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非洲历险
非洲历险

【篇一:非洲历险】

非洲,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这是“黑种人”的故乡,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

今天,我来到了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周围都是沙漠戈壁,荒芜,又有那么点凄凉,我徒步前行,一阵风刮来,卷起一阵黄沙,顿时觉得天空大地一片模糊。突然,我好像掉入黑洞一般一阵眩晕,当我睁开眼睛时,周围的沙漠变成了森林,而且,还有那么一丝仙境的感觉。

这的树又粗又高,树的年龄是不可估量的,树干上有一个又一个的洞,当然,洞里是香甜蜂蜜,森林里湿气很重,加上树又高又大,所以阳光很难透进来,顿时会感觉一丝凉意。沿着森林一直向前走,看到了树上有几只顽皮的小猴子向我扔水果,但我并不生气,我还示好的从背包里拿出了一瓶饮料,葡萄味的。小猴子看到饮料,有点兴奋,但又不敢过来,我便用一个小器皿将果汁倒在里面,放到地上,小猴子看到我并无恶意,就肆无忌惮地向我走来,拿起旁边的果汁就喝,喝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直看着我,我看着这大自然中的小精灵,轻轻的抚摸了他的头。他倒很享受,在我摸他的头时,他还将眼睛闭起来,身体向前挪了一下,休息够了,我继续去探寻非洲的面纱,一路上,我看到了冷血的蛇,奇形怪状的植物以及各种我从未见过的奇特的动物。

走出了森林,我又来到了非洲大草原,草原一望无际,刚吹动着,刮在脸上,很舒服。这时,一头很强壮的非洲雄狮从一个草丛后蹿了出来,直奔旁边吃草的羚羊冲去,那羚羊十分机敏的跑开,并没留给狮子一点机会。狮子不甘示弱的紧随其后,羚羊大概累了,放慢了脚步,狮子抓住这一机会,猛地一跃,咬住了羚羊的脖子,将羚羊制服在地,可羚羊依旧还在垂死挣扎,这大概就是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吧!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了,夕阳那最后一缕光射在草原上,淡青色的天空,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祥,草原上的动物们在草原上漫步,但空气中仿佛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的感觉。

我也累了,当我正昏昏欲睡的时候,被附近的非洲村民发现了,他们将我带到他们家中,并告诉我晚上的草原是很危险的。我来到了非洲居民的家中,心中不由得一惊,他们家中,除了女人,就是小孩和老人,没有丈夫的妻子,没有爸爸的孩子,没有儿子的老人。我问他们这个家的男主人呢?他们告诉我被抓去打仗了,可是他们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我心里很心酸,看着这个破破烂烂,贫苦的家,孩子们的眼神中透出了一种对命运不公的悲愤。他们刚好吃晚饭,只见女主人端出了几碗米汤,里面没有多少米,而他们却把米粒最多的一碗给了我,我推辞不要,并不是因为我嫌弃,而是因为我看旁边孩子们的碗中不论是汤还是米都很少,可谁知,他们一定要让我喝下,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热情好客啊!

当我喝下第一口的时候,我哭了,这哪是米汤,就是被煮熟的淘米水嘛!可听女主人说,这次至少还有晚饭,平时严重的时候,一家人都靠吃草、吃树皮来维持生命。听着女主人说着,我看了一下孩子们,孩子们衣着单薄,小脚丫上有着大大小小的水泡,大概是走路磨的吧?这些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乐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从来都没去过“游乐园”。他们的童年,只有无数次的呼喊,无数次的绝望,无数次的恐惧。想到这里,我潸然泪下,刚想去抚摸一下这些被上帝遗弃的可怜的人,只听见有人叫我,后来,一阵眩晕。

当我睁开眼睛,呈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非洲难民的贫民窟,而是妈妈那张气呼呼的脸:“都叫了几声了,你还睡,快穿衣起来上学。”我奇怪的问了一句:“妈你也来非洲了?”我妈不耐烦的一边催我一边说:“你是不是还在做梦,这可是家里。”

我挠挠后脑勺,“真的吗?”妈妈将书包架在我肩上,对我说:“快去上学吧!要迟到了。”一边将葡萄汁递到我手里,“咦!怎么只有一半了,妈,你把它喝了?”“我怎么可能喝你的果汁?”

