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万物对根的情意】
序言
风入暖春,轻纱般的白云随风飘荡着。大大的院子里仿佛随阳光栖满了温暖。打开这本蓝色封面的精致的纸质书《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扉页。呷一口清茶,悠闲地躺在摇椅上,载着思绪的小船驰向远方,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邂逅了一个个他,与执淡墨,谈理想,叙古今。
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初见一多先生,他身着青灰色长衫,戴着一条鹅黄色的略显厚重的围巾,厚厚的玻璃片也遮掩不住他那双深邃的忧国忧民的双眸。最醒目的是那把浓密的长胡须。他告诉我那是因为他发过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决不剃去!先生经常与我谈论他的理想和抱负。就是希望能真正实现中国的民主团结,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为此他组织了众多的争自由,反独裁,反内战的活动,号召各界朋友携手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即便被国民党特务列入暗杀名单,先生也没有丝毫的退却。然而不幸的那一天还是到来了。1946年7月15日,那天的昆明。乌云低垂,空气中满是股压抑沉重的气息。一多先生在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拍案而起。当我到达追悼会时。一多先生已倒在了血泊。他的双眸紧闭着。显得宁静而又安详。我坚信一多先生的选择是正确的。轻轻地,他来了,为我们带来民主共和的新思想。轻轻地他又走了,拂一拂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
先生,您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您是一团火,照亮了当代。是您让我懂得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句话的真谛。您是那么孤高和自信,像那红艳的鲜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毫不保留的盛开自己,为人们带来芳香和光明。
二、树挡风沙,倾心一爱
黄河江边,风沙四起。一个卷着裤腿,身上满是补丁和泥土的人挥舞着铁锨正在劳动。这是我初见他时的情景。若不是看到人们尊敬的唤他焦书记。我怎会想到眼前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竟是一位本该轻松悠闲在家处理公务的书记。我知道焦书记他长期有病,我多次劝他不要下基层,在家里听汇报就行。可他却固执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事事亲力亲为,探求就里。焦书记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这一生唯一的遗憾不是没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他与”,而是没有在有生之年治理好风沙为人们造福。他死后唯一的遗愿就是希望自己被埋在兰考的沙滩上,用身躯为他人抵挡风沙。焦书记他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书记呀,你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忘了自己。你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你有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你就像一颗老树,枝干枯萎,树叶老去,却仍然顽强的伫立于风沙之中。但我认为这树没有枯,没有死。那断枝残叶,反而是精神上最高的升华。若人人都如你一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何愁没有祖国美好的未来,没有一个“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的美好的大同社会。
三、花草树木对根的情意
在那个美好的国度里,我遇见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一多先生、裕禄书记等人都已随着岁月的铅华老去,逝去,散去,他们像一枚枚绚烂的秋叶,归偎大地,化作春泥。正是历史长河中一位位他们的奋斗便是促成了祖国母亲的这棵大树的根深叶茂。而我们这些满怀理想和抱负的青年则是那枝头上新出的花苞,绿地里新绽的小草,山丘上新栽的树苗。春天来了,我们开始长大了。但无论我们飘飞到哪里,都会在心里永远铭记传承着先辈们对祖国的情意。
尾声
微风悄悄拂过,载着思绪的小船从那个遥远的国度驶回。我合上这本蓝色封面的精致的纸质书。墙外菜花香,桃花落清明,好一个清明的世界!忽然发现,那个梦里遥不可及的温暖国度,不知不觉间,自己已身处其间了……
【篇二:光照公平万物共享】
太阳本就应该是公平的,而光照本就应该万物共享。
我们所共处的社会,我们所共处的世界需要公平,因为有太阳的公平,萎败的矢车菊才会在接受太阳沐浴后重获新生,再次复苏。尽管矢车菊不似参天的橡树,雪松和香气馥郁的花朵那样高贵美丽,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公平本来就不分美丽与丑陋,高贵与卑微。
何为公平?
公平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切的人或事共同适用同一种规则,而这个规则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公平,中国古代的话语完美诠释了公平。
为何我们需要公平?
中国的唐朝始便开创了“科举制”,为的就是公平,科举制会使那些出生贫寒却满腹才华的人才不再被埋没,改变了原来只要出生贵族就可为官的落后思想,避免了一些纨绔子弟草菅人命,危害百姓。跟为重要的是,那些学富五车的能人的抱负得以施展开来,促进唐朝的经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使社会稳定和谐,以至于有后来的“贞观之治”,那是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但是,如果我们少了公平,那么社会便会混乱不堪。如果我们高考时缺乏公平,那么考场便会混乱不堪,有人翻书,有人传纸条,有人上网……如此一来,高考于我们有何意义?如果就业缺乏公平,只要父母有钱,在做着什么官,就可以进大企业,而那些贫却有才的人却成为无业游民,试问社会如何进步?
