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走进辛弃疾
走进辛弃疾

【篇一:走进辛弃疾】

黑暗中枯坐,谁点一盏青灯照亮你斑白的发?月色下独饮,谁携一壶杜康斟满你已空的杯?紫黑色的血液,从你那未干的伤口悄悄渗出,生怕你看到自己年迈的躯干;蘸满墨的羊毫,在那惨白的纸上奋力书写,只为抒发你心中满腔的哀怨!走近你——辛弃疾,我开始懂你。

走近你,我开始懂你满腔的悲哀。

青烟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上腾空直上,落日在全世界的死寂中缓缓降下。那是一派苍凉的边塞景象!而你——我崇拜的辛弃疾便在这里,施展自自己早已有的抱负。施展?恐怕只是一个好听的修饰罢了!因为主张抗敌,竭力争辩,自己与朝中大臣结下了仇怨;因为为人过于耿直,难逃于小人讥言,你被发配边疆,做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小官。不被理解,不被重用,每天面对的是冷眼,你每天听到的,是讥笑。在封建沉重世俗的压迫下,你想过反抗,但单凭自己赤手空拳,奈他几何?压抑、彷徨、失落、无助化作一壶闷酒,醉到心头。叹“可怜白发生”。忆往昔无峥嵘岁月也无一帆风顺。愁啊!你有满腔的悲哀。

走近你,我懂得你急欲喷薄的热血。

一场雨,一场梦,不知是雨打湿了眼眶,还是昨夜梦中泪流?醒来时,又是空空如也,可谁曾想到你梦中的辉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你渴望的壮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是你梦想的豪放。梦一回,仍是国事在心中,醉一回,仍是报国我为先。想“了却君王天下事”,亦求“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现实的冷水又偏偏要浇灭你心头的火。“你不能再等了”,我想,“我不能再等了”,你想!因为白发已生,因为岁月不再,辛老头报国的热血,更是急欲喷薄。上天,给他一个机会吧,让他再重温一下当前“沙场秋点兵”的意气风发。渴望啊,你有急欲喷薄的热血。

走近你,我懂得你个性的豪迈洒脱。

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无畏;没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悱恻;更没有李清照“月上柳眉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甜美。相反,辛弃疾代表的是中国豪迈奔放的美!虽然你的豪迈是为了排遣,是为了解脱,但那不会遮挡你洒脱的个性。别人排挤你,你照样乐活,别人讥笑你,你仍旧做自己。就连那昏庸的君主派你到边关戍守,你心中报国的信念,仍旧永存!棒啊,你个性的豪迈与洒脱。

悲剧式命运的人,总是让人难忘,虽然你死在边关,虽然你夙愿未完。但,我知道,你死而无憾。功未成,名为就,又能怎样?哪个敢抹去你用血染成的报国勋章;国未救,梦未现,奈你几何?哪个敢说你不尽力报国。因为你付出了,因为你努力过了,你,无悔!

又一次梦回那吹角连营;

又一次叹息那国事未了;

又一次为白发新生而落泪;

又一次挥笔写壮志难酬之类。

走近你,我懂得了你,一个硬汉,一个王者。付出无悔,不懂的人不会了解!

【篇二:对话辛弃疾】

有谁能懂得你这位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我知道你的词并不是用墨书写成的,而是用刀剑沾着你的血与泪涂抹而成的。建康赏心亭,你拍遍所有的栏杆,只恨刀剑不在手,战场不在旁,只能发出一声声空有热情却无人响应的呼喊。

你本可以安于自己的职位,安享晚年,可你总是不愿意这样苟且的活着,纵使被国家闲置,你内心对于祖国的热情却从未退减,你那颗爱国的炽热的赤子之心,总在不停的跳动,激起你一身报国热血。你不惧在刀尖上滚过,你不在乎于千人之中取上将首级,你不怕战场金戈铁马生死只在一念之间,可是你心心念念的朝廷,你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朝廷连这样无人敢做,也无人能做的事也不愿派遣给你,你内心的痛楚,又有谁能体会呢?

