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婺源科考之旅
婺源科考之旅

【篇一:婺源科考之旅】

这个暑假,妈妈帮我报名了婺源林奈实验室5天4夜的科考之旅。我很期待这次旅行。8月3日,我独自启程,随着其他小朋友来到江西婺源。那里群山环绕,风景如画,长满了各种葱葱郁郁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与生物。

到婺源的第一天,我们就来攀登婺源的溶洞。刚一进溶洞,一堆密密麻麻的蝙蝠印入了我的眼帘,吓了我一跳。

老师走在前面探路,我们一个个紧接其后。这时我闻到一股恶臭,低头一看,原来是蝙蝠的排泄物,害得小伙伴们一个个手捂鼻子,绕道而行。这时我脚下突然一滑,差一点儿就要摔个狗啃泥,还好后面的老师一把把我拉住。我们翻过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渡过一条条湍急的河流。沿途老师详细介绍了溶洞的形成过程,原来溶洞是由很早以前经过雨水冲刷而成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比如蝙蝠、臭蛙、鱼等等。我们走了很久,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最后终于看见一丝阳光,来到了出口。

回到林奈实验室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个小小的实验,就是提取橙子里的精油。

首先,我们先把橙子皮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把它放进一个装着水的瓶子,用酒精灯在下面烧。当水温达到100度时,橙子的油囊就破开了,里面的精油流了出来。接下来就得要加水,用一根管子把水吸进去,再用另一根管子把水吸出来,这样水就循环流动,精油就会流出来。在我们的“辛苦而又严谨的劳动下”,精油很快就被提取出来了,当我把一瓶散着浓郁香气的精油带回酒店时,心里高兴极了。

晚上,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黑藻里的微生物。观察前,要先把显微镜的灯光调到适合眼睛的亮度,然后把黑藻夹在玻璃片里,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接下把显微镜倍数调到160倍。这样,通过调整显微镜右边的转盘,你就可以看到了海藻里有无数的微生物在无规律的运动着。我可是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哦!

第4天,我们用从百丈冲采回来的做植物标本。先把植物烘干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植物变得很脆,没有一点水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在植物反面涂上白乳胶,再贴在一张A4的白纸上,然后写上植物的名字,拉丁文学名,再写上采集的地点、采集的时间和采集的人物。就这样,一副“原创”的植物标本就新鲜出炉了,最后我们把它放到了镜框里。老师逐一看了小伙伴的作品,她说我的组合是最漂亮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一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做水果传,先品尝一些水果,再估计一下它们当中谁最甜。等大家都说完后,老师拿出一个测糖器,一个一个的测,结果,事实证明,龙眼的糖度最高是18啊,苹果橙子的糖度低才7。回去我要和爷爷说,因为爷爷有糖尿病,不能吃甜的。

不知不觉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这些天,我们一起爬山一起过河,一起用实验论证心中的设想,美好的5天行程就这么结束了,心里很不舍,下一期到时我还想来!婺源我们不见不散。

【篇二:婺源美景】

这个寒假,如往年一样,我们又要去黄山看外公了。只不过,令人更兴奋而又激动的是:这次我们的“行程单”末尾多了一个地名——江西婺源。

在黄山驶往江西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婺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那里好不好玩呢?我听说好多明朝的达官显贵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哩!就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中我就缓缓地进入了梦乡。

醒来时,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了。我使劲揉了揉朦胧的睡眼,环顾了一下四周的环境,这里的房屋建筑可真漂亮呀,让人有种回归古代的感觉。但在这古老的房屋中间又夹杂着一些新盖的房屋,不仅看着不别扭,而且还有一种凌乱的美感呢!我们在妈妈的亲戚家吃了饭,之后妈妈便带着我们去了当地的一处旅游景点。

这个旅游景点气度不凡。中间有一条河,河上游有一座座石桥,河面上有一只只竹排,河的两边是一幢幢徽派风格的房屋,房屋以黑白为主体,简单明了。我们走着走着路就到了尽头,那里有着一条小巷。妈妈指着铺路的青石板开玩笑说:“单这铺路的青石板就值很多钱了呢!”进巷子里了,“导游”告诉我们,这巷子七弯八拐的,不是熟悉的人是一定会迷路的,所以一定要跟紧了她。我们的第一站是一幢“尚书府”,这可是明朝的呢!我们进去参观一下,只见迎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然后有几根擎天柱子支撑着屋子,柱子的旁边有着一间间的房。我走到房门口,很遗憾,房门被锁住了,但我很快就被房门上的雕梁画栋吸引住了,因为它是那样的无与伦比。那上面雕刻的动物,仿佛马上就会从木门上跳下来,耀武扬威一番!真的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很快我就知道这并不算什么了,因为我们又来到了下一站,据说这是明朝时代的一位丞相的府邸呢!只见房屋的最上头刻着四个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大字——“天官上卿”!我顿时咋舌,这里的建筑让我不禁赞叹起古人的智慧!这时,“导游”又向我们介绍,说在明朝时代,能在房屋上面刻“天”字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单从一个“天”字就可以知道这府邸的主人身份曾经多么显赫了,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参观完这个府邸,我们才易景他处。

这次江西婺源之行,增长了我的见识,我似乎明白了古代圣贤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江西婺源,我爱你!

