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温暖的旅程】
到达威尼斯的时候,正值午夜十二点。出了火车站,街边的店铺已经落下厚重的卷帘门,烤板栗的小贩也在收摊。四下空荡,雾气朦胧,光线与水响暧昧不清,让人冷不丁觉得有些空荡。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达伽马还没能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也还没发现西去新大陆的路线,那会儿的威尼斯地处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交点,是欧洲的中心,是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十字军在这里集结,浩浩荡荡地劫掠,信仰抑或权力都可以令人疯狂。威尼斯共和国以一个城市的体量建立了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海洋霸权,殖民地遍布了东地中海。
那会儿的威尼斯,这是既富裕又自由。一方面,对财富的渴望和对财富消失的恐惧共同催促着威尼斯人奔向大海,垄断了阿拉伯商人的肉桂贸易,在这座原本贫瘠的城市上堆积着宝藏。另一方面,天高皇帝远,罗马的教皇也没什么力量和功夫去喝令他们。因为纬度靠南可又有水气,所以目见耳闻,色彩味道,都与欧洲别处不同。
抱着主岛压轴的心态,先去了两个离岛。汽轮驶出的时候,可以回望圣马可教堂高耸入云的红瓦钟楼,和拜占庭式的挺括圆顶。初上离岛是兴奋的,走出几步便觉冷清。为了躲避旅游业,岛民早已出逃。主街上,只零星散落着三五个游客,又零星地为游客开着三五家纪念品商店。居民区门窗紧闭,已经看不到生活的痕迹,像是关闭门户的一座睡城。岛上的每栋房子都极为鲜艳,像是为了对抗炽烈的太阳,和杳无人迹的冷清。但是日色一暗,它就不那么亲切了。
主岛是曾经的荣耀,几个世纪的日光已经把房屋的色彩搜刮得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些颓废的美感。正午时分,亚德里亚海的阳光明亮热辣,大把地泼洒。水色沉绿,翡翠一般嵌在两岸民居之间,诸桥如带,横束其上。小巷交错,道路又杂,轻易认不得路。你在河上看一处近在咫尺,上了岸柳暗花明却要走一个小时。
论景色,威尼斯大抵是不输当年的。天空蔚蓝,栏杆墨绿,钟楼雪白,教堂殷红,混在一起,也是五彩斑斓。日暮的时候,周围静下来,天色幽蓝,水声都蓝沉沉的。黑鸽子、白海鸥,间杂而立。海鸥鸣声锐利,飞起来好看。
论热闹,威尼斯的确是没落了。建筑的筋骨依然庄严,抬头瞻仰,昔日的辉煌还依稀可辨,即便脚下数尺的地基正在日渐腐烂。临河而建的民居,一半已经废弃,屋门前的台阶早已没入河里,上面爬满了深绿的苔藓。
要知道,十六世纪,威尼斯人请了一大堆诸如韦罗内塞、丁托列托们聚众作画。有人说,那时候的威尼斯公爵宫,把门一关,里面做壁画的大佬们挨个报名,凑起来就是一部美术史必背名录。在文学的世界,威尼斯城更是一副活色生香的模样。它最有血有肉,最人情世俗,最风味十足。薄伽丘曾浪迹于此,乔治·桑与缪塞曾在这里相爱,诗人薇洛妮卡·法兰柯在此纵情声色,卢梭和拜伦也都留下风流韵事。几百年来,数不清的诗人、文学家到访于此,轻裘缓带,挥金如土。假面舞会也好,风月场子也罢,一身风流,一身桃花,成为藏在闺底深深最香艳的名字。
十五世纪,绕过好望角的葡萄牙人打破了威尼斯人的贸易垄断。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派科尔贝使尽阴谋,又偷走了威尼斯的镜子技术。威尼斯人在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的进军和新航路开辟后贸易的萎靡中艰难存在,直到1796年拿破仑血洗威尼斯,这个类似于耶和华屠城一样的灾难,给威尼斯共和国1110年的历史画上句号。
当年叱咤风云的神采和夜夜笙歌的热闹,的确是回不来了。除了景点依旧熙熙攘攘,到处都静得很,有些小巷只能单人通过,见不到一个人影。在广场附近散步,橱窗里玻璃樽与面具交相辉映,金银红黑,紫白蓝绿,微笑愁苦,各在其中。圣马可广场的鸽子四处觅食,肥硕的躯体摇摇摆摆,倒是留有些君王的气度。
行至一处不起眼的水巷,有贡多拉摇过,船夫抬头轻描淡写地说,这里是马克波罗的故居。那口气低调得无法直视,就像是在说,今天农贸市场的葡萄三块钱一斤。
在十八世纪画家透纳的画布上,《威尼斯大运河》溟濛得像一场末日帝国的美梦。贡多拉轻摇,摇散了一片的水响与光线,夕阳沦落前的清寂之中,再高唱一首桑塔露琪亚。我眼见的威尼斯大概便是这样一种氛围。
因想其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数百年了,总成一梦。
曾经提香背着他文艺复兴的画板在这里琢磨宗教与风俗,歌德和普鲁斯特也在这里流连忘返,那些才情恣肆的诗画里,威尼斯又和百年前那个夜夜笙歌的城市重叠在一起。其中诸多滋味,五十年后又作一番。我隔着更远去看,终不能言。
对威尼斯的情感非常复杂。
带着对它往昔灿烈荣耀的满心仰慕来到这里,却眼见了它的凋敝与萧条。
明知往日不可追,但还是没法消解眼看着这座城市逐渐沉入历史的痛惜。
却又庆幸在淡季而来,在旅游旺季的虚假繁荣之外,看到最真实的境况。
走的时候是傍晚,天色暗了下来。
威尼斯像一个华服加身的美妇,她拉着我的手,着急又哀伤,问我,我们最好的时代是不是过去了。
这一问。于我心有戚戚焉。
【篇二:温暖的旅程】
那天,我和云绝交了。
第二天,我走在小路上,无所事事。云住在我家后面。缺她一个朋友,我也无所谓,只是觉得这件事,是我的错。我倒也不是那种死要面子的人,于是徘徊在云家门口,犹豫是否要与她道歉。