你总说,堂堂九尺男儿,就该保家卫国战死沙场,你从小就使枪舞剑,只为报效国家,你没有别的心愿,只是心痛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你若上了战场,说不定又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岳飞。只是可惜,你从未有过机会,你对国家民族的那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从未冷却,而你那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却无处用。

你明明有一身报国志,却阴差阳错以词而闻名,不同于那些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你的词总是不忘国家,不忘民族,不忘大义。从爱国将士到爱国词人,你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是的辛字含义,纵然一生不能上战场厮杀,你也不后悔,你也愿意为守护疆土奉献自己一生的热情与精力。我无法想象你内心走过怎样艰辛的历程,做一个笔与剑并用的人,你用鲜血染红了刀,蘸满了笔,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你心酸却传奇的一生。

想到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曾经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你的出现,我对你逐渐深入的了解让我对这句话的信任产生了裂纹,为何你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无人感动,为何你兢兢业业,力求做到最好的表现无人赏识,为何…对于你,我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你是被上帝遗忘的那个人,你的默默耕耘却从来没有收获过。不过我相信,你的才华虽不被当代人理解,你的名字却会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你是永恒的英雄——辛弃疾。

【篇三:辛弃疾的凝望】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铁马冰河,纵横驰奔,是你终生的渴求,怎奈岁月不待,国都南迁。你不再有机会驾迅如的卢之骐骥,听声如霹雳之弦惊。江南水乡,怎适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你只好把半生感慨托付深深的凝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凝望,望里是深深的恨。挑灯看剑,寒光乍现,吹角连营的画面在你梦境中浮现。沙场点兵,铁马冰河,击退侵袭,收复失地,你渴望勒功燕然。但是,梦终归是梦,它太脆弱,脆弱到碰到斑斑鬓角便会破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壮心不已,终已无用武之地。你的心太大啦,大的装得下天下,难怪你心头恨难销。金军大军南下,铁骑踏破万里河山。你恨,恨国家破碎残离,恨当局者迷,恨奸佞当道,最恨的还是自己,早生华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凝望,望里是切切的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黄沙滚滚,战斗频仍。但无数山石障碍却阻挡着你!看一眼竟已成奢望。长安故都早已沦陷,汴梁城也已成了金人的地盘,偏居一隅,举目四望,半壁江山已然左衽!眼前江水滔滔,青春伴着白发对斑斑鬓角的占领而宣告灭亡,与江流俱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江水带走了你青春最后一片碎片,只有不甘死去的理想还牢牢抓住你的心房。

这样一来,你真的是孑然一身了。是啊,你连青春都没有了,谈何理想?谈何报国?只有郁孤台上,郁愁打湿的凝望的双眼;郁孤台下,孤独东去的浩浩江水和着行人苦涩的泪。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凝望,望里是沉沉的叹。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声势如虎;回首当下,仓皇北顾,风雨飘摇,大道不行,报国无门。四十三年,几回回心里,梦里,披坚执锐,拍刀跃马,在烽火扬州路。唉,你多希望如刘裕一样率军北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堪啊,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热闹景象。耻痛不再,欢庆有余!既然无人能为天下而忧,就让你出一把力吧,但是,甚至无人问你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北方,战火烧红了半边天。

郁孤台上,北固亭下,泪水封住凝望,打湿了半边衣衫。

辛弃疾集全部一心于其凝望之中。这凝望之中忧天下之忧,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不正是中华文化千百年脉搏中最精彩的一个音符么?

它是岳武穆长刀尖上的寒光,恨欲狂,不能雪靖康耻,灭臣子恨。朱仙镇下,十二道金牌永远扼杀了一个忠臣精忠报国的梦想,泪洒在望的东京汴梁。它是袁崇焕被凌迟时流下的鲜血,难思量,不能阻挡清军南下。让努尔哈赤命丧城下的他,如何也想不到,他未能死在报销国家的疆场,却被昏君的刀割断愁肠。

郁孤台已颓,北固亭已废,但辛弃疾凝望中的豪情却与大江同在,流过万山曲折,百年沧桑,滋养着我的,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心田。

【篇四:致辛弃疾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辛弃疾先生:

您好!很荣幸能给您写这封信。

您,有着无限的时代恨、家国愁。

一曲《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您站在送别路上,鹧鸪凄叫,子规悲啼,您不禁涕泪满面。悲呀!苦呀!堂弟茂嘉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崇山峻岭中,南归宗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却被贬到了广西。人间别恨入骨,家国离亡悲入心!

您,有着无数壮志成灰的悲愤和英雄老却的叹息。

一曲《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明明是病后虚弱所说的平常话,却无端透出了沉郁悲壮!您闲躺鹅湖畔,病怏怏赏盛夏之景;骄阳似火,红荷满湖,白鹭静默,却也是愁。您呀,有着极其远大的抱负,您是一代“上马能打战,下马能作诗”的翩翩儒将,此时,却无可奈何。您累了,倦了,不知如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是懒得上楼梯。懒上楼梯,饱含一声叹息,饱含无数壮志成灰的悲愤和英雄老却的叹息。

您,以天下为己任,有无尽爱国情怀。

一曲《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您站在郁孤台上,看赣江水浪滔滔,汹涌澎湃,不禁疑惑,此中有多少百姓的眼泪?您自然记得,当年金兵南侵,隆佑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金兵追至造口,一路大肆劫掠、屠杀,滔滔赣州水,是百姓的血泪流成。痛啊!恨啊!可怜天下苍生,愿自己挣脱羁绊,冲破封印而不甘于一隅啊,做梦都想重上战场啊!