【篇三:美丽的婺源】

二月的婺源已进入了春天的暖风中,还是青瓦白房,一座座房子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小河绿得像宝石,长得像带子,静得没有一丝波纹,石桥在晨光中透露出岁月抹不去的韵味。

街上传来叫卖声,大伙儿不约而同地凑上去。乡村的汽糕是这里的特产,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大饱口福。包子皮薄馅多,咬一口,汁水不停地往外冒。

中午,太阳从空中照下来,石桥总会和太阳“打招呼”。农民们走在石桥上,回家吃饭了;小孩子们总想从桥上跳下去,去感受一下河水的清凉;游客们川流不息,来来往往。石桥像老人,永远在那,默默奉献。

晚上,河里的小鱼睡了,水草也累了,花儿也进入了梦中。月亮姐姐在天上看着小河,照着镜子,梳着美妆。五彩的灯亮了,河里更是五彩缤纷。微风拂来,月亮在波纹中颤抖着。

婺源真美。

【篇四:我爱婺源文化广场】

婺源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而在婺源的正中心是个广场,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广场——文化广场。

早晨,浓雾包裹着文化广场,淡淡的,像给人们洗个牛奶澡。老爷爷老奶奶早早地起床,有的练剑、练太极拳,还有的在晨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感受文化文场的美,体味它的乐趣。

中午,火红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像金子一样,人们都在忙碌中,文化广场静静的。它在释放自己的能量,用一个最好的心态迎接人们晚上的盛宴。

到了晚上,热闹的景象终于来了:霓虹灯吐出彩色的光芒,绿的像火,粉的像霞,红的似火……这些彩色的光芒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音乐喷泉了,音乐有的悲愤,和岳飞写的《满江红·写怀》中那种悲愤一模一样;有的高亢,让人手舞足蹈;有的低沉,让人泪如雨下……

不但音乐是天籁之音,水花也很漂亮:水花有的喷出数十米高,把龙柱包裹着;水花有的喷成一个扇形,还有的水花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水球,水球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轮明月照亮了人们的心。

婺源文化广场,我爱您!

【篇五:关于婺源的作文】

到了赏花季节,全国各地都会来到婺源,欣赏红黄青蓝紫。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早晨傍晚,都有盛开的花。

栀子花白白的,纯洁而美丽,非常诱人,像穿着一条公主裙,绽放在青山绿水中。桃花粉的,香气迷人,像化着淡妆的女子,在春风中款款而来。蜜蜂来了,蝴蝶来了,热闹极了。

兰花最显眼,一簇簇叶子中间,俏立着一朵朵花,花形美丽,花香袭人,即使隔了几十米,依然会被它的花香吸引。人们都喜欢把它养在家里,让它点缀着家的温馨。

梅花既有粉的,也有白的。每到冬天,天寒地冻,人们都穿上一件件厚厚的棉袄,躲在家里不肯出来。这时,梅花们来了,不畏困难,勇敢向前,执着地盛开,装点这个世界。

婺源的花多,花美,花盛,有机会,来这里看一看,赏一赏。

【篇六:婺源之美】

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去年,我们全家专程到婺源游览,我真正领略到了她的美。

我参观过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也曾置身犹如仙境的蓬莱胜景,却从没见过婺源这样美丽的乡村风光。骛源的乡村真美啊,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却到处散落着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弥漫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婺源的乡村真静啊,哪怕是在阳春三月油菜花开得正闹时,哪怕是游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间,也都未曾打破婺源乡村的恬静;婺源的乡村真艳啊,色彩斑澜,红的荷包红鲤鱼,绿的婺源茶叶,黑的龙尾砚,白的江湾雪梨,无一不蜚声海内外。当然,最负盛名的当属那“一抹黄”了,婺源是我国四大花海之一,那漫山遍野的金黄色的油菜花,令人陶醉!

我品过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尝过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却对婺源的小吃念念不忘,特别是子糕。子糕的原料很纯正,选用的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的优质糯米,还有土鸡蛋和土猪肉,善良的婺源人是不掺假的;子糕的外形很美观,蒸好的子糕颜色微黄,晶莹剔透,将它切成小方粒状并与青菜叶盛于碗中,颇有一番“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境;子糕的味道很鲜美,用筷子夹上一粒,放在口中慢慢咀嚼,满口溢香,使人吃后仍在回味。至今,子糕在我印象中挥之不去。

这么美丽的地方有这么美味的小吃,不愧是“中国最美乡村”!

热门推荐
1种花生
2花儿努力开
3村居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我的自画像400字女生
5我领悟了
6人生
7假如动物会说话
8蚂蚁历险记
9别说不
10发现写字中的乐趣
11美丽的亮月湖
12谢谢你,老师
13生活中的发现
14书也是一种养料
15怀旧
16知识就是力量
17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18作文下册
19痛苦也美丽
20三只小老鼠
21傲视挫折笑迎失败
22孝顺的我
23关于风的作文
24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25关于廉洁修身教育的思考
26那无法忘怀的一幕
27春色
28秋天
29在感恩中邂逅成长
30让生命开始绽放精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