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喧嚣
喧嚣

【篇一:喧嚣】

我们家老房子的采光不好,潮湿的南方空气在发黄的墙上落下灰黑的点点霉斑,冬冷夏热,还常有蚊虫骚扰。不远处的铁轨上,火车头来来往往,噪声经久不息。一辆辆火车径直穿过这一片地带,在蜿蜒汇聚来的铁轨上,从开春到隆冬,喧嚣着,任由春天的雨、夏天的虫、秋天的风、冬天的雪交替。但在奶奶去世后,年迈的爷爷始终不肯搬离这个老房子。他是退休的铁路工人,也许这听了大半辈子的喧嚣,才是老人家的安神剂。

我再一次提出搬离老房子的建议,年过古稀的爷爷却对着我这个向来疼爱的小孙女也瞪了眼:“小孩子家的懂什么!”我们祖孙之间第一次出现了沉默,我手足无措。

良久,爷爷开了口,他头向后倾,眼睛眯着,声音仿佛被时间打磨过一般沙哑:“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啊……”

“那时,我刚工作,被分配到了铁路上。二十出头的年纪啥也不懂,哪里有读书的心思,就觉得有工作好,比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好。刚到单位,就被安排扛着工具和大师傅上工地去,也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一想着拿着国家发下来的工资,就有那样一股干劲儿。”

“但有干劲的人毕竟是少数,没过几个月,就有不少人悄悄抱怨着,说是大费工夫地进到国家的单位,一天到晚干的这些活又累又脏,和在老家地里干的没差别。在地里头收红薯萝卜还压手呢!那时啊,我们连真正当官的都没见到几次,所谓的‘提拔’‘升官’更是远得没边……”

远处火车鸣笛的声音淹没了爷爷的只言片语,也勾起了老人家的回忆。我看着逐渐沉浸在回忆里的爷爷,才发现爷爷是真的已经很老了——爷爷的两鬓斑白,七十多年的光阴不只是在他的面庞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他原本透亮如玻璃的双眸也被打出了磨砂,连身上穿着的背心也被洗得掉了色。只一眼,就足以让人为时光匆匆而惊叹。

爷爷清了清嗓子,接着开了口。

“别人说:‘调去做内勤、干文职,工资不少,还能一天到晚地坐在办公室,到点下班,日子别提多舒服!’连我听着都心动,只是重新分配工作这种事,也就只敢想想。”

“没想到后来还真有一天,被个机灵的人找到了门道,说是给那个管事的送点礼,托他向官大一点的美言几句,说不定能评上个优秀,就能坐办公室!我心里其实也不太相信,想着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哪有不劳而获的道理?但是后面听的次数多了,又被人撺掇着一起去,也跟着取了钱、买了酒……”

“后来怎么样了?爷爷你坐上办公室了吗?”我好奇地追问。

爷爷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远处又有火车经过,与爷爷所讲述的回忆,隔着几十年的时光重叠了,他的目光凝视着窗外,似乎穿越了喧嚣,望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又似乎只是在寻找并怀念。

“后来遇见了你奶奶,再后来又有了你爸爸和你姑姑。修铁路的活很累,干久了容易落下筋骨上的病,还一天到晚地忙,家里常常没个男人照看着……就连你爸爸小时候不小心掉到河里的那一次,也是别的好心人把他救上来。你奶奶从厂子里赶回来把他送回家去,你姑姑给他买的药——那段时间我一回来,你奶奶就和我吵,说我找的这份破工作,就跟没家一样……”

“啊?爷爷,你不是送礼了吗?怎么没去坐办公室?”我连忙出声询问。

爷爷像是想起了什么珍贵的回忆,语调放缓,连声音都放轻了。

“我最终还是没去,那一天我才明白,我在修的铁路,是用来跑火车的,那些画上的庞然大物说不定真的会来。我想了好久,才知道我到底还是想等着看看,看自己修的铁路上到底有没有火车来。通车的那一天,那家伙竟然还真的来了,我没有白等……”

