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清欢
清欢

【篇一:清欢】

国宴上有一道“开水白菜”,看似白开水的清汤,却将老母鸡、老母鸭、火腿、排骨、干贝等放入汤锅内,慢慢地熬至汤出鲜味。开水白菜清鲜淡雅,汤味浓醇,有不似珍肴胜似珍肴之感。

如同这道菜,近来对于生命价值,对于人生态度,对于淡泊与清欢,感触颇多,心境也愈加平静。但寂静的夜晚,对于清欢和青春,却又感到一种彷徨与迷茫。

常常内心纠结:“清欢确是一种极高的境界,美和诗意也确实触动人心。但在这个青春年华,我们也有自己的激情与梦想,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

清欢与青春真的是对立的吗?这一定是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吗?

这些问题又使得我再次陷入沉思……

出世的态度是一种清欢。

如庄子一般,不问人间烟火,我自清风朗月。与天地为友,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体会自然的每一份馈赠并享受,就是清欢。清欢似“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遇而安,超然洒脱。

“握清欢在手,掬淡泊于心。”清欢又好似兰花,远离尘世的喧嚣,独居幽处而从不寂寞,与世无争又从不孤芳自赏。

寂寞与孤独,是一种生命的诗意,也是一种清欢。

好似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踏着雪去寻生命中的诗意。

三日大雪,天地一白,长堤一横,山水皆静,人迹俱无。唯张岱拥毳衣炉火,划一叶扁舟,游至湖心,听雪赏雪,煮酒烹茶。

“有一种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感,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世俗之烦恼忧愁,尽皆抛去。生命的底色,褪去繁华与喧嚣,大道至简,反而充实。

入世的态度也是一种清欢。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作为孔门弟子,“至于道”是他的追求,“游于艺”是展现自我存在价值的途径。体现儒家积极入世的观念。

但箪食瓢饮、居于陋巷,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种通透的生活态度,便是极高的境界、极深的修养。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的赞叹,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也表明积极入世与清欢是不矛盾的。《陋室铭》里也有体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清欢,并不等于“穷欢”,不是定要躲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消极度日,得过且过,这是颓废。

清清浅浅的岁月里,面对高潮和低谷相间的生活,唯有从容应对的心态,才是百味人生里的清欢。在面对现实社会时,少一些炒作的热闹,多一份对诚实信用的坚守;少一些虚伪的笑脸,多一些冷静与坦然的真诚。

我们也可以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态度,找到生命热爱的事物,在达到雄心壮志,得意之时,又能不“尽欢”,复以淡淡的欢愉和平静,并想到人生之路漫漫,需“上下而求索”;失意时不灰心,明白感受挫折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如东坡居士一般,虽仕途坎坷,但永怀赤子之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常寄情山水,终彻悟人生。

清欢如水,虽寡淡却有味。它不是狂欢,更不是贪欢。

期望清欢,人生能够多一分高雅;也入世一番,品味百态人生,大彻大悟。

须知“人生最美是清欢”与“人生有味是清欢”,是相差颇大的两种境界。

青春与清欢,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物各有志,这便是大千世界的真谛。

【篇二:人间有味是清欢】

夜晚家乡的星星格外亮,明媚地在天空中忽闪忽闪着,淡淡的一层银光笼罩在这一片净土之下。我怅然地长吁一口气,这一年,终于到了尽头。

放眼望去,整条街道没有一个人,但却出乎意料地不是黑压压一片,带来沉重之感,家家户户屋里亮堂堂地一片,映衬在街上,到处是温暖的浅黄色,有股淡淡的温馨之感,我似乎能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快乐,它们久久地、久久地环绕在天空上方,不曾散去……

“春晚开始了,快过来!”我抬起头,是姐姐在叫我。移步客厅,大家基本都到齐了,七歪八斜地靠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将脚搭着烤火炉。只有外婆在厨房忙活着,说是帮我们烤几个红薯。阿姨给我腾了个位置,示意我坐过去,我嘻嘻一笑,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下去,脱下鞋子探进烤火炉里,里面塞了大大小小的十来只脚,我找个空隙安置好两只脚,满脸悠闲地接着看春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外婆送来十几个烤红薯,剥开一个,浓浓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屋子,连空气都变成了甜甜的,吸一口,甜蜜溢满整个鼻腔。轻轻咬一口,软软糯糯的,散发出的热气升腾到空中,似乎使房间都多了几分温暖。阿姨起身去扶外婆道:“妈,您坐着歇歇,忙了一天了都,这些活你孙子孙女都可以干的啊,不要您操劳,”一口红薯卡在了喉咙间,我连连咽口水,这分热度,从嘴里弯弯曲曲地最终到达心中,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感觉。