昨天听妈妈说,今天我要和她一起去将要拆迁的老屋。相约时间快到了,我却踌躇着。忽然“咔擦”一声,门开了。我一回头,云点头向我示好。
淡淡地说:“走吧。”
一路上,我们沉默着,谁也没有多言。乘公交车,到了老屋。
粉墙碎瓦,没有窗,没有人烟。我和云上了楼,看见一束阳光迎着唯一的窗照射了进来。
格外清晰。那金黄的光束,散发一种淡淡的清香,垂直射入房,映在布满灰尘的地板上,成为景色的光晕。
我猛然发现,一束光线中有细细小小的灰尘。灰尘弥漫在一束阳光中,不昔日那样又灰又脏,成为了一串跳跃的音符,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痴迷于这不同凡响的景象,忘记了云。“一点都不好看,还有灰尘。”云皱了皱眉。而我却陶醉了“这多美!”她沉默了。突然,我看着光束,有了一点启发。
灰尘就像一个人,多么独特,多么有个性。我正因此沾沾自喜时,云说了一句话“这里竟有阳光,比楼下温暖。”我又在想“那这阳光,不就是笼罩在身边的爱吗?爱无微不至,就如阳光一样温暖。”
我想起了云在我受伤时,帮我处理伤口;在我沮丧时,让我不要气馁;在我成功时时,也会为我鸣笛。这种同学之爱,不也如阳光般沐浴着我吗?
我果断地说:“其实,昨天我错了。我不该嘲笑你个子矮,丑。”云一笑:“我其实早原谅你了,我也不该向你扔橡皮。”
阳光仍在……
【篇三:温暖的旅程】
走在深圳街头,我们看到的总是匆匆忙忙的行人,而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种无形的压力像座大山一样压着我们。心里总觉得很虚,很累。寒假,妈妈准备让我回老家散散心。
我们到老家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钟了,但乡下依旧是热热闹闹的,好像有人家在办婚礼,这里的婚礼没有去酒店办这一说法,只是请乡邻好友欢聚一堂,一起吃个饭,因为桌子小,有的人还是站着吃的,但他们脸上依旧喜气洋洋的,很朴实。
到了家门口,因门口的灯坏了,有些黑。从厨房的窗口看到我们身影的外婆,连忙招呼着外公帮我们开门,生怕冻着我们了,她自己正在厨房忙活着,一会儿功夫就给我们下了两晚热气腾腾的面条。一进屋子里,整个人都暖和了,我开心地叫:“外公!外婆!”外公“嗯”了一声,脸上洋溢着笑容,外公慢慢地走向沙发坐下来,沙发旁边有个炭炉,炭炉上正烤着几个用纸包起来的东西,香味时不时地传入我鼻孔里,我忍不住咽了几下口水。外公从炭炉中轻轻地把纸包取下来,放在地上稍凉了下就递给我,笑着说:“这是烤糍粑,很好吃的,你试试!”我将烤的有些烧焦的纸剥开,一大口咬下去,差点没把我牙硌掉了,太硬了,我摸了摸牙齿,外公毫不顾忌地笑了起来,我红了红脸,外公捏捏我的脸,操着一口家乡话说:“外面的是硬的壳,里面才好吃呢!”。
外公的眼里透露出对我的想念,我好久都没有见到外公了,平常最多在电话里聊两句,而且外公的耳朵越来越不好使了,腿脚也有些不利索了,常常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我们一大家子也就只能在过年时聚一聚……大年初一的早晨,各家各户的大门都敞开着,乡里的年轻人挨家挨户的拜年。外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点心,热情地招呼着前来拜年的人,大家互相说新年好。晚上,家里吃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聊着开心的事,满屋子的欢声笑语。外公外婆的脸上更是乐开了花。家里人担心两个老人家的安全问题,外婆却豪气地说:“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这里可是我们付家人的地盘,我往那一站。谁敢欺负我?”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外婆外公总爱互相“较劲”,其实他们是表面上较劲,私底下俩人很恩爱的,平日里外公很呵护外婆。那天外婆特意做盘鸡翅给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吃,知道我不吃辣,她特地做了一盘不辣的鸡翅,结果外公觉得不好吃,说:“我做的鸡翅比你好吃多了,明天我来做!”外婆的脸顿时拉了下来,有些不大高兴,二姨妈立马出来打圆场,“这不是因为桓不吃辣吗!”我看了看外婆,外婆红着脸,我故意夹了几个鸡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外婆看着我吃的那么高兴,刚才的不愉快一扫而空,又开心地和大家聊着家长里短。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我就要回深圳了,这趟旅程,外公外婆对我的关心与呵护时时温暖着我。和睦的大家庭在外公外婆的带领下,大家相敬如宾,愿这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篇四:温暖的旅程】
成长就是一次旅程。旅程中会得到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同学们的帮助,陌生人的关爱。会看见美丽的大自然、闻到沁人心脾的书香……
记得有一次我的英语作业做得特别差,错了好多题。但是我的英语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把一道道题的解题思路告诉我,让我在她的教导下,订正完这些错误、不懂的题。在背课文的时候会把我错误的单词纠正出来,让我改正发音。
记得还有一次,我去办公室抱本子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手臂擦伤了。可是,没有人在旁边,怎么办呢?突然隋梦媛和李卓瑶出现在我的面前,说:“你的手怎么擦伤了?”
