧
24惊喜
25离歌
26快乐的运动会
27回归纸质阅读
28小白兔请医生
29我的寒假生活作文
30外婆家的院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