“祝大家狗年旺旺旺!”春晚的主持人如是说道,两岁弟弟坐在小姑身上,手中捏着红薯,眨巴着一双眼睛,咿咿呀呀地学着:“汪汪汪,汪汪汪,”“狗叫呢你这是?”小姑嗔怪道,弟弟不明所以地咬咬手指:“汪汪!”“多聪明啊你看他,”外婆乐呵呵地笑着,这下,一家人都忍俊不禁了,只有当事人还置身事外,将一根手指伸入红薯中,转两圈,又拿出来,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含着,小模样煞是可爱,刚停下来的笑声又在房中回荡……

外婆看着春晚,时不时考考弟弟妹妹们字怎么念;小姑接过弟弟手中的红薯,帮他剥开皮,细细吹冷了放他口边;所有人都放下手机,谈天说地。如果你足够幸运,你会发现某一户楼上,有幸福的粉色泡泡冒出。

0点,窗外鞭炮声响起,噼里啪啦的,在我心间绽放出礼花来,窗外似乎天亮了般,整个世界都是彩色的。我看看外婆,又望望弟弟,再瞅瞅姐姐,和着电视里主持人的声音,脑中略过苏轼那句“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何为清欢?便是那最平淡的欢愉,在这清欢里,是那份独特的年味……

【篇三:人间有味是清欢】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这句词虽短,却形象地写出了清欢,林清玄认为此处的“清欢”可翻译成“清淡的欢愉”,宁静淡泊又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所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欢愉,正是其意义所在。剥落世俗外表,清欢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清欢之美在于亲近自然。

只有亲近自然时才会发现:随手采撷的山肴野蔌胜过值万钱的玉盘珍馐;临溪而渔酿泉为酒要比订一份外卖食物更有滋味;凌绝顶时一览众山小的体验,要比盯着步数排行榜狂奔更有成就感YouTube千万博主李子柒记录下田园生活,让大家实现了“云清欢”,这其实体现出一些现代人内心对自然的向往变得更加强烈,说明清欢与自然密不可分。

清欢之美在于淡泊名利。

我们应当清楚,淡泊名利丝毫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伟大,俯仰古今中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悠然见南山的清欢;居里夫人有着“把奖章扔给女儿玩”的淡泊才有一心钻研科学的清欢;钱钟书先生拒绝接受一切采访才能有不顾舆论投身文学的清欢。坐拥功名利禄看似美哉,实际上人生的却更加迷茫。菲茨杰拉德笔下美国的“爵士时代”繁华又纸醉金迷,“美国梦”的破灭又令多少年轻人迷失。如果我们都淡泊名利追寻清欢,世界将充满更多真实的触手可及的美好。

清欢之美在于精神世界的富饶。

于敏曾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写到:“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物的义务,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权利。”当我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抛开一切身外之物时,我们所能专注的,就只有我们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我国脱贫更有“扶贫先扶智”的策略,可见精神的匮乏有时比物质匮乏更令人贫穷。

苏东坡的一生多次左迁,甚至算得上颠沛流离,可他的生活态度仍令人神往:饮酒品茶,烹饪美食,结交好友——他竹杖芒鞋,用一篇篇诗词文章告诉世人:“人间有味是清欢。”

追寻清欢其实与现代人主张“贫穷的生活”的本质是一样的,以物质贫穷换来精神富裕,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篇四:点一盏清欢之灯】

薄暮时分,我坐在屋里汗流浃背,手中的蒲扇不停地扇动着,窗外知了不停地鸣叫着,真让人心烦。

透过窗户看见隔壁家的小孩依偎在母亲怀中,边静静听母亲讲狼的故事,边仰望布满星星的夜空时,我情不自禁的从书房搬了一张木椅坐到母亲身边去乘凉。

“出来干嘛,去读书。”

我便又折回到了书房,躺在木藤椅上,听着古老的收音机有气无力地在母亲身边唱着现代流行歌曲。

刷刷的钢笔声打破了书房的寂静,汗水已经从我的发丝间滴落下来,我使劲唤着自己的神经‘挺住,还有一篇没有背下来’,钟摆使劲摆动着,瞟了一眼七点十一分,乡间的夜比城市来的早些。

也许因为心中太过急躁,怎么也记不住了,我唤妹妹帮我泡了一杯茉莉茶,我细细品尝,抬头又一次透过满是锈斑的木窗望向窗外,看得不尽兴索性推开窗户,“呼”迎面吹来一阵晚风,夹杂着一股稻花的香味,我低下头看了看书桌,上面放着爷爷奶奶结婚时的照片,一本旧农历,少许藏书,和一副我暂时驾驭不了的老花镜。

在这一片清静中我放下书本,走到了门外,刚才的烦躁立刻消失了,将妹妹也叫了出来,她已经在书屋数了一个多小时星星了,她坐在台阶上,拿着我刚跟她做的竹蜻蜓,问道:“姐,你为什么不进书房了呢?姨妈不说吗?”我坐在了门前的台梯上:“嗯,帮我把书和茶拿出来,我明天带你上街。”她一溜烟地跑去了。

坐在台阶上,仔细瞧瞧,整条街只容得下两辆自行车通过,街上坐满了乘凉的人们,他们坐在自家门前,见一个人走过便会问起:“田里收成怎么样?闲了就来喝酒,反正一双筷子的事”。