我说:“是地面太滑了,我摔了一跤。”
他们又说:“要不要我们帮你把作业本抱回去?”顿时,我心里激起了一股暖流。
我的成长,我的童年就是一次温暖的旅程。
【篇五:温暖的旅程】
那一年,我们来到了敦煌的鸣沙山。外面是无穷的沙地,金黄色的地平线似乎被无限延长,看不到一丝生机。
我在沙地上走着,感到十分炎热与干渴。太阳仿佛故意与我作对,毒辣辣地阳光射在我身上,想要吞噬我。
我缓慢地走着,觉得脚有千斤重,每走一步都是煎熬,水杯里的水渐渐少了下去,很快便见底了。
水喝完了,我的嗓子立刻疼了起来,像有千万只虫在叮咬。我的眼前逐渐模糊起来。在这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汪月牙形的泉水和一栋楼,与周围极不和谐。莫非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我勉强地睁大了眼睛,想要看个仔细。这栋小楼和泉水十分清晰,并不是若隐若现、模模糊糊一片。我越发诧异了,若是真的,怎会出现在如此荒凉的沙漠中?若是假的,又怎么会如此清晰与真实?
近了,更近了,不知不觉中,我已悄然到了它的面前,令我十分惊奇的是,它竟是确实存在、十分真实的景物!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清凉扑面而来,瞬间滋润了我的全身,我站在树荫下,感觉到特别舒适。在这无穷无尽的沙漠中,竟有如此的人间“圣地”!那泉中的水是如此清澈,如此明亮,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我甚至能清晰得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泉水给了我新生的力量,使我有了信心继续走下去。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太多大大小小的考验,有些微不足道,有些甚至能让你倾家荡产。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片泉水,有一种希望,那么我们就能走出一时的困境,去面对更加美好的未来,看到人生的晴天!
这次温暖的旅程使我受益匪浅,我的心中多了一种信念:那便是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并努力去克服它,战胜它。
【篇六:温暖的旅程】
“恬恬,你这次自己来宁波吧!来我这边玩几天……”表姐的话在我耳边回荡,等她说完后,我只是“哦”了一声,便挂断了电话。后面,我并没有听清她在讲什么,脑子里便出现了一大堆问题:有坏人怎么办?坐错车怎么办?钱包丢了怎么办?……但是却还是从衣柜里拿出了衣服,“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我自言自语道。
到了车站后,妈妈塞给我一张从绍兴到宁波的票,在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声中,火车进了站。门打开了,车厢内暖黄色的灯光,让人觉得温暖。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座位,见到坐在我旁边的也是个小姑娘,便打了招呼,但她只是向我摆手,并没有说话。
我戴上耳机,询问她是否要听歌,但她只是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她招手叫来了服务员,她没有说话,只是比着一些我不懂的手势,服务员给她送来了一杯水。我惊讶地看着她,“你是……是哑……”,她点了点头,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你可否给我唱一首歌,我想想象自己拥有声音,谢谢。”“哪首?”她写道:“薛之谦的《丑八怪》。”“嗯,丑八怪啊,其实见多就不怪……”
她不也是这样吗?虽然不丑,但有缺陷,这才是她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吧。唱完以后,我们又开始聊别的,我说话,她写字。“上帝关上她的一扇门时,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她就是这样,她有很好的听力,能把我唱的丑八怪化作音符写下来,可惜了,就是发不出声音。
她还说,她学过钢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她对音乐的渴望。
她比我早一站下,我看她拿下自己的书包,走出了车厢,我在她背后跟她挥挥手,希望,能再见面。
“宁波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拿好随身物品……”我站起身,请人帮忙拿下了行李箱,走出车厢。
夕阳的光照在我的身上,如此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