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月中古韵
月中古韵

【篇一:月中古韵】

松林的明月,照出了闲适情;满天白霜印衬的月迹,敲响了点点愁意;床下的淡淡月光,望尽了思乡的情;伴着雁群的月影洒满独倚的楼,洒满孤寂的心。

一轮明月,散发丝丝幽静的光,撒在人间大地上,沉淀了世俗的噪意,也沉淀出了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古韵。

月中古韵,高歌着深沉孤独,放荡不羁。美景良辰,月下花间,只能邀得影月相伴,欲倾诉几年来沉郁的心扉。只可惜月不同饮,影不相诉,依旧寂寞独立。月下的诗圣,不去醉生梦死,歌舞升平,不享富贵荣华,锦衣美食,只求远离世俗,在春夜中作诗饮酒。酒至半酣,醉眼朦胧,只望得月在徘徊,只见得影在摇摆。独酌、独白、独舞、独醉,世态的炎凉,只能用一场梦来感慨。那三人约定,不离不散,一夜的心满意足,倾诉着对自己的安慰,却挡不住,那些难解的凄凉。

月中古韵,道出了怀念之痛,亡国情愁。无人共言,独上西楼。望天边,月如钩,人独悴。拨开了云雾,却拨不开南唐后主内心积郁的苦楚。秋夜清寒,深院锁着梧桐,锁着寂寞。没有了金陵皇宫的轻歌曼舞,只剩下了一个深院,一弯明月。西楼中的月影,是故乡的思念,蔓延无尽的情愁;深空里的月光,是亡君的无奈,催下无声的泪水。一座深墙大院控制了自由,却克制不住,那离别的哀痛。

月中古韵悠悠。融于明月的,是文人细腻情丝,与月一起见证着一段又一段平凡中的不凡。今夜又一月明夜,坐落阶前,掩卷遐思,仰望星空明月,自别为一般不同滋味。

【篇二:阳江古韵】

我去过好多地方,印象最深的莫过那古韵十足的阳江海边的古镇。

那古镇不出名,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也是其中一个,我在那小住了几日。

朦脓的早晨,抬手轻推开窗,望眼掠过。眼前没有鸣鸣的车声,只有清碎的鸟鸣;眼前没有高大的现代楼房,只有古风古韵的亭台楼阁。那里依着高壮的青山,山被清雾笼罩,若隐若现;这里傍这着清静的大海,海被轻纱般的朝阳照红……窗户是最好的画框,把一切美好都定格于此!

炎热的太阳高挂空中,此时是正午。阳光把一切景物的轮廓都照得分外分明。除了那一望无际的海。沙滩上,只有几个渔民在收网。沙滩上旁的那片竹林中,你能听见几个孩童的嬉笑声,你无法判断他们有几人,你看不见他们。因为他们在那竹林深处。碧蓝的海,悠久的古镇,劳作的渔民,嬉闹的孩童,还有清碎的鸟鸣。此时的景象,无论是用朴素的词语还是华丽的词藻可形容的。这一切。都美得脱俗。

傍晚,这时的人是最多的。沙滩上开满了照明灯,把原本是乌黑的一片照亮。柔和又强烈的亮光与古镇昏暗且带韵味的灯光形成对比。一声声叫卖与欢呼声,淹没了周边的宁静,唯独小镇没淹没。小镇也有笑声,那是祖孙们的交谈笑声。这没有叫卖声,只有乐曲声,古筝、笛子、萧等乐器形成的古乐交响。即兴两句“万花丛中一点绿,闹市也有幽静处!”江南风情,这也有!

半夜,古镇没有灯,没有声,也没有人。一片漆黑,唯独我住的房间(我们住的是家居式客栈,我不愿与爸妈作邻居,所以我住在他们的上一层房间)发出光亮。坐靠在窗台上,手里拿着一杯清茶。昏昏的灯光照到近我房间的楼阁上。只感觉在梦境存在……

只有几天难忘的光景,但亦足够了,美好只需短暂并收藏,久了也会厌。可那的人不会厌……

【篇三:古韵依然】

深吸一口气,陶醉于这份古韵……

都说徽派建筑保留着中华古韵,有幸看到,心中也沉淀出一份宁静。和母亲先来到宏村,杨柳依依,湖光倒影,映衬着白墙青瓦,别具江南水乡特色,仿佛一个清丽的农家女子,不抹胭脂粉影,让人觉得十分舒心。出了宏村,一时无聊,便寻着江南烟雨,来到了与宏村齐名的西递古镇。

不同于宏村的小家碧玉,西递更为端庄,两条清流穿梭于西递小巷中,高墙深巷,仿佛置身迷宫,村中,各家各户的小院住宅,门框漏窗都更为大气,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亭台楼阁、人物戏文、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坐落于深山竹林中的它,典雅、低调、并自然散发出一股书香气息,进入不久,便被它的笔墨艺术所感染。我徜徉于幽深窄巷中,踏着脚下饱含沧桑的石板路,炊烟袅袅,古镇仿佛也氤氲在朦胧的水汽里,像是用文字雕砌,用水墨勾勒的秀丽图画,像是在宣纸上滴下的浓墨,慢慢晕染开来,像是一块黛色的碧玉,在交织小雨间,朦朦胧胧……

