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读行路难有感
读行路难有感

【篇一:读行路难有感】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清晨。

立在小舟上,背着手,任风将襞须吹散,将衣袍向后拉拽。一株幼柳被一栽横生恶树逼得弯了腰,一头秀发终日浸在水中。触景伤情,我不禁抽搐了一下。忍不住的泪沿颊滑落,染湿了髭髯,浸润了回忆。

被唐玄宗召去任职翰林的那天我激动无比,以为自己真的能像张良、管仲、诸葛亮等历史才人为国家建功立业,与他们以建国功臣的名号相提并论,被后人歌颂。可是,皇帝赏识的是我的文学才华,我的政治能力却不受重视。在朝上待久了,我也看到了宫中的现状——奸臣无数,廉官寥寥无几。因为我当官后为了让皇帝关注到自己,好献身推动唐国发展,所以写了几篇文章,没想到轰动一时,玄宗也颇为赏识,但是“奸臣头头”却看不下去了——害怕我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计地排挤、“暗算”我。未等到唐王重用,我就被“赐金放还”了。我不禁仰天长叹,为何天下世事如此?

来践行的好友为我摆了满满一院桌席,上面用金杯盛着的美酒一斗能抵十千;玉盘装着的珍馐美味价值万钱。放下酒杯,将筷子抛去,因为自己吃不下。抽剑乱舞,环顾四周,心中茫然。啊!想渡过黄河却被早已结冰的水阻挡;想登上太行山可是山上白雪皑皑,难以前行。像子牙一样在碧溪水上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想像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世间道难走,人生路难行!这么多关,这么多口,这么多岐路,我该向南向北?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定会乘着长风破开万浪,高高挂起云帆勇敢的横渡江海;也同样相信那株小柳会挺起胸膛,将柳花洒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日落了,残阳似血,将一盏酒一饮而尽,摇摇晃晃,晃向彼岸。

【篇二:行路难】

这次游学可是有史以来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次,我们要挑战走23公里。

首先璞玉班的小同学们同我们一起走到大潵原,然后在大潵原吃完加点就可以返回了,然而我们要继续走,一直走到苏村乡坂里村。

在这途中我们要经过鱼脊岭、黑虎庙、千年古僵树,才能到达。听到这些你有没有一些腿软?反正我是信心十足。

半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有时我们还哼着小曲儿,每个人都很开心。

但是慢慢的就不那么快乐了,我也就没那么自信了,我们走到鱼脊岭的时候,大家都开始有点累了,乔老师让休息一会继续走,那太阳比之前又红了好多,照在人身上都有点烫,好像故意在考验我们,走到黑虎庙,我们就坐在一片树林里休息,这时我们都又累又渴,尤其是李一坤,见谁就问谁要水喝,可见水是多么的重要啊,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都舔着干燥的嘴唇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这就是难的地方,又没有商店,也不能停下。但是我们也坚持下来了,走了将近4个小时。

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生的道路的艰难和李白诗中的一句话: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就是人生道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很多岔路口,但是我们要相信总有一天会挺过去的。

我明白了只有不断的经历和多磨练自己,才能冷静,从容地面对困难,从而解决困难。

【篇三:行路莲花峰】

不亲眼到莲花峰上去看一看,是无法想象那番诗情画意的景象的。与海滨的风光霁月大相径庭。在清晨时分,海拔1200多米的莲花峰层云腾涌,仙雾弥漫,空气中仿佛是掺了牛奶一般,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轻踏崎岖的山路,在山林之间,几所木屋扎驻其间。伴着瞬息万变的云,恍惚间,我甚至以为是误入了仙人的居处。

顺着林间小路七拐八折,绕过最后一处岩石,眼前豁然开朗。几级石阶悠悠地向下延伸,没有了身后树林的遮挡,面前的景象一改探幽的朦胧,而呈现出清晰的美。阳光透过云层间的缝隙,懒懒散散地洒在天池中。水面并不平静,山风从后方的山涧拂来,卷起水又落下。一层层的波浪,仿佛是一片片的鱼鳞。伴着阳光,整个天池似乎是盛了光的玉盘。

细看天池对岸,倏地发现了一片橙色的影子,柔和地倒映在水中——噢,是一座庙宇。在这清晨,这幢沐浴着金光的建筑物显得格外神圣。沿着河边的木桥,向前走,各式各样的藤蔓在栏杆上缠络着,不时会有几朵淡紫的小花,柔柔的,朝着阳光很是精神。微风一吹,却又羞哒哒的低下头去了。

继续向上走,攀上莲花峰顶,身子周围,皆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此时此刻,我一饱瑰丽旭日的眼福。晓雾已散,山脉以莲花峰为中心向周围蜿蜒而去,其中一支延展着,延展着,仿佛是要伸到天边去了。

忽然听见了隐隐的水声。沿着山路寻找,只见一记白瀑自山顶飞跃而下,溅起朵朵晶莹剔透的水珠。山路另一侧的岩石中,潺潺的山泉涌出,沿着山路流向山脚。好一番飞瀑流泉,相映成趣的优美景色!

