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传播正能量,做阳光少年】
我们从一个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一群阳光下的少年,沐浴着青春。青春似云朵般柔软,如火焰般热情,像流星般美好,我们享受着青春。青春正能量将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美丽。
拥有青春正能量的人有很多,在河北保定有一个‘馒头西施’,名为姗姗。姗姗是一位80后的女生,售卖自家制作的手工馒头,甜美怡人的微笑,礼貌清脆的叫卖声,吸引了不少顾客。‘馒头西施'’姗姗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卖''快乐馒头''也是一种正能量,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青春正能量有很多种,如:乐观、善良、公正、敬业、文明、和谐、平等、倡导自由、民主、正义等。拥有青春正能量的人,身边总有一些朋友,大家乐意跟正义的人做朋友。他们受到挫折时,会努力向上,重新开始。他们受人尊重,待人友好。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们活得特别快乐。
青春正能量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迷路时,好心人为你引路;受挫时,老师鼓励的眼神;生病时,同学的一声问候。记得小时候,我和父母一起到城里去。在逛商场时,我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在商场里,我号啕大哭,面对着无数个陌生的人和物,我不知所措。多亏了商场内的工作人员帮我找到了父母。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青春正能量。
我们应该把这种正能量传播出去。公交车上,你为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或抱孩子的妇女让个座;学校里,扶一把摔跤的小弟弟妹妹;家里,为父母洗洗脚,为爷爷奶奶捶捶背。安慰同学,照顾弟弟妹妹,陪陪爷爷奶奶……作为大哥哥大姐姐的我们,需要给弟弟妹妹们作出表率。我有一个同学,她非常乐观,用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人,我们班因为有了她,所以每天班级的气氛都是欢快活跃的。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班变成了一个快乐的班级。
芬芳是鲜花的颜色,飞翔是鸟儿的颜色,正能量是青春的颜色。青春正能量伴随着我们成长,让青春正能量成为我们的颜色。
【篇二:期末考试作文赏析:胸怀正能量】
青稞与胡杨,她们没有玫瑰牡丹那样娇艳的芳姿,也不能像荷花垂柳那样摇曳成文人墨客笔下优美的诗句。她们当中的一个挺身于雪域高原,用乐观坚毅的信念雕塑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身影;一个扎根于荒漠戈壁,让枝枝叶叶装点出满载希望的模样。她们象征了健康乐观的精神,代表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她们,就是书写在天地之间的正能量。
正能量是这样一种力量,她描出拼搏的足迹,荡漾着开朗的面庞,诠释了灵魂的伟岸,雕琢着奋斗的形状。她是一股浩浩荡荡的凛然正气,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叫做是,什么称为非;她是一股锐意进取的蓬勃之气,鞭策我们在求学路上刻苦钻研,扎实求索,在人生旅途中勇立潮头,不断拼搏。我们需要正能量,因为正能量能教人以乐观,让平淡的生活幻化出虹霓的绚烂;正能量能给人以斗志,让畏首畏尾的懦夫锻炼成胆气过人的英雄;正能量能给人以希望,让悲观失意的土壤里收获出甘美丰硕的果实。在艰辛的跋涉中,拥有正能量的人勇者无畏;在奋斗的历程里,携带正能量的人行者无疆。
忆往昔,看今朝,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正能量的坚定践行者。大禹治水,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传承给我们的是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正能量;李白仰望皓月,举酒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传递给我们的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正能量;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给予我们的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世路有艰险,成功多磨砺。拥有正能量的人,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虽雷霆骤至而色不改,虽身处涸辙而志不移,他们风吹浪打然不动,天崩地坼唯我独尊,抱定一份执着,坚守一份信念,尝遍人世辛苦,经历了千锤百炼,终于叩开了理想的大门,求得了生命的真谛。
正能量不但是个人不断成长的助推器,而且是我们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给个人注入一剂正能量,我们就会人人懂得文明礼仪,户户崇尚谦和诚信,务农者努力耕耘,经商者勤劳致富,求学者发愤苦读,为官者廉明清正;给社会注入一剂正能量,我们的社会将更有活力,更加和谐,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能够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能够比翼齐飞。拥有正能量的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直面挑战的强者;充满正能量的世界,是一个其乐融融日新月异的人间。
泰山巍巍,黄河滔滔,宝剑铮鸣,骏马嘶啸。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少年,首先应该肯定正能量的价值,再次要追求正能量的辉光,最终要利用正能量的作用,实现自己的高远理想。在正能量的陪伴下,我们头顶苍天,脚踏沃土,再不会在乎荆棘的缠绕,再不会惧怕山岭的艰险。我们会用旭日的光辉涂亮崎岖的道路,用苍穹的高远容纳青春的梦想。心中存理想,胸怀正能量,我们,正大步走向前方!