据说,在申请世遗的时候,它带上了眦邻的宏村。如今,宏村由于地理位置更为便捷而名扬天下,客流如潮,导游们为了给宏村带来更多的客源,总不遗余力地宣传:“来过宏村,就没有必要去西递了。”西递人听说也只是莞尔一笑,没有愤怒,没有争辩。你来了,自然可以欣赏到它更为精湛的建筑艺术,你不来,它便乐于安享这喧哗浮躁中难得的宁静,任岁月沉淀出更为凝重的底蕴。

在各地大肆开发旅游业的时候,西递不急功近利,它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静静地散发出它独特的气质。

再过去多少年,它,古韵依然……

【篇四:古韵中华】

古韵,一直以来便是中华的代名词,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化瑰宝熠熠生辉。本次卸甲镇六一“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中,便涌现了大批饱含“中华情”的舞蹈节目。

幼儿园小朋友带来的《京韵梨园戏情》这一节目令我大吃一惊。我惊讶于这样一批尚且稚嫩的娃娃们,着一袭梨园戏袍,勾两抹红霞,在舞台上翩然而立,竟也显现出几分风骨。其中领舞的女童扮演了“女状元”一角,她起初并未披戏袍,只是穿了一身练功服,英气逼人。当她在台上一板一眼地舞动起来时,当真令人感受到了女状元的艰辛与不易,终于她穿上红袍,凤冠霞帔,功成名就,眼神中又多了凌厉,多了威严。诸多细节处理,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女状元形象。

小学表演节目中,我最喜欢《弄堂记忆》。表演者们扎着两根羊角辫,穿着小布马褂。当悠扬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寄托着童年情怀的弄堂。弄堂里有悲有喜:开心时,孩子们三五成群,人声喧嚷,好不热闹;可当雨漏屋檐声响起,孩子们撑起伞来堵上破洞时,我们又感受到了穷苦人家的无奈与辛酸。在弄堂的记忆里,是男孩们的打弹子、滚铁环;是女孩们的跳皮筋,踢键子;是小贩们形形色色的叫卖声;是妇女嗑着瓜子的闲唠声……悠扬的乐曲中,我们再回弄堂。

初中组中,节目《马步谣》令我十分惊艳,舞台上,姑娘们一身汉服,执一柄油纸伞,巧笑俏兮。长袖长裙,翩苦惊鸿,矫若游龙,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娇美。舞进行到一半时,一女扮男装,书生模样的人上了台,他握着一把折扇,笑得儒雅。他悠然走在舞台上,如闲庭信步一般,发后两根长长的飘带随着他的步伐扬起,一时间,风华绝代。

悠悠中华情,是戏曲艺术,是民俗风情,是汉服文化。这个六一,你我共赏古韵中华。

【篇五:古韵】

台灯下,翻着泛黄的诗集。听着缱倦的音乐,触摸心底最柔软的深处。悠悠的夜晚,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伴着书香一起魂回那遥远的历史。一字一句,无一不透露着对人生的慨叹。落花流水总无情,时间无法抹去那经典的回顾,就让我们随着历史走在那风花雪月的世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我的肯定,无以复加的洒脱,不羁,自由,浪漫……你在我眼里总是如此的潇洒,宛如谪仙下凡,不带一点世俗的尘埃。慢慢寂寥人生路,陪着你的不是世人渴望的荣华富贵,也不是高官俸禄,只有那清冽的琼浆和浪漫的韵味。正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人容易醉,寂寞总能扰人心扉,对月饮酒又有何不可,也就大醉一场罢了。“高公公,给爷脱靴。”这是何等的洒脱,世上又有几人能如你一般羁傲。仕途财富于你不过浮云。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愿休。或许你只是沉入了梦里的净土而已……

一腔仇怨无处诉,双鬓青丝尽白发。世人称之为奇女子,却也如此,国破家亡的摧残并没有将你击倒。你用笔墨勾勒悲苦,用愁苦编织动人的宋词。“只恐双溪蚱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烟花巷陌深处,红粉绣楼帘外,家人情殇,四天下之变故,恐家园之游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深秋,卧在床榻,凄凉而又萧瑟,当西风卷起纱帘,这该是多么的刺骨,曾经相偎相依的两人如今徒留你在人世间徘徊。没有了温暖的依靠,我不知你是如何在夜里安眠。“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闲愁。”物是人非,孤独是你的归宿,再多的执念也抵不过命运的无助,到最后还是谢了幕……

你不该出生在那个时代,那个地位。你只是想简简单单的为自己而活,活在那美好的词海。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它生生的扼制住了你的命运,你天生是个文人,却无法摆脱皇家的束缚。“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地位的牵绊,人心的险恶,江山岌岌可危,无论怎样你还是成了亡国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终还是将你送上了陌路……

李白饮酒成诗,清照以愁谱词,李煜空留《虞美人》。那些辗转飘零的愁绪,那些悲欢离合,满城风絮,都凝结在古典诗词中,千年依旧在,只候解语人。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数学课
2美丽的校园
3和仙人掌握手
4家乡的河埠头
5我的妈妈是老师
6给你的一封信
7与书为友
8我家的小狗
9秋天的果园作文
10感谢您
11我们班的牛人
12我的动画情结
13声音
14沟通
15放学路上
16军训的日记
17照片背后的故事
18读《绿野仙踪》有感
19我的梦
20梦想成就新时代
21我给自己的一封信
22点亮心灯
23心至低而无敌
24藏试卷
25关于老家
26我爱十字绣
27童年趣事
28我的小表弟
29创编童话
30一双胶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