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四年级作文>两岸一家亲
两岸一家亲

【篇一:两岸一家亲】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在我的家乡--平潭的对面,有一座美丽的宝岛,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官方语言--普通话;他们有着和我们同样的历史和文化;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它---就是风景优美的台湾。

听妈妈说,台湾有日月潭、阿里山等美景,还有高山族原住民,这些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我们在海边遥望对岸的时候,常常会想,彼岸的亲人,你们好吗?

曾几何时,两岸人民融洽相处,自由往来,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到现在台湾一直与祖国大陆分离。可是血脉相连的两岸同胞是任何力量也分割不了的一家人。

语文书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还有1999年的9。21台湾大地震,受灾严重,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特别是大陆人民的心,人们纷纷捐钱捐物。而当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台湾同胞也不遗余力地伸出救援之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68海里的海峡,它不过是一道门槛,一堵隔心墙。历史虽已远去,但那种根植于骨子里的深厚感情仍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要任何危急时刻,两岸同胞无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两岸一家亲,中华心连心,两岸兄弟亲,十指连着心。”随着祖国的日渐昌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梦早日实现!

【篇二:两岸交流,前景无限——《潮平两岸阔》观后感】

台湾是什么样的?台湾和大陆的语言文字是什么情况?原来,台湾与大陆的语言文字是相通的,又是有差异的,交流的前景是无限的,这是我观看了两岸文化专题片《潮平两岸阔》的感受。

2016年8月14日,老师在微信上发了让我们今晚9点30分观看《潮平两岸阔》,看完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可当天我在北京旅游,爸爸在家把内容录在电脑里,回来后我进行了认真观看。

这部专题片让我了解到许多新知识。台湾人的祖先都是从大陆过海而去的,所以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同宗同源,血浓于水,同用汉字,同说汉语,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日本统治者推行日语,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中国,汉语迅速普及。但是,1956年大陆实行汉字简化,后来又使用了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而台湾还在使用繁体字,拼音和大陆的也不一样,就形成了同一种语言的差异,一语两字,一文两体。使得大陆和台湾沟通出现了障碍。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语言文化交流越来越多。

看了这部专题片,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大陆和台湾的语言文字交流前景会更好。

我感到,两岸的语言文化交流是建立在和平统一基础上的。1987年,央视春晚,台湾歌手费翔演唱《故乡的云》。1987年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加大了沟通交流。2010年九月,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开幕。2011年六月,100名小学生绘画百米长卷“海峡,我的家园”。2016年1月,汉字创意大会作品展。语言是交流思想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以后,如果大陆有报名去参加与台湾同胞沟通的机会,我也愿意去同台湾小朋友交流,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硕果。

我认为,随着两岸经贸的发展,语言文化交流也会更多。两岸人民,同种同源,骨肉情深,互相思念,一定会加大经济、政治的交流。这种交流一定会促进语言文字的统一。

我想,我作为一名少年,要积极参加两岸的文化交流。将来要是有机会,我一定积极报名参加相关的活动,和台湾小朋友手拉手,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专题片《潮平两岸阔》让我学到了知识,让我增进了对台湾同胞的了解,让我加深了对台湾同胞的感情。我相信,两岸的语言文字交流一定会结出新的硕果。

【篇三:开心一家人】

我们一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奶奶和我。我们家里经常有笑声传出来,是开心的一家人。

我的爸爸是我们家位置最高的,因为每次做事都是他先来。他很高大,皮肤黑黑的,嘴巴有点垂下去,鼻子有点大,耳朵不长也不短。我的妈妈是帮我最多的,我有什么病、有什么事、想干什么都是她来负责。因为爸爸很忙,经常要出差,所以周一到周五陪我写作业的当然是妈妈啦!爸爸忙着挣钱,我们家的电费、家居、伙食、水费等费用都是由他来出,有时妈妈也帮爸爸交一半。妈妈挣钱是为了我和哥哥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这些东西都是由妈妈来交费。不过,到我生日时,爸爸会给我买衣服,真幸福啊!我们家是爸爸妈妈负责挣钱,而我和哥哥负责花钱。

