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动物作文>可爱的小鲤鱼
可爱的小鲤鱼

【篇一:可爱的小鲤鱼】

我家屋顶小水池里养着两条小鲤鱼。

那是爷爷从河里钓来的,一条金色,一条红色。我分别叫它们小金和小红。小金比小红大,所以小金是姐姐,小红是妹妹。

它们都有一双黑黑的眼睛就像一对黑宝石,扇形的尾巴在水中摆动,像极了红红的丝绸漂在水中。

有天早上,我突然发现两个小家伙在水里无精打采的。我觉得它们一定是饿坏了。我想起爷爷说过鱼儿是吃面条的,三步并作两步回家拿面条。我把面条折成小段丢进水里,小金和小红尾巴用力一扇就像两条红色闪电划过水面,嘴巴一张一合就把面条吸进了嘴里。

有时为了争抢食物它们撞在了一起,每次都是小金抢赢了。小红只好气冲冲地游走了。

我发现它们睡觉的时候,眼睛是睁着的。我问爸爸:“鱼儿睡觉为什么要睁着眼睛?”爸爸说:“它们没有眼皮。”“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两条小鲤鱼很可爱,我喜欢它们。我天天给它们喂食,希望它们快快乐乐长大,长成大金和大红。

【篇二:鲤鱼历险记】

名著就像一个知识宝库,闪烁无穷无尽的智慧光芒。语言优美的句子让人难忘,搞笑幽默的话语令人大笑,惊险刺激的故事让人振奋。我喜欢读书,最喜欢叶圣陶《稻草人》这本书,尤其书中的《鲤鱼的遇险》,令我记忆很深。

文章讲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里,生活着一群快活、单纯的鲤鱼。最开始,他们经常在水中嬉戏,和善良的朋友天鹅、鸳鸯们,一起看风景聊旅行跳舞蹈,过着幸福、安逸、快乐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一个陌生的渔夫摇着一艘小船,带着十几头黑色的鸬鹚闯进来了。鲤鱼们以为客人来了,热情地打招呼,诚恳地邀请它们一起谈心做朋友。可是,鸬鹚“扑通扑通”下水,一口衔住,把鲤鱼扔进了船上的木桶里。被捉的鲤鱼们在桶里动弹不得,半边身子是干涸的,痛苦地挣扎着,它们诅咒世界、诅咒木桶,可是丝毫没有用。最后,鲤鱼们突然发现身体能活动了,变得潮润了,原来靠自己的泪水挽救了自己。他们起劲地游起来,奋力地一跳,终于跳出了可恶的木桶,回到了熟悉的河面。

这篇文章构思独特新颖,描写活灵活现,阅读起来真让人如临其境,一幅幅画面在眼前闪现,就像看动画片一样,险情不断,扣人心弦。随着小鲤鱼的遭遇,我的心一下又一下发紧,怕小鲤鱼发生意外,盼它们遇救安全回家。故事的大结局是,小鲤鱼们依靠自己的泪水、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勇气,战胜了木桶,战胜了危险,安全回到自己的家。我感到,小鲤鱼真棒!

我们要向小鲤鱼学习,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奋力一跃,脱离危险,战胜困难。老师也常说,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有的时候,我们面对困难,心里感到畏惧,觉得自己不够强大,这时,让我们像小鲤鱼一样,相信自己,挑战自己,奋力地一跳,迈开第一步,就会获得胜利!

【篇三:鲤鱼坝】

妈妈的家乡在鲤鱼坝,虽然不如光雾山和九寨沟那样名声远扬,但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远处,一片绿色,那是一座座山绵延起伏,有竹子、松柏、核桃树……山中若隐若现地露出瓦房的一角,神秘的气息,仔细聆听,似乎还传来一声声牛和铜铃声。

往近处看,是一片石滩。石滩里隐藏一些漂亮的,奇异的石头,小时候,我常和姐姐和妹妹一起找漂亮的石头,拿一些石头放在口袋里带回了家,因此,我们经常被妈妈批评。

再往近处看,一条美丽的河,河水就像溪水一样清澈,“哗哗”地唱着歌向前奔去,像一个天真乐观的孩子。夏天,我经常和爸爸一起来到这里,我光着脚丫,踩在较浅的水里,好舒服,流水从我的脚旁流走,我用手拍着水面,水花四溅,“啪啪”的声音伴着银铃般的笑声。现在,水面在阳关的照耀下变得波光粼粼,风儿姐姐走过,水面上泛起一层层涟漪,好像脸蛋上泛起一丝丝笑容。

河的上面有一座桥,桥很简约,它没有栅栏,只有代替栅栏的石柱。人们从桥上走过集市去串门,可见,这座默默无闻的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方便。

这就是鲤鱼坝,一个不出名但景色秀丽的地方。

【篇四:美丽的鲤鱼溪】

星期四,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到位于宁德周宁县浦源镇的鲤鱼溪景区游玩。

鲤鱼溪,顾名思义,这条溪里面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鲤鱼。这里的村民从800多年前就开始放养鲤鱼,把鲤鱼敬为图腾,有着极其严格的“爱鱼护鱼,禁捕禁食鲤鱼”的乡规民约,形成了“人鱼同乐”的奇观。

我们走在溪边,可以看到,溪水很清澈,鲤鱼很多,而且都不怕人,会跟着我们游。其中,有一只鱼特别大,而且因为它好像长着长长的“胡子”,并且它行动特别缓慢、迟钝,所以我们形象地称它为“鱼爷爷”。这只“鱼爷爷”食量特别大,它的嘴也特别大,我们扔一块其他鱼都吃不下去的面包喂它,它竟然一口就吞下去了!真不愧是“鱼爷爷”啊。