我拿着那半瓶葡萄酒,阳光下,它晶莹透亮,我仿佛明白了什么……

【篇二:遇见非洲姑娘】

天色渐渐的黑了下来,吃完饭后,我向正在洗碗的妈妈喊道:“妈,你带我去体育中心玩儿吧,我听说那里有艺术成果展览。”

“好吧,你想去就带你去吧。”妈妈爽快的答应了。

到了体育中心,我和妈妈先去了展览大厅。看到了实验小学的学生用小刀刻出来的剪纸,看上去非常的精致。有些小鱼身上的鱼鳞,细细密密的,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他们的手真巧啊。把鱼儿刻得这么活灵活现。

“妈,咱们去那边看看呗!”我又拉着妈妈的手走向了东边。

正走着,我突然看到了一个非洲姑娘,看上去大概有十来岁。她浑身上下都是黑色的,头发非常卷,嘴巴非常大。我身旁走过一个身穿古装高中学生。那个高中学生正在给她的朋友打电话,那非洲人凑近了高中学生踮着脚尖往上看。

我猜她应该不知道那个高中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我问妈妈:“妈妈,那个人是不是中国人?那她为什么在我们中国?”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那个人不是我们中国人,而是非洲人。一个来自非洲的女生。那些非洲人是在永威学校学习汉语。”

哦,原来是这样,我走过去,笑着对她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可她估计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时,妈妈的话把我的话打断了:“她估计还不会说汉语,走啦,我们该回家了。”

临走前我给那个不知名的非洲姑娘挥了挥手,说了声再见,那个非洲女孩也给我挥了挥手。

时间已经过去好多天了,我却一直忘不了那双冲我挥动的小手。

【篇三:非洲风情】

初来非洲,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下了飞机便东张西望,好奇地盯着非洲兄弟。渐渐的,便发现在非洲没有一点儿违和感,十分自然。

非洲兄弟十分爱笑,笑容中洋溢着热情,就仿佛那灿烂炙热的太阳,热情似火。遇见你,即使不认识你也会绽放出灿烂无比的笑容,好像大家是朋友一般熟悉亲切。他们那洁白无瑕的牙齿在黝黑黝黑的皮肤上显得鲜亮耀眼。看见他们的笑容,我的情绪也会被他们感染,我的心情也会顿时开朗许多。他们会莫名的笑,我想满足也是一种幸福吧。

非洲人不仅时常对你笑,待人也十分友好。酒店上下楼,出入酒店,非洲人遇见你,都会与你友好的打招呼,甚至会用汉语说“你好”。若是你不答,他便会不停地喊着:“你好,你好,你好!”。走在大街上,热情的人会的与你搭话、聊天,仿佛你们认识似的,碰到好心人,或许他会给予你善意的提醒。

非洲人有一招神功:顶东西。大街小巷里都能看见非洲兄弟头上顶着大货物,一篮水果,一箱矿泉水,一袋米,一桶……更厉害的是,他们用头顶东西都不用手帮忙扶着,走起路来仍然步态自如,十分轻松,就像是开屏的孔雀。非洲妈妈们不仅头上顶着东西,后背还用一块布包裹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手上还拎着大包小包,走路时大步流星,迈着阔步仍不失姿态的走着。每天都顶着东西,所以练出了强悍的身材,多么坚韧的品格。

刚来到这片热情的土地,似乎没有一点儿陌生感。非洲并不是我曾经想象的那样,非洲的人文、历史、风情值得我们去感受,去体会!

【篇四:读《非洲雌象麦菲》有感】

假期里,我读了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的作品《非洲雌象麦菲》,可谓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只叫麦菲的非洲雌象,被人类给捉住了,结果中途发生了车祸,因此逃进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麦菲想进入洛亚象群,却被象酋布隆迪视为怪胎,因为它长着三尺宝牙。后来象酋被两头象篡夺了王位。麦飞救了布隆迪,还帮他东山再起。结果后来却因为一些事而发生分歧。还有次,象酋见死不救。让麦菲被遗弃了,后来麦菲想尽方法上来,气势汹汹地与布隆迪拼命。可最后却因为肚子里孩子撞断了自己的三尺宝牙。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麦菲正准备和布隆迪拼命。然而却因为肚里的孩子放弃了这一念头。最后还因生存压力不得不撞断自己的宝牙。而这样不仅让我领略了母爱的伟大,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的残酷。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有着千千万万的人在和你竟争,如果不想被别人远远甩开。就要努力学习。

这本书也令我进入了深深的思考,比如我想不通为什么人类就不能和动物好好相处呢?为什么那些利欲熏心、贩卖动物的人类只知道向动物无尽地索取再索取,难道他们有吃有穿还不够吗?为什么为了那点利益就去残害一条鲜活的生命,真的值吗?

