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心要在焉
心要在焉

心要在焉,是儒家强调的“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的诚意正心;是儒家强调的“初学者心态”的必经之道;是道家强调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无我境界。甘于寂寞,心要在焉,则可无所不能。

假若一个人能够守住内心的执着并为之矢志不渝,纵使当他潦倒贫困,尽遭冷眼,在遍地荆棘上踽踽前行也不肯放弃,终有一日因而铸得大器,书写传奇。面对满目生涩难懂的印度巨作《罗摩衍那》这座巨峰时,当众多攀峰者畏惧它的高度时,文学大师季羡林选择将自己的内心付之于文学的这一隅,不在乎名利光环的荣耀,甘于寂寞,一译十年,终成正果。季老十年的专注让我们得见一位大师对于文学的一心向学,坚持不懈。同样,有一心向医的李时珍跋山涉水,编写巨作《本草纲目》;有一心痴于怪文的蒲松龄,著写奇书《聊斋志异》;更有一心忠国的文天祥,以其浩然正气名留青史。他们对热爱事物如此执着,诠释着“心在焉,即成事”。

人们不懈于自己的“心在焉”,故能发挥巨大作用,可假若在这条道路上停止不前,结果将适得其反。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人的一生岂非如同织布机上的彩绸,不论颜色何等光鲜亮丽,假若从中一刀两断,必然前功尽弃。历史上有位唐玄宗,起初他专心于执政,政绩显赫,维持着大唐的开元盛世。看在遇见了倾城之容的杨贵妃后,终日沉迷于“温泉水滑洗凝脂”,到最后却迎来了马嵬兵变,让大唐风光尽失本色。由此可见,人们的心若不在焉,后果不堪设想。

当下,人们逐渐失去了“致于行,乐于行,专于行”的生活态度,取而代之的却是“干一行,怨一行,毁一行”的消极态度。人们在企图踏上一条一心多用的多元化道路,让自己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试想,人们漫不经心,心猿意马,魂不守舍的在每一条道路上不舍得用尽全部的精力,所面临的,岂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半途而废?心不在焉,让人们乱其步伐,茫其方向,便是如同无头苍蝇般乱窜。正因为人们不懂得“心不正焉,虽学无成”,所以人们无法潜心关注于自己的事业,更无法体会领悟于执着之美,痴味之美的境界,怎能再让自己时代出现国学大师?究其原因,便是人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中,不愿以“追求学术顶峰”而全心为之,不屑以毕生热情投入自己的事业,不屑以全情专注于一隅天地而不计利益,后果,不甘于寂寞,让我们沉陷于物质泥潭中慢慢失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作为文学家,心无旁骛是他们应当心在焉的从文境界,作为官员,在其位,敬其业,爱其民是他们应当为官境界,作为民众,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岗位是我们应当的职责。

他孜孜以求,皓首穷经,甘于寂寞。但他已心在焉,大放异彩。

热门推荐
120年后的家乡
2倾听花开的声音
3抢电视风波
4秋天的树叶
5梅花
6背影
7我的老爸
8小学优秀作文
9从终点出发
10公交车上的感动
11冬日里的惬意时光
12八年级幸福作文
13礼物
14伟大的爱
15我的发现
16童年趣事
17有趣的老师
18回眸成长
19叮咚
20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1铭记心中那份爱
22文具开会
23的作文
24莫桑与骆驼
25金山寺流记
26未来的汽车
27只要有勇气,就能创造精彩
28偷瓜记
29未来的被子
30形形色色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