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进化论】
什么是进化?不断思索为进化,不断进取为进化。不要沉溺于自己的安乐窝,勇敢追求,不断进化。
何为人类?大家都说是神奇的物种,实则不过是动物的一种。那又为何会与动物如此泾渭分明呢?因为我们已进化成可以统治、让动物臣服的生物。如果亿万年前,我们不曾从那树上跳下,如果面对困难,我们不曾苦苦思索,如果面对现状,我们只有满足……我们会是什么?
我们不能满足。
面对木牍,蔡伦没有满足,才有了今天便于书写的纸张;面对权威的牛顿,爱因斯坦没有满足,才有了今日更加完备的物理体系;面对残奥会上的金牌,“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没有满足,才有了如今全世界对他的褒奖;面对科技,比尔·盖茨没有满足,才有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如果只有满足,我们拥有什么?
假设我们只有满足。
像吴王一样,沦为越王马前卒;像古老的中国,认为自己地大物博,于是闭关锁国,沦为帝国刀俎下的鱼肉……也或许我们满足于自己的山洞,就会沦为蠢笨的不知名的某种动物。
不满足意味着要去追求,而不满足却不意味着贪得无厌,日日沉迷于别人的争夺。不满足是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为之喜为之优,然后收获一份也许没有成功,但过程充满快乐的人生。不满足不是追名逐利,好高骛远,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毫无价值之物,苦苦追寻,落得个遭人唾骂而悲惨的下场。要追求,但不要盲目追求,要进取,但不要选错方向,要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什么有意义,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追求,才能让自己的境界升华,才能称之为个人的进化。
没有追求,没有不满足,我们不会进化。今日我们满足,就会停滞不前。请勇敢走出来,去追求,去进化。
【篇二:经历时光进化的微光】
当我们昂首仰望天才时,当我们羡慕天才那刺眼的光芒时,我们是否想过那耀眼的光芒从何而来,那与日月争辉的光芒是以何物聚集而成的。
黄沙漫漫,伴珍珠一颗,同样在烈日下暴晒,千里外远眺,谁看不到那颗圆润闪亮的珠子?谁又注意到了大片黄色中的一粒沙?人人都想做珍珠,光彩夺目,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重,但是,珍珠原本不就是一粒沙子吗?
在逝去的记忆里,或是阳光的午后,或是星星点缀的梦里,一道微光从心灵上如箭射过,毫无预料,极其意外地出现,不曾停留,又如流星般匆匆划过天幕,那道微光如此渺小,荧光一般,因为微不足道,你不曾将它铭记于心,可天才会刻骨铭心,因为我们的随便舍弃,我们离平凡越来越近,离伟大越来越远,沦为沧海深处毫无光泽的沙砾。
多年以后,以天才的作品,认出了曾被舍弃的微光,那刹那是愤怒,是遗憾,是惋惜,还是深深的悲哀?是否正在那时天才无比耀眼的光芒是从微光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我们随手遗弃渐渐它就黯淡了;而天才时刻珍惜着,所以才有无比耀眼的的光芒。
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我想到拿随身携带的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光虽小但却不曾遗弃,正因为懂得珍惜,正因为学会把握和运用,于是在时光的打磨下,沙砾变成了珍珠,微光聚集成日月,化作历史记录了他们。
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牛顿珍惜苹果掉落的微光,而创作了《万有引力》学说,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学巨人;瓦特珍惜了开水沸腾时带给他的一刹那微光,而改进了蒸汽机,赢得万世铭记;沃尔特没有舍弃小老鼠带给他的一瞬微光,而创造了众人喜爱的米老鼠,名留历史。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如果毕达哥拉斯不曾珍惜有节奏的打铁声中迸发的微笑,又怎么会认识到音乐的和谐与数学的比率可能相关的;倘若凯库勒舍弃了梦中碳原子如蛇般咬住尾巴旋转扭动的微光,又何来苯分子的六角环状结构?
