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端午飘香
端午飘香

【篇一:端午飘香】

今天,我眼还没有睁开来呢,就已经被姥姥叫醒了。姥姥一脸兴奋地说:“起来了,过端午节啦!”而我却不以为然:“真是的……”不管我怎么说,姥姥还是把我叫了起来,于是我就拖着惺忪的睡眼来到了客厅。

今天早饭吃什么?”我问道。“当然是粽子啦。”姥姥脱口而出,“端午节不吃粽子,吃什么呢?”真是的,又困,早饭还吃个粽子,真没意思。

我一点都不喜欢吃粽子,就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姥姥见了我,只给我往碗里加粽子,也不管我吃不吃。眼看着碗,就快堆满了,我极不情愿的吃了一口。

我张开嘴把一点点粽子塞到了嘴里,我整个人都凝固了,呆呆的坐在那里。天呐,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我连一句赞叹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就以狼吞虎咽之势,用所有的粽子把嘴塞满了。

姥姥问我:“好吃吗?”“好吃好吃,这粽子可真好吃,谁做的呀?”姥姥听了我的话笑了:“就知道你喜欢吃我包的粽子。”

什么,这是姥姥包的,姥姥从来都没包过粽子,我看见了姥姥的双手,她那已经满是皱纹的手。她是如何包出这样的美味?她又怎么肯为我做呢?我的性格来说,现在应该哭了,但是我忍住了,虽然我现在嘴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我总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好了,快吃吧!好吃就多吃点。”姥姥看着我,我把盘子里的粽子通通消灭,看向了姥姥,眼里的泪珠欲出又进……

不知是疫情的原因还是什么,姥姥这回没给我买袋装的粽子,但是我总觉得,虽然粽子变了,但是姥姥的爱没变。即使有疫情,我也希望每一个端午,都像这一次,平常又温暖。

【篇二:粽叶飘香】

2018年6月18日,端午节,下午我到萧报一楼的餐厅来参加小记者的活动——包粽子。

橙子姐姐把我们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有一个家长自愿者教大家怎么样包粽子。我们组的家长志愿者是一位阿姨,只见她拿起两片粽叶,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把尖角一处对折,再在右手边的那个地方折上一个小角,然后撑开,往里面装上红豆糯米,然后再把余下的粽叶覆盖在“大肚”上,然后把它裹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最后折上,再用绳子把它扎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阿姨说这个是三角粽。我学着阿姨开始做三角粽,可是我连第一步都做不好,只能请教旁边的姐姐,姐姐细心地教我,粽叶角该怎么折,糯米该按得实实的,绳子应该怎么扎,终于我包出了第一个三角粽,虽然它外表并不漂亮。接下来,阿姨又教大家做了四角肉粽,有了前面做三角粽的经验,这下我动作熟练了很多,不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肉粽。

接着我乘胜追击,一共做了五个粽子,三个肉粽两个红豆粽,并开开心心地把他们带回家。晚上,妈妈把它们一起烧熟了,闻着满屋子飘着粽子的香味,我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好开啊!

【篇三:端午粽香】

又是一年端午到,再回粽叶飘香时。端午节没有春节的喜庆;没有中秋的月圆;更没有儿童节的欢乐。端午节是一抹淡淡的艾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思念。

每逢端午,我就会想到远在武威的大姨公,大姨公总是会站在高处遥望东方。大姨公是江苏扬州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战斗中负过重伤,是一名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甘肃武威,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大姨公特别喜欢吃粽子,但是大西北没有新鲜的粽叶,很多年都是绿皮火车在端午节前夕运送一批粽叶,可是还没等到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有一次端午节,我跟随阿婆带着粽叶来到了武威,当大姨公看到家乡的粽叶时,用手轻轻捧起,狠狠地闻着粽叶的清香,眼含泪花,我当时不能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情感,觉得粽叶有什么可闻的。接着,阿婆亲手给大姨公包了几大锅粽子,粽子煮熟了,浓郁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大姨公激动地剥开粽子咬了一大口,高兴地说:“就是这个味道,家乡的味道!”吃过粽子后,大姨公并没有扔掉粽叶,而是小心翼翼地放进水池里,打开水龙头,仔细地清理,就像对待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轻轻抚摸。清理完粽叶后,大姨公把粽叶挂在了自家的阳台上,让太阳那耀眼的光挥洒到那一抹绿色上,久久飘香……

粽叶的艾香,糯米的黏稠,寄托着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我又闻到了大街小巷的粽香,现在的我似乎有些明白大姨公了。当时的武威是不毛之地,可现在的武威已经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转变这么大?对,就因为有这么多爱国的老兵无私的奉献,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繁华,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大姨公闻到的不是粽香,而是故乡的味道,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端午时节,我们不由得想到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想想屈原不甘楚国被侵略,跳江铭志,成为了一位爱国主义诗人。而当年祖国西北大建设,也成就了大姨公他们的一番报国之志。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到粽叶飘香时,就让这清清的粽香绵延流长吧……