最奇特的,要数世界独一无二的“鱼冢”了。鱼冢是村民为鲤鱼建造的墓,鲤鱼溪中的少数鲤鱼死后,村民们就会把死掉的鲤鱼捞上岸来,往鲤鱼的身体里塞上一些防腐的东西,然后将鱼冢的机关打开,将死去的鲤鱼放到鱼冢里面去。在放进去的同时,人们还会念一些经文来祈求平安。八百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把鲤鱼奉为神明,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鱼神的尊敬,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互相尊敬的习俗。

习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啊,如果我们能与大自然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不去破坏大自然,不违反自然规律,那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

【篇五:鲤鱼壁画】

经过漫长的路程的我终于回到了故乡,心怀欣喜地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侧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绿茫茫的油菜田;一侧是鳞次栉比的房屋,整齐有序的样子,让我原来舒畅的心情更加舒畅,但我此趟旅程的目的地还没有到达,于是把原来轻松的步伐加快了。

走到一处巷口,向巷的深处径直走去,走路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响得愈加清楚,使原本幽静的小巷变得更加幽静。我的目光盯着那个地方,一步一步的向它靠近。小巷的深处,我的目的地,到了。一扇棕红色的木门散发着它独有的气息,似乎在向我说着它悠久的历史。但我注意的,是在门上方的壁画——鲤鱼壁画。

画的远处是一座座青山,我能感受得到那里如世外桃源般的美;一条江河顺流而下,拥有不可阻挡的气势,而近在眼前的,也是画的主体——两条大鲤鱼,一条金碧辉煌,晶莹的鳞片上闪耀着金黄色的光,一双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另一条虽然是黑色的,却更显得栩栩如生,它弯曲着强劲有力的鱼鳍,似乎想要一跃而起。它们在莲叶下快活地游着,尾巴拍打着清澈的河水,发出令人心生欣喜的水声。

这幅壁画是多年前我偶然注意到的,它虽然没有敦煌石窟壁画中佛教画的形式多样,也没有经变画的能表现深奥含义的力量,更没有故事画的内容丰富,但当我第一次看见它,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它虽简单,却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欣喜。

这大概是因为它的由来吧。听妈妈说,这是外祖父专门请画工在墙壁上画的,它原本只是新年时的一个象征,表达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但因后来发生的一件大事,它成为了我们家里的平安的象征。那是不祥的一天,村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龙卷风,大风过后,村里几乎成了废墟,唯独我家没有倒下,尤其是门外的鲤鱼壁画,经历龙卷风后仍完好无损,外祖父看见了,便把它当做我们家的镇家宝了。

现在再看看这幅壁画,多年的风雨摧残依然不能抹去它的本色,颜色虽然淡了些,但那正是属于它的历史,它象征的不仅是年年有余,也不仅是平安,更象征了人们坚不可摧的意志,顽强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华民族里,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侵略者逼迫我们签尽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试图将我们的国家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可是,即使这样,中华民族还是用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毅力,换回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一个全新的、不倒的大国形象树立起来。鲤鱼壁画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样的。

看到这里,原本心情愉快的我更加愉快,因为鲤鱼壁画的精神深存我心中。

【篇六:鲤鱼溪游记】

国庆节,我们一家人回爸爸的老家福建周宁县。那里有个很出名的景点叫做鲤鱼溪。今天午饭后,爸爸带着我们一家人去鲤鱼溪游玩,我带了一袋小蛋糕准备喂鱼。

到了鲤鱼溪公园,我们先停好车,然后进公园。从鲤鱼溪大门进来旁边有一排宣传栏,我们在那边逗留了会儿,上面有很多宣传周宁景点的图片,我看见上面有习主席的照片,爸爸说习主席也曾经来过鲤鱼溪指导工作。

随后,我们往里面走,首先看到的是个大广场。广场下面是一大片荷叶,荷叶里面藏着五颜六色的灯,荷叶里还有几个休息的凉亭。沿着荷叶走,那个路线就像走迷宫,特别好玩。爸爸说这个广场是用来当舞台表演用的,到了晚上时候这边灯光会全部开启了,非常漂亮。

今天来鲤鱼溪玩的人很多。我们在这边碰到了爸爸的朋友和他的儿子,于是我们相约一起去喂鱼。我准备了蛋糕,他准备了一袋光饼,沿着溪边走。小溪里面有好多鲤鱼,有白色的、黑色的、金色的、橙色的,五颜六色的鲤鱼在小溪里面游来游去的。

一开始,当我把小蛋糕捏碎了扔进去喂它们,发现它们根本吃不到,因为蛋糕太小遇到水里就散了、碎了。后来我改变方法了,我把整个小蛋糕全部扔进去,结果鲤鱼们就游过来抢着吃。

小溪边的游人很多,他们给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所以鲤鱼们都吃得很欢,也很饱。我看见有几条褐色的鲤鱼个头很大,估计是吃太多了……

天黑了,公园里的灯光全部亮了,照着溪里面的鲤鱼,鱼儿们更漂亮了。到了晚上来鲤鱼溪的人更多了。这边的夜景就像爸爸说的一样非常迷人,还有现场舞台表演呢!

热门推荐
1感恩恩师
2感谢困难
3春日随想
4热心的熊猫店长
5为何要自律
6食品安全调查记
7让希望燃烧人生
8我的
9拖地的启示
10一个人的全家福
11感恩生命
12美丽自然
13从绿百合身上懂得的
14大连之旅
1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6我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17我最好的朋友
18秋游河南里
19遥忆伊人
20快乐的教师节作文
21为老师点赞
22妈妈笑了
23年味
24回报
25微笑,让生活更美丽
26我爱冬天
27落日
28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29我的老师记叙文
30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