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愿得一本撒哈拉,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本撒哈拉,白首不相离

【篇一:愿得一本撒哈拉,白首不相离】

喜欢一个人静静的,一杯清茶、一树荫凉、一卷书香、一份安然;于阳光斑灼,于流水清清微风拂拂,于岁月正好时,读你。

在素白年代的指尖上,轻轻翻阅属于你一人的撒哈拉;在眉心,在笔尖滑落白纸的刹那,慢慢抒写你的风情;于午阳正媚,花儿正艳时,以温柔飘逸的姿态,细细记录你的浪迹。你这风一般,火一样古怪的女子。

多少被尘封的撒哈拉沙漠中的传说,在你凝眸间入诗入画;多少你于它流逝的曾经,你用笔墨把它镌刻,栩栩如生。一望无际的黄沙,你如脱绳的野马般遍沙奔跑。一路是迷失沙漠的小孩,一路是深夜公路招客的妓娼,世界那么俗,你却能平淡看待,与他们纵情高歌。还记得黄沙为证,艳阳目睹之下你们共结连理的简约婚礼。这场爱的追逐,几经波折、颠沛流离,而你却能依旧满载而归。当头顶皓月送来千里之外的思念时,你把满腔奔流的情感发泄于笔端,书成一封载着沉沉的离思的笺儿,恭敬地交托给鸿雁。风吹衣袖,月如钩,一花一世界,花落催人憔,红尘阡陌,你终是割不下那股血亲……

生命中,总会有一种传奇,可以让人细细品读;总会有一场缘分,让人冲动下笔。是的,我愿读你,无怨无悔;我愿写你,心甘情愿!流光剪影,感谢岁月的恩宠,让我有幸走进你和你的撒哈拉。关于你那些,于我或深或浅的遗痕,我将任其随着清风飘荡,随着河流淌洋。如你一样风情火种流浪。到那时,便静坐一隅,安然念你如初;任你笔下的水墨丹青,于我眉梢袅袅生香……

许是流浪太久,许是心扉上锁太久,许是如孤雁离群太久……许是有一万个“太久”的源由。在灯红酒绿的台湾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在清风送爽不见月的墨夜下;你如同窗外的帘燕,在归途中几度东方发白、日落星沉,却是久久徘徊不愿归。我知道,只有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野羚羊的美景时,才能让你暂忘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但你终是红尘女子呀!你怎样粗旷狂野,怎样风情万种,却终究是经不住红尘的问候,一道凌晨的休止符让你那颤抖了岁月的爱以及那晃动了流年的足迹都作了古……

文尾杯空,唯剩茶香齿间笑,任夕阳无情直坠……

这一生,只爱红尘三毛……

这一世,愿得一本撒哈拉,白首不相离。

【篇二:星空下的撒哈拉——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记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书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没想到从此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洒脱不羁富有真性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让我向往,尽管那是一个十分落后、环境恶劣、生活艰辛的地方。沙漠,天气酷热,风沙袭人,没有足够的水,没有新鲜的食物……但或许这就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她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贴上只属于她独有的标签。

说起来,她仅仅是看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决定了要搬过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潇洒的三毛啊!也正是因为她的勇敢和洒脱,才让我们今天能够读到那么真实,直抵心灵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还有那个苦恋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挚爱——荷西,他二话不说的跟着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并在沙漠结婚,谱写了一段令无数人铭记的“沙漠恋曲”。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所以才会让人感动,难以忘怀。正是因为这些都是三毛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是在描写她的生活。她与荷西的沙漠生活,有开心,有难过,有无奈,有恐惧……

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会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艰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写了当地土著人结婚的文化,结婚时的场景描写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对于娃娃新娘的难过和怜爱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让我跟随着她体会到了面对心爱的人陷入困境,却倍感无力,深深的恐惧感;但是“素人渔夫”又让我对沙漠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不得不感叹她的真性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无尽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明星,而三毛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撒哈拉狂野温柔神秘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她赋予了撒哈拉新鲜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着,犹如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引着你无数的遐想。

【篇三: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进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书写的沙漠情怀。

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在沙漠生活的岁月里,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无数的日夜里,仰望星空,三毛钟情的,始终是绚烂书海中的诗情画意。