一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道尽多少期盼与欺诈。您爱这国,爱这民,恨这敌,太深切,我只能望其项背。

一曲曲绝唱,将您的抱负唱响;一首首词篇,让您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永存!南宋已灭亡,可您的精神不曾灭亡!

【篇五:穿越,只为见辛弃疾一面】

欣赏辛弃疾《清平乐》一词时,我不禁被这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陶醉了,我真想穿越到宋代去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于是,我驾驶着一辆时光机一路狂奔。真是天助我也,恰巧遇到我最崇拜的人——辛弃疾。

我连忙走上前去:“辛弃疾伯伯,您在干什么呀?”

“我在欣赏这里的景色呢,”他说,“怎么样,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啊!”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俩疾步向前,只见——

几间低矮的茅草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屋旁的小柳树在微风中轻轻飘拂,不时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声,屋前一条绿油油的甬路通向岸边,小溪水叮叮咚咚,波光粼粼,……

“咦,什么声音?”我问。

“是一位老爷子和一位老婆婆喝醉了酒,用柔媚的南方口音互相问好呢,”辛弃疾说。

“喔,原来是这样。”辛弃疾看着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只见他用手向远处一指,只见有个强壮的小伙子在锄草,他锄得真起劲啊,不时用手巾擦拭头上的汗珠。再走近一些,又见一位少年在熟练地编制鸡笼,那竹篾在他手中弯来弯去,乘巧得很呢。

“咦,那个小孩是谁?怎么还光着屁股?”“哦,他正在剥没熟的莲蓬。”听到有人说话,他回过身子,对我笑笑,把莲子递给我,我笑着说:“还是留给你自己吃吧,谢谢!”小男孩站起身,边跑边喊:“二哥,给你送莲子来了,大哥……爸,妈……”

这家人生活的真幸福啊!“辛伯伯,您的《清平乐》真是太美了!”“你怎么知道?我正准备以此为内容写一首《清平乐》呢。”我一时语塞,连忙趁他回头之际,踏上时光机又穿越了回来。

今天,我真是高兴,不仅见到了伟大词人辛弃疾,更亲眼目睹了江南美景和他们的幸福生活!真是幸运至极!

【篇六:关于辛弃疾的作文】

“请大家翻到书本第45页,今天我们学习宋元的都市与文化,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时间两分钟。”我翻开书,开始预习。预习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尊手握宝剑,威风凛凛的将领塑像,这是谁呢?

老师开始了讲课。“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人。”PPT上马上放映出一张威武不屈的脸,跟我看到的一模一样。“这是南宋抗金将领,也是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原来如此,我仔细端详着他的脸,他眉宇之间那种坚毅精神让我不禁啧啧称赞。

“那一年,辛弃疾出生于金国,但逐渐长大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民族。于是,他毅然南下投奔宋朝,开始抗金斗争。他在南宋朝廷任职,在与金军作战时也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这使我对辛弃疾有了新的了解,我本认为他只是一个词人,没想到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抗金将领!我在心中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被朝廷中的小人诬陷,罢了官,无法从事抗金事业。他异常悲愤,虽隐居山林,但仍有一腔爱国热情。于是,这才让今天著名的《稼轩长短句》流传于世。”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眼中报国无门的悲壮,也让我了解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之极,更让我为当今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辛弃疾斗争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思想是忠君爱国,最后反被君主背叛,导致报国无门,但他的抗争精神与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代人。

几个世纪后,辛弃疾精神终于得到了传承。在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的时候,在民族危机来临的时候,在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用他的思想拯救了中华民族,并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他,就是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他的思想没有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不仅是为了爱国,而且还为了人民。就这样,他收获许多的民心,才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

今天的我们,也需要让辛弃疾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要努力地学习,坚强地走下去,做一个中国的好公民,成为国家的栋梁。

望着辛弃疾的脸,上面不仅写满了悲愤与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更突出的是他坚忍的品格与浓烈的爱国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吟诵起了他的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热门推荐
1求一方荒芜
2不学礼,无以立
3匆匆
4多彩的活动拔河
5的作文
6感受诗词中的温暖
7我的小学老师
8我喜欢的经典作品
9我的好爸爸
10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11数学作文
12茶花的自述
13梦想未来
14中秋节里的故事
15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16唯精神修养永垂不朽
17我的梦想
18我的邻居
19发扬红军精神
20我的成长日记
21单纯是一剂良药
22日出
23心底那朵浪花
24追忆·童年趣事
25胜似亲人
26日出
27丰子恺漫画
28会变色的校园
29我的青春里有母爱
3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