珍惜自己身边的微光,当灵感悄然来临,生命之笔会记下他的足迹,不要因为那点微光实在渺小而舍弃,辽阔的沧海也是从点滴聚集而来的,不要因为那渺小微光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偷无法抢便不以为然,你放弃的机会,它不会在原地等待你,它会扬帆起航寻找珍惜它的人,去寻找会让它发光的人。
那一秒,心灵虽掠过的是一道渺小的微光,但请你不要忽略它,不要随意舍弃它,请珍惜它,记录它,毫不犹豫地用手雕刻完成它,化虚幻为真实,迸发微光,闪耀永恒。
【篇三:进化与退化】
我坐在机器上,和同事实验着新发明的时空穿梭机。一阵清脆的风铃声响起,我被传送到了未来。
我站在海滩上,艰难地行走着,在未来,我们只需要穿上一种特殊的鞋子就行。鞋底有一个喷射器,只要按下鞋子上的按钮,就可以在天空飞行。
在未来,笑声绝对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发出,因为人们的表情和情绪受到了严厉的限制。我站起来,继续走着,每个人都面无表情,我只好也这样,入乡随俗吧。走着,走着,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欢天喜地地舔着一根棒棒糖,妈妈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孩子,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爸爸则一脸溺爱,用柔和的目光看着他们俩。我的心口隐隐作痛。
在未来,我们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每天都有繁重的学业,还要面对十年后的考试。优秀的进入英才区;差生则进入贫民区。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又能怎么办?我们从小就脱离父母,被专人照顾,甚至还没有见过面,一滴泪从我面颊悄悄滑落,这是我第一次哭呢!“叮叮当当”,清脆的风铃声响起。
我睁开眼睛,看着面无表情的同事们,不禁疑惑了:我们究竟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篇四:进化与退化】
玛雅人的预言再次落空,2012年,地球并没有如约毁灭。在感谢上帝恩赐与宽恕的基础上,幸存的人们将世界潮流迭而又迭,朝利人的方向不断前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新生命力被注入当代世界之中。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偶然,亦是必然。它的出现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是社会得以润滑前进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许多对人工智能的评价似乎蒙上了阴暗的面纱,无论是“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称霸世界”之类的遑论,亦或是“人工智能将永远追赶不上人脑”的消极观点,都阻止不了事实的日臻完善和根深蒂固:人工智能会为现代化的进程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其发展速度将匹敌,甚至超越人脑的思考速度。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与恐慌并非完全谬无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东京馆内展出的音乐机器人令世人所惊艳折服,它用娴熟的指法向世人呈现了中国名曲《茉莉花》。它所展现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日本对科技的不懈苛求与突破。
这种精神和趋势显然感染了许多人,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近年来,美国推出的“深蓝”机器人以绝对优势战胜了世界象棋大师,高考机器人以微弱差距与高考状元相匹敌,人工智能将现代化的潮流推向了历史最高点。
人们于此担忧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因为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已然不是冰冷的钢铁驱壳,而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温度的生命体。人们在惊惶的同时,亦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并逼迫自己精益求精,以削减这种顾虑,并迸发更强大的创造力。
然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顾虑是有现实条件为依托的,并非泛泛而谈,杞人忧天。
我们常能看到公车上站着的,已至耄耋之年的老者,他们经历了一天的奔波和劳累,将满怀期待的目光投向入座的年轻一族时,换来的却是无视和白眼。当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看到的不是争相报警和解救奄奄一息之人,而是争相拍照并发送朋友圈,原本留有一线生之希冀的受害者,就这样在闪光灯下无助而绝望地死去。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相比起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社会风气发生了进乎180度逆转。人性深处的冷漠亦被展露无遗。鲜有热心之人,亦会被大众的不屑与排挤而被逼仄于道德的角落。犹如中国人才被批评家肆意蹂躏一般,我已深深体味到鲁迅现生的悲哀。
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的产物,利大于弊罢,弊大于里也罢,人们在享受其便捷之时定要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世无完物,我们无法谋求的社会的勠力同心,正气凛然,那便从自身做起,严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迷失在现代化的麦浪之中。
【篇五:感恩生活进化论】
自然之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也一样,我们都在不断进化中长大。
小时候,看什么都锋芒毕露,长大了,却忍不住艰难地学着收敛锋芒。几年前,曾经懵懂,迷惘,害怕成长,害怕经历,害怕来到一个全新的成人世界。可如今,18岁的我,也开始褪去些许的年少轻狂,开始感恩过去的遗憾和失望,不断向更好的自己进化。
人生就像做题,最初一道加减法也是难事。后来,阅尽题海,才猛然发现,也不过如此。人自身的进化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
进化的第一阶段:割肉换血。小时候,从学走路到学骑车,从学吃饭到学做饭,每一个阶段,学会生存,我们总不免在身体上留下那些血和疼痛的痕迹。学走路和骑车,摔成过狗。记得刚开始学做饭,放多少水,多少米,多少盐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还经常切伤手指,一瞬间想放弃,但流过血,包扎好,痛过,又再来,渐渐地竟学会了做一手好菜。最初感受到这种进化,让我感受到了如此纯粹的感动,独特而美妙。
进化的第二阶段:愈合。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倔强又逞强,急着让全世界认识自己。我也不例外,有时候一股燥劲上来,跟谁都对着干。不苟同,不妥协,我理想追求绝对自由和完美,觉得使劲地张扬才是很酷的事。但我常常为此付出代价,有一次,和妈妈吵完架,我觉得妈妈话说的太重,倔强地大哭一场,然而,妈妈却在背后偷偷流泪。那时候,我内心遭受猛击。那一刻,我们之间的坚冰融化了,我才真正明白,爸妈抚养我这么大,不知操了多少心,付出了多少我不了解的苦心,独自反思,爸爸妈妈教我们懂礼貌,对外人常说感谢的话,但我从没对他们说声谢谢,对不起。从那时起,我坚持对他们说谢谢。现在,已经成为了习惯。并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暗下决心对自己说“:我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对于人的进化论来说,作为群居动物,离开人群我们会莫名孤独,而融入群体,我们就必须进化。这就好比一块石头,不断被自然风化和搬运,变得更圆,更柔和,但从未改变自己的本质属性。进化并非懦弱,而是广泛地学习爱和感恩。
感谢生活进化论,磨难和未知让人进化;感谢,岁月给过我的惩罚;感动,一路走过,生活让人懂得成长。懂得感恩,未来,我会进化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