当我拿起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时,内心就泛起了涟漪,我很想知道一个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召唤,也许是为了寻找遗留的一缕孤魂,三毛,终于来到了这里。

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三毛与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两人同心,生活还算美满。两人爱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欢潜水,三毛喜欢写作,所以三毛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闻异事,撒哈拉的人们生活落后,思想也十分愚昧,就连当地的习俗也有些令人发指,三毛显得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从未放弃与这里的人沟通,因为三毛为人亲厚,懂得东西又多,又乐于助人,所幸深得当地居民爱戴。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勇敢,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撒哈拉就像一个神奇的地方,牵引着读者目眩神迷,深牵梦绕。

【篇四:我想去撒哈拉大沙漠】

我想去撒哈拉大沙漠,想在那柔软的沙地上晒太阳,想在那舒服的房间里看窗外那一望无垠的大沙丘,还想在那金黄的沙堆堆沙堡……

从上个月起,我就一直想去撒哈拉大沙漠。因为我想看看那无边无际的、金黄色的大沙漠,光想想就觉得好玩。

撒哈拉大沙漠如果没有超舒服的五星级大酒店,没有特色旅馆,那应该也会有个有WIFI的小房间让我们睡睡觉,休息休息吧。

如果晚上,在窗边看看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那画面,也真美的。那星星犹如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眨着……那时候,我只要数着天空中的星星,就能进入梦乡了!

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都会每天去我的平板上查询相关资料,看着图片,想象那美丽动人的画面。每次想到投入状态的时候,就会慢慢地进入“沉睡”的状态。不过,这还是挺好的。因为我做梦都能梦见我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地上撒欢的情形,真是太高兴了。

直到现在,我还在想:沙漠到底是一个充满金色的天堂,还是那热乎乎的地狱呢……

我即使不能去撒哈拉大沙漠,也知足了。

【篇五:《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

当热爱流浪的三毛决定到撒哈拉沙漠生活时,支持她这个疯狂决定的人,除了她的父亲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荷西。他甚至在三毛去撒哈拉之前,便提前在那面的磷矿公司找到了工作,租好了房子,并且打点好一切,等待着她。

三毛的文字直白,清爽,朴实,灵动。不做太多粉饰,没有生硬的哲理,只是自然地向人展现沙漠生活的原貌和趣味。读《撒哈拉的故事》,就好像听朋友讲他动人的生活经历,仿佛身临其境。

其实上世纪70年代的西属撒哈拉,并不是像照片上看上去那么美。那里黄沙滚滚,物资奇缺,落后肮脏,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但即便如此,三毛还是义无反顾的留下来,经营着他们的小家。一是源于三毛对沙漠的执着和热爱,二是她被这里的风情以及当地人乐观开朗的个性所感染,吸引。

这是三毛初到撒哈拉的感受,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辛,总会有人甘之如饴,这对于三毛接下来的生活给予了莫大的鼓励。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自由不羁,热爱生活,不为艰辛所困的三毛,以及她笔下流淌出的绮丽的风土人情,满满的异域情调。当一个人真的热爱生活时,再贫穷,再乏味的生活也会过的有声有色,富有诗意。三毛便是如此,她有一颗向善向美,玲珑剔透的心,在这凡尘俗世中自由进出。当她诗意的种子散落在平淡的日子里,就能让时光开出明艳的花儿。

三毛将撒哈拉视为“前世的乡愁”,“梦中的情人”,她觉得自己前世或许是荒漠中的一粒沙,或许是沙漠泉水里的一滴水,抑或是高空中的一只飞鸟,撒哈拉是她的梦,她的情感寄托,是她魂牵梦萦的思念与牵挂,是她心之所系,命之所在。

她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于是,她停下了流浪的脚步,把心留在了撒哈拉。

热门推荐
1一次有趣的手工课
2我家是个动物园
3我的妹妹
4消防的作文
5身边的好人好事
6我的拿手好戏
7又见枝头吐新绿
8愉快的合作
9攻克难题
10暑假鱼
11峨眉山导游词
12中秋赏月
13数学日记
14出错
15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16选择拒绝
17完美极了和糟糕透了
18植树记
19童年的回忆
20孔雀舞
21这天我回家晚了
22那一次,我真感动
23春日印象
24爸爸来电
25眼眸
26懦弱的心
27拔河比赛
28我和长沙的2018
29让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30有色彩的春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