浓雾,湖波,绿林,重蔓,旭日,山脉,飞瀑,流泉……哦,这祖国瑰丽壮观的风景哟!我赞美祖国河山,你是如此千姿百态而多娇,我依恋祖国河山,你是我亘古不变的家乡。

再次步入树林,来吧,寻幽去吧……

【篇四:行路难】

我是一个17岁的男生,不善言辞,可最近有件事让我很头疼……最近的一阶段,我出门较为频繁,而每次在车站等公交最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有一次,我上了车一看,近乎都是老人,我就纳闷,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这么多人都来凑热闹!一听他们的对话,全明白了!原来啊,都是去乡下买菜的,当时我就想,怎么?这城里没菜场?非得挤公交跑到乡下来买?最后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他们大部分都是退休人员,一没啥事,二来这乡下的菜便宜,你传我传,最后就结队来‘赶农集’,他们这一来,平常宽敞的公车上总会在那几天变得拥挤不堪!一天两天也就算了,长此以往也在无形中加重了年轻人出行的负担,从而使本就劳累的上班族更加烦累!所以这件事不仅让我感到揪心,相信住在农村的人们也都有同感!这买买菜逛逛街对老人来说,本是件舒心的事,但‘如此’的话,自己舒心了,那别人呢?

从上面的情况看,‘行路难’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明白了,现如今有许多许多的人为了一己私利或个人愉快而致社会上的‘他人’麻烦,如果每个人都有一点社会整体意识,那么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行路难’也会不复存在吧!

【篇五:行路难】

白衣飘飘,抬头望月,举杯消愁,对酒当歌,感叹世事年华,一笑泯忧愁。

——题记

他处在唐朝鼎盛时期,他也曾名动一时,他柔情得似春风拂面,却又豪放得酣畅淋漓,他不像杜甫那样悲伤,没有陶渊明那样梦幻,只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只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远大抱负,只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浪漫情怀。

一篇《行路难》,颂出了实现抱负的艰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艰苦过程有多少人能领悟在其中,这样遥远的路途又有多少人能坚持走下去,是应该同情李白有为国付出的理想却又不被人认可的遭遇,还是感叹世事变化多端?

面对着满桌酒席,美味佳肴摆在面前时,李白却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心酸,这忧国忧民的情怀,这远大的政治抱负,在那个以家庭生计的打拼为中心的时代,又有谁能在令家庭安和的空闲之余为国家操心?

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出了多么壮阔的情怀!这句话好像给人“一切远大理想最后都能实现”的安慰。尽管“行路难,多歧路”,但李白仍对从政有所期待。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困窘的时候,这时,有些人于是选择转身离开,还有一些选择破浪前行,结局是怎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不试试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

有时候,生活也会不尽人意,一个个困难好似雾霾一样驱不散,好容易看透了云雾,那崎岖的路途又充满坎坷,这时候,为什么要抱怨这世俗,抱怨不该有的糊涂?人,为什么不能学着李白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宽,为什么不能像李白那样壮志豪情?

有人嘲笑李白这些诗人借酒消愁的雅致,我却不以为然。酒,会令人沉醉,令人暂时忘却烦恼,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却也带给他们片刻的宁静,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暂时的慰藉。

也许,付出了汗水并不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但只要努力了,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哪怕没有人认可你的决定,也别后悔你曾经努力过争取过。

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一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个道理!

【篇六:行路难读后感】

李白,是唐朝一位著名诗人,作下无数首诗,其中《行路难》这首诗是他被逐出长安时所写。

行路难的前两句是“金樽清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杯里的酒,一斗价格十千;盘中盛的菜肴,收万钱。我却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河,冰块却堵塞了大川。要登太行,风雪早早封山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却抱有远大的志向,理想。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李白气概豪迈,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难的并不是他的“行路”,而是往后的日子。这也让我明白,日后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准备好去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

热门推荐
1田径运动会
2生活需要“梅花香”
3美丽人生观后感
4奔跑的感觉真好
5植树看图写话
6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7月饼漫游记
8我家的鱼
9坐观山景
10共享时代,方便你我他
11自由无价
12我们班的跑步健将
13绿色生态环境
14十年后的家乡
15边走边看
16我从标示牌中学到了语文
17最珍贵的财富
18暑假结束了作文
19我最爱的秋天
20秋天的菊花
21一场电影
22不一样的感触
23我收获了快乐
24爱的“绑架”
25迎战痛苦
26乡村之行
27幸福
28奇妙的大自然
29上海外滩
30我愿陪在你身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