我的奶奶对我最好。一放学,我就看见她在一张椅子上坐着等我。我一跑过去,她就眉开眼笑,从包里拿出好吃的递给我。奶奶非常了解我,她知道我放学饿了,还会在家里做两三个小馒头给我吃。我喜欢奶奶来接我,好过爸爸妈妈来接我,爸爸妈妈来接我,包包里什么都没有。你说,我早上吃一点,中午又一点,放学了,连个小馒头也吃不了,如果是你,饿不饿?奶奶的头发很多,也很黑。她可不像别人一样,用一些发胶染上去才黑的,而是本来就是这样。她很白,眼睛不小也不大,她的嘴巴很普通,耳朵有点长。家里当中,奶奶对我最好了。爸爸妈妈要上班,奶奶就把我和哥哥当成宝贝了!奶奶一早起床就做好早餐等着我起床来吃,吃完早餐我就跟哥哥玩游戏。这时,奶奶赶忙出去买菜了。玩够了,我们就各自写自己的作业。奶奶终于回来了,身上满头大汗。我叫奶奶来我房间凉一会儿,奶奶一进来,终于喘了一口气,我知道奶奶应该凉快了。写完作业,我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又到下午了,哥哥上学了,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婆婆家那,我只得自己跟奶奶吃饭了。吃完饭,我和奶奶一起玩。玩到九点多,就跟奶奶睡觉了。

我的哥哥是我最敬佩的人,他考初中考上了顺德第一的学校。跳绳呀、呼啦圈呀……都是他教我的,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以前不会走路,看见哥哥左右左右地走起来,没想到我也学会了走路,这些都是我哥哥教我的!

我,是家里位置最低的。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我最后,我很像爸爸,爸爸怎样我就怎样,只是我的身高有点像妈妈,有点矮,那些手啊、腿啊、嘴巴啊都跟爸爸差不多。

我们一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奶奶和我,我们就是开心的一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篇四:我们是一家人】

新疆,我从小生长在这辽阔的疆土上,对她,我甚是了解。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在这个大家庭中,又有着一个“大”家庭——那便是我的家乡,新疆。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之后,妈妈也很赞同,很高兴,我把我的结对老师李彩燕老师的微信给了妈妈,没想到她们聊得很投缘。上个星期李老师和我的家长见了面,李老师还请我们一家人吃了饭,我本想着爸爸妈妈是农民,饭桌上会不会很尴尬呢?但其实并不是,年轻开朗的李老师很平易近人,热情地和爸爸妈妈聊聊这,聊聊那,还替我考虑着将来的事情,李老师真的很好呢!

我更感谢的是这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和李老师也不会有什么很深的感情,更不会多一个关心我的小姨!

我们能够做亲戚也是我们的缘分,所以说,我会好好的珍惜这缘分,我会好好学习,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这样我才能不辜负爸妈对我的期望!学校对我的期望!也不会辜负我有这么一个好小姨!更不会辜负国家对我们这一代花朵的众多期望!

【篇五:水乡两岸的国庆节】

今年的金秋,特别有意思。先是“山竹”的到来让我们好好放了一个假,接着是中秋,国庆尾随其后。疲惫的人们,总会在假日摆脱工作的束缚,或拖儿带女出去旅游,或扶老携幼回到家乡。这时,街道上不觉间总会多几分热闹和匆忙。

国庆那天,母亲早早就张罗起来,收拾行李,带我们穿梭于茫茫“车”海之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逢简水乡。随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深入,我们渐渐告别了车马的喧嚣,两旁的老屋也仿佛浸在了古色古香之中。远远望去,一座双层小木阁楼上一枝独秀。天台上的葡萄藤紧紧缠绕在一起,枝叶繁茂,铺满整个葡萄架,在它下面乘凉,无比惬意。高悬在门前的牌匾使它看起来更像古代的客栈,不知哪位英雄豪杰曾在里头煮酒。

渐渐深入,就可以听到人流声了。那场面用“人声鼎沸”形容毫不夸张——小贩们的吆喝声与小河流水声夹杂在一起,更增加了几分小镇节日的喧闹,令人隔着墙也能想到那边热闹的场景,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只见河水把道路一分为二,两座古老的石拱桥便成了两岸来往的唯一通道。

岸上的人流熙熙攘攘,路旁的商贩吆喝着,摆弄着自己的商品,行人走走停停。欢乐地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像是赶集一样。要是亲眼见到这种景象,你就会更加吃惊的,因为它如同把你置身于古代之中,立刻渲染了一种厚重的年代感。木锤响亮的声音使人听了就馋——卖麦芽糖儿的来了。这些心灵手巧的“艺术家”,把一大块金黄而又粘牙的糖挑上来,只用几根木棒,便能把它做成各种形状,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无论是口感还是制作工艺,麦芽糖都深深吸引着我。