爷爷讲到这里,言语中都透露着欣慰和喜悦,叙述中断了。阳光透过斑驳的老玻璃洒在爷爷身上,温暖而明亮。

我不知道爷爷到底等了多久,我也无法从爷爷的只言片语里体会到那一份希冀、那一份坚持。我只能听着远处真实的火车的喧嚣声,轰隆轰隆,这一次却一点也不刺耳,循声望去,透过阳光,我似乎看到了爷爷年轻时候在铁路上的身影。那一双脚走过千千万万条路,就像那些喧嚣的火车一样从铁轨上走过,从春分走到冬至,从惊蛰走到大雪,走过春天的花、夏天的柳、秋天的枫、冬天的梅。

正是从他走过的地方,喧嚣不远万里、纷至沓来。

那阵喧嚣,远远地穿过时光,向火车缓缓地驶来,不止给爷爷、也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喧嚣。

时至今日,也仍未停歇。

【篇二:在喧嚣中静默绽放】

窗外霓虹交错、车水马龙、匆忙奔走的人群川流不息……。在街边这家小小的咖啡馆里,这个透明的隔音玻璃让我仿佛远离了喧闹的街市的小地方,也许这就是闹市中难得的安静乐土了。

静静地望着落地窗外的世界,人人步履匆匆,没有一丝想让喧嚣停下来的意思。我不禁茫然:在喧嚣中过安静的日子有何意义?

恍惚间,我看到选择湖畔构筑自己乐园的梭罗,静静地卸载了城市的喧嚣,他在湖边沉思,目送日出日落……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梭罗独居湖畔,与世隔绝,可却怡然自乐,在喧闹中寻得安静,沉醉之中,得此升华,最后终诞著名的《瓦尔登湖》。

轻叩一本名著,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纵然外面的世界嘈杂喧闹,只要沉醉在喧闹外的安静,何处不是乐土呢?我豁然……

灵光一闪,我看到一个人影闪烁在广袤的沙漠中:是三毛。这位生于繁华的台北,却又不喜于开牅同喧的女子,这位称不上美丽却风情万种的迷一样女子,这位万水千山走遍,饮尽生命一份悲欢苍凉的女子,世界纵然喧闹,可却喜于沉醉在喧闹外觅得的乐土——撒哈拉沙漠上安家。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梦里花落知多少”,她的芳影和作品终得流芳百世。谁说,这不是在喧闹外寄居安静的所得呢?

在喧闹外寻得安静,在浮华尘世中觅得安生,我豁然……

琴声悠扬,竹林之中,七人同坐同乐,肆意酣畅。竹林外,昏庸君主和奸臣当道的司马氏集团肆意作恶;竹林内,竹林七贤清高似竹林茂盛。欢乐似竹叶清郁。在竹林的世界里,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美好,畅然物外,其亦乐哉。

斯人已逝,嵇康的《广陵散》终成绝响,而竹林七贤不仅以卓荦超伦的才情、美丽的诗文彪炳当世,更以高尚的人格辉耀千秋,万世长存。

谁说喧嚣完全是生活,在喧嚣外的安静也会绽放百代芳华。陶潜结庐种菊,恬然自得;林徽因乱世静心,终成绝美;张爱玲过洋隐居,已成绝响……

在喧嚣中,独坐在安静里,我明白了许多:也许外面的世界的确喧嚣,可你在安静的生活中,照样能绽放精彩。

我,一名也曾浮躁的都市人,手捧一卷《宋词三百首》,沉醉在喧闹外的安静里。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窗外,霓虹交错,喧闹依然……

【篇三:面对喧嚣】

如今这个时代,到处充满着喧嚣,总是充斥着浮躁,股市、网络、娱乐圈……面对喧嚣,我们必须保持淡然。

面对喧嚣,我们必须要有陶渊明那种“身处闹市却不受车马喧闹之扰”的心境。陶渊明所处的东晋,官场黑暗,金钱和权力似乎才是强大和成功的象征。面对喧嚣,陶渊明选择了隐居,选择了淡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田园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人生的智慧。面对周遭的喧嚣,他无力改变,只得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追寻他心中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然而,总有些人面对喧嚣,他们选择的是追逐和融入。比如,当“拜金主义”“富二代”“官二代”等这样一些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词汇进入我们视野,芸芸众生都被裹挟在追随金钱和权力的喧嚣中时,总有人在开车撞人后大喊“我爸是李刚”,总有人在节目里说“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欢笑”,他们都是被身外之物蒙蔽了双眼的人,都是因为喧嚣而埋葬了追求内心快乐的人。

