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我看薛宝钗
我看薛宝钗

【篇一:我看薛宝钗】

前段日子,老爸义正言辞地说要我把《红楼梦》古文版看完。我没搭理他,猜想可能又是“茅台”喝多了,可第二天,他将这一切付诸实施,并以批判的语气说:“《红楼梦》都没看,我看你文科别学了!”没办法,只好抱着极不愿意又不服输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著。这不翻还好,一翻我便疯了似的扎了进去。

可是,喜欢归喜欢,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来。

翻阅各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总是千篇一律的“林褒薛贬”。其实宝钗不比黛玉差,今天,我就要为她翻案。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身上却挂着把金锁。在群芳谱上,宝钗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时哭时喜,多愁善感,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的氛围。

《红楼梦》中曾这样描述她,“只见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可想而知,在美貌上,她不亚于黛玉。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其实这是对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得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年纪轻轻就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样的人生命有意义吗?可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懂得捕捉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憧憬未来。

林黛玉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其实我看,她是不能吧!宝钗有才,且胜黛玉一筹。她深知贾母的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深藏不露,但一露便一鸣惊人,在哥哥入狱后,宝钗一生主持薛家大局,这点,黛玉岂能及之。

大多数对宝钗的损贬之意无非就是虚伪,这也要看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呀!你们把太多的主观感情都放在了黛玉身上,而宝钗和黛玉是唱反调的,当然不令你们喜欢了。

可有一点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宝钗在《红楼梦》中被认为是个反面人物,一个受人唾弃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或议论性的挑宝钗不是,只是有时借着疯颠的宝玉而小骂几句。这点,在小说中是鲜有的。

所以,各位同仁,听过小女细细一评,是否愿意再去品读《红楼梦》改变一下主观思想。其实,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篇二:浅谈薛宝钗】

翻开《红楼梦》,发现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判词。那么,什么是判词呢?我的理解是,判词就是对这个人物的一种解释,以及她日后的命运结局,而薛宝钗的判词呢?在我看来,无论她是如何来到这个人世的,终究也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而已。

薛宝钗,群芳之冠,与黛玉齐名。自小出生在富甲一方的薛家,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后来父亲早亡,哥哥又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为了使得自己的家业不会荒废掉,也为了自己能够进宫,跟着母亲一起投靠了贾家。“可叹停机德”说的就是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的妻子停下织布机不织布,而来劝自己的丈夫努力上进贤淑之德的故事。整句话既是褒义又是叹息,一方面赞美宝钗的这种美德,另一方面又感叹,最终她将会徒劳无功。判词就像是一个引子一样,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宝钗入贾府后,深得长辈和姐妹们的喜欢,因为她的处世圆滑和体贴人情,在和姐妹们的相处过程中,得知湘云要开诗社,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善解人意的她就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最后,连心直口快的湘云都大赞,觉得有这样一个亲姐姐的话,即使没有父母,也是无所谓的。在和长辈的相处中,宝钗也是非常体贴入微。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喜欢听什么样的戏?宝钗知道老人家喜欢热闹,就按照老人家的喜好回答,让贾母也觉得她非常的聪明懂事。

这样一个人人都说非常好的人,最终的结局却是“金簪雪里埋”。或许是命运的捉弄,或许是贾府的败落,宝玉出家后,宝钗落得如雪一样,白茫茫的一片,空空如也。有人惋惜,有人感叹,但是我觉得,那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她们只能被迫的接受。但是,薛宝钗身上的高情商和高智慧,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

【篇三:我是薛宝钗的粉丝】

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了。书中塑造了众多人物,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才情绝世,有的娇憨天真,有的直爽可爱……各有风姿,各具魅力。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薛宝钗。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很多《红楼梦》里的故事,什么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宝钗扑蝶啦……那时我似懂非懂,却对薛宝钗的名字印象深刻,我认为薛宝钗是这样写的:“雪宝差”。妈妈哭笑不得,拿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写下:薛宝钗。她还告诉我,林妹妹总是哭,哭的都不好看了,薛宝钗从来不哭,便很漂亮。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哭了,一直把薛宝钗当榜样。

薛宝钗是正月二十一日出生,和我的生日差两天,我认为这是我俩之间的奇妙缘分。她本来应该是一个锦衣玉食的贵族小姐,可她却低调朴素,没有攀比心理。她平时不怎么穿光鲜华丽的衣裳,不爱佩戴漂亮昂贵的饰品,她家中有许多枝宫里制作的堆纱花,自己不戴,全部分送给贾府姊妹们。周瑞家的到梨香院找薛宝钗谈话,看到她的打扮是“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纂儿”;贾宝玉去看望她,见她身上的服饰“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可见,薛宝钗在穿着打扮方面自然随和,有如邻家女孩。她虽然有公主命,但没有公主病,我很喜欢她这种性格。