【篇三:我的正能量】
我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慈祥地微笑着,牵着我的小手,带着我领略人间奇幻的风景。我虽不懂她内心那含蓄的爱,但我一生也无法忘记的,是她为我灌输的正能量。
我是在新疆长大的。那里的冬天从来都是银装素裹,严寒仿佛是要冻结大地上的一切活物。记得那时我对冬天总是敬而远之,常常想蜷缩在家中温暖的被窝里度过这漫长的寒假;而奶奶却常常不畏严寒,带我到屋后的树林中探访冬天的奇妙。她总是轻轻地从地上捧起一小堆雪,静静地欣赏,眼角的皱纹缓缓地舒展开来,嘴角也微微上扬。“快看!这美妙的形状,”她惊喜地喊了起来,“这可是人间最圣洁的装饰啊!”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哦,原来冬天也很美丽。”我若有所思地对奶奶说。她的眼神中似乎溢出无穷无尽的能量,把这严冬的美送入我的内心。我也渐渐爱上了冬天,现在想想,那不正是奶奶教给我自然与美的道理么?
每当春风拂面的日子,奶奶总是早早起来,到集市上采购一天的蔬菜。她经常挎着那个菜篮子,和我一起走街串巷。她的胳膊有规律地摆动着,篮里绿油油的青菜仿佛在荡着秋千,活了起来。每每我遇上烦心事苦闷不已,看见那绿油油的蔬菜享有盛名般地摆动着,奶奶那笑盈盈的脸庞越来越近时,心中仿佛充满了正能量。奶奶还酷爱和小区里的老人下象棋。那天我放学回家,忽然听见路边的垂柳下传来一阵脆响“啪…。”。我转过头,发现人群中奶奶正得意地笑着喊道:“将!”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今天在学校快乐吗?”她仰起头,高声问我。“快——乐——”我也大声回答。我又一次感觉到那正能量笼罩着我,让我快乐且有活力地对待每一天。
古人常谈秋思,诚然,晚秋的凄凉勾起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而那个秋天我便要启程去北京,与奶奶分开了。我心中十分不舍,站在空旷的火车站台上,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我的眼睛湿润了。金黄的光辉洒在了奶奶身上,她缓缓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傻孩子,爷爷奶奶会去看你的。”那昔日的微笑又浮现在了她的脸上,在霞光的映射下显得更加迷人;她的乌黑的双眼缓缓地转动着,眼皮眨了一下,又一下。末了,她蹲下身子,向我耳语道:“你瞧,你是要去追赶太阳了,”她又伸出手,指向那火红的云彩,“那就是太阳,漂不漂亮?”噢,原来我是要去另一个地方奋斗了!我原本沮丧的心情仿佛烟消云散,我紧紧拥抱着奶奶,感受着她体内的正能量。虽然她对我的安慰很含蓄,但却足以令我铭记一生,因为那是我的正能量,它一下子把我推向了未来,推向希望。
虽然我现在与奶奶相隔千里,但我坚信,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早已成为了我前行在路上的正能量;那无言的爱早已化为无穷无尽的能量,滋润着我的心田。
【篇四:传递勤俭节约的正能量】
家风是每个家庭的风气,有了好的家风,这个家庭才会更完美。我的家就主张“勤俭节约”。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妈妈就是一个勤劳的人。小的时候,我的衣服都是妈妈给我手工缝制。有一次,我看见小朋友拿着一个可爱的布娃娃,嚷着要买一个,妈妈说明早醒来你就会有一个布娃娃了。果然,第二天早上醒来,床边有了一个布娃娃,虽然娃娃有点丑但这是妈妈亲手做的,我非常喜爱。长大以后才知道为什么妈妈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原来她是一位勤劳的好妈妈。
俭朴是一种好的品质,爸爸就给我树立了好的榜样。有一次,我看见爸爸的衣服上有一个小洞,就关心的说:“爸爸,你的衣服破了换一件新的吧!”可爸爸却说:“不用了,让奶奶缝起来就可以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得爸爸为什么这么抠门,但现在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这么“抠门”了!于是在爸爸的熏陶下,我也有点“抠门”了。
现在媒体提倡“光盘”行动,时时刻刻提醒大家要节约粮食。记得小时候在家吃饭前奶奶总要让我背诵李绅写的《悯农》,让我爱惜粮食,记住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靠农民伯伯用汗水一滴滴浇灌的。
“勤俭节约”家风培养了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爸爸妈妈说:“我们要把这种‘正能量’代代相传,使‘勤俭节约’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篇五:弘扬家风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罗兰曾说过:“人是一架灵敏的摄像机”。可见,家风影响人的性格品质,纵观历史,在好的文化背景下必然形成良好家风,促进社会繁荣。
严于律己是传统文化下的家风。司马光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严于教子,严格地对待他的儿子,培养他们自律的能力。最终,在传统优秀家风的熏陶下,他的儿子们都功成名就,他自己也写出《训俭示康》这样好的书籍。世人都这样评价他的儿子:“以致世人之途观客止,虽不识皆可知司马氏子也。”如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必将影响一代人,更能反映当量的文化风气与教养。从司马光来看,他生活的时期文化虽称不上鼎盛但也无比繁荣,家风文化,从那时就已经悄然涌入各家各户,成为一道良好的家风风景,文化风景。而家风,虽无形似有形,就这样代代传承,成为精神文化的坚立支柱。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本分且自立,于是,严于律己的家风在社会盛行。
