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四年级作文>游龙虎山
游龙虎山

【篇一:游龙虎山】

“太棒喽,放假喽!”随着我的欢呼声,国庆来了。

国庆节那天刚起床,老爸郑重地宣布了国庆七天的安排。第一天——做作业,第二天——去龙虎山玩。“停停停,老爸,你再说一遍第二天的安排。”“去龙虎山游玩,这是真的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我确信这是真的时,我跳起来,在老爸的脸上“啵”地亲了一下。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刷牙洗脸,不到十分钟时间全部搞定。我不停地催着老爸:“什么时候出发呀?”“还早呢!再等十分钟。”时间过得可真漫长,我觉得几分钟像一个世纪一样长。终于熬过十分钟,可以出发了。到了龙虎山,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我们先坐上观光车到仙水岩码头坐竹筏。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大石头,有的像一只月兔到山下喝水,有的像一只乌龟昂着头,还有的像一个大蘑菇,让人看了就想吃……

坐完竹筏,我们去了上清宫,那里有一座钟楼和一座鼓楼。登上鼓楼,那儿真的有一面大鼓,号称是“江南第一大鼓”。我敲了敲,觉得还瞒好玩的。上清宫里还种了99棵板栗树,不信,你们来玩时中以数一数。我在板栗树下还捡到了3个板栗呢!

然后,我们去看了鸬鹚表演和升棺表演。在鸬鹚表演中,一只鸬鹚没捉到鱼,却叨起了一块西瓜皮,喜滋滋地游向主人,似乎在眩耀自己捡到了“好宝贝”。但主人却把鸬鹚的脖子一抬,西瓜皮就掉进了水里。升棺表演真让人感到心惊肉跳,表演的地方在高高的山壁上,下面就是清澈美丽的泸溪河。主要是两个人在没有安全防护的下表演杂耍,并模仿出遥远的古越人是如何将棺木放进洞穴中的,以此来解释“悬棺之谜”。

最后,我们爬了象鼻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在山上有一块巨大的像大象鼻子的石头,惟妙惟肖,生动有趣。

一天的行程就愉快地结束啦!

【篇二:龙虎山一日游】

今天是周末,我们一家人去了远近闻名又迷人的龙虎山。

来到龙虎山脚下,放眼望去,龙虎山上就好像一条长长的青龙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着。

接着往山上走,到了山门口上,一座高大的石门映入眼帘,看着盘旋在石柱上的那两条长龙,一副非常机警的表情,好像一有坏人就扑过去。石柱前还有两头可怕的石狮子,让人一见就胆颤心寒,看它们笔直的姿态,好像是龙虎山的守护者。

沿着马路往上走,可以看到一片桃树林,如果是春天,那花的香气是十里飘香,女孩子采上一两朵,插在头发上真好看。

桃树的正前是一个小广场,许多小朋友在那里放风筝,捉迷藏,跳皮筋……广场上面还有一本大石书,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石书前有一幅石头刻成的画,画着许多八路军与敌人在打一场激烈的战斗。多少战士们在战斗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而感到骄傲吗?

在这幅石画的旁边还有台阶,走上去就来到了将军亭,会看到十位为了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将军。我们来到这,第一件事就是向他们深深地致谢。

再往上走,有一个小小的锻炼场地,有很多锻炼器材,在早晨,很多人都会步行来到这儿锻炼身体。

接下来就是那天上人间了,站在台阶下看上面,龙虎山的山顶高耸入云,让人见了不禁惊叹。到达山顶,不用说,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了。虽然累,但可以看到美丽的子长县城全景,群山环绕,还有那茂盛的森林,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

天渐渐暗了下来,再俯视龙虎山,那条青龙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又来了一条金黄色的长龙,非常美妙。那美丽的子长县城也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时间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家了。这么美的美景,让我连连叫绝。

【篇三:龙虎山我为你骄傲】

我的家乡在龙虎山鱼塘舒家,龙虎山有许多景点是天下之绝。

龙虎山有“金枪峰”、“象鼻山”、“五指山”。有的像巨大的脸盆,有的像两个泥娃娃,还有的像梳子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就是"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说起这个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在一座双峰里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尼姑,因为受天庭的约束,她不能离开这座山峰,更不能与凡人相爱。

一百年后,尼姑听说传说中的神草再次出现,于是她就冒着违反天条的风险乘坐自己的坐骑天元凤凰出了这座山峰去寻找传说中的神草。尼姑费尽艰辛,找到神草之时,却看见一个和尚为了取这种神草而受伤严重,原本可以轻易取走神草的尼姑却动了恻隐之心,并救下了和尚。和尚感恩尼姑的相救便将神草相送与尼姑,尼姑感激之余动了凡心与和尚相爱了。

但他们相爱的事很快就被天庭所知,更派人要将尼姑抓回去接受天条处置。和尚不愿意与尼姑分开,便带着尼姑私奔。但他们跑到龙虎山时被一条泸溪河拦住了去路,河面太宽,河水又急。

看到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的尼姑,跟和尚两人心意相通都决定,不让天庭抓回去接受酷刑,两人只愿意长相思守。于是尼姑使用自身的全部神力将自己与背上的和尚全部石化定身在这条美丽的泸溪河旁,永远相依相伴。

