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分数之重
分数之重

【篇一:分数之重】

自古以来,以貌取人就好像是一个传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进入了新时代,人们摒弃了一些传统陋俗,以貌取人渐渐转变成了以分数论学生,用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

从上小学到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十分关注我们的成绩,也就是那一张试卷上烙红印的数字。老师们总是认为,分数就是一切,分数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败。似乎学生的一切都离不开成绩,都离不开分数。学生每天的生活被分数左右,有的老师更是以分取人,以分对人。成绩好分数高老师对你的态度会很好,甚至你犯了错误在老师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而自然那些差生就不能享受到这待遇,总是会被忽略。

小学时,本来学的内容就少,再加上题目很简单,所以在小学时分数不会很低,分数相差不会太大,但是从分数高低来说,老师心里又有一些被归为好学生,就像俗称的“尖子生”。初中时,两级分化越来越大,分数悬殊甚至过百,而此时老师对分高的学生和分低的学生的态度就表现得特别明显。高分学生在校园里饱受尊重,低分的倍受歧视。成绩好的都忙于学习。于是有杂活时老师会到班里叫几个差生去干,但是在学校只能比分数。初中时很多同学体育好、篮球打得也不错,但他们只能在运动会上被人记起,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和老师虽然记得也都烂在肚里了,老师经常说可以去玩,可以有兴趣爱好,但是一切的享乐、兴趣爱好都是建立在好成绩、高分数的基础上。在学校这样一个地方,是只认成绩,只管分数的,其他一切再优秀也没用,成绩不好就等于零。其他一切的总和都不及那几张卷子重要,这样就形成了一切加一等于零。

到了高中,以分数论学生现象更严重,中考那几张卷子上的数字决定了我们将度过一个怎样的高中。

如果说,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那么分数则是仅次于生命的第二珍贵之物。高考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悲,有人高考失利了竟会选择跳楼,人们在悲痛丧失生命,感慨生命脆弱,劝诫珍爱生命时请去想一想为什么区区几张试卷,几个简单的数字竟能让人为此不惜殒命。原因就在于家长太看重分数,老师太看重分数,社会太看重分数。分数是家长脸上开心的颜容,是家长炫耀的资本。分数也是老师的名誉,也是老师在学校的地位以及能力肯定。而分数对于学生就是自己的一切,高考分数直接决定自己的人生,这是人们代代相传,似乎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同时也是老师口口相颂,教书育人的目的与根本。

在这个分数决定人生,成绩决定未来的时代,我们无法摆脱被分数束缚的命运。既然不能逃离分数的牢笼,摆脱成绩的枷锁,那就要自己手握钥匙。

【篇二:比分数更重要的】

在学生眼中,分数是命根,是至关重要的通行证;在家长心中,分数是孩子优秀的标志凭证。可是,你们是否想过,世界上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亲情。家长们只顾孩子的分数,却总是因此断绝了沟通的渠道。不断地压迫孩子“考试一定要考前三!”“再做三张练习卷!”凡是不顺意,定会遭到惩戒。可家长们,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培养孩子的怨气。有时不让孩子参加聚会,走亲戚,甚至见亲人最后一面……这么做,为小小的分数失去难以挽回的亲情,心中留下终生的遗憾,根本不划算。

比如说友情。朋友对于少年时代的我们,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些家长却秉持着“他学习不好,别跟他玩”的理念,导致孩子们缺少友情。我曾经听到过这么个事例:一位家长不让孩子跟一位学习差的学生玩,强迫他与“优等生”相处。但前者是他的好朋友,他不想这样,却担心挨骂;照做吧,又怕失去一份真挚的友情,只好左右为难。选择朋友是我们自身的权利,为分数而如此逼迫,岂不是太不值了?如果真的以分数作为择友标准,那成绩差的人不就没朋友了?强迫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就算不考虑孩子,那也得为别人考虑呀。

还有乐趣。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是体育运动,有的是乐器,但年龄越大,学得越多,家长们便会让孩子抛弃自己的兴趣,将学习放到最重要的一位,对孩子说“再玩下去就玩傻了”这一类的话,孩子们只好“忍痛割爱”,一味的学习,抛弃了篮球,抛弃了绘画,抛弃了演唱会,抛弃了集体活动……这丧失乐趣的学习,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如果只是为了分数,只是为了考试不断学习,而不劳逸结合,那人不都成一台学习机器了?机械地学习,脑中空空,生活无趣,人生又有何意义?想想吧,这么多孩子因为这个得抑郁症,精神失常,甚至与家人对峙,而这一切都源于自由被剥夺。

除了分数,世界上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别因为分数,而失去这么多重要的东西,活跃,乐观,开朗,孝顺……为仅仅一个分数这样,真的不值得。

热门推荐
1戏精老魏
2再也没有
3学雷锋行动
4原来成功并不遥远
5期末考试
6一只粽子的旅行
7碎片化的生活
8瞧,我们这一家
9踢足球
10满分作文
11可以吃的润唇膏DIY活动
12乡间的美好
13独特之旅
14都是车子惹的祸
15的作文
16回味
17我的母亲
18假如我能替你分担一点
19小草
20写游记的作文
21叶之随想
22我发现了乡村的美
23南京六朝博物馆游记
24那年秋天
25议论文
26我读懂了妈妈的眼光
27不能说的“秘密”
28开幕式练习
29《中国钓鱼岛》读后感
30中秋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