林黛玉哭哭啼啼的,我不喜欢。贾宝玉不仅女里女气的,还总是惯着睛雯,没有原则,我也不喜欢。薛宝钗非常大气,很为别人着想,香菱想学诗时,她拒绝了,因为香菱和黛玉的风格像,怕自己耽误香菱,也是个惜才爱才的人。她帮助史湘云筹备螃蟹宴,赠送林黛玉燕窝,接济邢岫烟的生活在贾探春实行承包园地的措施中,薛宝钗建议多给婆子们一些经济实惠,而不是斤斤计较,搜刮蝇头小利,看得出,她是个宽厚大方的人。

综上所述,我要大声宣告:我是薛宝钗的“粉丝”。

【篇四:为薛宝钗正名】

因为你在贾府中人际关系好,所以他们说你处事圆滑;因为你总劝宝玉好好读书考科举,所以他们说你思想古板。

可这能够成为他们批判你的理由吗?不能!那么,宝钗,今日于此,我将为你正名。

什么叫处事圆滑?是指处理事务时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薛宝钗从未做事时敷衍过谁,也并没有不负责任。她在贾环不高兴的时候帮他开围,只因担心这位姨娘之子被宝玉教训。她在宝玉与黛玉出现尴尬场面时,用了一个巧妙的理由劝走了宝玉,避免了一场风波。她在黛玉独自一人悲寄人篱下之情时安慰她,赢得了这位冷人的信任。她在岫烟已定亲事还未出嫁、经济能力薄弱的时候,帮她隐瞒出去典当衣裳一事并救济了她。她在哥哥薛蟠之妻夏金桂撒泼时好言相劝,虽每句都被嫂嫂怄回却不因此恼怒。这样博爱、宽容的人广获人心绝非偶然,又怎会是处事圆滑呢?她还温柔体贴,在嫁给宝玉后,即使宝玉发痴病,恋恋不忘林妹妹时她也没有气愤,反而压住心底的一点点失意去安慰宝玉,尽心尽力地照顾他。这样一个尤物,有谁能及?

我们现在说话都讲究语言的艺术,那为什么将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宝钗却被人道是处事圆滑呢?难道林黛玉不顾别人感受,一吐为快的作风更能让人接受吗?有谁愿意接近满身是刺的人呢?宝钗不仅人美,心更美呀!

心美了再就到思想了,如果思想腐朽也算不得完美,可关键是薛宝钗的思想不腐朽。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她的确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宝玉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这在当时只有考科举才能有出路的年代里有何过错?在那时的科举犹如今天的高考,都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科举在现在看来的确漏洞百出,可我们又怎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强求古代人呢?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社会不唾弃高考制度呢?既然参加科举考试不是一件错事,那么薛宝钗的劝更不是一种错。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这里有个不求上进的孩子,父母整天要他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他都不愿意。他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总劝他要努力学习,另一个则整天拽着他出去玩。这个孩子一定更喜欢那个找他玩的朋友。但在我们大家看来,谁对谁错?当然是那个总让他学习的人更让人尊敬。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时,断不可将他抽离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些事放在这个时代可能是错事,但放在当时就可能是对的了。毕竟,人的思想是在不断进步,我们不能要求几百几千年前的人们与我们持有相同的观点。

所以,宝钗并不是处事圆滑,思想古板,而是博爱体贴,顺应时代。

宝钗,今我为你所写之文至此,也该收尾了,语言文字终有尽,此情绵绵无绝期。愿别人都能尊敬你,就像我对你一样。

热门推荐
1远方
2忍不住的诱惑
3地球仪
4默默守护一生的她
5学洗碗
6我的好友
7校园的玉兰树
8游桂林
9我的一天
10感恩
11我清楚的记得什么
12课堂中的小插曲
13回家的感觉真好
14新加坡游记作文
15高铁速度,中国速度
16珍惜时间
17球迷老爸
18会飞的粉笔
19历史将记住李煜
20遇见碎片化生活
21游新昌大佛寺
22美丽的汉江
23永恒的你
24智慧战胜力量
25春天的作文
26做家务
27
28雪趣
29我家的小乌龟
30忘不了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