当我们以淡然的心态面对喧嚣时,我们必将获得无限宽广的胸怀、无限长远的目光和无限豁达的心境。就如王小波那样,他身处文革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却能以一种淡然的姿态面对周围的一切。所以他才写出了那本具有极高思想价值的著作《沉默的大多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才会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淡然地面对喧嚣,总会让我们能从更深刻的角度看待世间百态。

时代的主流也许是喧嚣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处世的态度,选择面对喧嚣的方式,而绝不是成为盲目的从众者。我们90后这一代,也许周围满是喧嚣,但所有的一切都不应成为影响我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因素。

就像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一样,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同样仍然需要淡然。我们要用更深刻睿智的目光去面对喧嚣。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90后去推动,因为肩负着这样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上进的“四有”青年。

【篇四:喧嚣中的宁静】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中最有名的就是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了,不久前,我就去了西湖,品味“孤山寺北贾亭西”间的风景了。

去时正值炎夏,虽没有《钱塘湖春行》里初春的生机盎然,但映入眼帘的荷花也使我感觉到了夏日里的一份清凉。

我们先慢慢往前走,人很多,天气很热,但湖的绿树成荫为游客们带来了一份清凉,我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

到了坐船的地方,我们匆匆地上了船,我挑了一个旁边的位置,看着湖面上的风景,静静地听船上的导游讲解。我们首先看到了《白娘子传奇》里的“断桥”,它原来不是断桥,是杭州在冬天下雪之后,雪融化之前会变成黑灰色,从远处望去就成了“断桥”。船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三潭映月,相传是苏东坡在杭州西湖时所创设,并且这三座石塔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假月十分难分辨。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这一景象,但也十分佩服这样的设计。

乱花渐欲迷人眼,下了船,我们走上了一座桥,鸟瞰西湖的美景。湖边的花朵的确为西湖增添了几分色彩,原来在山水之中也不只有蓝色和绿色,加上了彩色花朵的点缀也真是别一番韵味呀!看着船下脉脉的流水,还不时地从船尾冒出一圈圈起伏的波纹,随后就散开了,不见了,只留下一条条水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下了桥,看厌了湖中的水,便凝视远方。天气很好,但因薄薄的白雾看上去有点儿阴,薄雾浮在湖面上,静静地弥漫在远山近岭和这西湖之间。

接着,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大,但只下了十几分钟,雨后的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波色潋艳的湖面。夕阳终于赶在暮色蔓延之前挣脱出云层,在湖面上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掩映着在夕阳下浮光跃金的湖面。如烟般的绿色与夕阳的金色相互交织,如梦如幻。

虽然“最爱湖东行不足”,但围着西湖走了一圈,我们也必须要回去了,后来,我也常常会翻看杭州地图,看着西湖,仿佛自己又身处在这个只待了两天的城市之中,也依稀记得西湖的美景。在一个大城市中,它的宁静、美好,我永远都忘不掉。

【篇五:为“喧嚣”正名】

提及“喧嚣”,被所谓真理洗脑的人便会自动引申到浮夸、聒噪和令人发指。然而我想说,所谓安静不过是厌世之人自以为的乌托邦,而所谓喧嚣只是思想上的哑巴对伟人的嫉妒。

都说喧嚣是当代社会的时弊。然而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任何事物都是前进的、上升的,就像是原始社会安静是缺乏语言的结果;封建社会安静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不足教育不普及导致的无话可说。而现代社会喧嚣是因为这个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交流、思维碰撞,也就是所谓的“喧嚣”。

没错这个社会是轻浮的,但轻浮的并不是喧嚣。

常见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大谈特谈社会轻浮现象,却打着喧嚣的旗号,造就一出声名狼藉。我当然赞同社会轻浮说,现在的精神生活跟不上物质生活的步伐,因此社会轻浮,但轻浮和喧嚣是两个概念,作者能夸夸其谈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是可悲的。自此为喧嚣正名,还它清名一世。

