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篇一: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王阳明心学》,与这本书的结缘是办公室里一位同事在听《王阳明心学》的广播,从讲解人娓娓道来的话语中给我一种静心的深邃,于是问她是什么内容?她告诉我是《王阳明心学》,并说家里有这本书愿意拿给我看,于是她第二天就把自己刚买的还没有拆封的这本书拿给我看。

对于这种慷慨我怎能不好好读呢?对于心学的书,我刚开始的感觉是内容深奥,理论性强,看不明白,但是拿到书籍从王阳明出生讲起,文中语言浅显易懂,有些传奇的特色深深吸引了我。如,他出生时祖母梦见一群五彩祥云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神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降落在王家门前,把婴儿交给了他的祖母,之后王阳明便哇哇坠地。于是,给他取名王云,正因为这个名字他到五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后来改名为“守仁”。奇妙的是,改名当天居然开口说话了,而且不鸣则起,一鸣惊人。不但日常用语对答如流,而且《四书五经》中的圣言一口气都给背了出来。

王阳明从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上学时逃课。经过老爸的多次训斥和老师的多次教育后,仍然恶习不改,天天只想着玩儿。正当大人们对这个问题少年即将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彻底改变了王守仁。这件事情对我印象很深。

有一天,守仁又翘课了,在市场上瞎溜达,看见一个小孩儿在卖鸟,就凑过去问价钱,可问完价钱,掏掏口袋却不够数。守仁眼珠一转,就让那小孩儿先把鸟给他,回头再送钱过来。那小孩儿可不傻,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守仁同学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伸手就要去抢。那小孩儿也不甘示弱,马上跟他比画。就在这时候,一个算命先生从他们身边经过,无意间瞥了王守仁一眼,忽然停住了脚步。此人精通麻衣神相,当他看到王守仁的相貌时,心里马上跳出一个念头:此子他日大贵,当建非常功名。

算命先生当即把鸟买下,送给了守仁,然后慈爱地抚摸他的脸,意味深长地说了几句话:“小朋友,记住我下面的话——日后,当你的胡须长到领口时,你就入了圣境;当胡须长至丹田,你就结了圣胎;当胡须长到丹田以下,你就结成圣果,功德圆满了。”

临走之前,算命先生又叮嘱了一句,他说:“小朋友,你一定要读书自爱,我所说的话,将来必定应验!”就是最后这句话,把守仁同学从一个问题少年彻底变成了三好学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仅对这个算命先生一种佩服,年年做教育的我是否年年有这样的智慧?我也总是高呼赏识学生。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但是也曾经有多时我忽略了对学生入心的教育。这几天内心澎湃和不安……

于是,我走进教室,重新“认识”耿文轩、马子涵、崔展源……对经常完不成作业是耿文轩不再“威逼”,如果他哪天作业按时完成了就大加表扬,每周的“阅读存折”“日记”每周也检查,如果完不成了就告诉他,这次完不成就算了这周之内如果能把这些作业都完成了,我就给你三朵小红花。慢慢地,他每天晚上的作业开始做了,虽然字迹还是潦草,错字还有很多,但是我知道,他已经用心了,有一周的“阅读存折”不知是因为没有带回家,还是丢了,居然填写在了纸上。交上来时他没有写名字,但是我看出是他的字迹,毫不犹豫地给他了三颗“星”,还有马子涵、崔展源、袁浩东,语文课上我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颗幼芽,老师就是那个浇灌者,有时老师想给予他们更多的阳光雨露让他们快快成长,但太强的阳光、太多的水分也会对他们伤害,给他们适合自己的温暖,他们定会茁壮成长!

【篇二:心学之思】

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深入人心,现于人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儒学发展到了朱程理学,之后,又发展到了另一高峰也是颇受争议的高峰——心学。

心学经宋代陆九渊提出,明朝王守仁集大成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心学之心与理学不同在于它更多了人性,多了灵活,更多了容纳与辩证。

不论是儒学还是理学都强调“纲”。“纲”便使社会便于管理,但它无疑是不平等的契约。王守仁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的思想里多了人性,强调“天理即人欲”。当然这个人欲不包括恶欲,而是人的纯善致良的天性。明朝中后期心学广为流传,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热(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

心血多了融纳,多了灵活。心学自创立就受到了各学派的攻击,而王守仁“海纳百川”汲取各学派精华而完善己说。他强调“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功夫行是知的主意,无行便不能说真知。譬如,我们说学习中要辨证,要求甚解,但你若以老师的话为纲,有问不解,那你便不知。知行合一也多了灵活。正直的理学先生当官,常坚硬的碰撞强大的恶势力,但心学家徐阶,张居正则不同,他们迂回前进知行合一。瓦解了腐败的严嵩集团。

辩证思维是西方思想的特点,也是儒学的短板,而心学则有辩证思维的明显显现。王守仁曾经带弟子上山观花,答弟子问说:“你若未见此花,则对你来说,此花为寂,你见了它,它与你的心同归于显。”寂显均为事物的存在状态。这这体现了王守仁心学辩证的看待物与人的联系。

对于一门学说,他的应用和他的内容一样重要。

对人性的认识要求我们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而非抑制。有了容纳便可以取他说之长,补己说之短。对一个民族来说,一味的强调不可被外来文化同化是盲目的。外来文化有精华,有糟粕,它的传入过程即我们的接收,思辨,实践,取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出错,会花大量的时间但泥泞的坎坷终会被铺平,而害怕泥泞只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不怕外来娱乐节目误导大众,只怕无人思辨,大众不改。

灵活运用一门学说,也要容纳,例如我们容纳了外来科学,外来辩证观。容纳之后应用便要灵活,数学题的一题多解便是灵活应用的体现。辩证观让我们分析矛盾,探求真知,即使对己家学生,也要辩证。任何一门学说都可能有局限性,辩证观则是它的“焚决”(《斗破苍穹》中一种会进化的功法),使它不断完善得以发展。

心学之思,思在取心学之优为基石,理解人性,灵活运用,容纳并辩证地吸收其它思想,筑成自己心中的大厦。

热门推荐
1对自己说悄悄话
2忘不了那颗繁星
3谁的眼泪在飞
4与母亲的争吵
5走出低谷
6我们的节日
7妈妈不在的周末
8我是个开心果
9西游记读后感
10乡下生活
11走向季节深处
12糊涂的爷爷
13一封家书表孝心
14参观方舟生态庄园
15走过那一个拐角
16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17文学如灯
18味道
19我长大了
20我与梦想为友
21我的秋天
22在心灵深处
23尝试骑车
24照亮我的一抹阳光
25大国辉煌党铸就,我要永远跟党走
26生活需要孤独
27自信就是力量
28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29关于心急的作文
30我也可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