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篇一:《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读后感】

1976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两年后,在“两个凡是”的迷茫徘徊中,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他在会议闭幕式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后,他继续领导平反大量冤假错案,让许多遭受错误批判的老干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奉献才干,恢复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在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后,中国农村的改革被提上日程。于是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开启了百年沉寂后中国经济腾飞的历史进程。他在认真擦去画纸上“文革”留下的印记,一笔笔描绘共产党人心中最初的那个美好国家的样子。“总设计师”用他的双手和智慧勾画下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国内学潮运动以及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接踵而至。改革开放也因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而几近停滞。多事之秋后的日子里,中国面临着资本主义西方的敌视孤立,许多人民也对社会主义,对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增添了疑问和焦虑。于是1992年,已经从领导位置退休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的“南巡谈话”及时控制了行将失控的场面,将方向再度摆正,挽救了可能搁浅的改革。这番讲话干脆利落,直面矛盾,开门见山地指出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争论姓“资”还是姓“社”,过分纠结于性质和手段没有实际意义,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不能盲目前进和追求速度,要稳扎稳打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自身实力,坚定信念,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不动摇。这番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大大开拓了改革的新视野,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的信心,不再拘泥于莫名的形式主义,从没有意义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止息了以往关于市场经济能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无意义争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小平对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客观陈述发展的紧迫感,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他的考虑相对完整,既不会一味的鼓吹,也不会一味的贬低,完全是客观冷静的分析不足和局势发展才有此言论。尽管如此,字里行间仍然强调科学有效的发展经济,而不是一味的大跃进,坚决抵制不切实际的追求高速发展。

1992年的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对中国90年代的社会、经济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仍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正如他设想的那样几年之间就翻一番上一个新台阶,巨大的经济成就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里经济增长方式仍旧未实现质的转变,经济发展的代价仍有很大一部分依靠牺牲是资源环境换来的。瞩目的成绩背后,发展中的问题也引起每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视,不断地修正错误,通过持续的改革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暴露出的问题。

从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指导思想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共产党人不断地在丰富其内容。今日中国仍然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和从前的徘徊迷茫不同,我们自信并方向明确的地走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饮水思源,不忘前人,我的内心由衷的敬佩他的智慧,尽管今时今日的国家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是他的这些理论仍旧突破了伟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至今并仍在指导着我们奋勇前进。

【篇二:《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战线拉得真的得很长,由于我的感情经受不住这样的跌宕,越到后面,越觉得心情压抑而痛苦。似乎我就是维特的朋友威廉,这就是给我的信,而我就这样眼看着一个朋友的生命消逝,而无能为力。

很多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觉得维特是个疯子,无论是对生活、对爱情,还是对死亡。然而我,爱维特,崇拜他的人格和情操,还有他诗一样的气质。越是爱他,越是痛心!就是这样,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维特也不会死。人们往往因为执着而苦恼,最令人苦恼的是得不到又放不下的爱情。

维特是那么的充满艺术气质,他热爱大自然,只有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才会觉得他的`灵魂充满奇妙的欢乐,感到温馨和幸福。他也爱书籍,可是远比不上他对自然的爱。他觉得惟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惟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他爱孩子,在孩子身上他能感受到天真无邪,似乎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只有在自然中,在与孩子一起时,他才是快乐的,我感受得到他的快乐,并渴望他永远快乐下去。

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快乐,因为总有他厌恶的人。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不管是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同情,他有这样渴望平等的心和对平民的尊重也是值得敬重的。他对现实认得很清,他知道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也还不可能平等,但仍然认为那些以为必须远离所谓群氓以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同那些因为怕吃败仗,所以见了敌人就躲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在那样的时代,也反映了青年的追求。

【篇三:《森林报夏》读后感】

当今,我们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了,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这个有趣的环境,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这部《森林报》是由著名作家维比安基写的。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春》、《夏》、《秋》、《冬》,组成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因为夏讲了很多很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动物有:凶猛的老鹰、胆小的松鸡、形态可拘的大灰熊和忠实为人们服务的小狗……我最喜欢的就是《夏》里面的打猎第二章了,打猎讲述了一个猎人带着他的两条卷尾巴猎狗和另一个猎人比赛打猎,这一个猎人有许多机会却没有把握住,而另一个猎人开了五枪,这一个猎人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另一个猎人最少已经有五千克野味了,这时这个猎人的好运才来。他捕获了两只野鸭和一只松鸡,但是坏事有降临在他身上了他的一只狗丢了。这时他的一只狗叼着一只松鸡回来了这只狗给主人挣足了面子。

《森林报夏》是一本非常好的看的书,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吧:

夏统治的'森林,满眼都是壮实的大青大绿的树。池塘周围野鸟啁啾。夏是喜怒无常的、方才天上还挂着洁白如雪的白云,和白晃晃的太阳,树林里山禽在啄果,苔原上草木连天,转眼间闪电打在枯树上,活生生的火苗便舔上了灌木和草地……

我看完《森林报夏》之后,心中激动万分。因为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篇人救动物,动物救人的故事。还有被吓死的狗熊、驼鹿对战,赢者为王。还有受了骗的琴鸡、好奇的大雁……

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什么动物不让打,就不能打,更不能不遵守法规。也不能乱砍树木,树是鸟儿们温馨、可爱、舒服的家,我们不可以随随便便就砍伐树,我们要像爱护我们家里的人一样去爱护、呵护它们!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从现在起,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动物,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位文明小卫士吧”。

【篇四:《森林报夏》读后感】

在《森林报》的夏季篇里6月、7月、8月分别被称为鸟儿做窠月、雏鸟出世月和结队飞行月。

先说说动物们吧。鸟儿们开始孵蛋了、树林中的居民们都给自己造了各种各样的房子:雕的窠最大、戴菊鸟的窠最小、长尾巴山雀的房子住着最舒服、森林里还有许多大公寓、猞猁是个“夜行大盗”、“六只脚的鼹鼠”其实是一种叫蝼蛄的`昆虫、鱼儿新孵化出的孩子数不胜数、小熊洗澡时很有意思、一只山羊吃光了一片树林。再来说说植物吧。矢车菊会“变魔术”、俄罗斯正在进行大面积绿化、黑麦长得已经有一人高、夏末又有铃兰开放、早熟的马铃薯使土地“变黄”、栎树、杨树、梣树、桦树、榆树等十六种乔木和十四种灌木最适合绿化。最后,再来说说狩猎和“林木之战”吧。麻油饼是钓鱼最好的饵料,这样可以钓到鲫鱼、鲤鱼、鲈鱼、棘鱼和海马、打猎时最好带上猎狗,还可以打猛禽。“林木之战”中,白杨和白桦打败了云杉,取得了第二年作战的胜利、第三年,云杉在白杨和白桦的压迫下坚持战斗,取得胜利、第四年,云杉和白杨、白桦打起了持久战。

《森林报》的夏季篇让我懂得了很多平时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开阔了视野、懂得了更多,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1因为有我
2一路上有你陪伴
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4痕迹
5一件暖心的事
6学骑自行车
7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8三生有幸遇上你
9星空遐想
10乡村风光
11我爱古琴
12游莫愁湖公园
13活着读后感
14春天的脚步
15妈妈,我爱你
16清迈之行游记——参观夜间
17与梦同行只为那一瞬辉煌
18我心中的麦田
19爱在细微处
20书简,重拾那份精华
21月球探险
22花园
23向祖国献礼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26在碰撞中发展
27我咋这么帅呢
28最后一次广播操比赛
29游杭州野生动物园
30学画画的过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