社会如何安定?这后果将无法想象。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公平,正因为公平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富强,社会才会不断前进,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公平呢?
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都逃不过“四同”结局:同舟共济,同室操戈,同床异梦,同归于尽。——唯有公平的秩序才能让这些人各自安好。是的,我们要建立公平的秩序来维护各自权益。
如此说来,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很公平的,因为它有着一定的秩序去维持着,我们也共同享有着许多权利,所以不要说什么社会是一点也不公平的!
正因公平,我们的社会才会如此和谐。
【篇三:心静,万物静矣】
林徽因曾说过:“心中的宁静,不是逃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流连往事,也依旧涛声依旧。”是啊,世界只有在你的心静下来那一刻,才无声矣,于是,我说:心静,则万物静矣。
有人说,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城市太拥挤,太喧闹,想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过安静的生活,这可能吗?尚且存在这样的地方,你能忍受那种无电无手机网络微博的世界吗?你还是会回到城市去,就像材料中的那群企业高管,他们想“逃离”城市,于是去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本以为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得到片刻宁静,可他们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即使转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也不是心情歆享,却在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机,也许,他们的身体远离了城市的喧闹,可心却仍被锁在无形的链锁之中。
心静,静在心也,面晨外也。古人有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这就表明追求山水宁静不必向那群企业高管般,寻人迹罕至之地,只需内心淡定从容,足矣。
亦如史铁生,为内心静之代表也,青年残疾,也许他也内心怨恨、愤恨不满过,可最后他坦然接受,称自己是在生病中写作的作家,写出《我与地坛》等激励世人之文章,他曾说:“既然命运把我推到了悬崖边上,那就让我停下来,看着山光雾岚,唱支歌给你听。”面对自己的不幸,他没有躲避,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心静,使史铁生穿过人世的喧嚣,看到生命中的那抹绿。
心静,如钱钟书、莫言也、钟老几十年如一日的伏案耕作、笔耕不辍。在其写出《围城》这部大作后,虽名声在外,却仍专心于学问,安静地遨游于文学世界当中,或与古人探讨,或自己开辟道路……莫言亦如此,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仍默默写作,保持自己的原则。正是因为他们的心静,才能不为外面的喧嚣干扰,才能不为名声利益所迷惑,坚持自己的本心,静下来,听着自己的心声去开辟文学之路。
现在的我们处在一个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发达的时代,要保持心静,很简单,放下你从不释手的手机,拿起手中的笔,在知识的学海中辛勤遨游,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很宁静!
【篇四:世间万物皆可为主】
你相信你可以主宰别人的一切吗?
你相信世间万物任何生灵都可为主吗?
你相信吗?
“世间万物皆可为主”这句话可不是任我胡说的,在这点上,我倒是有根据的。你看——在职业行场上,员工们大部分都可以说是一群老鼠,而老板则可为猫。我们总觉得,在这场猫追老鼠而永无止境的情况下,猫总能获胜,并将其压制于老鼠。但是,那些可怜的老鼠却从来都未曾想过,猫可以压制于老鼠,反之,老鼠也可以主宰猫的命运。现在让我们来想想吧!假设∶员工辞职了,或许在今后还得已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反之,老板却有了极大的损失。不论你的商业头脑有多低,对于老板而言也还是损失。商业头脑再差,业绩再低,也可以将其送入其他部门,甚至于后勤部门,但是,一旦有员工辞职,就等于加重了老板及全体员工的负担,而那位辞职的员工再找到另一份工作后,依然可以生活下去,以此循环,倒也不失为是一个坏的结局。我们再来一个更大的假设吧!假如∶员工全部辞职了,老板又该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员工呢?那么,他的工作是不是就无法进行了呢?总不可能自己办起偌大的工程吧?呵!这可真像老鼠全跑了,只留下猫独自挨饿一般可笑。
嗨!朋友们,现在,你总可以相信你可以主宰别人的一切了吧?现在,你总可以明白世间万物皆可为主的事实了吧?正因如此,不要惧怕别人,因为别人也同样害怕失去你,勇敢起来,不受他人的压制,才能快乐的生活下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