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小议追星
小议追星

【篇一:小议追星】

追星,是许多中小学生所干的举动,我个人是不追星的,因为我知道,追星只会让我盲目。

而下面就是例子最近发生的两件新闻令人们忍俊不禁,一是港星刘德华在内地拍摄电影时,一位中学生为了一睹其尊容,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梦想,竟然在他下榻的宾馆内的床底下,忍着饥饿“潜伏”了17小时,吓得这位“影帝”、“天王”尊容失色,差点夺门而逃;二是几位女中学生为了争得影星胡兵的亲笔签名,不惜以酒相拼,岂知不胜酒力,结果几位酩酊大醉。这几位学生因为追星痴狂到如此地步,还有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一心追星,就难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鱼了。让坏人混水摸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上海某校一学生,出面组织了一个“黎明歌迷会”,入会者,每人交会费20元,于是会员们蜂拥而至,踊跃加入。后来黎明到上海举办演唱会,歌迷会长说要组织歌迷与黎明见面,这更吸引了众多追星族、发烧友们,他们仍出了钱,满怀激情地眼巴巴地等着一睹黎明的风采。谁知一等再等,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不但黎明没会着,连会长也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所谓会长,原来是个骗子,他骗了歌迷的钱,带款逃跑。歌迷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这样的学生因追星而被骗,大家一起看一下,这是否是他们自娱盲目的过错呢?想我曾经见过一个朋友他的房间里全是明星海报,无疑不可救药了。

追星,也不是都是错的。加布里埃尔和其他研究者一起进行了试验。她招募了348名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其中1/5的人承认自己迷恋名人到难以自拔的地步。加布里埃尔让所有学生都填写一份有关个人自信心的问卷,问卷上有11个问题。拿到问卷后,她和其他研究者根据问卷上显示的志愿者的信心底线对其进行评分。然后,她要求每名志愿者花5分钟撰写一篇有关自己最崇拜的名人的文章,目的在于开启他们心中的追星情结。最后,研究人员将同样的问卷再次发给他们,令其重新填写,以重新评估其自信心。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原先在自信心量表上得分很低的志愿者在写了一篇有关自己所崇拜明星的文章后,再次做同一份问卷时得分大大提高,几乎接近了一开始就得分很高的志愿者的水平,用追星来提高自信心。

个人认为,凡事都有度,不过分追星,才是理智的做法。

【篇二:小议粉丝】

当今时代,粉丝无处不在。一有明星或偶像出现,最先赶到的恐怕不是媒体记者,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涌动的“粉丝潮”。

关于粉丝,你又了解多少?相传古时有一俊美的男子,就有许多“粉丝”。每次出门都有许多人给他送水果,就算是一辈子只吃送来的水果,也不愁饿死。由此可见粉丝的“战斗力”有多大。

简单来说,没有粉丝的追捧,就没有万众瞩目的明星。但有时,粉丝也是童星长大后没有小时那么红的原因之一。像以前《乌龙院》里那个武功高强的释小龙,当年也是粉丝无数,大叹:“好可爱!”可到了如今,名气却不比从前了。为什么呢?因为粉丝们对他的印象还是小时候的他,可他长大后就没了小时候的味儿,这让粉丝们兴致大降,他也只能淡出演艺圈。

但当童星的,未来不一定就十分渺茫,关晓彤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她小时并不出众,现在反而是“红得发紫”。所以,以前名气不大的童星长大后转型比较容易,易于让大众接受他们的变化。不然,也只能像秀兰·邓波儿那般另谋职位了。

每当店铺中出现偶像的同人笔记本、水笔、涂改带和明信片时,总会被粉丝一抢而空。然而这疯狂的热情,却给偶像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就说那偶像组合“TFboys”吧,他们平时连门都出不得。之所以如此“进退两难”,是因为一出门就有一群粉丝蜂拥而至,对他们“又亲又咬”,让人寸步难行。正常人买个菜只要十分钟,他们就算出去半个小时怕也叨不回一片菜叶子来。

所以,维持粉丝的秩序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青春偶像剧一般都在学校内拍摄,周围拉着警戒线,线内是几个人物在对话,线外却是人山人海,从高空看去,如同“地中海”。若是粉丝真的爱明星,就应有对明星的保护意识,那样就不需要那条令人无奈的警戒线。

粉丝的口味也是决定偶像方向的一大因素。明明可以走酷雅路线,但粉丝却偏偏喜好小清新,那也只能把风格改成萌系小鲜肉了。偶像剧之所以称为偶像剧,就是因为有偶像在其中。即使演技不咋地,粉丝们也要一睹偶像的风采,收视率才会这么高。而偶像呢?自然是水涨船高,一下子爆红网络,成为搜索关键词,其他电视剧若要保证收视率,就必须与这偶像搭上关系。就如TFboys演过《超少年密码》后,就有大量的人关注,也是红得不要不要的。《天空之城》的导演倒是机灵,第一时间找上了他们,在片尾插了他们的名歌《大梦想家》,虽然字幕遮花了脸,也不碍着他们的影响力,《天空之城》也就成了与热播剧玄幻著作改编剧《幻城》相当的一大网络剧了。

粉丝难道就如此害人吗?实则不然,粉丝对明星来说实是利大于弊,不但能够提高明星的地位,也常有粉丝给明星帮助。只是,人们仍需正确看待粉丝群体,粉丝也需要更为理性,为自己的偶像考虑,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篇三:小议碎片化阅读】