喧嚣是思维的碰撞,是社会的发展和上升。

君子和而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所持不同观点总会有可取的一面和片面的一面,因此社会需要思维的碰撞来客观分析观点中的精华与糟粕,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优化,这一过程便是喧嚣。

不是喧嚣赐予你智慧,而是喧嚣压低了其他声音,让你听清真正的智慧之声。

北欧神话中报丧女妖常发出凄厉的尖叫来预知死神的动向,这种能力不是尖叫带来的力量,而是她要通过尖叫来压低身边的杂音,从而听清千里外死神微弱的脚步。喧嚣也是如此,社会上蠢人太多。自以为是的蠢人更多,清华或北大的教授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主张早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前段时间一清华教授竟提出穷人家的孩子就没必要读书这种反人类的观点,网民们也发出“尖叫”来斥责这种行为,这个社会需要这种喧嚣,这个社会让我如何不喧嚣?

喧嚣是有思想的表现。喧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面对时弊从未沉默的人才是强者。为喧嚣正名!

【篇六:让这喧嚣沸腾】

有人说,有一件很浪漫的事:在悠闲的午后随意搭上一辆公交车,在随意一个站台下车,然后饱览沿途风景,玩累了就回家。

充满随机性的事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就像在阴暗的巷口突然绽放了一朵小野花那样,让人体会到不可名状的心旷神怡。

但也许这一切都是想象,都太美好吧。

我收起桌子上的书,背上一个小背包,鬼使神差地来到公交站台,上了一辆写着我不曾熟悉的地名的公交车。

车上人很少,不少座位是空着的,随意找了一个靠窗边的座位,轻轻坐下。

很久没有坐过公交车了吧,何况还是一个人,何况还是漫无目的的。最近一次坐公交车是去年的事了,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一个体育广场打羽毛球。公交路过的是政府后面的一列山、一列水。算不上什么山清水秀碧水蓝天,但也是城市中难得的一块静谧之地。

车身震了震,像个踉跄的老伯,向前开去。

车在震动、地板在震动、座位在震动、车窗在震动。

我怎么搭了这么一辆破车?

不过我还是怀着放松的心情,尽力不去想这些扫兴的细节。

不一会儿,车里响起了音乐。可这哪能叫音乐?车的右排的音响传来抑扬顿挫的粤剧,一旁的老人也许听得滋滋有味;而左排,也就是我头顶上的音响却在这时传出一首上世纪新疆风格的流行歌曲。

戏剧腔碰撞着摇滚男中音,二胡碰撞着架子鼓,同一个时空,碰撞着两个时代。

将车内喧嚣的空气,碰撞得燥热。

我用耳机把耳朵塞上,把头扭向窗外。

路旁是喧嚣过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字排开的小吃店、五金店、服装店、零售店、精品店……好不容易上了一座大桥,左侧是耸立在城市中央的高级居民楼,向前是一条大河,反射着炽热的阳光,对岸是一个港口,汇集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一路上,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杨柳拂尘,没有青山碧水。

我不安地坐着,觉得空虚。

当一切的随机性限定在了这个现代都市的范畴,也许就只能期待横飞的物欲,而不是一元钱的廉价的浪漫。

脑中马上有一个声音出来说,不,不是这样的。

可好好想想,为何不是?这世界岂不正是如此?没有哪个公主会戴上稻草做成的戒指,没有哪个王子会骑着野驴化妆成的白马……

我看着路边的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毒辣的阳光烘烤着每一寸土地,把繁杂的喧嚣煮得沸腾。

热门推荐
1师生墙
2暑假作文
3冬雨
4希望之路
5那一刻触动我心
6《爱的教育》读后感
7傅雷家书读后感
8一道风景线
9生活中的乐事
10班级文化布置
11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12我是大自然的一员
13永远的夜来香
14哥哥,我想对你说
15那一次我真担心
16我想回学校
17蒲公英之海
18在这个春天
19四年级作文捉蚊趣事
20门卫爷爷
21我想为你唱首歌作文600安
22法律护我成长
23第一次当保姆
24日记一则
25老师,我想对您说
26未来的书桌
27春天来了
28钓鱼
29黄桷树
30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