沈石溪先生曾说过,人类和动物是平等的。记得有一次,我在桥头上看到这样一幕:好几名青年正拿着弹弓对树上的鸟,随着“嗖”的一声。一只鸟就从上面掉了下来,“喳喳”地叫。那听起来凄惨的叫声,在那几名青年耳中仿若未闻。他们将小鸟捡起来,放在一块石头上,突然拿起了一把小刀,我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们拿着小刀开始了解剖,对,没错就是解剖!那是多么地狠心,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那些刽子手,就在我眼前,我却无法阻止。为什么!小鸟明明没有招惹他们,他们却无情地杀害它。

我不禁悲愤,喃喃自语道: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动物,就会死气沉沉,还会使生态不平衡等等。所以让我们好好保护动物吧!

【篇五:美丽的非洲】

我曾经幻想非洲,那里的动物总是成群结队,互帮互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我曾经幻想非洲,那里的草地一望无际,可爱的动物在上面自由自在地奔跑、驰骋;我曾经幻想非洲,那里的天空蓝的像一幅油画,偶尔有几朵白云点缀其间,真是美极了!这个夏天我终于梦想成真,来到了非洲大草原。

越野车载着万分激动的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合欢树。此时已是黄昏,金黄色的光线,照耀着我们,合欢树沐浴在这一片温柔中,硕大无比的树冠像一朵超大蘑菇,又像一把遮阳伞,带给我们阵阵凉爽,真是“夕阳无限好”。

车子一直往前开,突然,一群斑马惊慌失措的往前奔跑,挡住了我们的前进道路,我们乍一看,原来有一只狮子在后面紧紧的追赶它们。这只狮子应该在草里匍匐已久,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一跃而起,抓捕他的猎物。

我的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狮子捕猎的景象,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河边,导游告诉我们非洲最为壮观的景象——角马过河即将出现在我们眼前。果然,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一道黑压压的线条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那是一群即将过河的角马。只见它们前蹄腾空而起,义无反顾地跳进河中,那河水的水花溅起两米多高,而它们毫不畏惧,想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向对岸发起了冲锋。几乎就在一瞬间,所有的角马都“吹”起了胜利的号角,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

这美丽的非洲大草原让我流连忘返,希望下一次还能来到这美丽的非洲大草原游玩。

【篇六:走出非洲观后感】

在《走出非洲》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描述:

欧洲与非洲对于“公正”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且这两个世界的观点大相径庭。在非洲,抵消已经发生的灾祸和不幸,只有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补偿损失,至于背后的动机,他们从来不去深究。

由此可见,对于正义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非洲朋友是不大考究的。我们知道,英美法系在强调程序正义的同时,尤为注重对犯罪动机的考察。包括在中国,审理案件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证实犯罪动机。在英美法系中,没有动机的犯罪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动机的犯罪,在英美法系话语体系下,似乎是与精神病同位的。

当然,英美法系语境下,光有犯罪动机是不能被之治罪的。

而非洲,似乎程序和动机,在事实面前,都显得更为次要了。按照《走出非洲》的描写,他们的法律体系是偏向受害人的,即,只要有人收到损失,法律机制必须保证有人作出赔偿、付出代价。

或许,这是一种来自古老部族最原始的智慧吧。当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偏向弱者,也可以选择偏向程序正义。但问题是,有时,弱者追求程序正义的成本是巨大的,他们既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财力和人脉来撼动法律体系,促使权益必然得以维护。

这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公权力,保障受损者的利益必然得以维护,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或许,我们听惯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的论调,但是我们是否该认真思考思考,究竟是强者的利益更为重要,还是受侵犯者更需要保护。当二者冲突的时候,究竟社会伦理机制是否应当介入,使得事情得以妥善解决,或许,这是讲求程序正义的法系不能完全保障的。

毕竟,同情弱者,是人类的本性。切莫在一丝一毫的利益之争中,丢掉了恻隐之心。

热门推荐
1博物馆游记作文
2快乐家庭
3做一个干净的少年
4逛庙会
5摇曳的乌篷船
6家乡的春节
7难忘的春节
8别样的考试作文
9叙事作文
10我的家乡
11站得些优秀作文
12生活中有你们真好
13足球大战
14一封家书表孝心
15关于堵的作文
16记我的同学
17我的老师
18共享文化和生命
19镇海招宝山之旅
20我学会了做饭
21过河
22过年那些事
23春天油菜花
24《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25守信的重要
26爷爷,您辛苦了
27我小时候真傻
2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9平凡孕育真情
30一个有趣的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