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什么也有温度
什么也有温度

【老茧也有温度】

沈敏妍

外婆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茧,龟裂,粗糙,冰冷。每逢过年回老家,外婆总会伸出手来握住我的手,欢迎我回家。在冬天,外婆的手就像砂纸,坚硬而冰冷,一下一下地刮着我,让我恨不得将外婆的手甩开。

小镇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淤痕悬挂在路的尽头。透过落日,一串串灯火在远处蠕动,忽明忽暗。渐渐地,太阳消失在了地平线之下,远处的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黑色剪影,是外婆!她正一只手推着一辆生满铁锈的老式自行车,另一只手扶着一个与她个头差不多高的纤维袋,佝偻着背,拖着步子朝家门走来。见到我,她扯起被风吹得僵硬的脸颊,对我漾出一抹微笑,就如同不久前天边的落日,疲惫而温暖。她将自己的手覆上我的脸颊,似是想用自己的手帮我挡住寒风,问我:“在外面呆着不冷吗?”“不冷。”摊开外婆的手,我不禁一愣,她的手上的布满了老茧,椭圆的,泛着青白色的光,与黝黑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手掌上没有任何柔软的部分,坚硬冰冷的一个个茧块之间,只有一道道沟壑纵横着。“摸不得摸不得,疼死我了,怎么弄的呀!”我一边喊叫着,一边将外婆的手放开,转身去帮她拿那个大袋子。猛然一拉,却没有拽动。拉开一看,里面竟码满了大大小小的萝卜和白菜。我终于明白了,外婆手上那些坚硬的老茧,源于外婆辛苦的劳作。那一刻,这些坚硬的老茧似乎也变得温暖起来。

又一个下霜的早晨,外婆在菜地里蹲了两三个小时,尽力修补她的“大菜篷”——实际就是几根木片与一块塑料布。后来又采了一大把菜抱回家。她的手在寒霜的抚摸下又绽开了数道裂缝,泥土夹杂着丝丝血痕覆盖在手掌的老茧上。母亲一边帮外婆将脏污洗去,给外婆上药,一边埋怨外婆为何不照顾好自己。外婆用上过药的手揉了揉我的脸,开心地说:“管我做什么呀,我家孙女贝贝吃得开心就好了!”尽管她的老茧仍然坚硬,刮得我的脸有些疼痛,但是我却感觉到春天般的温暖。

外婆的老茧时时出现在眼前,青白色的椭圆的茧,似是不近人情,却能给我送来一米阳光,和一份份洋溢着温情的感动。

【雕塑也有温度】

雒珈艺

牛,眼睛炯炯有神,眼神充满坚毅,低着头,憋着劲,连身上的肌肉都满含着力量,背部高高隆起,四蹄有力坚实的踏在大地上,身体前倾,尾巴有力地挥舞着,努力铲除身后的树根。

它是一座雕塑,伫立在深圳市政府的大门前,伫立在这座繁华忙碌的经济特区中。

小学一到三年级时,每次坐车经过深南中路,都要经过一个小弯道,那时的我被弯道中间的一座雕塑深深吸引住了——显然,那是一头牛。

“妈妈,你看,一头牛!”我兴奋地高声喊叫着。

“这是座城市雕塑,叫‘孺子牛’,也叫’拓荒牛’。”妈妈显然对这座雕塑有所了解。

“可是妈妈,别的地方,大门口不是狮子,就是麒麟,看上去多有气势和威严啊。放一头冷冰冰的牛在这里,没有生命,没有温度,为什么啊?”我收回目光,看着妈妈。

“因为这里是深圳啊!长大了,你就能感受到这座雕塑的温度了!”妈妈对我笑了笑,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

初三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国家刚刚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深圳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那时的深圳,一片荒芜,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以拓荒者的姿态,以惊人的深圳速度,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我相信你们都见过市政府门口的一座雕塑‘孺子牛’,它的名字出自鲁迅先生《自嘲》一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讲到这里,老师泪光闪烁,“这是一座深圳人最熟悉的雕塑。透过它,我们似乎都能看见千千万万特区建设者埋头苦干的身影,看见深圳精神在拓荒的姿态中一次次闪光,一次次升腾。”

我望着窗外,若有所思。

放学后,专程来到市政府门口看看这座雕塑。

依然是高高隆起的背部,依然是充满坚毅的眼神,低着头,憋着劲,努力拉起身后那沉重的树根。走上前,指尖轻轻的划过那金属铸成的身躯,一丝冰凉夹带着一丝温暖攀上了指尖,慢慢的把手放在它的身上,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

我感受到了它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它不屈的灵魂。

它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是站着的史诗。

它以拓荒的姿态定格了瞬间,这一瞬间,记录了挥洒汗水的过去,也暗示了如火如荼的未来。

看着这座拓荒牛雕塑,我终于懂了,它所象征的拓荒精神永不磨灭。这座雕塑因承载着城市精神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更有了温度。

【文字也有温度】

胡思语

我沉醉于读书。手持一卷书,捧一杯香茗,在馨香之中融入书中的意境是最美好的,也是最恒长的。有时外加一曲古典音乐,便可以让自己在体会文字美的同时,暂且将世俗红尘抛于脑后。

渐渐的,我发现文字并非是我们触及它时的冰冷。它是有温度的,也是有灵魂的。它是一种沉默的倾诉,也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它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再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现。它往往能挑起人内心中最脆弱的一面,也能让一个脆弱的灵魂变得坚强。它能触动一个人的心灵,能让前一秒心静如无波之湖的人,下一刻,那内心中便掀起一阵阵惊涛骇浪。

某一个寒冷的冬夜,读到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的散文《灯祭》,文中所流露出的对父爱的情感,让我感到如潮水般涌来的温暖。“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夜深了,为父亲点上一盏灯。灯光所照亮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之间无法隔绝的亲情。“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读到这里,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寒夜的窗外,似乎一下子燃起无数盏灯,让这如水的夜色,充满了人间温情。

朱自清的《背影》中,更是通过有温度的文字,将父亲的动作写得细致入微,将父爱体现的淋漓尽致。那爱从那朱红而大的橘子中沁出,从那紫色的貂皮大衣中显露。父亲那肥胖的身躯,脚下蹒跚的跨过月台,让年轻叛逆的“我”不住地流泪。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我”起晚了,便想逃学,爸爸知道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但到了学校后,爸爸却到学校来看“我”。“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是严厉的父亲,更是慈爱的父亲。作者将这份温暖以文字永刻人间,成为不朽的经典。

文字也是有温度的,它饱含着人们的情思,从悲到欢,从恨到爱,从疏离到思念。文字,就如同一根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线一般,在冥冥之中将人拉入回忆,又在无形之际引人回味无穷。它诠释了一种思绪,一种情感,甚至是一种生活的意义。

有温度的文字,时刻温暖着我的阅读旅程,让我勇敢去远方,去找寻诗意的人生。

热门推荐
1描写归宿的
2我为自己点个赞
3我是一个稻草人的
4海边捉螃蟹
5童眼看家乡
6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7心的平静
8那一次,我真后悔
9清晨的可爱
10快乐旅游
11写给2020的你
12幸福的滋味
13我追赶时间
14无言的爱
15无偿献血
16青少年,请放下手机
17《春节》
18观雨——观君子
19续写青铜葵花
20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大全
21滥竽充数续写
22大嗓门中的细爱
23游桂林漓江
24我的父亲
25家乡的红树林
262019年的第一场雪
27令我敬佩的妈妈
28《水浒传》读后感
29我的学艺路
30《双面猎犬》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