【篇四:粽叶飘香迎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每当这首儿歌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家过端午欢乐的情景更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去年端午节,我家围在桌子边一起包粽子。妈妈和我一起去超市买新鲜的粽叶、肉、金黄的鸭蛋黄和雪白雪白的糯米。注意糯米需要在包粽子的前一天泡好,因为糯米泡一个晚上口感会更好的。开始包粽子了,我看着妈妈熟练的手法很快包完了一个肥胖的三角粽子。哈哈,看着粽子身上的白线捆得十分混乱,好像是警察把犯人五花大绑了一样。妈妈让我把粽子身上的白线解开,我不解地问:“什么?捆都捆好了。”妈妈却说:“可是这线捆得太乱了,看上去没有食欲。”哎,没办法我只能帮着解开了线,看着一家人争先恐后地包着粽子,我还袖手旁观吗?我先将新鲜的粽叶折成漏斗状,再把糯米倒入一半,不倒满。除非你想吃糯米,接着把蛋黄放在里边,再把糯米倒满,用力把糯米压实,这样包出来的粽子软糯可口更有嚼劲,然后折好粽叶。最后一步用捆的线捆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心想也不是很难嘛,我试着包了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包的总是漏米,还是让妈妈包吧。

开始煮粽子了,妈妈把所有的粽子放在锅中煮了半个小时。一打开锅盖一阵清香飘了过来,大家都垂涎久之。我拿了一个,咬了一口白白的糯米,软而糯,真好吃啊!看看姐姐吃的真香呢!连不吃甜的爸爸都吃得津津有味,家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吃完粽子,妈妈在门前插上艾草,以消除蚊虫,还能驱邪呢!那独特的草香还是我家的保护神呢!我们家过端午节时总是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美好的时光真让我难忘!

【篇五:粽叶飘香话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绳,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我从小就会唱的儿歌,充分地体现了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的端午我家都特别热闹,只是今年略显得冷清。

端午节的早上,奶奶跟往年一样,早早地叫我起床,让我和她一起挂葫芦,又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了一根象征着吉祥的五彩线。然后,牵着我的小手,我们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沿着乡间小路到家乡的松花江畔采艾蒿。因为受疫情影响,今年来江边采艾蒿的人比往年少了许多,而且每个人都戴着口罩,虽然是一层薄薄的口罩,可在我的心里却是厚厚的阴霾。到了江边,奶奶拿着她采来的第一把散发着香味、沾着露珠的艾蒿,在我身体的四周扫来扫去,奶奶说这样可以将瘟疫和疾病通通扫走,给我带来好运。听奶奶这样一说,我也特意多采了许多的艾蒿,在回家的路上,我把他们随手扔在路边的草丛里、邻居的家门前。我是多么希望这些艾蒿真的有这么神奇的魔力,这样就能把这次新冠状病毒,彻彻底底地消灭掉,还世界一个安康。

每年的端午节,姑姑、叔叔家人都会到奶奶家一起过端午,早上包饺子,晚饭会做上一桌美味的佳肴,一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地庆祝端午节。可是今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外出,不聚集,不聚会。他们都没有来,虽然家里少了几分热闹的气氛,但因此我却成了奶奶的小助手,学做了很多家务。包粽子,煮鸡蛋,包饺子,我都学得有模有样,忙得不亦乐乎。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今年的端午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表达了我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篇六:端午飘香】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粽叶飘香的端午节里,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包粽子。

上课了,老师说要上一节不一样的作文课,我们都很好奇,会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来包粽子。对于一次粽子没包过的我更是心里一阵激动。

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原材料,有翡翠般的粽叶、珍珠白的糯米、暗红色的蜜枣、香甜的葡萄干。老师把包粽子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便开始自由创意了。

我本想先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可粽叶根本不听我的话,想让它转个身,它非得拗在那里不愿和另一端合作组成圆锥形,经过我多次的“撮合”,它终于肯扭过去了,但这个调皮的圆锥形不仅漏米还漏水,仔细一看,原来圆锥底部有个小洞。没办法,我只好把所有的食材都倒了出来,又把两边粽叶向中心紧了紧,这才不露米了。接着,我把上面的粽叶折下去,再把两边多余的粽叶捏下去,最后,把多出来的粽叶向一边折去,哈哈,一个完美的三角形出现了。再看其他同学,不是折不成三角形,就是漏了一堆米,我暗暗夸了自己一句“天才!”,就哼着小曲用麻绳缠起来粽子来,但是绳子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像一只小泥鳅一样在我的手中活蹦乱跳,就是不乖乖地呆在粽子上,直接导致了“完美的三角形”许多的“bug”,时不时的还会松开。

千辛万苦,我的粽子终于下锅了,想一想那味道我的口水就“直流三千尺”,好了好了,不说了,我要等待粽子出锅了。

热门推荐
1我烧烤,我快乐
2成长的故事
3黑夜
4日积月累
5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6妈妈,我想对您说
7孔雀鱼
8厚积方能薄发
9大自然的启示
10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11老师不在的时候
12我的快乐之旅
13我亲爱的母亲
14糖果世界一日游
15第一次军训
16小学生作文
17我的文具袋
18面对离别我流泪了
19孙权劝学读后感
20心灵深处的回忆
21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类
22我梦想的世界
23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24家乡的四季
25童年的好朋友
26我的座右铭
27纪昌学射续写
28动物园
29我的爸爸
30闲的艺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