在皎洁的月光下,拿着蒲扇轻轻扇动。妹妹也拿着竹蜻蜓,闯入了人群,其实那只是用废报纸随意粘的,可她玩得不亦乐乎。

我端着茉莉茶,偎在台阶上,不禁吟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后打开书,清亮的月光顿时涌入书中,耳中不时闯入青蛙的呱呱声。远处那条小溪,也泛着粼粼的银光,皎洁的月光倒映在上面,一阵微风吹来,溪中的玉盘,碎了,整城的夜,醉了。

人生,不过是无数五味杂陈的昨天和无数前路未卜的明天而已,我只愿以欢喜心过生活,在喜乐的日子里,风过而竹不留声!如此前行,在心中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一盏清欢之灯……

【篇五:人间清欢】

《道德经》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他拽了拽衣袖,是时候了……

青年时的他是胸怀大志,年轻气盛的热血男儿。他遵循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信条,13年的出世入世,身心俱疲的他还是尊儒崇道,“无为而治”便成了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时代,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他,终是失去了多少,才在千年前的那个时刻,弃官还乡,而不被世俗所羁绊,让我做一回快活神仙吧。

千年后的我不由抿嘴而笑,终于肯为自己潇洒活一回了。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便成了一段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

“携幼入宝,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在饮酒之时是否会怀念自己的官途岁月?在将有事于西畴之时,又是否会忆起13年自己的满腔傲骨?而随后,他嘴角的一抹凄凉苦笑,便流露了仓皇怀才不遇。不,不,不,这些皆已不重要了,从此之后,这世间再无彭泽县令,有的只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陶渊明。

他的一生饱受争议,有的说他没有完成“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有的笑他消极避世,一味逃离,而我只是淡然一笑,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我们在鞭策的同时,是否记起当初翻身上马的目的?大多数人都已忘却,我们已忘了自己的初心。我们的理想并不如水晶般澄澈透明了,它流出了暗与杂质。

他的生活,随遇而安。叩问内心时,不忧不惧,无愧于心。生命若能如此,便已足矣。人间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之事,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若有一日,当你踏遍万水千山,尝尽世情风霜百味,依旧能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你回首,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不去想我没有拥有什么,而我想我能拥有我的,此生无憾矣。

【篇六:清欢一刻】

眼的清欢在于青山绿水;早的清欢在于宁静和谐;身的清欢自语清凉净土;意的清欢在于智慧明心;我的清欢在于身心愉悦。

我是一名高中生,有学不完的功课,有做不完的作业,每天都是过着前一天的生活,倦了,累了。仍然要坚持向前走,这样的生活早已让我厌倦,让我疲惫不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了清汤小菜,只有大鱼大肉;没有了自行车的车辙,只有汽车的飞驰;没有了林间小鸟的歌唱,只有高楼的耸立。喧闹悄然而来,清欢也就和我们说再见了。

这里的一切都影响着我,我的身体,心理都随之而变化。车子发出的叫声打扰了我安静的学习,午后的小憩,每天都可以看到的不是彩虹却是不知名的污染性气体,闻了让人恶心,清欢便从这里消失了,但是没有人能够发现,这是多么可悲啊!

放假的时候,来到乡间的林中放松,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可是树林的树却没有了,有的只是树桩做成椅子。这一刻,清欢便从这里溜走了。

清欢从公路上,饭桌上,天空中,树林间溜走了……可是谁也没想到它溜到了我的房间。

房间的隔音效果特别好,隔离了一切的喧嚣,有时候静的有些让人害怕,不过那是我最喜欢的时刻。这个时候,便会觉得消失的清欢回来了,这时候我感到了无比的轻松。

独自看着房间的一切,看着与同学的合照,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让我想起没有烦恼的小时候,想起那些离散的老同学,便会觉得好幸福,好满足。所有的糟糕心情都没有了,有的仅是这一刻的清欢。

可是每当走出房间,清欢又消失了,可是还是可以捕捉到内心的一丝清欢,林清玄曾经说过:“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的确如此,清欢是从心品味的,我的那一刻清欢是来得那么简单而快乐。

如果哪里都有清欢那该多好啊,如果这一刻的清欢能够成为永恒该多好啊!

热门推荐
1美丽的秋天
2拼积木大赛
3《狼国女王》读后感
4窃读记
5给月亮上个框
6春雨作文
7“乐事牌”奶酪
8承一捧陶土,献一腔热血
9含羞草的启示
10春天
11老房子
12安全生产
13保护地球
14打羽毛球
15家务的作文
16灭蚊记
17偷穿高跟鞋
18记忆中那独一无二的你
19帮爷爷戒烟
20我心爱的文具盒
21多功能爸爸
22黄山雪景
23秋天的美景
24像鸟儿一样幸福
25遇上碎片化生活
26开学作文
27老师去哪里了?
28做好自己
29最好的礼物
30玩具爸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