眼前的真实变为数据代码,手中的笔杆变为智能设备。如今科技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也逐渐加速。人们无暇腾出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阅读逐渐变为如今最流行的阅读方式。

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既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在这样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都运用手机,电子书来阅读,便于携带,也便于随时随地在简短的时间里看一两页内容。许多人选择短小精简的文章来阅读,缩短了阅读时间,也同时阅读更多种类的文章,得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拓宽知识面。

碎片化阅读有更多的选择更加便捷。在地铁上,公车中,人们都选择运用手机来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同于传统书籍,要去图书馆借阅。而手机直接搜索便可得到想要的书籍,即便捷也可以收藏多样的书籍选择。

万物皆有利弊。碎片化阅读既然有它受欢迎的有利条件,自然也有它的不利方面。

就像郑板桥所写:“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碎片化阅读没有时间去深入了解书中的精华。孔子读书韦编三绝翻阅几百遍才能更加深入了解书中的主旨意义。而碎片化阅读只能是我们了解片面,错失书中藏有的真正的宝藏。

碎片化阅读使人变得急躁。碎片化阅读追求快与短,这样会使人们不会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书中文字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不仅仅会使在读书中追求速度没有质量,也会在工作学习中变得焦躁,最终酿成大祸而失利。

碎片化阅读容易遗忘。我时常也去碎片化阅读,偶尔在简短的课余时间内看一两页外国文学。然而,在时间的推移中,碎片化阅读更加容易将看过的内容忘却,再一次要去翻阅这本书时,我早已忘记了之前的内容情节,反而要重新去回顾重温,阅读变得没有效率,没有用处,没有理解。

所以我们在这样被数据冲刷的信息时代,更要学会如何去利用碎片化阅读,剖析碎片化阅读,而不是盲目去跟风去阅读。这样,碎片化阅读才真正有益于生活,让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创造真正有益的碎片化生活。

【篇四:小议宽容】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摔倒,损坏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毫无疑问,这是一则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新闻,一则足以温暖人心的新闻,里面蕴含着钻石般的品德---宽容。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即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推己及人,达到“己所不,勿施于人”。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要做到“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总言而之,一却都从他人的感受出发,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背后的原因。只要理解了,才会去宽容。如果不理解,那就会误解,甚至是曲解他人的意思,那也是造成人与人冲突的根本原因。如新闻里的主办方能宽容男孩损坏名画的行为,就是出于理解,理解男孩才12岁,理解男孩是无意的,理解呵护童心的宝贵,所以主办方选择了宽容。

宽容的核心是气度。宽容到了一定高度,会升华成一种无声的思想力量,达到感化他人的目的。“六尺巷”的故事之所以成为千古美谈,恐怕还是因为张英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寥寥数语,寓意深长,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蕴含一种看透世事的旷达和智慧。这种宽容也感化了对方,因为张英的后退三尺,也就有了吴家的后退三尺,也就有了“六尺巷”。而“负荆请罪”更是说明了宽容是感化他人的最好武器。面对廉颇的挑衅,刚刚“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选择退让,选择沉默,等廉颇理解了蔺相如后,也选择了“负荆请罪”。于是,将相和,国家安定繁荣。张英和蔺相如都用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宽容他人,而他人也被他们的宽容感化。新闻里的小男孩是幸运的,他得到了一帮有气度、有修养的人对他的宽容。相信感激之余,这种宽容会影响他一生,“宽容”会成为他的生活信念,而他也会将这种宽容传承下去。

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这是因为人的心灵里有钻石般的品德---宽容。

【篇五:小议“读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早晨一起床便听见邻居家的小弟弟在读书,犹德罗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但有人说:“读书!有什么好读的,读过一遍就忘记啦,浪费这么多口水做什么。”我非常疑惑,读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顿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个小人,小人a说:“读书好读书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让我们的语感更加准确,以防考试上有什么需要语感的地方。”小人b说:“读书不好读书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练什么语感啊,倒不如抽出时间多做一些习题,这个才是通往成功大门的唯一的通行方法。”“读书好。”“读书不好。”就这样,人们在我的脑海里开始争论。

小人b说:“古人曾说读书无用,重在其题,多矣,方见其义理。看看对门的那个小弟弟就是因为喜欢读书,三更半夜不睡觉起来读书,害我不能好好睡觉,影响睡眠,你说在考试时,你能读出声来吗?况且古人圣人名人,都说读书不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读书有用吗……”

“你胡说八道,读书利大于弊,”小人b激动的说:“你根本不懂,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见识,有一次主人在考试的时候有一道选择题不懂,要不是我常常刺激主人让他多读书主人他根本不会做,最后还是我帮助主人挽回了,那不该丢失的分,这足以证明读书有多好,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你不读只看做再多的习题那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其实本人觉得读书利是大于弊的:1、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2、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3、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有修养;4、读书可以使我们找到好的工作;5、读书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读书利是大于弊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的爱好的。”每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视为自己的乐趣。

热门推荐
1我的一家
2我的妹妹
3一件难忘的事
4浮躁
5寒假趣事
6祖国我爱你
7一碗药,定一生的情
8丢三落四的小明
9你左手的温暖
10包饺子
11红包“大战”
12毛绒小熊
13一张难忘的照片
14圣诞老人
15八年级作文
16倾听爱的声音
17我的妈妈
18教室里的蜜蜂
19人和动物的感情
20秋天的校园
21你的追求没有理由
22雨中的小女孩
23童年趣事
24我最敬佩的人
25幸福的一家人
26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27以考试的作文
28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29交通·生命
30大自然的声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