坚强勇敢是抗日情感下的家风。吉鸿昌,抗日英雄,其父在临去世前告诫他要勇往直前,不畏强敌。他谨遵父亲教导,杀敌无数,在39岁时被捕并壮烈牺牲,这便是家风的力量,这便是家风的精神!每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必有不同家风文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民族感空前变得强大起来,家风自然就涉及到爱国抗日的特点,成为人们心中不倒塌的情感与力量。家风传递的除了文化精神外更有能量!在如今的社会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正能量的家风,当时的社会中,纵使有机关枪扫射,或是有敌机狂轰烂炸,中国人还是挺起了他们不屈的脊梁!家风传递的文化精神力量,是如此之大。坚强勇敢的家风便在抗日中流传。
向上向善是如今的家风。莫言在央视采访“你的家风是什么?”的问题中回答:“重视学习、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无疑,在现代社会中,向上向善才是主旋律。我们不再被封建礼教束缚,不再被战争困扰,于是社会开始弘扬道德品质,传播道德文化。道德文化的力量自然是无穷的。向上向善,使社会正气蔚然成风。
家风对于很多小家庭来说已很陌生,对于如今的90后更是茫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都开始谈工作,养家的问题而不是论述真正意义的家风正气。提出家风是绝对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视。让我们传播家风文化的力量,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
【篇六:做文明少年,递社会正能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谈古论今,不少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的事迹深入人心,时时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小时候,老师曾说过,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人。还记得自己没带本子,眼看这就要上课了,同桌的一个小女孩看到我焦急的样子,便把自己的本子从中间撕下一半给我。那时以一种无法形容的感激,幼稚的我,望着她,甜甜的笑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常听妈妈教导遇到别人帮助要说声谢谢,于是我流利的说了声:“谢谢”从此,这股帮助与被帮助的正能量感觉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崇高与神秘的印象。
渐渐地长大了,读高中的我,时间对于我来说如利剑般飞逝,但我却总会挤出点点时光阅读一些见义勇为的案例,偶尔收看法制栏目。他们的事迹令人振奋,他们的付出值得千万人学习,例如:舍生护学生,师德万古存的殷雪梅,
原江苏省金坛市某小学高级教师。她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前往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归校途中,原本空荡荡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殷雪梅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张开双臂,奋力将六名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不及躲闪的她却被飞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出20多米远,壮烈牺牲。
如舍生忘死、热血忠魂的郭钗,2004年2月27日,郭钗带着儿子正与幼儿园的一名老师说话,这时进来一名男子,掏出一把长刀向郭钗旁边的老师连刺3刀。见状,郭钗上前死死抱住歹徒及其拿刀的手,并提醒报警。这时幼儿园其他老师和孩子们都在楼上上课,受伤的老师忍着痛赶紧通知楼上的老师并报警。歹徒见有人抱住他不放,又掏出一把斧子,向郭钗连砍数十斧。郭钗当场牺牲,丧心病狂的歹徒又将她哭着要妈妈的孩子砍死。凶残的歹徒寻不着人就猛砸桌椅,这时闻讯赶来的民警将歹徒擒拿住。郭钗的壮举为保护幼儿园的63名孩子赢得了宝贵时间。
其实正能量时时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时,正能量在那句好孩子中;当我们认真打扫卫生时,正能量在我们的扫帚中;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努力克服时,正能量在我们挥动的铅笔中。其实正能量就在我们的身边,当5。12汶川地震发生时,正能量在那一双双挖掘废墟的手中,在那一车车的救助物资中,在那全国学生手中捐助的一块钱中!其实正能量不分贵贱,不分强弱,当我们当我们在红灯前停下时,我们就遵守了《交通安全法》;当我们遇到打架斗殴时及时报警,我们就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安全。其实帮助他人就这么简单,所以我真诚地劝告大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驾驶着这十几年的小船,它不断地向前,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