这是多么感人的传说啊,后人即把此山取名为"尼姑背和尚走不得"。

龙虎山还是全国AAAAA级景区,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道教的发源地。

我真为我出生在龙虎山而感到骄傲,我爱我的家乡龙虎山。

【篇四:龙虎山无蚊村的秘密】

上一站我们到了那条泸溪河上漂竹筏,而这一站我们来到了神秘莫测一年、四季都没有蚊虫的无蚊村。

我们坐着游览车来到了无蚊村,这是我们无意中听到了一位导游解答为什么无蚊村为什么没有蚊虫的秘密,这个答案有很多种,他是这样说的,一是:无蚊村里种了很多很多的香樟,经过长时间的生长,香樟发出的香味已经足以把蚊虫驱赶出去了。二是:因为管理员不让人在这里做房子,虫子会不会因为这里人数稀少而跑到别的地方去咬人呢?三是:这里有一个传说,第三十代天师孝母的时候是夏季,因为夏季蚊子很多,张母浑身都痒,所以天师就使用烟驱赶蚊虫的办法让蚊虫都跑了。无蚊村没有蚊虫的解答有很多种,谁也猜不中是哪种。我们走了进去,还真没有蚊子。

吃午餐的时间到了,我们走进了无蚊村吃午餐,因为不是很饿,所以我就吃了两块蛋糕,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玩水和拍照身上,后来我们又买了一个小玩具,这个玩具可以模仿小鸟的叫声,当然了,也可以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只要外表相同就行了。

就这样无蚊村就被我们给游览完了。

【篇五:游龙虎山】

在我的老家子长,有一座挺拔秀丽的山——龙虎山。

在我年幼的记忆里,经常听到大人们说起这座山。在我心中龙虎山就好似一个谜团,深深吸引着我。在去年暑假,我终于有幸去拜见了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先生”,心情无比激动。

一段路程过后,我们便来到了龙虎山脚下。踏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那笔陡的石级,我们站在台阶下,仰望龙虎山,石级一眼望不到头,好似一条通往天国的阶梯。

这条山路极为陡峭,仿佛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掉下来,跌入万丈深渊,让人心惊胆战!

爬上“天梯”,我们就来到天池边。站在小桥上,望着天池,池水中的荷花一朵比一朵娇艳;池水中的荷叶,一片比一片浓绿。看见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杨万里的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般美景,此时不正显现在我的眼前吗?溪水哗哗作响,仔细一看,绿油油的荷叶上,竟还落着几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呢!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了前面的忘川亭。刚来到凉亭的我,依旧沉醉在荷花的美丽中,但是阵阵鸟鸣和知了的嘒嘒声,慢慢将我带到了这片“世外桃源”。成片的绿荫摇曳着,像一个活泼的胖娃娃,在向我招手;一阵阵微风,又好似一个俏皮的小姑娘,爬上树梢去看看风铃,一眨眼的功夫,又从枝头落下,抚摸着我的小脸。

天色渐渐晚了,太阳已靠近西山,几朵红霞漂浮在天空中……而我们,也该作别这云彩,回家去了!

【篇六:龙虎山之旅】

国庆期间,妈妈利用过节的长假,带我到江西龙虎山旅游观光,去感觉大自然的奇异美景。

当天,大巴车快就到了龙虎山景区,导游把我们带到一湾清澈见底的浅河边,让我们坐上竹笺,开始了旅行观光的第一个项目——漂流,随着船工的一声号喊,竹笺缓缓地离开了河岸,开上了水面,在河流的推送下,慢慢地向下游漂去,刚坐上竹筏,我有点不太适应,既兴奋又紧张,在漂过五十多米后,我才缓过神来,逐渐适应了竹筏上下颠跛的感觉。心定神怡后,我放眼观兴,只见河面上一个个竹筏像早晨赶集的人群,像水中的游泳健将,争先恐后地向前迸发;河岸两边的山峰更是巧夺天工,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人脸,有的像猴子、雄鸡,还有的像驼背的老公公,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那么象鼻山了,它像一只大象在奔跑,在吹呼,迎接我们这些远到而来的客人到龙虎山游玩,开船的船工对我们说:“在这些山上的石洞里都有一个棺木,古人就是这样来安葬去世的人的。”但对于怎么把棺木放进去的,他叫我们去看看升棺表演就能有所启发,了解古人怎么把那么笨重的棺材放进狭小的缝隙里。坐完竹筏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表演现场,那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想来见证这一精彩的时刻,还原历史。表演开始了,只见两个穿汉服的人身上系着绳索慢慢沿着石壁往下坠,一边坠一边还做着各种扣人心弦的动作,其中还有一人头翰下脚朝上悬着,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狭小的石洞,然后,一口棺材慢慢升起,他们把棺材入进去,表演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结束了。人群中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赞叹古人的智慧,但古人没有什么起重机,也没有什么装备,怎么把棺材放进洞内还是个迷。

龙虎山使我认识了大自然的奥妙,也懂得了古人精深的智慧,还有许多未解之迷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用知识来还原古代历史。

热门推荐
1夏洛的网读后感
2当苹果遇上梨
3我和爷爷摘苹果
4游北雁荡山
5人要知怕
6那双粗糙的手
7书籍伴我成长
8身边的美景
9珍惜
10婴儿妹妹
11游中侨名城
12钓鱼
13春节的声音
14感恩父爱
15勇敢
16走进秋天
17学习雷锋精神
18家庭趣事
19走读麦家旧居
20文明只差一步
21西安历史之旅
22我心中的故事作文
23我给自己点赞
24这个夏天,稍安勿躁
25其实我不想失败
26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27童年的玩具
28未来的学校
29雕刻的时光
30神奇的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