我拉着父亲挑了一块最大的麦芽糖,又喊着母亲去看李公祠。我以前一直想知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提及的祠堂是什么样的,现在我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我冲进去,却差点摔了一跤——我没有注意到那门槛,吃了个闷头亏。那门槛约有我的膝盖那么高。我听父亲说,这门槛是很重要的。

在古时,门槛象征门神,它能把一切不吉利的事物都拦在门外——祥林嫂捐门槛也是为了祈福,洗脱“厄运”。

房子是四合院式的,由几根粗大的木头支撑着横梁,两边的厢房供人观赏。而中间的客厅便成了祠堂,一大块空地上堆满了鞭炮屑,一口香炉冒出紫烟,仿佛在向游客讲述主人昔日的辉煌。

走出祠堂,路边的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又吸引了我的目光。有帆船的模型,滚铁环,竹蜻蜓等,特别是那航模,那是我一心想要的。

除了这玩意,这里的小吃也是非常著名的,以出现时间最早的麦芽糖为代表,接着是姜撞奶,老婆饼,双皮奶,以及常见的早餐肠粉,都是这里的名小吃。

水乡两岸的人群中,涌动着一种欢快而又热闹的气息。假日间,与其穿梭在拥挤的城市中,不如行走于乡间,感受乡村另一番淳朴与热情。

【篇六:海峡两岸亲情作文】

在爷爷的房间里,挂着张中国地图。小的时候,他常常坐在摇椅上,紧紧地盯着地图东南方向的一座岛屿。我知道爷爷又在想念姑婆了。

姑婆是爷爷的长姐,从小最疼爱爷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难得的好吃好喝的物件都要留给爷爷。60年前姑婆一家奔赴台中港,两天两夜,行程悲壮。而今,姑婆80多岁了,行动不便。去年暑假,为了宽慰姑婆的思乡之情,我们一家搭乘飞机,来到台湾探望老人家。80多岁的姑婆,满头银发。他俩一见面,便是紧紧地握住双手,老泪纵横。姑婆用生硬的家乡话说着:“阿弟,六十年了,六十年了,终于有老家的亲人来看我了……”一路上,爷爷奶奶关心地问起了姑婆这些年在台湾的生活。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的眼角有种进沙的感觉。

接下来半个月,姑婆家的小叔带我们游历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台北市,风光秀美的阿里山和藏着动人传说的日月潭。每一处的风景都令人流连忘返,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姑婆家所居住的小镇——“鹿港”。

小叔叔说这个小镇是当年泉州居民迁徙来台的最早落脚点,号称“小泉州”。是啊,红墙燕尾的古厝,熟悉的闽南话,卖着香火的小杂货店,香烟缭绕的妈祖庙还有香案前虔诚叩拜的老妇人……这一切都给了我一种“家乡”的感觉。姑婆还告诉我,台湾人也过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不论是春节舞龙舞狮,还是端午节吃粽子,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

虽然来的第一天就做好分别的心理准备,但那一刹还是泪眼婆娑。

“阿姐,好好照顾自己!”

“阿弟,有机会还要来看阿姐!”

姑婆长长的交待我已记不清了,但我记得的是,我们生活同宗,血脉相连,文化同根,我永远思念着在海峡对岸的姑婆。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浪花朵朵,就像爷爷和姑婆之间的浓浓思念一样连绵不绝。浪花终究会拥抱海岸,台湾何时回到大陆的怀抱呢?我们期待着真正的团圆。

热门推荐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人醒梦碎
3只许庭花与月知
4我努力读懂他
5奥利奥水杯
6美味的香蕉
7词愁
8关于我的作文
9那一刻,我迈上了新的台阶
10生活如四季
11当你需要时,有我
12给自己一点空隙
13音响的世界
14学画画的过程
15校园的大樟树
16想起了我的奶奶
17《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
18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19难忘的眼神
20贴鼻子
21这里风景独好
22打扫城市的街道
23冬日暖阳
24校园的风
25奶奶的手
26年的作文
27我笔下的好老师
28真诚的分享
29论观念
30游古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